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 毫秒
1.
在消费主义盛行的大众文化时代,日常生活审美化理论的提出给人们的生活带来重要影响。地处偏远山区的侗民族审美文化则与他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他们的歌舞艺术、建筑、服饰、饮食文化都暗含"天人合一"的生态智慧和生态理想。在当下生态文明的大背景下,大众日常生活审美化和侗民族审美文化将相互促进、相互生成为生态审美文化。  相似文献   

2.
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本质上就是群众工作,推促大众文化服务于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遵循了党的群众路线"以人为本,服务群众"的工作宗旨和"从群众来到群众去"的工作方法;借鉴大众文化的特点,以大众文化为载体,创新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内容、方式方法及工作机制;在借鉴大众文化创新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过程中,还应注重扬长避短、科学转换以及主流介入和积极引导,切实提高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3.
屯垦叙事成为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新近发掘的亮点,从文化研究视角出发对电视剧《戈壁母亲》进行症候式解读,发现其借助于大众文本叙事形态、有效地链接起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历史与现状以及消费主义影响下的大众文化接受语境,成功地超越了个体的“怀旧”和历史线性叙述的局限,在大众文化与主流意识形态的有效接合中实现了“去政治化的政治”。  相似文献   

4.
王尔德是西方唯美主义文艺思潮的著名代表人物,他身体力行地实践唯美主义主张。他的唯美主义艺术观和当下大众文化呈现的生活审美化、追求瞬间快感和享乐、消费主义倾向有着紧密联系。从王尔德的唯美主义看当代大众文化的唯美倾向,辩证审视大众文化的优势和弊端,有助于建构当代社会健康良好的大众文化生态。  相似文献   

5.
大众文化作为当今世界最重要的文化现象,渗透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形塑现代社会。网络的发展,使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现象更加明显,网络文化更成为一种全球性的强势文化,呈现出"去中心化"的特征。事实上,浮躁的大众文化幻象背后隐藏着意识形态的本质,它表达的是特定主体在一定时期内所具有的价值观。为正确引导大众的价值追求,应对大众文化进行适应性重塑。即大众文化建设要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原则,弘扬中国精神;注重以"情"动人,协调和整合价值取向;加强对话意识,顺应大众媒介特征,引领流行风尚。  相似文献   

6.
20世纪6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的消费主义开始泛滥.而后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消费主义思潮伴随着西方物质产品和消费方式的涌进开始进入中国,不断冲击着人们已有的消费观念和价值观.本文试对中西方消费主义和消费主义文化的分析,阐明当代社会的异化消费是不合理的消费,是一种挥霍性的消费,只有"节约型消费"才是人类持续生存的消费,消费文化也终将回到以人为本,以人的发展和享受为中心,成为促进人类全面发展的一种手段.  相似文献   

7.
葛兰西的文化霸权是文化生产--文化传播--自我认同的变动过程;作为赛义德展开对东方主义话语批判的文化霸权,丧失了葛兰西所设想的市民社会对抗霸权的"对抗"性质,仅为一种对文化霸权的"认同"状态;这一状态是<东方主义>一书中我们听不到有任何他者发声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在商业文化霸权的冲击下,消费主义思潮在艺术领域也蔓延开去。由于市场经济和网络等数字技术革新的双重干扰,艺术在这个"机械复制"盛行的特殊时代的生存状况显得尤为艰难。于是,一部分艺术开始堕落,开始抛弃艺术的价值关注并把目光转向媚俗的符号意义。从而人们对消费艺术的虚幻符号意义多过其道德、审美等精神价值。消费时代里,艺术遭遇了前所未有的价值危机。  相似文献   

9.
罗兰·巴特的符号学思想涵盖了两个领域:文学符号学和文化符号学。文学符号学以文学作品为研究对象,探究意义的生产方式;文化符号学以大众文化为研究对象,不仅研究意义的生产方式,更着眼于意义是什么。巴特的文化符号学思想使探求形式背后的终极意义成为大众文化研究的焦点。通过透视广告符号以缔造"现代神话"为己任的实质及其对广告受众进行意识形态渗透的运作方式,进一步说明巴特以"神话"为核心的文化符号学思想。  相似文献   

10.
通用的语言和文化霸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经济全球化最显著的特征之一便是英语在世界范围内的通用.本文试图用葛兰西的文化霸权理论对上述现象进行阐释.本文将首先介绍葛兰西的文化霸权理论,其次将就"英语霸权"和"文化帝国主义"及其对世界语言与文化的冲击展开讨论.在全球范围内英语垄断的条件下,汉语能否保持其应有的纯洁性?这是需要我们每个中国人面对和反思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东西方价值文明的冲突,现代性话语下后现代主义的"幽灵般在场",使全球文化运行呈现断裂性场景转变。重新缝补被撕毁的民族文化,重新审视多元文明下的文化霸权,重新"结构"起全球公民文化或大众文化。不管是续说后现代还是"重写现代性",都必须把对文化安全的考察放置于"帝国"的宏大叙事中,着眼于帝国所操控的细小角落里,而不是淹没在虚无主义文化需求的泡沫之中。  相似文献   

12.
法兰克福学派消费主义文化批判理论指出,消费异化是对不自由的劳动的一种虚假"自由"的补偿,消费已与人的真正需要相脱节,成为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特殊手段而行使政治作用.法兰克福学派对消费主义文化的批判,对当代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后现代主义文化逻辑对大众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而大众文化承担着后现代主义社会重要的意识形态功能。詹明信后现代文化理论对于我国大众文化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深入分析后现代主义文化逻辑与大众文化之间的关系,对于我国大众文化的发展和意识形态的建设有着积极的意义。本文通过西方后现代理论在中国文化的影响与重组,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以更好地解决中国出现的问题,使中国文化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文化”概念的意涵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伴随理论日渐发展,文化研究对文化概念进行不断的解读和改写。从对意识形态的揭示到文化霸权观念的提出,再到对工人阶级文化、大众文化、媒介文化、女权主义、后现代主义文化、多元文化主义等等众彩纷呈的描述,主流文化和边缘文化的边界日渐蚀解,多种亚文化不断浮出水面,文化已经成为一个没有边界、包罗万象的多元、变动不居的概念。当然,文化研究还会继续发展,它还会对文化这个概念进行进一步解读和改写:  相似文献   

15.
二十世纪的"少数派"运动直接催生了边缘文化与非主流力量的崛起。在这场霸权与反霸权,中心与反中心,权利与反权利的持久的政治与文化的较量中,女权主义作为一种性别政治与文化,以其强大的  相似文献   

16.
论广告诉求及其唯美实现--一种艺术现象学的视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告艺术以其诉求的功利性区别于纯粹艺术,广告诉求通常以审美的方式去实现自身的功利目标。诉求的审美化涉及情感.并由此制造了真善美的幻象。在极端的审美化与唯美主义的语境下,广告使人们的消费欲望得到了空前的刺激.而消费主义在根本意义上规定了大众文化。因此,通过现象学的方式,如何让广告艺术回归存在与美的生活世界自身,这无疑是广告文化批判的一个独特视野。  相似文献   

17.
本文简述了葛兰西的文化霸权理论及其基础,并用其理论分析了在全球化语境下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文化霸权对非西方文化的自主权的挑战和挤压。借助于"全球化"的浪潮,美国凭借其经济实力不断地进行商品的文化输出,特别是凭借其发达的文化产业,使它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道德观源源不断地渗入到世界上其它任何一个国家。以美国为代表的全球文化景观的出现,使得文化的全球性特征体现为"西方性"特征。由于其意识形态的渗透是在生活的常态中进行的,因而有很强的隐蔽性。我们在普遍的民族文化交往中应坚决反对唯我独尊、排斥异己的"文化中心主义",提高广大民众的民族文化认同感,建设民族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自觉以建立自己的文化领导权。  相似文献   

18.
本文所指中国“大众文化“(以赢利和娱乐为目的的世俗文化),在现代化变迁中产生了某些负效应.为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大众文化,可以从下述几个层面予以整合:第一,加强精英文化对大众文化的品味提升;第二,加强主流文化对大众文化的功能整合;第三,加强审美教育,提高大众的审美素养;第四,加强立法建制工作,加大管理、监督大众文化市场的力度.  相似文献   

19.
大众文化的崛起与文化产业的兴盛带来了许多理论话题与现实问题。以法兰克福学派为代表的、带有鲜明文化革命色彩的传统批判理论曾盛极一时 ,是伯明翰学派与后现代主义诸家为大众文化批评带来的反拨和突破使其步入了多元共存的文化“后革命”时代。西方大众文化理论的先后引进 ,刺激了中国大众文化批评的开展 ,也能解决一部分中国的大众文化现实问题 ;但要警惕和防止以“他者”的文化眼光来遮蔽中国本土的问题情境 ,或把西方社会的文化问题硬性移植到中国而变成“假想敌”。  相似文献   

20.
美国动画片《花木兰》以中国南北朝民歌《木兰辞》为素材拍摄而成,该片看似是在呈现"他者"文化,实际上是在宣扬美国文化,作为本土文化的原生态中国传统文化已经被解构得面目全非,在美国文化霸权殖民下,中国本土文化显示出了边缘化、弱势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