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了探寻2-吲哚酮类化合物的有效合成方法,以N-芳基丙烯酰胺与溴代丙二酸二乙酯为原料、三(2-苯基吡啶)合铱为光催化剂,在可见光照射下,加成环化得到吲哚酮类化合物,并对所得化合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该反应具有条件温和、收率高、与官能团兼容性良好以及底物适用范围广等特点,为吲哚酮类化合物合成提供了一种简单、安全、便利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2.
《潍坊学院学报》2015,(6):32-34
以丙酮、乙二胺与CuCl_2·2H_2O合成了二丙酮缩乙二胺合铜配合物。通过IR、MS和元素分析表征了其结构,并就该配合物对催化分解过氧化氢反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配合物对过氧化氢的分解具有非常优异的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3.
载Ni碱性沸石催化丙酮一步法合成甲基异丁基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化学浸渍法制备了系列Ni- K/NaX复合型催化剂,用于常压下催化丙酮一步法合成甲基异丁基酮,考察了催化剂组成及反应条件对反应性能的影响.经筛选得到了催化剂体系的最佳组成及催化反应的最佳条件,在该条件下,丙酮的转化率达43.5% ,甲基异丁基酮的选择性达83% .  相似文献   

4.
发展了一种铜/铁协同催化的N-烯丙酰基苯甲酰胺串联加成/环化/偶联合成叔烷基化异喹啉二酮的反应.在廉价金属Cu/Fe协同催化作用下,烷基偶氮试剂介导N-丙烯酰基-N-烷基氯代苯甲酰胺发生串联加成/环化,区域选择性地切断C-Cl键而发生进一步交叉偶联,以41%~78%的产率合成了一系列远端双重α-官能团化叔烷基取代的异喹啉二酮骨架.该反应首次利用卤代苯甲酰胺去芳构化而形成的超共轭自由基为偶联体与偶氮试剂发生交叉偶联,选择性地在碳-卤键位置构建碳(叔)-碳键.此偶联策略将为深入拓展叔烷基-芳基交叉偶联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利用炔系硝基烯烃和吡唑酮的迈克尔加成/Conia-ene环化反应立体选择性合成手性螺环吡唑啉酮,并对影响反应的因素进行考察,比较了过渡金属、不同骨架的配体、溶剂、温度对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以金鸡纳碱和廉价金属铜为催化剂,三氯甲烷为溶剂在-40℃下,反应可以达到97%的产率、大于20:1的dr值和91%的ee值.  相似文献   

6.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的B3LYP泛函对铜催化的炔基酮与重氮酯的[4+1]环加成反应进行了理论研究.根据计算结果,我们确定了两条反应路线,并对其中各驻点的结构进行了全优化,对重要的过渡态进行了IRC扫描以确认其合理性.通过比较两条反应路线中各过渡态的活化能,我们得到了反应的优势路线,确定了反应的机理.采用极化连续介质模型(PCM),考虑了溶剂ClCH2CH2Cl对反应中各物种能量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重氮酯先去氮生成金属卡宾,然后金属卡宾再参与后续的反应,通过[4+1]环加成反应生成多取代呋喃.  相似文献   

7.
8.
探索了以丙二酸单乙酯、3-氨基丙酸乙酯盐酸盐为原料合成2,4-哌啶二酮,再与N-甲基-2-苯肼反应生成目标分子2,3,4,5-四氢-5-甲基-1H-吡啶并[4,3-b]吲哚-1-酮和盐酸阿洛司琼的合成方法,总收率为30.2%.此方法反应速率快、产率高、适用于大规模生产.  相似文献   

9.
以2,2’,6,6’-四甲基-4,4’-二苯氧基二苯砜(o-M2DPODPS)作为第三单体与二苯醚(DPE)、间苯二甲酰氯(IPC),在无水AlCl3和N,N-二甲基甲酰胺(DMF)的存在下,于1,2-二氯乙烷(DCE)中进行低温溶液缩聚,合成了一系列含有双邻位甲基侧基的聚芳醚砜醚酮酮共聚物,用IR、DSC、WAXD、TGA等方法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随着o-M2DPODPS/DPE比例的不断增加,共聚物的熔融温度逐渐下降,结晶度也随之下降,而玻璃化转变温度升高,具有良好的耐热性能,溶解性能也得到较大的改善.  相似文献   

10.
二茂铁基长链烷基β-二酮铜(Ⅱ)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二茂铁基长链烷基β-二酮与醋酸铜反应,合成了5个新的二茂铁基长链烷基β-二酮铜(Ⅱ)配合物CuL2(L=C5H5FeC5H4COCHCOCnH2n+1,n=5~9,对应配合物Ⅰ~Ⅴ).经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热分析和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1.
发展了一种光催化活泼烯烃加成/环化合成含氟异喹啉-1,3-二酮的反应.在可见光催化下,多种N-烷基-N-甲基丙烯酰基苯甲酰胺衍生物与全氟碘代丁烷、溴二氟乙酸乙酯发生自由基串联加成环化反应,以67%~80%的产率合成了一系列具有潜在生理活性的含氟取代异喹啉-1,3-二酮衍生物.这为具有潜在药用价值的氟取代异喹啉-1,3-二酮的合成提供了一条绿色、高效、条件温和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13.
使用系统的密度泛函理论(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DFT)和化学实验的方法来揭示NCN-pincer钯催化Suzuki偶联反应的机理.通过单晶衍射确定了NCN-pincer配合物的化学空间结构,从而构建其Suzuki偶联反应中的催化剂空间结构的计算模型,用密度泛函理论的B3LYP泛函完成了所有计算,找到了pincer钯不同形态对卤带芳烃氧化加成的过渡态,理论计算所得到的结果与实验结果相一致.另一方面单独的pincer钯和加入碘代芳烃后的pincer钯分别置于二氧六环回流,相同指定间隔时间内取样做MS分析,证明了增加底物量能有效的提高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同时先期计算得出NCN-pincer钯催化Suzuki偶联反应的机理:①NCN-pincer钯失去溴;②氧化加成;③转金属化;④还原消除释放催化剂的过程,而实验中的现象也对此进行了有效的印证.  相似文献   

14.
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研究了聚丙烯腈/衣糠酸共聚物纤维在氧化性气氛(空气)和非氧化性气氛(氩气)下环化反应和氧化反应受加热速率的影响,计算了不同气氛下的反应活化能.采用元素分析技术研究了不同温度下氧化反应速率的变化,分析了氧的扩散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含氧气氛中的反应活化能高于惰性气氛中的反应活化能,预氧化初期整个...  相似文献   

15.
用量子化学的二阶微扰和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单重态二氟亚烷基卡宾和丙酮环加成反应的机理.在MP2/6-31G*和B3LYP/6-31G*基组水平上,优化得到了反应途径上反应物\,过渡态\,中间体和产物的几何构型;计算并考察了5种可能的反应途径,势能面上各驻点的构型参数\,振动频率和能量;通过振动分析对过渡态和中间体构型进行了确认.计算结果表明,二氟亚烷基卡宾与丙酮环加成反应的主要反应通道由3步组成:(1) 两反应物首先生成一富能中间体INT1b,它是一无势垒的放热反应,放出的热量为122.1 kJ/mol;(2) 中间体INT1b经过过渡态TS3a1异构化为另一中间体INT3a,其势垒为14.3 kJ/mol;(3) 中间体INT3a又经过过渡态TS4异构化四元环产物P4,其势垒为4.6 kJ/mol.  相似文献   

16.
分散介质及分散剂对丙烯酰胺分散聚合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醇/水混合溶剂为分散介质,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分散稳定剂,采用分散聚合法制备聚丙烯酰胺(PAM)。讨论了醇的种类、醇水比及PVP的用量对丙烯酰胺(AM)分散聚合的影响。结果表明:醇水比(体积比)为50:50时,制备的PAM较稳定,单体转化率高;PVP添加量为单体含量的15%时,能制得较高分子量的PAM。  相似文献   

17.
酯化-皂化法合成樟脑副产物油分析及脱氢催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色-质联用仪分析酯化-皂化法合成樟脑副产物油的主要成分,用气相色谱仪测定不同催化剂条件下副产油的组成,探讨了副产油主要成分产生的可能机理,对工业生产樟脑催化剂的选择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不同形貌铜纳米颗粒的制备与催化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制备一系列不同形貌的铜纳米颗粒,探讨影响金属纳米晶体形貌和尺寸的因素,并研究其催化性能。方法采用化学还原法和水热法进行合成。结果合成出立方体,小球体,片状和枝状形貌的铜纳米颗粒,并选用立方体和小球体这两种具有代表性的铜纳米颗粒应用于苯羟基化反应中,发现立方体形状的铜纳米颗粒具有更高的催化活性。结论就大多数反应而言,较低的反应前驱物浓度、较低的反应体系温度、较长的反应时间以及适当的助剂,有利于生成形貌规整,尺寸均匀,分散性较好的纳米晶体;且铜纳米颗粒催化活性与其暴露晶面有关,高能晶面的催化活性较高。  相似文献   

19.
梁宇 《河南科学》2012,(2):183-186
合成了5-(2-硫甲基-4-甲基)-嘧啶基-戊二炔-1-醇山梨酸酯,并用IR、UV-vis、1H、13C、DEPT、gCOSY、gHSQC和gHMBC等对产物进行了表征.此化合物具有两个共轭系统,在gHMBC中检测到了五阶和六阶碳氢相关信号.在光热条件下,此化合物发生分子内环加成形成苯环结构.  相似文献   

20.
肼的衍生物和茚三酮发生反应,生成一种含有—NHN=CH-基团的化合物——腙,该反应在常温下缓慢进行.研究发现,在pH=6.2的PB缓冲条件下,硼酸可以显著地加快该反应的速度,将该反应用于盐酸肼屈嗪的快速测定,其浓度在0.5~40μmol/L范围内,与反应产物在436nm处的吸光度变化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4),检出限为0.18μmol/L.研究了适宜的反应条件,初步探讨其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