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由于我国目前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建筑业发展迅猛,建筑垃圾的产生十分巨大,因此建筑垃圾的利用也是非常的重要。本文描述了我国建筑垃圾的现状和回收利用的意义,并介绍了目前世界发达国家有关处理建筑垃圾的一些方法,发表了对建筑垃圾利用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析了建筑垃圾的危害性和可利用性,并对建筑垃圾的资源化管理措施提出了一些建议与想法,通过对建筑垃圾的分类整合,使本来已是废料的混合物变成巨大的资源,最终实现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了在混凝土中加入不同比例建筑垃圾对混凝土性能造成的影响。分析了建筑垃圾在混凝土中的强化措施以及由此产生的再生混凝土的基本性能。讨论了由建筑垃圾制备再生混凝土的方法和再生混凝土的一些用途。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析了建筑垃圾的危害性和可利用性,并对建筑垃圾的资源化管理措施提出了一些建议与想法,通过分类整合,变成巨大的资源,最终实现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现代社会,环保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提倡环保也成为各行各业必然的选择,而在建筑业,一些富有创造性的绿色建筑师、科学家也将垃圾变成时尚流行主题,建造出了世界九大"垃圾"建筑。它们虽然用垃圾建成,但其实一点也不"垃圾"。用啤酒瓶建筑寺庙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的城市建设过程中,随着现代化进程的逐步加快,随之产生的建筑垃圾也日渐增多,给环境带来了严重的危害,并可能在未来的很多年内带来深重的影响。本文结合中国目前建筑垃圾的现状进行了一些研究,以期能为中国建筑垃圾循环再利用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7.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改造和建筑工业的迅速发展,加之一些旧建筑物、构筑物、城市基础设施的老化和服务年限的到期,使得越来越多的土木工程建设项目报废拆除,进而产生大量的建筑拆除废料和垃圾.建筑垃圾已成为废物管理及环境污染的一大难题,本文介绍垃圾的界定、资源化途径与循环利用方法.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在如火如荼的新城市建设中,房地产开发、旧城改造、城中村改造和拆临拆违等工程实施步伐不断加快,城市在变得越来越美的同时,建筑垃圾的产生量却与日俱增,成为环境保护的又一大难点。建筑垃圾犹如新城市建设过程中伴生的"疮",既侵占土地,还对周边环境产生严重恶劣的影响,有的甚至带来围城之患,若不及时进行有效治理,必将后患无穷。因此,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变得十分重要,它不仅符合生态环境保护的需要,也符合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建筑垃圾产生量迅速增加,既污染环境又浪费资源,该文针对目前建筑垃圾存在的问题,提出建筑垃圾资源化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9.
采用一种适用于大颗粒的新型现场直剪试验仪,对建筑垃圾进行了直剪试验,分析建筑垃圾的剪切强度特性。建筑垃圾的现场组分分析结果表明,建筑垃圾主要由碎砖、碎石、混凝土等废料组成。对碾压成型后的建筑垃圾进行筛分试验,分析了建筑垃圾级配,得到了建筑垃圾颗粒破碎的分维。根据现场大型直剪试验结果,得到了不同正应力下剪应力-剪切位移和剪应力-正应力的关系曲线,确定了建筑垃圾剪切强度的峰值和残余值参数,峰值黏聚力和内摩擦角分别为40 kPa和36°,残余黏聚力和内摩擦角分别为23 kPa和32°,相比于普通填土,建筑垃圾的剪切强度较大。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我国建筑垃圾的产生、主要成份,说明了我国目前建筑垃圾的处理现状,并对国外建筑垃圾的再生利用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1.
城市建筑垃圾路面基层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道路工程材料的特点,将回收的建筑垃圾经过分拣、粉碎成一定粒径,通过试验研究了建筑垃圾骨料的吸水率、密度、压碎值等基本性质,分析了建筑垃圾混合料与水拌和、碾压过程的物理和化学作用机理:按不同的掺合比例进行试验,研究不同级配建筑垃圾作为路面基层的路用性能变化.结果表明,建筑垃圾混合料可作为良好的路面底基层或基层.提出了建筑垃圾混合料作为道路底基层或基层使用的32艺流程.  相似文献   

12.
宁培淋  孙世永 《科技信息》2009,(23):304-304
建筑垃圾日益受到关注,将建筑垃圾环保循环应用与工程是目前国内外兴起的一种新的处理方法,文章分析了建筑垃圾构成和力学性能,并对已有建筑垃圾用于生产新型混凝土、堆山造景和地基处理等工程应用做了总结和前景分析。对建筑垃圾推广应用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阐述了村镇建筑垃圾再生利用的必要性,介绍了建筑垃圾制备再生骨料的生产工艺,提出结合我国村镇实际情况的再生骨料加工方法。通过论述说明利用村镇建筑垃圾制备再生骨料的方法具备可行性,从而为村镇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的生产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4.
吴伟东  陈欣 《科技促进发展》2020,16(11):1458-1467
在我国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中,建筑垃圾成为建设可持续发展城市的一大阻碍。为有效、动态的预测建筑垃圾产量,实现控制与减少建筑垃圾的目标,基于系统动力学(SD)理论分析建筑垃圾产量影响因素并创建以成都市为例的建筑垃圾SD模型,运用VENSIM软件进行模拟,预测持续时间内建筑垃圾产量;引入博弈思想从经济角度分析建设方和监管方之间如何对建筑垃圾实施最优化策略。结果表明 :5种情景方案模拟结果中,综合方案对于管控建筑垃圾效果最佳;监管部门细化建筑垃圾处理标准并实行奖惩体系,建设单位积极主动地参与建筑垃圾的合理处置为最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15.
地震灾后产生大量建筑垃圾的处理是灾后重建的前提,在介绍震后建筑垃圾处理的特点基础上,结合国内外地震灾害建筑垃圾的处理经验和教训,提出通过完善法规和出台优惠政策、建立建筑垃圾处理信息管理中心等方式实现建筑垃圾的高效利用,指出了建筑垃圾在建筑墙体材料、再生骨料方面的资源化利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娄永忠 《科技信息》2011,(36):391-391
本文介绍了建筑垃圾的组成与特点,通过分析国内建筑垃圾减量化和综合利用的现状,明确了建筑垃圾处理和综合利用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推动我国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吴明 《甘肃科技》2014,(3):112-113,140
建筑垃圾综合利用生产再生骨料。详细介绍了国内外建筑垃圾回收再利用的现状。探讨了利用废弃建筑混凝土和废旧砖瓦制作粗骨料用来拌制混凝土,并对其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行了分析。建筑垃圾的综合利用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18.
随着建筑业发展进程的加快,福建省建筑垃圾产生量呈现逐年不断上升趋势,为了推进福建省能够科学有效实现建筑垃圾资源化,采用建筑面积估算法对2010~2017年的建筑垃圾产生量进行估算,通过灰色预测模型对2018~2022年未来五年的建筑垃圾产生量进行预测.采用Matlab编写程序计算得出2022年的建筑垃圾产生量为1.452 3×10~8t,是2010年的3倍,结果表明,采用灰色预测模型能够很精确的预测福建省中短期内的建筑垃圾产生量,从而为建筑垃圾资源化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9.
周增华 《工程与建设》2009,23(5):624-626
在公路、城市道路改扩建、旧城大规模改造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建筑垃圾已成为环境污染的重大难题,面对如此严峻的环境问题,国内、外对建筑垃圾的回收利用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较好的经验.该文在总结国内、外回收建筑垃圾经验的基础上,对建筑垃圾在道路建设中应用的可行性作丁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决黄河冲积粉土工程性质较差这一问题,首先用建筑垃圾对黄河冲积粉土进行改良,然后通过试验研究了不同掺量的建筑垃圾对黄河冲积粉土力学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掺比20%以上的建筑垃圾能够显著提高黄河冲积粉土的最佳含水率;经建筑垃圾改良的黄河冲积粉土的压缩系数α1-2随着建筑垃圾掺量的增加而减小,渗透系数则随着建筑垃圾掺量的增加而增加,这表明使用经建筑垃圾改良的黄河冲积粉土作为路基填料,可减小路基变形,提高路基的水稳定性;掺入粒径在1~2 mm之间的建筑垃圾虽然会降低黄河冲积粉土的强度,但能显著提高黄河冲积粉土的内摩擦角.本研究可为黄河冲积粉土改良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