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平均地权”是孙中山前期土地问题思想的核心。它经历了一个酝酿过程,于一九○三年秋首次提出。从一八九○年的《致郑藻如书》到一八九四年甲午战争爆发,孙中山曾多次论述过农业问题和农民问题。他在这个时期的论述有两个特点;第一,继承中国传统的“以农为本”的思想,把振兴农业放在首位。如在一八九一年的《农功》中,他提出“以农为经,以商为纬,本末备具,巨细毕赅,是即强兵富国之先声,治国平天下之枢纽也”,强调“农桑之大政,为生民命脉之所关。”第二,对农民痛苦有直观的认识,并积极寻求解决的办法, 相似文献
2.
孙中山关于中国经济发展的思想,是要谋“速进之良机”,以“非常之速率”,而求“突飞之进步”,走赶超式发展之路,使中国并驾欧美而“列于世界文明国之林”。同时,他较多地注意社会经济的“均等”发展,强调“取文明善果而避其恶果”。在人口问题上,主张通过发展经济扩大就业,改善人民生活从根本上做到“食与工”、“工与人”的均衡;在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上,提出要“慎重地开发中国广大的天然和其他资源”,以人口和产业的比 相似文献
3.
一太平軍是近代中国历史上最大一次群众自發性的农民起义,它曾經坚持了十八年的时間,势力扩展到十八个省份,組成了一支百万的革命武裝,几乎摧毁了清朝的腐朽統治。它不仅在南京建立了基本上代表农民利益的中央政府,而且还在其它許多地区內,也同样的进行了“設官秉政”;頒布和实行了一些新的制度和政策,把农民革命所能發展的丰富理想和斗爭的形式推进到了最高峰。 相似文献
4.
孙中山关于中国经济发展的思想,是要谋“速进之良机”,以“非常之速率”,而求“突飞之进步”,走赶超式发展之路,使中国并驾欧美而“列于世界文明国之林”。同时,他较多地注意社会经济的“均等”发展,强调“取文明善果而避其恶果”。在人口问题上,主张通过发展经济扩大就业,改善人民生活从根本上做到“食与工”、“工与人’的均衡;在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上,提出要“慎重地开发中国广大的天然和其他资源”,以人口和产业的比例为衡,做到“保存天惠,以遗子孙”;在区域经济发展上,提出向内地和边疆“殖民拓业”,以“兴发西南”,“更谋西北之发展”,实现沿海与中西部地区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5.
侯绍庄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3)
东汉以来,在地主阶级中,以世传儒家经典的许多家族,逐步控制入仕作官特权。曹魏行“九品官人法”,进一步巩固了他们的特权,正式形成魏晋来的士族门阀制。门阀士族大量兼并掠夺土地,影响封建国家租赋力役征收。晋初颁行“占田制”,意在肯定士族既得利益前提下,对其适当限制。东晋南朝时,由于北方士族大量南迁,他们占地所及不但尽有良田沃土,且还占国有的山林川泽。于是刘宋时又颁“占山”制,其意仍在肯定豪强既占山泽前提下,略加限制。故从“占田”到“占山”制的颁布,深刻反映了大土地私有制的急剧发展。 相似文献
6.
随着国内市场房车的热度上升,从经济实惠的轿车皮卡到大巴乃至平板拖车,由其改装的各种“移动别墅”应有尽有.房车也有自己的草根起源.作为人类迁徙移动生活的重要工具,房车当然是古代的草原民族最先发明的.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民族最先学会的骑马当然能让自己行动力大增,可是要带走自己一段生活里积攒的家当,就不容易了.不管他们生活多精简... 相似文献
7.
8.
孙中山是伟大的民主主义革命家、思想家。他的思想中占主体位置的是政治思想。孙中山政治思想的主体即三民主义。本文从新旧三民主义的对比中,揭示了新三民主义之所以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基石的原因,对三民主义和孙中山政治思想体系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9.
李敏 《大众科学.科学研究与实践》2007,(10)
通过对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时期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的流动过程中农民工由农民到"城市边缘人"转变现状的描述,结合社会学的相关理论,对这一转变的形成原因及影响作了一定分析,进而对此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
11.
实现全国各个地区共同富裕繁荣,是我国历代领导人追求的目标。江泽民作为第三代领导集体的核心,他先是坚持非均衡发展思想,继而实施各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提出了一系列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新思想,从而使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又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12.
世纪之交,日本制定了《信息技术基本法》,根据这部法律,从2001年初, 日本开始实施e-日本战略,其目标是到 2005年使日本的信息技术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5年过去了,日本稳步发展了自己的信息基础设施。为此,日本政府又提出了新的u-日本战略,其目标是到 相似文献
13.
桁林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90-92
党的十六大报告系统扼要地阐明了党领导全国人民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经验,在经济工作中,日益完善、不断丰富的最可宝贵的经验就是正确贯彻执行了扩大内需政策.总结多年经济指导思想的基本经验,紧密围绕着扩大内需这个主题,汲取实践中的经验与方法,才能丰富和发展宏观经济学的内涵. 相似文献
14.
"限塑令"的推出有力地促进了企业加大节能减排的步伐,大大提高了老百姓的绿色环保意识。但是,近期以来笔者发现免费塑料袋重新泛滥,"限塑令"的实施效果并不理想。本论述在分析"限塑令"执行难的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发展绿色包装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5)
通过对我国5个自治区2008—2017年高校在校生、毕业生的人数统计后发现,民族高等教育规模与全国平均水平之间仍存在一定差距,且由于缺乏对民族高等教育规模问题的普遍性共识,各自治区之间在高等教育发展方面很不均衡。民族高等教育规模发展无视民族地区政治、经济和生态发展实际需要,不利于民族高等教育健康发展。民族高等教育的发展应坚持"以均衡促公平""以时间换质量"和"以减税促就业"的思路,系统解决民族高等教育发展中的公平、质量和就业问题。 相似文献
16.
"现代派"并非是精神意义上的"伪现代派",而是真实勘探了"文革"后一代人的生存状貌,并进而追问个体命运的存在性内涵。因此"现代派"文学具有现代性的思想诉求。"先锋文学"接续了"现代派"文学的叙事衣钵,但后期走向了叙事极端:放逐意义,追求形式本体。精神实质到形式本体的叙事变化,深切反映了中国文学追寻现代性到后现代性的历史进程,并富有思想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7.
18.
朱新雯 《西安联合大学学报》2001,4(1):15-17
毛泽东的知行观主要来自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但也深受中国传统哲学的影响,尤其在其晚年受颜李学派经验主义的影响加之极端的反教条主义,使其知行观发生了反复和歧变,表现在割裂知行关系,强调对知识分子进行思想改造,尽管如此,我们仍不能否定毛泽东对辩证唯物主义知行观所作出的历史性贡献。 相似文献
19.
作为最早尝试解读《几何原本》“不可公度量”概念的中国学者,顾观光主张“中西之法可互相证”,在解读不可公度量时遵循以具体数值解释算理的中算诠释传统和以中算解读西方数学的研究传统,虽然把握住了无比例线段之间对应的数值关系,但只是通过特例来说明其含义,未认识到其在《几何原本》中的内在作用。黄庆澄对《几何原本》整体结构认识更为深刻,但仍然继续遵循顾观光的特例阐释方法。吴在渊主张“破陈说而发新机”,以现代代数学不失一般性地阐释了无比例线的数学意义,达到了同时期西方学术界的水平。三代学者对《几何原本》不可公度量的递进认识,反映了他们接受西方现代知识体系的深入程度。该过程历经半个世纪,呈现出第二次“西学东渐”的一个侧面,揭示了知识迁移过程的复杂性以及知识传播路径的曲折和迂回。 相似文献
20.
左瑞成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4)
有关史料表明 ,孙中山不仅同情和支持五四运动 ,而且还积极地参加了五四运动 ,并且在某种程度还起到了指导作用。在整个运动的过程中 ,孙中山始终都给予大力的支持和指导 ,为五四运动的发生、发展起了十分重要的促进和指导的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