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前人在贵阳花溪大冶组中已描述解了13个遗迹属:Cochlichnus,Cosmorhaphe,Chon-drites,Gordia,Glockeria,Huaxichnus,Oldhamia,Phycosiphon,Protopaleodictyon,Pinnatpe-dus,Mammelichnus,Neonereites,Thalassinoides。新的遗迹化石材料发现于该地区的大治组第二和第三段中,包括Helminthopsis,Planolites,Rhizocorallium,Megagrapton等4个遗迹属。根据该地区的遗迹化石组合特征和大冶组地层结构特征分析,富含遗迹化石的大冶组饥饿段灰岩为Nereites相沉积,贵阳花溪地区在早三叠世位于碳酸盐台地缓坡边缘前沿。  相似文献   

2.
在陕西省富平县上奥陶统赵老峪组发现遗迹化石17属25种(未定种8个).建立归属于Nereites遗迹相的Lophoctenium-Protopaleodictyon遗迹组合.该组合遗迹以觅食迹占绝对优势,形态以分枝迹为主,分异度较高.此类特征反映出遗迹形成于海水较深且较为宁静的低能环境,推测形成时的海水深度大约在200-1500 m之间,为半深海深海斜坡环境.沉积底质的溶解氧含量相对较高,不是典型的缺氧地层.  相似文献   

3.
引言我国扬子地台区古老地层中的遗迹化石早在本世纪初就引起中、外地质学者的注意。1932年尹赞勋发表了“云南和四川之二叶石—中国之Cruziana”进行具体描述和报导。但是,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遗迹化石在划分  相似文献   

4.
中元古代长城纪遗迹化石在宁夏贺兰山的发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简要报道了宁夏贺兰山中元古界长城系黄旗口组中发现的遗迹化石,并与有关非生物沉积构造进行了对比讨论。这些遗迹化石的发现,为研究后生动物起源及其演化提供了新的佐证。  相似文献   

5.
中元古代长城纪迹化石在宁夏贺兰山的发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简要报道了宁夏兰山中古界长城系黄旗口组中发现的遗迹化石,并与有关非生物沉积构造进行了对比讨论。这些遗迹化石的发现,为研究后生动物起源及其演化提供了新的佐证。  相似文献   

6.
安徽宿松坐山下三叠统,经研究发现产有丰富的遗迹化石。它们分别属于“Zoophycus—Cruzianian—Skoliths相”,并以“Cruzianian相”为主。根据遗迹化石组合,文中讨论了其指示的古水动力强度(或水动力能量)、古海水深度、古盐度、沉积底质和沉积速率。  相似文献   

7.
据对贵阳乌当奶坡冲志留系下高寨田群上段地层、古生物、遗迹化石、岩石及沉积构造等方面资料的分析,认为其代表了从潮下带到潮间带到潮上带的一个潮坪沉积序到。文章还对遗迹化石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国际前寒武系-寒武系界线层型候选剖面所在地的滇东地区震旦系-寒武系边界层中新发现的遗迹化石娄型及新的化石层位,根据生物相和沉积相的综合分析将本区划分为3个沉积相区和Skolithos,Cruziaua,Cuziaua-Zoophycus 3个遗迹相带,最后讨论了遗迹化石在划分震旦系-寒武系界线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塔里木盆地志留系遗迹化石组合及其沉积环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依据化石生态和沉积学特征 ,系统地研究了塔里木盆地志留系遗迹化石的组成、分类及其沉积环境 ,认为存在 4种遗迹化石组合 :①Palaeophycus Planolites遗迹组合 ,由进食潜穴、滤食居住潜穴和觅食迹组成 ,包括Planolites,Palaeophycus,Macaronichnus,Skolithos,Ophiomorpha和Taenidium等遗迹属 ,反映了潮间带混合坪沉积环境 ;②Skolithos遗迹组合 ,由居住潜穴组成 ,常见遗迹属有Skolithos,Ophiomorpha ,Arenicolites,Thalassinoides和Cylindrichnus,代表了前滨或潮下带砂坪沉积环境 ;③Planolites Taenidium遗迹组合 ,以进食潜穴和居住潜穴为特征 ,主要组成分子有Taenidium ,Planolites,Palaeophycus,Skolithos,Arenicolites和Thalassinoides等遗迹属 ,指示了具有周期性风暴影响的过渡带沉积环境 ;④Helminthopsis遗迹组合 ,主要由觅食迹组成 ,其中以Helminthopsis和Zoophycos遗迹属最为常见 ,表明了低能的滨外环境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野外剖面、钻井岩芯中遗迹化石组合的分析发现,鄂尔多斯盆地晚三叠世延长期发育的湖泊地层中主要有垂直居住迹(Skolithos和Cylindricum)、垂直觅食迹(Scoyenia)、U形管迹(Arenicolites)、潜穴迹(Planolites、Chondrites和Teichichnus)、水平迹(Protopaleodictyon)、逃逸迹(Fugichnia)、游泳迹及根迹.结果表明:遗迹化石的分布和组合与鄂尔多斯盆地晚三叠世湖盆的沉积环境相匹配,这对于利用遗迹化石组合恢复湖盆岩相古地理具有重要的地质意义.  相似文献   

11.
湘西北奥陶系新认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位于江南古陆西段北侧,扬子区南缘的湘西北慈利地区的奥陶系地层的研究,对全面认识扬子区与江南区奥陶系的过渡性质和阐明其古地理情况,关系重大。但以往研究程度较低,为此,笔者于近年选择慈利宜冲桥奥陶系进行较全面的工作,在该系中段大湾组至宝塔组的三叶虫获得丰富成果,并首次进行了牙形刺的研究。通过多门类化石面貌的分析,重新修正了若干“组”的厚度,确立了大田坝组的存在,并将本区该段地层与其毗邻的江南区同期地层进行了对比。对研究本区的区域地质特点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2.
黔北桐梓奥陶系五峰组黑色页岩中产有丰富的笔石,对这些笔石和其碎片的长轴在水平投影方向进行测量,结果表明笔石具有定向排列的特征。同时,从黑色页岩段Dicellograptus com-plexus带至观音桥段Normalograptus extraordinarius-Normalograptus ojsuensis带笔石的排列方向呈现由NE-SW至N-S再至NW-SE的逐渐变化,且其定向排列的方向性逐渐明显。五峰组黑色页岩中笔石定向性排列的特征可以解释为其沉积环境中存在一定的水动力条件,而剖面纵向上笔石定向性的变化可能与奥陶纪末期加里东运动导致滇黔桂古陆海岸线的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13.
An early and primitive sauropod dinosaur, Gongxianosaurus shibeiensis (gen. et sp. nov.), from Lower Jurassic Dongyuemiao Member of Ziliujing Formation in Shibei Village, Gongxian County, Sichuan Province, China is described, which is among Gongxian dinosaur fossils discovered in 1997. Except for skull incomplete, fossils were well-preserved. It has concurrently some features of both sauropod and prosauropds. It is an intermediate type of evolution from prosauropod to sauropod, provides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studying of origin and evolution of sauropod dinosaur fauna, and a favourable way for stratigraphic correlation between Early Jurassic Ziliujing Formation and Lower Lufeng Formation, in the Sichuan Basin and the Central Yunnan Basin that lies to its southwest.  相似文献   

14.
淮北煤田早二叠世晚期下石盒子组树蕨类茎干印痕化石丰富,计有40余块。分属于蹄痕茎属(Caulopteris)、大痕木属(Megaphyton)及皱痕茎属(PtychoPteris),共3属9种;其中蹄痕茎属4种(包括2个新种,Cauloptrisyangzhuangensissp.nov.和Caulopterispsilocicatrixsp.nov.);大痕木属在国内尚属首次报道,仅见1种;皱痕茎属在国内亦属首次发现,鉴定有4个未定种。该类化石在本区以极大的丰度和良好的保存为特征,其发育显示该区早二叠世晚期热带雨林气候盛行。其次,说明树蕨类在其晚期发育中心已由欧美区移至华夏区。此外,该类在本区的发育是华夏植物地理区分化渐趋强烈的直接证据。  相似文献   

15.
首次系统报道贵州省陆生贝类名录共118种(其中含待定种13个),分隶于18科48属,其中有8新种(有6新种已另文报道),即贵阳弯螺SinoeeneaguiyangensisLuoetChen,1998,水田坝贝喇叭螺Boysidia(Bensonella)shuitianbaensisLuoetChen,1998,贵阳喇叭螺Boysidia(Boysidia)guiyangensisLuoetChen,1998,黄果树喇叭螺Boysidia(Boysidia)huangguoshuensisLuoetChen,2000,天星桥喇叭螺Boysidia(Ban sonella)tianxingqiaoensisLuoetChen,2000,茂兰腹皱螺GastroptychiamaolanensisLuoetChen,2002,茂兰沟螺Dioryxmaolanensissp.nov.(另文报道),茂兰果瓣螺Carychiummaolanensissp.nov.(另文报道)。对其种类组成和分布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对贵阳乌当牯牛潭组时代归属的新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贵阳乌当奥陶系牯牛潭组的时代归属,历来有不同的看法,通过对该区牯牛潭组所含化石的分析和新的化石资料,发现该组的化石,不但有早奥陶世的分子,也有中奥陶世的分子,从而认为该区的牯牛潭组是一个跨统的岩石地层单位。  相似文献   

17.
从古生物和地球化学标志看东濮凹陷早第三纪的海侵事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濮凹陷是否有海侵发生 ,直接影响着油气资源的评价 .通过对钙质超微化石、沟鞭藻类、遗迹化石、枝管藻、鱼类等古生物化石资料和石盐中的溴 ( Br-)及溴氯系数 ( Br-× 1 0 -3/Cl-)、碳酸盐岩中氧和碳同位素 ( δ18O,δ13C)值、泥岩中的 w( Th) /w( U)值等地化资料分析研究 ,认为东濮凹陷早第三纪沙河街组三段、一段沉积期发生过海侵事件  相似文献   

18.
粪化石是所有脊椎动物的排泻物。文中建议建立粪石科代替粪化石,把不同类动物的粪石均按生物命名法给以属种的名称。文内提出了5个属名,鱼粪石建立5个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