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机械早期故障信号受到强背景噪声影响导致故障特征不明显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双树复小波包变换的空域和邻域联合降噪方法.结合有限冗余双树复小波包变换所具有的平移不变性,分析了不同尺度间变换系数的相关性和同一尺度变换系数邻域之间的相关性特征,借鉴信号增强原理,利用尺度间相关性对变换系数进行取舍,实现信号的增强,并与块阈值方法联合降噪,消除了噪声干扰.仿真与实测信号试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在不同信号和不同噪声水平下均具有良好的降噪效果,尤其是在低信噪比条件下,能够有效抑制背景噪声,突显早期机械冲击故障特征.  相似文献   

2.
针对润滑油磨粒含有强噪声的回波信号的问题,采用基于双树复小波变换(DT-CWT)的自适应降噪方法,从而提取清晰的磨粒回波信号. 该方法结合奇异谱分析(SSA)和小波熵理论,分别对双树复小波变换后的近似部分和细节部分进行分析. 奇异谱分析去除了近似部分包含的噪声,同时,小波熵理论能够自适应选取不同分解层上的阈值,实现了细节部分系数的自适应选择. 仿真表明,对于润滑油磨粒超声回波信号的双树复小波自适应降噪,输出信号信噪比(SNR)高、均方根误差(RMSE)小、相似系数(NCC)大,算法运算时间能够满足在线检测要求. 实验分析表明,该方法降低了信号中的噪声,还原了准确的波形特征.   相似文献   

3.
随机噪声的存在降低了地震信号的信噪比,淹没了有效信号,影响后续的地质解释。文章根据随机噪声的特性以及地震信号道间相关性,建立双密度双树复小波域统计模型压制地震信号中的随机噪声。首先对含噪地震信号进行双密度双树复小波变换,分别对不同尺度、不同方向上的噪声方差和含噪地震信号方差进行估计,计算阈值;再运用最大后验概率估计方法从含噪地震信号小波系数中估计出源地震信号的小波系数;最后利用双密度双树复小波逆变换对源地震信号的小波系数估计值进行重构,得到降噪后的地震信号。仿真实验和对实际地震信号的处理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地压制随机噪声,提高了信噪比,较好地保留了有效信号。  相似文献   

4.
风机齿轮箱振动信号具有非平稳、非高斯特性,多种模式混叠和复杂的传递路径使得故障信息微弱完全淹没在噪声之中.针对故障特征提取的难题,将双树复小波变换引入振动信号分析,提出了一种新的工业风力发电机齿轮箱故障诊断方法.首先对风机齿轮箱振动信号进行双树复小波分解,然后计算各频带分量的峭度值,利用峭度筛选故障敏感分量.最后对故障敏感分量进行频谱分析提取故障特征频率.实验结果表明:双树复小波变换可将复杂信号分解为不同频带分量,抑制平移敏感性和频率混叠.与传统离散小波变换相比,能有效抑制虚假频率出现并准确提取故障特征.本文提出的方法已成功用于风力发电机工业运行监测并准确诊断多种类型的齿轮箱故障.  相似文献   

5.
复数离散小波变换由于其平移不变性、多方向性及精确的相空间信息等优点,在图像处理领域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岩心图像的去噪是后续的目标检测与定量分析的关键.本文提出将双树复小波变换运用于岩心图像的去噪,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提出双树复小波变换和贝叶斯估计确定阈值相结合的图像去噪方法.与常用的离散小波变换相比,该方法具有逼近的平移不变性和更多的方向选择性,有利于特征的跟踪、定位和保留.结合贝叶斯估计技术和自适应分布参数确定方法,给出了有效的图像去噪算法.结果表明,该方法去除噪声彻底,边界、纹理等特征保留较好.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图像复小波变换的特点,根据复小波系数服从拉普拉斯分布的特性,采用最大后验概率估计,推导出一种复小波域的软阀值去噪方法。在实验中,分别与图像小波域、复小波域的高斯概率分布模型的去噪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文中的去噪方法,在去除噪声的同时更好地保留图像的细节信息,且峰值信噪比有所提高,取得很好的降噪性能。  相似文献   

8.
在钻头破岩实验中存在钻头对岩石的周期性动载冲击,同时受实验设备和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在动态信号中存在着大量噪声,无法获得准确的测试数据,实验结果往往不能真实反映实验的特性和规律。基于小波变换的浮动阈值方法,建立了一套用于钻头破岩实验测试信号噪声压制方法,通过对实验和实测数据的处理和分析,证明了方法有效性,提高了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9.
徐斌 《科技咨询导报》2012,(15):118-119
在介绍小波变换的消噪原理和方法的基础上,研究了影响小波变换降噪效果的两个主要因素:小波基函数和分解尺度。通过模拟的方法对同一信号分别采用db小波和sym小波进行降噪处理;以及用相同的小波基函数,采用不同的分解层数,对其降噪处理。  相似文献   

10.
基于双树复小波变换的多聚焦图像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离散小波变换图像融合算法在特征表达上存在的不足,采用双树复小波变换对多聚焦图像进行多分辨率分解与重构,并应用基于局部区域能量加权选择的融合策略。融合效果评价使用熵等传统的方法外,还使用了通用的主观与客观相结合的方法。实验证明,该方法得到的融合图像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1.
首先对图像进行双树复小波变换得到不同尺度上的子带图像,然后对子带图像进行非线性扩散,充分利用双树复小波变换和非线性扩散两者的优点,更好地抑制噪声保留图像边缘纹理等细节信息。  相似文献   

12.
小波变换在信号降噪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采用小波变换进行信号降噪的原理;利用小波分解和重构函数对轧机主传动轴应力和扭矩信号进行降噪处理。结果表明,其降噪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3.
采用小波变换软阈值去噪的方法,对汽车发动机异响的原始信号进行分解和降噪处理。结果表明,小波去噪的方法具有很好的效果,能够满足工程实际的需要,为进一步分析异响信号获得了噪声极小的有效数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人体运动产生的加速度信号在采集过程中经常会混入各种噪声和干扰,这给后续的研究带来了困难,因此对采集得到的加速度信号进行降噪处理是后期运动功能评价的前提和基础。方法:为了更好地分离有用信号和噪声干扰,根据小波阈值降噪的原理和小波高频系数方差的分布,针对小波分解层数的确定、阈值估计和阈值函数的选择3个方面提出了改进的算法。结论:实验结果证明,改进的算法能够很好地抑制噪声对加速度信号的干扰,提高了评估的准确度,达到了预计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为了进一步提升高斯噪声的去除性能,提出了基于双树复小波变换与双边滤波的图像滤波方法.根据图像和噪声的分布特征,推导出一种自适应的阈值去噪模型.用去噪模型对双树复小波变换后的图像系数进行量化处理,再由双树复小波逆变换得到去噪图像,然后用改进的双边滤波方法对去噪图像进行边缘增强,改进的双边滤波核自适应于图像的特征,具有更好的鲁棒性.实验结果显示,该方法相对于现有的性能较好的方法,PSNR高出大约0.8 dB,SSIM高出大约2.3%.实验证明了该文提出的方法在去噪效果和细节恢复上优于已有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别亦男  许文慧  余兵杰  吴高伟  徐斌 《科技信息》2013,(17):178-178,268
本文在介绍小波变换的消噪原理和方法的基础上,研究了影响小波变换降噪效果的两个主要因素:小波基函数和阈值。通过模拟的方法对同一信号分别采用db小波和sym小波进行降噪处理;以及用相同的小波基函数,采用不同的阈值,对其降噪处理。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小波变换的基本原理,采用小波变换和傅里叶变换方法,降噪处理了noisdopp信号并对比了处理结果,结果表明,小波阈值降噪在降噪的同时,能很好保存有用信号中的尖峰部分和突变部分.计算机仿真了实时采集的语音信号,结果表明,小波变换能从强噪声背景中提取有用信号,并能保留信号的大部分能量,且与原始信号有较好的相似性,能极大提高信号的信噪比,具有一定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将小波降噪和经验模态分解相结合,提出一种风电机组齿轮箱故障诊断的方法。先对齿轮故障振动信号进行小波降噪预处理,再进行经验模态分解,对包含故障特征的固有模态函数用Hilbert变换得到包络谱,通过对包络信号做功率谱分析,提取故障特征频率,与未降噪信号处理的结果进行比较,降噪后诊断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9.
提出了频率选择性衰落信道条件下基于高阶累积量的LCP(Linear Constellation Precoding)-GLSTBC (Group Layered Space-Time Block Coding architecture)-OFDM (Orthogonal 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xing) 信号识别算法,用以区分LCP-GLSTBC结构下的多载波信号(OFDM)和单载波信号(MPSK、MQAM)。该算法不需要预先知道信号和信道噪声的先验信息,也不需要对接收的信号进行解调,只需从接收的中频信号直接进行识别处理,分别求出接收信号的2阶和4阶累积量,然后构造特征参数消除信道衰落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在SNR高于5dB时,对多载波和单载波信号的识别率大于90%。  相似文献   

20.
为了加快磁共振成像速度及同时获取可信度较高的磁共振幅值和相位信息,提出了一种基于双树复小波变换的磁共振幅值和相位同时重建算法。该算法在传统的压缩感知框架下,借助双树复小波变换的多方向选择性和平移不变性,对幅值和相位分别进行稀疏变换。实验结果表明,在不同的数据集下,该算法均能提高重建磁共振相位图像的质量,并一定程度地改善了幅值图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