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提高诗歌翻译质量,使更多读者领略中文诗的魅力,依据诗歌翻译的美学理论,对唐诗英译文进行了比较分析.以"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枫桥夜泊"及"江雪"三首唐诗的不同英译文为例,从意美、音美、形美三个方面论述了如何再现原诗的意境.  相似文献   

2.
美国20世纪著名诗人翻译家维特·宾纳翻译的《玉山诗集》是《唐诗三百首》在英语世界的第一部英译单行本。宾纳在"散体"译诗思想的指导下,以独特的方式传译了唐诗的情感、语言风格和音乐性。宾纳创作的诗歌折射出他丰富的唐诗翻译体验,显现出唐诗意象、语言等"汉诗风尚",是著名的"仿中国诗"。《玉山诗集》与仿中国诗为宾纳在英语诗坛赢得了盛誉,促进了美国现代诗歌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陈鸿雁 《科技信息》2012,(34):I0104-I0105
时下随着文化研究的热潮,翻译中的文化因素越来越受到重视。唐诗是我国古代文化遗产的瑰宝,是中国文化的奇葩,正在吸引越来越多的目光,此时正拉起翻译风帆,扬帆远航。本文从文化的角度解读唐诗英译,主要阐述了文化对唐诗翻译的影响。文化缺省是一种语言缺少对方语言中的文化成分,往往导致翻译失误。本文针对不同文化背景产生的翻译缺省现象进行了分析,得出了一些解决方案,希望能对唐诗翻译实践有所帮助,加强世界人民时中国悠久文化的了解,提高其在世界文化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4.
刘晓明 《科技信息》2009,(28):I0142-I0142
合理的唐诗翻译流程是一个宏观微观结合的双层次框架结构。唐诗的最大特点是凝结于诗句中的语言和文化的集合体——意境。意境在英译的整个流程中应保持整体传递,不可分割。因而,意境是唐诗翻译的单位。为了原汁原味传递唐诗的意境,翻译语言手段应该杂合。  相似文献   

5.
唐诗中的典故赋予唐诗一定的文化意蕴,但也加大了唐诗翻译的难度。从文化翻译观的角度来看,许渊冲在唐诗典故翻译中运用了文化转基因的手法。译者借用目的语优质文化基因恰当地传递了源语文本典故的文化涵义,从而将诗中的意境和诗人的情感充分地展现给目的语读者。  相似文献   

6.
翻译层次论是外文翻译工作必须遵循的原则 ,许渊冲先生韵译唐诗充分体现了翻译层次论的指导思想 ,使唐诗的意境通过西方语言得到充分的展现 ,为当代的翻译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7.
意美、音美、形美是许渊冲先生提出的诗词翻译理论,通过对其所译唐诗<江雪>进行系统的分析、比对,从而得出"三美"翻译理论是可操作的这一结论:译者可以在再现原文"意美"的前提下,尽可能再现原文的"音美"和"形美",达到"三美"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8.
诗歌在任何国家都被认识是思维的最高表达形式,有其特定的语表达形式和语言特征。因此,诗歌的翻译不仅在语意上要忠实于原文,还要求传达原文的风格,表现原文的美感。许渊冲先生提出了诗歌翻译的"三美"原则,即"意美、音美、形美",对诗歌翻译提出了新的思维,指出了新的方法。本文简单介绍三美理论,并从三美角度对唐诗《江雪》的四种英译本做出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9.
为提高诗歌翻译质量,使更多读者领略中文诗的魅力,依据诗歌翻译的美学理论,对唐诗英译文进行了比较分析。以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枫桥夜泊及江雪三首唐诗的不同英译文为例,从意美、音美、形美三个方面论述了如何再现原诗的意境。  相似文献   

10.
以文体学理论为视角,从意境的传译与保留、诗歌形式、节奏与格律等方面,比较许渊冲和赵彦春两位教授对唐诗《长相思》的英译文。对唐诗中被前景化特质的保留与再现进行进一步反思,以期抛砖引玉,为唐诗的翻译和研究提供启迪。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介绍我国悠久的文化越来越要重,而唐诗无疑是祖国文化遗产的要重组成部分,它的翻译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本人在大学期问得一率由江西师大外语系剐教授穆诗雄老师收集的有关唐诗一诗多译的书,书里收集了很多唐诗的多家译文。拜读之后,想就唐诗中的数字的翻译作一翻比较。  相似文献   

12.
谭颖沁 《科技资讯》2006,(22):241-242
关于中国古诗尤其是唐诗的英译大致上分为两个流派:一是注意意象,用自由的散体译诗的自由派,二是重视声韵,用传统英语崎律翻译唐诗,以求再现唐诗整体美的格律派。本文试图通过比较唐诗《春晓》的两个英译本的优缺点来探讨唐诗英译的问题。本文认为,刘重德教授提出一定押韵形式的英译法将上述两个流派的努力方向结合起来了,是解决唐诗翻译中形式与内容、韵律与达意的矛盾的最佳方法,这种方法最能保持原诗的魅力。  相似文献   

13.
钟泽楠 《科技信息》2012,(20):207-208
本文通过运用语篇分析理论对古汉诗"白日依山尽"的景观意象进行剖析,并结合英语词义和文化综合运用,试图评论该诗句的多种英译版本,认为语篇分析理论对诗词的英译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对于古唐诗《登鹳鹊楼》的英译,历来中外翻译界学者已给出多种不同的译法。其中对于该诗的首句"白日依山尽"的翻译,更是五花八门,层出不穷,翻译版本至少达十余种。笔者综合多种语篇分析理论的把握和理解,试图对此句诗的具有代表性的六种英译方法进行推敲,借此为古汉诗句的翻译标准和方法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诗歌的翻译入手,就三位翻译家的几首唐诗的英译技巧进行比较,而认为唐诗英译意美是第一位,而形美、音美应放在同等地位。  相似文献   

15.
隋妍 《科技信息》2013,(13):217-217,219
唐诗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其独特的形式和丰富的内涵使其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而多样的修辞手法又给唐诗增色不少,双关,就是其中一种。本文将在关联理论的指导下,以《竹枝词》为例,探讨唐诗中双关的翻译。并通过对不同译文的比较,探索双关英译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唐诗中出现的概数翻译为例,从汉译英这一角度对概数这一常见现象的译法进行阐述,把概数分为形似概数但是确数,形似确数实际是概数和从唐诗演变而来的俗语概数三类进行翻译举例和分析。并归纳出按数字直译、省去概数以抽象的形容词代替、完全意译从而使译文中完全看不到概数的影子三种比较普遍的译法。  相似文献   

17.
唐诗英译是中国文化继承和发扬的客观要求。英汉两种语言音韵表达手段和文化传统上的差异,使得唐诗英译充满挑战性。意境是诗歌翻译中传达的灵魂;音韵是使其完美再现的载体。因此,唐诗英译主要是在准确传达意境的基础上最大程度地传递原诗的音韵美。  相似文献   

18.
唐诗英译是中国文化继承和发扬的客观要求。英汉两种语言音韵表达手段和文化传统上的差异,使得唐诗英译充满挑战性。意境是诗歌翻译中传达的灵魂;音韵是使其完美再现的载体。因此,唐诗英译主要是在准确传达意境的基础上最大程度地传递原诗的音韵美。  相似文献   

19.
夸张时间指示语是唐诗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传统中国文化特色;其翻译的难度也比较大。许渊冲先生运用了大量的异化翻译技巧来翻译这些夸张时间指示语。达到了传播传统中国文化的目的。这是归化翻译无法比拟的优点。  相似文献   

20.
唐诗英译是中国文化继承和发扬的客观要求.英汉两种语言音韵表达手段和文化传统上的差异,使得唐诗英译充满挑战性.意境是诗歌翻译中传达的灵魂;音韵是使其完美再现的载体.因此,唐诗英译主要是在准确传达意境的基础上最大程度地传递原诗的音韵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