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老虎口生态环境演变及治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玉道  马述宏 《甘肃科技》2011,27(3):143-146
叙述了老虎口生态环境的演变及现状,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个方面分析了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结合民勤县林业工作实际,就老虎口生态环境治理如何结合科学发展观、破解问题,提出了治理方法。  相似文献   

2.
贵州喀斯特山区水土流失因素与生态修复对策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张清海  林昌虎  何腾兵 《贵州科学》2006,24(3):62-65,74
贵州喀斯特山区生态环境脆弱,特殊的地质、地貌、降水等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的交叉影响使贵州喀斯特山区成为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恶化、人民生活贫困的地区.本文探讨了喀斯特山区水土流失因素,提出了人为因素是贵州山区水土流失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防治水土流失与土地退化的几项工程技术措施和政策措施,对解决贵州喀斯特山区的土壤匮乏,发展农业生产,改善生态环境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以临沂市为例对城市水土流失问题进行了阐述,论述了城市水土流失的危害,如破坏土地资源、污染水体、破坏城市生态环境等诸多方面.分析了引起城市水土流失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城市水土流失的防治对策,如编制城市水土保持规划方案、合理进行城市地面硬化、提高城市绿地面积等.  相似文献   

4.
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个方面分析了造成太原市生态环境退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石羊河是甘肃省三大内陆河之一,在河西乃至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近些年来该流域出现水资源急剧下降,植被大面积衰退死亡,土地沙漠化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和制约到流域及其周边地区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安定,所以,石羊河流域生态坏境的恶化现状急需研究和整治。从自然因素、人为因素两个方面,对石羊河流域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从水资源利用、植被保护、产业调整、人口控制、科学研究及管理等几个方面制定了相应的整治对策,为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提供相关的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6.
随着国内航空运输业的高速发展,人为因素成为影响空中交通管制安全的主要因素,对人为因素的分析有助于从认知角度找出管制工作中发生错误的原因并加以改善。本文围绕管制员的工作经验、技术能力、心理素质等5个方面对人为因素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7.
本文就浙西山区土流失现状及其成因,进行了分析研究。近二十多年来,本区水土失加剧,表现在河流含沙量和输沙量增加,流域侵蚀量成倍增大,导致土质沙化,土壤肥力减退,河床淤高,水库淤积,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穷苦原因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方面。只有在一定的地质、地形、气候和植被等自然条件下,才能产生水土流失。但它相对于人为因素而言,是较稳定且变化缓慢,通常不会造成生态环境的剧烈变化。而人类对山区的自然、经济规  相似文献   

8.
黄河首曲生态恶化现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萍  魏金平  徐广 《甘肃科技》2013,29(14):39-40
黄河首曲——玛曲县是青藏高原"中华水塔"的重要涵养地,本区域生态环境的优劣对黄河中下游乃至全国的生态安全都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分别从不同角度重点就玛曲县生态环境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了阐述,并就导致玛曲县生态环境恶化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人类赖以生存繁衍的地球和社会的持续发展受到了诸多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潜在威胁。自然因素包括小行星撞击地球、大面积火山爆发和强烈地震与海啸等;人为因素中,如全球性核战争,人类不可持续发展的错误行为等。在地球演化的漫长历史中,小行星撞击地球是诱发地球气候环境灾变、生态系统完全崩溃和地球生物物种大灭绝的元凶。小行星撞击地球诱发的巨大劫难,涉及地球上全部生物物种和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也是人类命运共同体如何能够得以有序健康发展的一个重大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10.
建立公共决策的公众参与机制,是中国政治、经济改革深入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实现公共决策公平性和完备性的重要保证。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和政府对公众参与的忽视和保障制度的不健全,导致中国公共政策的公众参与存在很多限制性因素。通过对一些限制性因素的分析,对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了若干思考。  相似文献   

11.
本文依据笔者对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及其克里雅河流域70余天的考察,着重讨论了达里雅博依绿洲的生态问题,指出该地区生态环境问题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叠加而成,它导致了这一地区生态平衡的紊乱和严重的生态后果,对其生态环境的改善和逆转,提出了具体的维护对策。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来,全国大部分地区连年遭受洪涝灾害袭击,给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究其原因,除局部地区受降雨时空分布不均,降雨集中,雨量过大等自然因素外,有很多是人为因素加重了灾情。目前,我国正采取积极措施,加大力度,保护生态环境,减少因人为因素造成的灾害损失。  相似文献   

13.
湖北省旱灾成因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研究了湖北省旱灾的基本特征,普遍性,季节性,连续性等;认为旱灾是在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包括天气气候因素,地形地貌因素,环境资源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同时提出了有效的防灾减灾措施;提高技术和管理水平,加强水利工程建设,实施抗旱农业体系,进行人工增雨,改善生态环境等。  相似文献   

14.
基于安全视角的计算机网络管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各种计算机网络系统在实际运行中,都存在着各种主客观问题,本文先后分析了人为因素、系统自身因素等问题,同时提出了一些强化管理、完善技术环境等措施,对各种计算机网络的管理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桂林青狮潭水库补水对漓江岸边带植被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影响岸边带植被演变的两个重要因素分别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人为因素在类型、强度、历时、空间以及可预测性上往往远超过自然变化的范围,并且大多给生态环境带来负面影响.包括水库运行、防洪堤坝建设、导流工程等水工建筑都可能对河流生态系统造成长期的累积性影响,因此,研究岸边带植被动态,对于河流生态修复和规避水库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以桂林青狮潭水库为背景,研究水库补水对漓江下游岸边带植被的影响,对几个典型水文情势下的植被生长状况进行了模拟和分析.  相似文献   

16.
夏万祥 《广东科技》2014,(16):92-93
输电线路的正常运行是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前提。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电力的整体需求也明显增加。由于我国电网的分布范围广、覆盖面大、结构复杂,还受自然环境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共同制约,输电线路经常会发生跳闸、接地等故障。因此对输电线路故障产生原因的分析以及查找方法的研究至关重要。总结了我国输电线路运行状况的现状,分析了故障产生的原因并提供了一些基本的查找方法。  相似文献   

17.
塔里木河流域生态环境演变概念模型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塔里木河流域绿洲-荒漠交错带是生态环境变化的敏感区域,也是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及全球变化研究的关键区域之一。受自然因素及人为因素的影响,水资源的时空分布发生了明显变化,导致了河湖水质咸化、土壤盐渍化、草场退化以及土地沙漠化的普遍发生。同时,风沙灾害、洪水灾害和干旱等自然灾害严重地影响着流域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以此为基础,构建塔里木河流域生态环境演变概念模型,并在GIS等技术支持下,探索塔里木河流域生  相似文献   

18.
赵铭 《科技资讯》2007,(9):223-224
文章从理论与实践上讨论了隧道工程师最为关心的隧道坍方问题,从自然因素、工程因素、人为因素分析了隧道坍方原因。  相似文献   

19.
蒋绍辉 《科技信息》2010,(23):357-357,335
供水管网渗漏问题是多年来困扰供水企业的一大难题。本文分析了引起西南科技大学供水管网渗漏的一些原因,如管网材质、施工质量、管理维护等因素,并提出了一些相应的控制措施,如加强供水管理、保证施工质量、采用先进的检漏手段等,以有效降低管网渗漏。  相似文献   

20.
上海杨树生态林病虫害发生状况及其综合治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对上海生态林病虫害及生态林存在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对其病虫害的发生原因进行了分析。调查表明:上海城市生态系统中的植物种类相对稀少,林分结构较为单一,缺乏病虫害天敌;上海城市森林受人为因素干预程度大,受城市“热岛效应”的影响明显。病虫害发生的主要原因为:城市绿地面积和绿化树种盲目增加,打破了原来城市森林生态环境的平衡发展;不合理引进外来树种,而且树种种植结构不合理或管理粗放,导致一些外来的或原次要的病虫害严重发生。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上海杨树生态林病虫害综合治理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