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6 毫秒
1.
目的:了解民族高校妇女的围绝经期症状及保健需求情况,为围绝经期妇女保健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民族高校647例40~60岁妇女进行调查.结果:调查对象围绝经期相关症状发生率为77.13%,其主要症状依次为:记忆力下降(65.84%)、情绪波动(64.30%)、失眠(63.83%)、潮热(58.73%)、月经紊乱(54.40%)等.各年龄组围绝经期症状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年龄增大,其发生率逐渐增高.围绝经期妇女保健需求主要为定期全面体检和预防骨质疏松;希望得到围绝经期健康咨询与指导的妇女占53.48%.结论:民族高校妇女围绝经期相关症状发生率高,对围绝经期保健知识及服务需求迫切.相关卫生服务部门应高度重视,实施干预模式,加强对民族高校围绝经期妇女的健康管理,积极开展全科医疗卫生保健服务,以提高围绝经期妇女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为了了解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简称湘西州)农村育龄妇女的生殖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对采用整群抽样方法抽取的800名18~50岁的农村育龄妇女进行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750份.750名农村育龄妇女中,妇科病患病率高达63.1%,患病率从高到低的前3位为阴道炎、子宫颈炎、盆腔炎;不同年龄及文化程度的妇女妇科病患病率差异具统计学意义;“两癌”预防、孕产期保健知识的了解、定期妇检、对妇科病与性卫生关系的态度、清洗阴部、孕期检查、家庭月收入、家庭地位、社区卫生条件和服务这9个变量,是影响湘西州农村育龄妇女生殖健康的重要因素.湘西州农村育龄妇女妇科病患病率高,影响生殖健康的因素涉及个人、家庭及社区等,建议从多层面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干预,改善农村育龄妇女的生殖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3.
1990年与2000年太原市妇女病调查结果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990年与2000年妇女病普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妇女患病率明显下降,阴道炎、宫颈糜烂、妇女“两病”发病率明显减少,但乳腺疾病,性疾病发病率明显上升,提示,要加强妇女保健工作的宣传力度、提高妇女的自我保健意识,重视乳房保健,注意性疾病传播;对已婚妇女定期进行检查,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定期随访。  相似文献   

4.
张勰  杨丽  娄金环  柴杉 《甘肃科技》2016,(22):129-130
首先阐述了妇女生殖道感染等疾病的危害性,酒泉市采用蓝氧防治育龄妇女生殖道感染等疾病,其法有效易行,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其次分析了推广应用蓝氧防治育龄妇女生殖道感染的主要原因:临床疗效明显、无临床症状人数逐年上升、少数民族妇女参与程度和患者满意程度高。最后,总结提出应用蓝氧防治育龄妇女生殖道感染的推广应用价值:蓝氧防治妇女生殖道感染等疾病优势明显、蓝氧治疗设备基层配备齐全、对某些生殖道感染疾病蓝氧防治作用尤为明显、基层蓝氧防治岗位医护人员业务能力增强。  相似文献   

5.
《科学管理研究》2013,(6):83-85
面向农村牧区的信息服务必须可持续,才能赢得农牧民的信赖,才能最终带领农牧民科技致富。通过对科技系统的农村牧区服务资源的分析,提出了在可持续视角下的农村信息化服务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小河区已婚育龄妇女生殖道感染情况,促进预防治疗生殖道感染疾病,提高已婚育龄妇女生殖健康水平.我们结合每年四次对区内农村和社区已婚育龄妇女妇检和生殖健康检查,对全区7020名农村和社区已婚育龄妇女(不包括经期和妊娠期妇女)进行了生殖健康检查.检查结果还告诉我们RTI是一种影响,城乡妇女生殖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RTI患者具有无症状比例高,就诊比例低的特点,应积极开展对已婚育龄妇女生殖道感染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工作,以提高广大城乡女群众的生殖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7.
结合2011~2015年镇原县第一人民医院对某地区农村妇女进行宫颈癌筛查的结果,探讨该疾病在农村已婚妇女中的发病情况,为做好宫颈癌的预防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2月~2015年7月年对某地区3840例农村妇女的宫颈癌筛查结果,充分了解该地区农村已婚妇女宫颈癌的发病情况及流行趋势。结果:在3840份筛查标本中,异常检出468例,占比12.19%;在468份细胞学检查标本中,异常检出102例,占比21.79%;在102份接受病理检查的标本中,AGC特异性较其他细胞特异性高(P0.05),各年龄段异常检出率存在差异(P0.05)。在本次宫颈癌筛查结果中,农村已婚妇女异常检出率较高,因此,应加强对育龄妇女的健康教育,并利用科学的筛查方法及早对其进行临床诊断,以有效预防其宫颈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为满足“银龄群”对助餐服务多样化和高质量的需求,进一步推进助餐服务均等化,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方法是提升嵌入式养老助餐服务可及性的关键步骤。本文从“可及性”的可获得性、空间可达性、可负担性、适切性、可接受性的五个维度,构建了嵌入式养老助餐服务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求取主观权重的网络层次分析法(ANP)和求取客观权重的熵权法进行综合赋权,得到评价指标的综合权重,然后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结合综合权重对嵌入式养老助餐服务可及性满意度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为完善和推动嵌入式养老助餐服务的发展提供了量化依据和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并评价本地区母婴保健社区护理现状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2月我社区的产褥期妇女作为调查对象,采用自制调查问卷对产褥期母婴保健社区护理现状进行调查并分析。结果产褥期产妇出现的健康问题主要以乳汁分泌不足为主;产褥期间新生儿的健康问题以湿疹和红臀最为突出;产妇产褥期保健意识较差的分别为卫生习惯、室内通风、适量运动;母婴护理技能未掌握或错误应用的主要为产后健身操;本研究中产妇产褥期保健知识了解途径中,社区服务中心宣教仅占比19.9%。结论本地区的产褥期母婴护理现状不容乐观,还需要加大社区服务中心的健康宣教工作力度;切实提高产褥期母婴保健,提高人民群众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彭兴庭 《科技智囊》2008,(3):I0037-I0040
从2007年7月1日起,江西全面启动城市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券的发放工作,中央、省、市、区共补助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经费1.1亿元,为约532万城市居民购买健康管理、妇女保健、儿童保健等公共卫生服务。据报道,城市社区居民中的60岁以上老年人、0—3岁儿童、孕产妇、35—60岁妇女、低保对象、残疾人等六类人群,持券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可免费享受公共卫生服务。江西省人民政府还专门制定了《江西省城市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券管理办法(暂行)》。办法强调,“服务对象凭服务券,在区(市)卫生局确定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自主选择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免费享受相应的社区公共卫生服务。”  相似文献   

11.
分析孕妇保健工作中应用多元化服务模式对妊娠结局和产后情况的影响。选取在庆城县妇幼保健站接受保健的孕妇112例,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服务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多元化服务模式,比较两组孕妇孕期5次以上产检率、妊娠结局、产后情况以及孕期保健满意度。观察组孕期5次以上产检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剖宫产率、产后出血率、产后抑郁率及6个月内纯母乳喂养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孕期保健满意度为92.86%显著高于对照组76.79%(P0.05)。孕妇保健工作中应用多元化服务模式可以提高孕期5次以上产检率以及6个月内纯母乳喂养率,降低剖宫产率、产后出血率以及产后抑郁率,改善孕妇对保健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女性生殖道感染病原学构成分布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耀武  陈瑜 《甘肃科技》2009,25(3):153-154
了解已婚妇女生殖道感染(RTI)的病原学构成分布现状;对2007年6月~2008年5月606例就医的已婚妇女妇科病患者作为调查对象,统计各种病原学资料,分析其致病相关性;已婚育龄妇女RTI,前三位分别为细菌性阴道炎(30.0%),念珠菌性阴道炎(22.9%),支原体感染(15.8%);已婚育龄妇女RTI,细菌性病变占第一位,支原体感染与国内相关报道比较检出率明显增多。  相似文献   

13.
高琦  林梅 《科技资讯》2011,(5):241-241
本文就产褥期的妇女所特定状况下所产生的心理及生理的变化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健康保健指导,以为社区产褥期妇女的健康保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女性绝经后的中老年期约占整个生命的1/3。重视绝经后妇女保健工作,对于改善中老年妇女的健康,提高她们的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详细论述了绝经后妇女的生理特点,绝经后的临床表现及绝经后的保健措施,对做好绝经后妇女的保健工作具有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5.
王理金 《甘肃科技》2014,(12):129-131
分析清水县农村育龄妇女妇科疾病的分布及病因特点.自2011-2013年2年间对全县所有农村已婚育龄妇女进行问卷调查和妇科病常规普查,包括妇科检查、分泌物常规、盆腔B超、宫颈巴氏细胞学检查、乳腺红外线筛查.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组间比较计数资料采取t检验,计量资料则采用X2检验,检验水准设为P--0.05.妇女疾病普查结果显示,排名前3位的疾病主要为宫颈炎、阴道炎、附件炎.山区和川区两组妇女总患病率分别为91.8%和88.1%,两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山区组高于川区组.其他各分病种,阴道炎、宫颈炎、宫颈癌疑似病例两组间均存在统计学差异,山区组仍高于川区组.乳腺疾病方面,川区组高于山区组.其他疾病,如子宫肌瘤、子宫脱垂、附件炎、盆腔炎、卵巢囊肿,两组普查妇女间均无差异.通过对清水县农村育龄妇2年间妇女病普查的横断面研究,结果表明,生殖道感染性疾病仍是农村育龄妇女最常见的疾病,改善卫生状况,提高妇女自我保健意识,扩大妇女病普查覆盖面,才能从根本上降低妇科疾病,尤其是宫颈癌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研究健康教育在妇女保健工作中的作用。选取2019年1月至12月来镇原县屯字卫生院体检的126例妇女,随机划分成A组、B组,每组各63例。A组开展基础健康保健工作,B组在A组基础上强化健康教育。比较两组保健知识掌握情况及保健水平。B组保健知识掌握优良率88.89%较A组的61.90%高(P0.05);两组教育后保健知识、保健意识、保健行为评分及WHO生存质量简表(WHOQOL-BREF)各领域评分与A组相比均较高(P0.05)。在妇女保健工作中实施健康教育,可提高妇女保健知识掌握度,增强妇女保健意识及能力,提升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对首都师范大学231例更年期妇女的调查情况进行了分析,并从绝经过渡期,更年期症状和补钙三方面对更年期妇女保健提出了指导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18.
孙燕娜  林梅 《科技资讯》2013,(16):242-242
本文针对女性围绝经期带来的生理改变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症相关的健康保健,旨在加强社会对妇女围绝经期问题的关注和围绝经期相关疾病预防的重视,从而促进围绝经期妇女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9.
通过分层抽样和整群抽样相结合的方法,对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农村老年人进行入户问卷调查,运用SPSS22.0对健康现状、卫生服务需求等方面的问卷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研究发现:该区农村老年居民两周患病率、ADL失能较低;慢性病患病率较高;高血压是危害老年人健康的主要疾病问题。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老年人卫生保健意识差,卫生服务需求较高,要重视老年慢性病患者的健康管理,提升老年人日常生活能力,增强卫生服务可及性。  相似文献   

20.
鲁昌盛 《科技信息》2008,(11):324-324
本文探讨了加强社区保健对围绝经期妇女临床症状的影响,通过在社区开设围绝经期咨询室及知识的宣传,进行社区保健及护理干预。使其能正视围绝经期的反应,以积极的态度面对人生,加强自我身心保健,帮助围绝经期妇女度过围绝经期这个"不平凡"的时期,取得较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