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毛主席在《纪念孙中山先生》一文中,高度地评价了孙中山先生的历史功绩,说孙中山先生是“伟大的革命先行者”,是“站在正面指导时代潮流的伟大的历史人物”。孙中山先生为祖国的独立、自由和富强而奋斗终生。他在青年时代原来是学医的,因目睹当时政府腐败,国家贫弱,就决心“抛弃医人生涯,而从事医国事业”。为了寻求“医国”之方,他积极向外国的长处学习,孜孜不倦,数十年如一日。本文着重谈谈他在这方面所作的努力。(一) 1866年,孙中山先生出生于广东香山县(现中山县)翠亨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那一年是英法联军侵入北京后六年,太平天国革命运动失败后三年。正是国际资本主义侵略中国,变中国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帮助清朝统治者镇压中国人民反抗运动的初  相似文献   

2.
<正> 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伟大的历史人物之一,他所开创的完整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是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高潮。他的学说,他的理想,他的精神是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中国人民革命的伟大旗帜。在长达40年的革命生涯中,孙中山先生不畏艰难,屡败屡战,不断总结,勇于进取,为后来者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由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严酷现实,使他的资产阶级共和国理想梦断西山,但他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却光芒永存,成为照耀中华民族再度崛起之征途的千秋灯塔。回顾孙中山伟大的一生,分析他精神与理想的结合、破离、再结合的艰难前进过程,继承其不断进取的革命精神和他的思想、学说中合理、进步的闪光内容,对今天的中国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中山”舰原名“永丰”舰,1910年7月清朝海军大臣载洵和海军统制萨镇冰在日本三菱工厂订购。1913年该舰建成运回中国上海,当时清王朝已覆灭,由袁世凯北京政府海军部接收,编入海军第一舰队。“中山”舰有着光荣而壮烈的服役史,在中国近代史上有过特殊的地位和作用,亲身经历过孙中山先生发动的“护法运动”、孙中山“广州蒙难”、蒋介石发动的“中山舰事件”和抗战初期的“武汉保卫战”。它壮丽辉煌的业绩,深深地镌刻在国人的心中,载入中国革命的史册。  相似文献   

4.
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孙中山,在茫茫黑夜的旧中国,第一个点燃了“振兴中华”的明灯,照亮了中国民主革命的航程。1894年11月,孙中山在檀香山组织了中国民主革命第一个革命团体——兴中会。他大声疾呼:“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明确提出,成立兴中会的目的是“专为振兴中华”!纲领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从此以后,孙中山把毕生都献给了推翻帝制、建立民国、振兴中华的伟大事业。  相似文献   

5.
埃及人民在战后反殖民主义的浪潮中取得了民族的独立,走上了自主發展的道路,这是埃及人民七十多年來繼續不断地为祖国解放而英勇奋斗的結果。埃及共和国总統加麦尔·阿卜杜勒·納赛尔著的“革命哲学”一書,除前言外,共分三章,它閘述了埃及历史上的历次革命,特別着重論述了1952年“七·二三”革命与这次革命的意义;指明了埃及人民应走的道路;并表达了埃及人民願同阿拉伯各国人民、非洲人民以及全世界人民友好团結的願望。納賽尔总統这一著作十分生动地反映了他的爱国思想和反帝反封建的坚定意志。  相似文献   

6.
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后 ,在众多探索新民主的流派中 ,孙中山提出了“改造主义”和建立“最新式的共和国”的主张。他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 ,把旧三民主义“改造”为新三民主义。在他的影响下 ,一批非马克思主义者也先后积极对新民主进行探索。中国共产党人在新民主的探索道路上 ,很快成为主导和主体力量。毛泽东在前人探索成果的基础上 ,最终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理论 ,成为探索新民主思想的集大成者  相似文献   

7.
伟大的民主主义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一生给我们留下了不少宝贵的遗产,教育思想便是其中之一。虽然他没有教育方面的长篇大论,但在他的论著中,有不少的阐述教育见解与主张的言论记载,这些于今仍有借鉴作用。 一、“革命事业需要教育,建设事业更需要教育” 由于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掠夺和中国封建主义的腐朽卖国,使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富于反抗精神的中国人民为挽救民族危亡、拯救人民于水火之中而奋起抗争,孙中山便是无数仁人志士中一位杰出的代表。  相似文献   

8.
孙中山关于中国经济发展的思想,是要谋“速进之良机”,以“非常之速率”,而求“突飞之进步”,走赶超式发展之路,使中国并驾欧美而“列于世界文明国之林”。同时,他较多地注意社会经济的“均等”发展,强调“取文明善果而避其恶果”。在人口问题上,主张通过发展经济扩大就业,改善人民生活从根本上做到“食与工”、“工与人”的均衡;在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上,提出要“慎重地开发中国广大的天然和其他资源”,以人口和产业的比  相似文献   

9.
孙中山先生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独立和振兴,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以自己的煌煌业迹,伟岸挺立于世界伟人之林,为普天下人所瞩目、所景仰。孙中山先生的思想是中华民族的一块瑰宝,它的熠熠光辉,对现实仍有烛照作用。谈到孙中山,人们往往冠之以资产阶级革命家,由此推断他革命成功后必定建  相似文献   

10.
孙中山先生是中国近代的伟大的民主主义的革命家,一代的伟大的革命领袖。他所走过的道路是十九世纪下半叶和二十世纪前二十五年中先进的中国人所走的道路。在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之前,他一直是中国人民前进的旗帜。他首先举起了对封建制度不屈的叛旗,正规地开始了中国近代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并一直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充当了这个革命最伟大的领袖,为在中国建立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而奋斗。在十月革命之后,和很多的先进的中国人一样,他进行了伟大的转变。在苏联和中国共  相似文献   

11.
一陶行知(1891年—1946年)是我国近代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也是著名的教育思想家。他毕生献身于人民教育事业。在他谋求以教育革命配合政治革命拯救中国的历程中,始终立足于劳苦大众的立场,坚持实际生活是我们的指南,批判地吸收和改造了传统的东方文化和欧美的西方文化,在极端艰难困苦的环境下,创办了一个又一个适合于我国的实际情况、适应于劳苦大众求解放的需要的学校,创造出既不同于“老八股”的传统教育,又不同于“洋八股”的洋化教育,而是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的为中国劳动人民乐于接受的“生活教育”理论。这个理论的核心是教育必须以中国劳苦大众的实际  相似文献   

12.
今年的10月18日,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诞辰100周年的日子。 陶行知先生是我国现代教育史上“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伟大的民主主义战士,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伟大的爱国者。“他一生光明磊落,是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战友,他后十年,坚定不移地跟着中国共产党革命到死”。所有这些,陶先生完全是当之无愧的。他的生活教育思想和革命精神,是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他是中国进步知识分子的杰出代表。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纪念陶行知,学习、研究和宣传陶行知,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3.
今年,是伟大革命先行者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胜利七十周年,也是贵州自治党人响应武昌起义,成立“大汉贵州军政府”胜利的七十周年。我们十分珍惜中山先生热情磅礴的爱国思想、百折不挠的英雄气概、追求真理的革命精神。我们也十分怀念领导贵州各族人民为结束清朝封建统治而英勇斗争的张百麟、钟昌祚、周培艺等资产阶级革命家。伟大的革命导师列宁在1912年写的《中国的民主主义和民粹主义》一文中指出:“只有革命人民群众的英雄主义,才能‘复兴’中国,才能在政治方面建立中华民国”。钟昌祚就是贵州革命人民群  相似文献   

14.
孙中山关于中国经济发展的思想,是要谋“速进之良机”,以“非常之速率”,而求“突飞之进步”,走赶超式发展之路,使中国并驾欧美而“列于世界文明国之林”。同时,他较多地注意社会经济的“均等”发展,强调“取文明善果而避其恶果”。在人口问题上,主张通过发展经济扩大就业,改善人民生活从根本上做到“食与工”、“工与人’的均衡;在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上,提出要“慎重地开发中国广大的天然和其他资源”,以人口和产业的比例为衡,做到“保存天惠,以遗子孙”;在区域经济发展上,提出向内地和边疆“殖民拓业”,以“兴发西南”,“更谋西北之发展”,实现沿海与中西部地区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5.
民生思想是孙中山三民主义的目的 ,其内容极其丰富。孙中山说 :“民生就是人民的生活——社会的生存 ,国民的生计 ,群众的生命便是。”1他还说 ,民生是经济活动的中心 ,政治活动的中心和一切历史活动的中心。2实现其民生思想 ,孙中山提出了两个办法 :第一是平均地权 ;第二是节制资本。3 民生思想及其解决办法的提出 ,对于中国的现代化历史进程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作用和长远的历史意义。它要求打破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土地所有制 ,第一次明确提出了“节制资本”的口号。这些都是现代化内容不断丰富和外延不断扩大的表现。继承和发展孙中山的民生思想 ,对于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6.
早在1919年,孙中山和李大判就有所接触,他看了李大树写的著名论文《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后,对李大钊的“试着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的科学预言十分赞赏。以后,随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革命的发展,孙中山和李大钊的交往、了解、革命友谊与日俱增。孙中山与李大别的革命友谊,是在他俩热爱祖国、追求真理的过程中建立起来的。孙中山自辛亥革命失败以后,坚持革命斗争,走过漫长的曲折道路。为维护民主政治,他领导了第二次革命、护国反袁、第一次护法运动以及支持五四爱国运动等斗争.他先后将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把国民党改组…  相似文献   

17.
鲁迅敬仰孙中山坚强的革命精神和革命伟绩,他赞颂孙中山是一位“永远的革命者”。在孙中山逝世后,有些人对其施行攻击,鲁迅则对这位伟大的革命家进行了全面的衡量、公正的评价,对反动论客进行尖锐的批评。鲁迅还总结了辛亥革命失败的教训,他认为:辛亥革命没有彻底清除封建残余势力,这是最大的失败;革命党人将革命果实送给袁世凯,导致了更多的革命者流了更多的鲜血;革命党人没有自己充足的武装力量,这加速了革命的失败。鲁迅与中国共产党人合作,继承孙中山“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的遗愿,将中国革命事业不断向前推进。  相似文献   

18.
孙中山(1866—1925),又名孙文,号逸仙,广东香山县(今中山县)翠亨村人。1895年2月,他在香港组织“兴中会”,提出了“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国政府”的革命口号。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他以鲜明的革命民主派的立场,同以康有为为代表的改良派作了尖锐的斗争。1905年,他创立了“同盟会”提出了“三民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的政冶纲领。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政府,结束了中国三千年来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但是,由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辛亥革命的果实很快就被窃国大盗袁世凯篡夺去了,中国依然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状态。于是,孙中山继续进  相似文献   

19.
长征是中国革命的伟大壮举,是我们党和红军战士用鲜血和生命写下的最壮丽的篇章,也是我们党和人民不畏艰难、顽强奋战精神的象征。今天,在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发展、全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努力开辟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四化建设的新长征时,重新纪念和学习长征精神,更具有特殊的意义。 首先,要发扬长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从实际出发,按照中国的特点脚踏实地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粉碎“四人帮”,结束了“文化大革命”的“左”的错误以后,我们党认真总结了过去在革命与建设中的经验教训,清除了各种“左”的干扰,进行了真理标准的讨论,解放了思想,从过去“左”的错  相似文献   

20.
蒋介石的“力行哲学”是其实行封建、买办法西斯统治的理论基础,他鼓吹这种“力行哲学”是以“国父”主义的名义为标榜,打着孙中山“行易知难”说的旗号推行的,因而具有很大的欺骗性和迷惑性。为了揭破这种欺骗性和迷惑性,剖析蒋介石的“力行哲学”和孙中山“行易知难”说的关系,还其反共反人民的法西斯主义真面目,无疑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