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HDPE固相接枝丙烯酸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过氧化苯甲酰(BPO)为引发剂、二甲苯为界面剂,研究丙烯酸(AA)在粉料高密度聚乙烯(HDPE)上的固相接枝反应.红外光谱证实了该接枝反应。X光衍射发现接枝后的HDPE结晶度下降不多,表明接核反应发生在HDPE的无定区域和晶区表面或晶区缺陷上。实验还发现,随着引发剂用量、HDPE颗粒度的增加,反应温度的升高,单体/聚合物比增加,接枝率提高。本研究制得的HDPE—g—AA,其接枝率可高达15.92%。  相似文献   

2.
采用循环伏安法,对SPE Pt电极以及SPE Au-Pt电极上还原态CO2的电化学氧化行为研究表明,此类电极的电化学特性与光滑Pt电极一致:CO2在氢原子吸附电位区0 ̄250mV(vs.RHE)处,可与电极上化学吸附的氢反应,生成还原态的CO2,通过线性扫描,还原态CO2即发生一不可逆电化学氧化过程(阳极剥离)。在SPE Pt系列及SPE Au-Pt系列上CO2的电化学行为表明,当SPE Pt系列  相似文献   

3.
研究PE-g-MAA(聚乙烯接枝甲基丙烯酸)或GPE在PA1010/PE(尼龙1010/聚乙烯)合金中的增容作用。结果表明:合金中GPE与PA1010反应形成了PE-g-MAA-g-PA1010增容剂,它影响了PA1010-PE合金的结构,改善了其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4.
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偏光显微镜(POM)研究了聚四氟乙烯(PTFE)辐射接枝气相丙烯酸(AA)共聚物膜的表面和断面结构,并分析了膜厚与接枝率的关系,以确证PTFE辐照接枝气相AA的反应为扩散控制反应.还进一步测试了PTFEgAA膜的亲水性和粘接性能,探寻改性PTFE膜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偏光显微镜(POM)研究了聚四氟乙烯(PTFE)辐射接枝气相丙烯酸(AA)共聚物膜的表面和断面结构,并分析了膜厚与接枝率的关系,以确证PTFE辐照接枝气相AA的反应为扩散控制反应。还进一步测试了PTFE-g-AA膜的亲水性和粘接性能,探寻改性PTFE膜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通过力学性能、流变性能的测试,以及IR、SEM研究了PES/PA合金在相容剂存在下的微观结构与宏观性能。结果表明,合成的环氧型相容剂与PES/PA合金体系中的PA发生了反应,并且相容剂的加入利于改善PES/PA合金的相容性,流变性和力学性能,尤其是抗冲性能。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丙烯酸甲酯(MA)、丙烯酸乙酯(EA)和丙烯酸丁酯(BA).用铈离子引发将其与罗布麻纤维接枝共聚。结果表明:当[Ce4+]为10×10-2mol/L、[H+]为8×10-2mol/L、[Mo]为12×10-2mol/L、40℃反应3小时可得最大接枝率。在本文实验条件下,单体反应活性顺序为MA>BA>EA。  相似文献   

8.
针对E系列程控交换机不能满足用户录音通知要求的问题,J系列程控交换机中新增加了DIAM(数字综合录音通知模块)。本文对J系列程控交换机录音通知数据结构作了全面分析,提出了利用DIAM生成录音通知的方法,并给出了设计实例,经实验调试证明,此方案实用、可靠。  相似文献   

9.
研究PE-g-MAA(聚乙烯接枝甲基丙烯酸)或GPE在PA1010/PE(尼龙1010/聚乙烯)合金中的增容作用.结果表明:合金中GPE与PA1010反应形成了PE-g-MAA-g-PA1010增容剂,它影响了PA1010-PE合金的结构,改善了其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0.
高精度磨削加工用声发射对刀仪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声发射(AE)技术应用于砂轮与工件对刀状态的检测上,分析了声发射信号检测砂轮与工件的接触状态的机理,在实验的基础上研究了砂轮与工件不同接触状态时AE信号的幅度变化状况,并利用FFT频谱仪对磨削加工中所获得的AE信号的频谱进行了分析。实验表明:AE法可以检测出0.5μm以下的对刀精度,测得砂轮与工件初始接触时所获得的AE信号的频谱范围主要分布在150 ̄300kHz之间。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气相色谱为主要手段,配合XRD方法研究了KY(Y=C~-,Br~-,I~-,CN~-,OH~-)对配合物〔Co(NH_3)_4CO_3〕Cl热分解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从Cl到OH~-对〔Co(NH_3)_4CO_3〕Cl的气相色谱)CGC)流出曲线的峰温随阴离子的碱性增加而逐渐前移,并且这种影响与阴离子的空间体积有一定关系。在计算机上用自编程序计算出的非等温反应活化能,比较分解体系的难易,与活化能的大小基本吻合。进一步探讨了热分解反应的基本规律。确定了热分解的方程式。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采用伏安法对腺嘌呤、次黄嘌呤和6-巯基嘌呤在磷酸缓冲液中,热解石墨电极上的氧化行为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三种6-取代嘌呤的电极过程均为有两个质子参与的、受吸附控制的、不可逆电极反应。腺嘌呤、次黄嘌呤峰电位接近,发生的氧化部位相似,而6-巯基嘌呤峰电位与它们有明显差异,氧化部位发生在巯基上。应用微分脉冲法考察了三种6-取代嘌呤的峰电流与浓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峰电流与浓度在一定范围内呈线性关系。使用微分脉冲法、线性扫描法和logi-E实验测量了三种嘌呤电极反应速度控制步骤的动力学参数βn。  相似文献   

13.
Pyrolysis of phenol formaldehyde resin has been investigated by Pyrolysis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scopy at the different temperatures from 500℃ to 750℃. Its composition of pyrclysates has been analyzed. Several compounds, especially benzene, toluene, p-xylene could only be formed above 500-550℃. Howerver, peak intensities for some pbend derivatives were decreased at the higher temperature. During pyrolysis, for thermo-setting phenol formaldehyde resins, polymeric chain scissions take place as a successive removal of the monomer units from the polymeric chain. The chain scissions are followed by secondary reactions, which leads to a variety of compounds. Addition reactions can also take place among the double-bond compounds during pyrolysis.  相似文献   

14.
对四种煤进行了差热分析、溶剂抽提和红外光谱等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成因类型煤在加热碳化中化学变化不同,差热曲线差异显著。煤热解反应的总热效应是放热的。褐煤与烟煤的差热曲线相近,其特点是有两个热解放热峰。  相似文献   

15.
导出了一级反应热谱曲线的t时峰高与t前峰面积之间的关系,以及一级反应速度常数、量热计冷却常数和总峰面积以无量纲参数为变量的数学表达式.还建立了用曲线拟合法求无量纲参数的方法.用这种方法研究了已知反应速度常数的三个反应体系.  相似文献   

16.
不同交联度的PS-FeCl_3配位化合物的Mssbauer谱吸收峰皆由三组双峰组成,除强度不同外,其余参数均相同,可指派其结构为及此类配位结构在反应体系中分别瞬间转化为及是其具有催化活性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采用热重分析和恒温实验法研究了攀枝花钛精粉氧化过程中相的存在形式及其转变规律.X射线衍射结果和微观形貌分析表明:温度低于500℃,钛精粉未发生氧化反应;600℃时产生Fe2Ti3O9和TiO2相,其和原相Fe2O3相衍射峰强度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强;900℃时,Fe2Ti3O9相完全转变为Fe2TiO5相,且随温度的升高,TiO2相和Fe2O3相衍射峰强度逐渐减弱;在整个氧化过程中存在四个化学反应,其与烧结作用相互关联,使得氧化产物表面形成较多孔隙,变得凹凸不平且疏松.  相似文献   

18.
雄性中国水蛇的肾性节是由单层柱状上皮组成,充满分泌颗粒。它的出现相应于睾丸性激素的次高峰期和高峰期。它的组织化学反应是:糖原的PAS反应呈强阳性,并含有酸性粘多糖、脂类、磷脂、胆固醇、碱性磷酸酶等,而酸性磷酸酶和葡萄糖-6-磷酸酶则呈阴性反应。酸性磷酸酶与过去所报导的陆生及沼泽地区的蛇类的含量不同或相反。  相似文献   

19.
自组装纳米Au电极及其对H2O2催化氧化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纳米粒子-金溶胶在铂金电极表面的单分子层自组装,并探讨了K3Fe(CN)6在金溶胶表面的电化学吸附性质;同时,以金溶胶修饰电极为工作电极,铂金电极为对电极,Ag/AgCl电极为参比电极组成的三电极系统对H2O2有良好的催化氧化作用,在1.0×10-6~1.0×10-3mol/L的浓度范围内与氧化峰峰电流呈良好的线性关系,为纳米自组装修饰电极在电化学及生物催化反应等方面的应用开辟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Organosilicon compounds have been widely researched and have the maximum species besides hydrocarbons. In the progress of the research work, many scientists pay attention to the organic silicon compounds that have vari-ety reactive functional groups[1,2]. The difunctional disi-lanes are very active; they could react with not only the compounds containing reactive hydrogen atoms, but also the reactive polymers. Therefore, the disilanes with di-functional groups could be used as disilane substi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