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第一颗原子弹的诞生地——美国洛斯阿拉莫斯实验室受控核聚变组的主任德莱塞(H.Dreicer)应谢希德教授邀请来华,在沪期间作了核聚变展望的报告. 德莱塞博士结合激光核聚变中使靶丸有效加热的问题,介绍了他在1977年完成的关于交流等离子体性质的基本研究.离子-电子碰撞的轫致辐射与反轫致辐射是交流电阻率的物理基础.当等离子体波激发后,惠更斯子波因离子关联效应干  相似文献   

2.
正[本刊讯]近日,美国劳伦斯一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在Science和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上发表论文,宣布他们的激光惯性约束聚变研究工作获得重大突破,实验中发现了激光点燃核燃料的迹象,核聚变反应释放出的能量比燃料(用于引发核聚变反应)吸收的能量多,核聚变反应产生的能量约是以前记录的10倍。核聚变是1930年代发现的核反应现象。两个质量很小的原子核发生反应,在合成一个质量更大的新原子  相似文献   

3.
能源问题是世界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数百年内,目前的主要能源都将被消耗殆尽。核能中的聚变能被视为人类的最终能源,但由于热核聚变反应条件十分苛刻,至今尚未取得进入实用阶段的突破性进展。因此,实现室温下核聚变的消息一经宣布,立即就导致席卷全球的冷核聚变热。本文从核能利用的原理、聚变反应实现的条件和目前的实验装置等方面对核聚变作了介绍,同时还介绍了冷核聚变研究的情况。  相似文献   

4.
由于地球上的聚变燃料储量丰富,人们寄希望于可控核聚变能够最终成为人类未来能源的终极供应者,但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人类仍未完全掌控可控核聚变技术.本文介绍了核聚变基础知识及可控核聚变技术的发展现状,力图对这一技术有更加清楚和全面的了解.  相似文献   

5.
<正>继2022年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的核聚变实验里程碑之后,美国能源部正在建立新的科研中心,以便激励私营部门在激光驱动氢燃料压缩上取得进展。2023年5月,美国能源部聚变能科学项目宣布公开征集专注于惯性聚变能(IFE)的提案。几十年来,美国能源部一直支持通过压缩小型氢燃料标靶来诱发核聚变的研究,不过那是通过核武器研究项目来实现的。去年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在激光核聚变点火实验取得成功之后,人们对资助能源生成技术研发的兴趣增加不少。  相似文献   

6.
陈崇斌 《自然杂志》2007,29(6):358-362
文章简单介绍了王淦昌教授最后20年的科研活动,总结了他在核电建设和激光惯性约束核聚变两个方面的学术思想及其所作的贡献。从王淦昌晚年的科学活动中,我们能够感受到他终生不倦的创新精神和高尚的爱国情操。  相似文献   

7.
1978年,卡皮察在接受诺贝尔奖金的讲演中阐述了除以托卡马克为代表的磁约束装置和激光核聚变装置外,还有他们所开辟的有希望获得受控热核反应的新途径,其装置称为nigotron. 这条途径可称为微波等离子体核聚变,它  相似文献   

8.
核聚变等离子体与器壁的相互作用是核聚变材料研究中的重要问题,《受控核聚变中的表面现象》一文对等离子体与器壁表面相互作用中的几个重要物理过程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9.
谭宝林  潘传红  郝颖 《自然杂志》2002,24(6):348-351
本文将目前受控核聚变的研究途径分成三大类 :磁约束核聚变 (MCF)、惯性约束核聚变 (ICF)和非常规核聚变途径 .并对三类聚变途径进行分析讨论 ,指出在研究受控轻核聚变时应该结合对原子核结构的研究 ,重视对非常规核聚变途径的探索 ,尤其是对 μ子催化核聚变的研究 .文章还指出了下一步 μ子催化核聚变的主要研究方向 .  相似文献   

10.
谭维翰 《科学通报》1981,26(12):723-723
由于分析激光核聚变的吸收机制,近年来开展了对非均匀等离子体及有界等离子体不稳定性的研究,本文在推广前文耦合方程的基础上分析了有界非均匀等离子体的散射,求得了能体现有界等离子体特点的色散关系,并计算了由于非均匀与有界对布里渊散射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自适应光学技术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姜文汉 《自然杂志》2006,28(1):7-13
动态光学波前误差是困扰光学界几百年的老问题,自适应光学技术提供了解决这一难题的途径。自适应光学通过对动态波前误差的实时探测—控制—校正,使光学系统能够自动克服外界扰动,保持系统良好性能。本文在说明自适应光学技术的基本原理后,介绍由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研制的三套自适应光学系统及其使用结果:1.2m望远镜天体目标自适应光学系统,“神光I”激光核聚变波前校正系统和人眼视网膜高分辨力成像系统。  相似文献   

12.
阿碧 《世界科学》2009,(2):14-15
据美国能源部(DOE)国家核安全局(NNSA)网站报道,美国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的国家点火装置(NIF)取得了重要进展,目前正在开展2009年完成NIF点火的筹备工作——即在实验室条件下实现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核聚变点火(用激光点燃一个“人造太阳”)。从长远来看,核聚变能将是人类未来能源的主导形式,被科学家称为“能源危机的终结者”。  相似文献   

13.
中国的神光——神光Ⅱ高功率激光实验装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朱健强 《自然杂志》2006,28(5):271-272
惯性约束聚变(ICF)研究的长远目标,是实现可控核聚变,为人类提供理想的能源。神光Ⅱ高功率激光装置是由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国家高技术863计划支持的大科学工程项目。该装置是目前我国规模最大、国际上为数不多的高性能高功率固体激光装置,是我国中近期惯性约束聚变重要实验平台。  相似文献   

14.
沈百飞 《科学通报》1994,39(20):1854-1854
等离子体电子密度的测量是激光等离子体诊断中的基本问题,对激光核聚变和X射线激光等研究领域都很重要.特别在X射线激光研究中,由于电子密度的大小对X射线激光增益有很大影响,所以显得尤为重要.已有的测量方法有斯塔克展宽法等.这里,我们提出一种通过谱线强度测量电子密度的新方法.这可以弥补斯塔克展宽法在电子低密度区失效的不足,而且通过选择不同的元素作为测量对象,可以测量不同密度区域的电子密度.  相似文献   

15.
为获取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几十年来,世界各国竞相研究受控核聚变.实现受控核聚变的途径有多种,《惯性约束聚变》一文介绍的就是其中的一种,文章对这一领域的研究进展作了评述.  相似文献   

16.
就模拟核试验技术总体而言.美国仍居世界领先地位。美国不仅拥有世界上最大的“诺瓦”激光器和世界上功率最大的X射线模拟器.而且早在1998年.美国能源部就开始在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启动“国家点火装置工程”。这项军民两用的高能激光核聚变研究工程已于2003年投入运行,总投资为22亿美元。其中的20台激光发生器是研究工作的大型关键设备。  相似文献   

17.
<正>自然界中最容易实现核聚变的地方是太阳,因为太阳发光发热的原理就是核聚变,而且已经持续了50多亿年。我们为了利用太阳核聚变产生的光和热而发明了太阳能电板、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路灯和还未实现的太阳能汽车等等,但这远不是利用核聚变能的终极手段。真正的开始,应该是人类去操控核聚变过程,将核聚变这一不可控的过程变成可控的过程。那么,核聚变如何才能从不可控变为可控呢?  相似文献   

18.
<正>在一份最新的报道中披露,用激光产生聚变能的主要障碍已被扫清,这可能预示着一个大规模能源生产新时代的到来——"受控核聚变能产生如同太阳内部的环境,这一目标很久以来就被认为可能是一项根本性的能源革命。但是,在将强大的激光用于聚变能时,还存在一些疑惑,因为由激光所产生的"等离子体"会阻断聚变的进行。而《科学》杂志上的一篇文章认为,等离子体问题还远  相似文献   

19.
本文试图应用地核中可能存在核聚变的假说,尝试解释地球磁场的成因。  相似文献   

20.
最近,美国研究人员将用激光点燃一个人造太阳,它就是“美国国家点火装置”,俗称“美国人造太阳”。石油、天然气、煤炭等不可再生的矿物能源,不仅造成温室效应,而且还有枯竭之忧。从长远来看,核聚变能将是人类未来能源的主导形式,被科学家称为“能源危机的终结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