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以一株产单组分羧甲基纤维素酶芽孢杆菌Bacillus sp.CY1-3为出发菌,经紫外线和亚硝基胍复合诱变处理后,其纤维素酶产量达到了53.86 U/mL,是出发菌株的4倍.研究发现最优的紫外辐射时间和亚硝基胍浓度分别是4min和0.06%.  相似文献   

2.
类胡萝卜素产生菌Hm68的诱变和选育陈敏(生物系)摘要本文初步研究了类胡萝卜素高产菌株的选育方法。通过用亚硝基胍(NTG)处理出发菌株Hm68的细胞,经筛选得到一株变异株Hm68-5,色素产率达到730μg/g,较出发菌株提高30%.关键词诱变,类...  相似文献   

3.
用紫外线加氯化锂(L iC l)复合诱变方式对解磷能力较强的巨大芽孢杆菌JXNU-89菌株进行诱变处理。经摇瓶筛选,得到突变株JXSD-17和JXSD-18,其无机磷的解磷能力分别比原始菌株提高了184.96%和184.74%,有机磷的解磷能力分别提高了63.03%和73.63%。  相似文献   

4.
以根癌病生防菌K3为出发菌,经紫外、NTG(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Co60单因素诱变处理,确定其单因素的最佳诱变时间、剂量,并进行复合诱变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最佳复合诱变组合为紫外线60s、NTG500ug·mL-1和Co60 400GY,复合诱变的突变菌株HC的最大提高值和平均提高值都高于单因素诱变,并获得-株HC提高值为42.8%的突变菌。  相似文献   

5.
红曲霉菌经紫外线、亚硝基胍、C60O氯化锂等诱变处理,选得GF3变异株一支,该菌株产色 素的能力比原菌株显著提高,醇溶性色素的色价提高了128%,水溶性色素的色价提高了61.5%,  相似文献   

6.
苏云金芽孢杆菌经紫外线(UV)、亚硝基胍(NTG)及两者的复合诱变,获得1株高效伴生菌株UN-366.在pH 6.5~6.8的发酵培养基中与氧化葡萄糖酸杆菌混合发酵,UN-366的平均糖酸转化率提高了6.32%,古龙酸的质量浓度达到了83.7 g/L,经连续5代转接发酵实验,性状稳定.  相似文献   

7.
以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为出发菌株,经N-甲基-N‘-亚硝基胍(NTG)和紫外线(UV)诱变,选育出抗S-(2-氨基乙基)-L-半胱氨酸(AEC)和抗氯化理(LiCl)的抗药性菌株作为融合新株的细胞质基因标记。用100mg/ml蜗牛酶制备亲株的原生质体,两亲株的原生质体在35%PEG(MW6000),0.01mol/L CaCl2条件下被诱导融合,融合频率为10^-6 - 10^-7。试验表明,这些融合菌株具有杂种性质。其中一株产胞外赖氨酸的能力比亲株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8.
以谷氨酸棒杆菌(Corynebacterium glutamicum)BC001为出发菌株,经紫外单因子诱变、紫外与硫酸二乙酯复合诱变处理,获得一株脯氨酸营养缺陷型菌株BC3071584(D- Argr; Pro-),菌株的结构类似物抗性为6 g/L,在含葡萄糖质量浓度为40 g/L的培养基中摇瓶发酵96 h,L-精氨酸产量为5.76 g/L,相比出发菌株提高了10倍。  相似文献   

9.
L-精氨酸产生菌的离子束诱变育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N离子束对谷氨酸棒杆菌进行诱变处理,筛选磺胺胍抗性突变菌株,将突变菌株进行摇瓶发酵实验,选育出一株L-精氨酸产量较高和产酸性能比较稳定的突变菌株。该菌株L-精氨酸产量比出发菌株提高了24.8%。  相似文献   

10.
高温α-淀粉酶产生菌株的选育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从西藏当雄温泉附近的土壤中,分离到一株能在55℃生长并分泌高温α-淀粉酶的菌株,经初步鉴定为凝结芽孢杆菌,命名为Bacillus coagulans LS-1。该菌株用紫外线和亚硝基胍诱变,在55℃摇瓶培养条件下,筛选到一个发酵液酶活达到100U/mL的突变株,较出发菌株的酶活提高了约25倍,发酵液经90℃处理60min,酶活性保持在90%以上。  相似文献   

11.
以天津短杆菌TG-866为出发菌株,利用亚硝基胍、硫酸二乙酯等常规诱变方法以及原生质体融合法最终筛选出一株谷氨酰胺生产菌GMN-18[MSO~R+8-AG~R+SG~R+(NH_4)_2SO_4~R],在适宜条件下平均积累谷氨酰胺27.3g/L。  相似文献   

12.
γ-聚谷氨酸高产菌株的选育和发酵培养基的初步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实验室保藏的一株枯草芽孢杆菌为出发菌株,采用紫外、亚硝基胍以及60Coγ射线对其进行复合诱变,获得一株γ-聚谷氨酸高产突变株,在基础培养基中产量是出发菌株的3.11倍,并且突变株经过传代10次,发酵能力稳定;通过正交试验对突变株的发酵培养基进行了初步优化,突变株在一组培养基上的γ-聚谷氨酸产量可达到33.81g/L,是优化前的1.11倍。该突变株的摇瓶发酵产量较高,值得深入开发研究。  相似文献   

13.
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B26分离自白桦林地土壤,对多种变色菌具有抑制效果。经紫外诱变,筛选得到1株抑菌活性更强的突变菌株B26-10。与菌株B26相比,突变菌株B26-10显著提高了对引起木材变色的绿色木霉7258、甘薯长喙壳8430和交链孢5173的抑菌效果,提高幅度分别为60 %、46 %和25 %。菌株B26-10经传代10次后,抑菌效果稳定。对突变菌株B26-10的上清液、发酵液及高温处理后的发酵液进行抑菌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发酵液的抑菌活性略大于上清液抑菌活性,发酵液经高温处理后无抑菌活性。菌株B26-10的抑菌作用可能与其具有抑菌活性的代谢产物有关,代谢产物可能为蛋白类物质。在白桦木片被变色菌侵染之前,利用菌株B26-10对木片进行生防处理,可以有效地控制白桦变色。  相似文献   

14.
利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 DGGE)技术,结合传统平板培养法对实验室研制的1种由乳酸菌和芽孢杆菌组成的微生态菌剂WS-401及其在连续转接培养过程中细菌种群组成的动态变化进行分析。WS-401原液的活菌数为2×107 cfu/mL,且细胞个体形态多样。将分离自原液的3株细菌进行DGGE分析,出现2种指纹谱带,对照标准的DGGE指纹图谱库和序列分析,分别被鉴定为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和嗜热链球菌(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将该菌剂分别在LB和MRS两种培养基中30℃或37℃连续转接5次,DGGE分析每次转接后培养物的菌群组成,结果发现,随着转接次数的增加,微生物菌群的种类减少,在LB培养基中转接5次后优势菌群只有蜡状芽胞杆菌,而在MRS培养基中转接后优势菌群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和类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paracasei)。由此说明,微生物的营养基质和培养条件对微生态制剂在传代过程中的菌群组成和动态变化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5.
铜抗性菌株的原生质体诱变选育及其吸附能力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菌株Y1单倍体化,筛选得到单倍体出发菌株SY1,通过紫外线(UV)和亚硝基胍(NTG)复合诱变,获得1株高抗性突变菌株,其Cu^2 抗性水平为8mmol/L,是出发菌株的8倍,其Cu^2 吸附量是出发菌株的4.6倍。50世代培养结果表明,其遗传稳定性在96%以上。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除硒微生物特性,作者从江西某富硒泉水中分离到4株亚硒酸盐还原菌,并进行除硒效果与机理分析。4株亚硒酸盐还原菌表现出很强的亚硒酸耐受能力,在7 mmol/L(553 mg/L)的亚硒酸浓度下生长良好。通过16S r DNA基因序列分析,4株细菌均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在18 h内,它们对33 mg/L的亚硒酸去除率均高于99. 7%。B菌在75 h内对高浓度亚硒酸钠(197. 5 mg/L)去除率在达到91. 2%。扫描电镜(SEM)结果表明,经过高浓度含硒废水处理的细菌表面形态完整,能谱分析(EDS)证明硒元素在细胞表面存在。红外光谱(FTIR)分析表明,除硒后羟基、酰胺基基团等峰位发生了明显移位,表明它们在细菌吸附除硒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文章选用高产纤维素酶的蜡样芽孢杆菌BC1(Bacillus cereus1)、高产蛋白酶的蜡样芽孢杆菌BC2(Bacillus cereus 2)、枯草芽孢杆菌BS3(Bacillus subtilis)、地衣芽孢杆菌BL4(Bacillus licheniformis)、啤酒酵母SC5(Saccharomyces cerevisiae)以及黄山毛峰超细茶粉制备复配益生菌饲料添加剂A、B、C、D,并研究不同组别的复合复配益生菌添加剂对青脚麻鸡胴体性能、器官指数及肠道菌群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复配益生菌添加剂的青脚麻鸡的生长性能、器官指数和肠道菌群都较对照组有所提高,B菌剂综合作用最好,其平均日增重提高了6.05%,料重比降低了7.18%,胸肌滴水损失率降低了16%,肠道乳酸菌总菌数提高了5倍。添加含有茶粉的益生菌菌剂组与未添加茶粉组别相比,其肠道有益菌数量有极大提高,说明茶粉可以促进有益菌在肠道的定植,有利于维持麻鸡肠道菌群平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