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工匠神在《蒂迈欧篇》中的地位至关重要,他以理念为模型制作宇宙,并使宇宙尽可能像其自身。关于工匠神的宇宙创生活动,存在字面解释和隐喻解释之争,从文本依据来看,字面解释更加合理。然而,基特对工匠神的疯狂性论证将字面解释极端化,这是对《蒂迈欧篇》中工匠精神的误读。工匠神并不疯狂地模仿理念的所有属性,他只模仿个别属性来制作宇宙,普遍属性则是在类比的意义上得以传承。工匠神也不能疯狂地创造万物,他将创造可朽物的任务传承于诸小神。因此,工匠神以制作与传承的精神创造宇宙。工匠精神不仅在柏拉图宇宙创生论中意义重大,而且对中国工匠精神2.0时代也具有深刻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蒂迈欧篇》宇宙论及其对近代科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蒂迈欧篇》宇宙论思想,说明数学在宇宙起源、构成和运动中的作用及其在认识中的示范性和目的性。探析数学设计论及其解读之间的关联和区别,阐释这些思想给近代科学带来的双重影响。  相似文献   

3.
丹皮尔认为科学是对自然现象的理性研究,是心灵就世界所绘的图画,但图画只是图画,科学无法反映世界的形而上学本质,因此,他反对用理性形而上学来统一科学认识的企图.他认为,科学图画的形成如同七巧板的拼凑,起初并无规则的七巧板,在认识发展的某一时刻则能拼凑成一幅合规则的图案,但是,由于认识是一无止境的过程,因此,认识的图画永无完全拼合之日.丹皮尔认为科学认识有它固有的局限,它不足以反映存在及其整体,因此还需哲学、宗教的补充,但他又反对把科学归并在它们之下,他坚持它们各自的用处,这就决定了丹皮尔对认识的统一性持一种实用主义的态度.  相似文献   

4.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是一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以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为指导,对自然科学发展情况进行了全面考查,系统地论述了科学方法论,总结了科学方法论的理论特征,对科学方法论的运用、创立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今天我们学习和研究自然辩证法,掌握科学方法论,对于推动社会进步、促进科技发展、贯彻新的发展理念和提高科学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6.
李学通著:《翁文灏年谱》,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5年,430页,定价46.50元,ISBN∶7-5328-5149-4。对于西方的科学史家来说,最熟悉的1978年前的中国科学家仍然是丁文江,这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费侠莉(Charlotte Furth)的经典传记《丁文江:科学与中国新文化》(Ting Wen-chiang:Science and China’s New Culture,哈佛大学出版社,1970年)。然而,丁文江的亲密伙伴翁文灏在中国以外的地方却没那么知名,尽管他的科学成果要多得多。  相似文献   

7.
随着科学、技术与社会变革越来越紧密地交织在一起,原来的线性管理模式已经远远不能适应今天的形势。在民主化、多元化、全球化的社会中,对科学的管理应当是多层次、多维度和跨国界的。本文从管理制度、社会文化、伦理等视角分析了《全球科学管理》诞生的历史背景、必要性和全球科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它所提出的全球管理的一些基本价值取向和切实可行的建议与对策。最后指出全球科学管理是一项非常复杂、立体多维的管理,目前尚处于理论观念阶段的探讨,还没有一个公认的权威机构和具体的强制性措施,其作用和影响是有限的。  相似文献   

8.
《科学与工程伦理》是国际上专门研究科学技术伦理的权威期刊,在科学技术哲学和伦理学领域均有很强的影响力.本文对该杂志近二十年(1999-2018年)的文章摘要进行文本挖掘,探索了词频特点、主题词聚类和词汇时间演变趋势,结果发现责任伦理在科学技术伦理研究中地位突显,具体科学技术伦理问题被不断重视,研究热点从医学伦理向研究伦...  相似文献   

9.
一本好书,可以改变人一生的命运;一本好刊物,可以陪伴人一生的成长。《自然辩证法通讯》(以下简称《通讯》)就是这样一本使人终生受益无穷的好刊物。  相似文献   

10.
由于对自然和技艺的理解不同,柏拉图与自然哲人对诸神、灵魂和人类事务的看法截然相反。自然哲人将诸元素当作初始之物,并称之为自然。技艺因为出自凡人则是低级的。柏拉图却论证灵魂优先于物体,用灵魂学来构建自然观和神学,认为宇宙灵魂的自然在于自我运动、驱动万物,人的灵魂的自然在于:灵魂统治肉体,不同类型的灵魂具有自然差异。立法技艺应当遵循这一自然脉理。柏拉图批评自然哲学,主要是因为自然哲人秉持无神论,贬低灵魂、政治技艺和立法技艺,否弃自然法和神法,损害了社会的生存根本。  相似文献   

11.
还原论的表现形式是不同的,如果没有明确的区分就会对还原论产生误解。深入剖析有关还原论的论争,可以将其分为本质层面、本体论层面、认识论层面、方法论层面四种形相。这种区分有利于界定与澄清有关还原论的诸多解释。对待还原论,首先需要认识到微观还原与宏观还原的匹配,其次在本体论上树立时空观念,认识论上建立简单性和生成性信念,方法论上确立整合原则,最后强调方法论与本体论、认识论的非同构性关系。  相似文献   

12.
韦伯探测引力波实验前后引发了三场争论:第一场是科学界对韦伯实验的批评;第二场是建构论者柯林斯与实在论者富兰克林对韦伯的失败是取决于证据还是社会磋商的争论;由于二者的争论旗鼓相当引发了第三场关于针对同一事实是否可以有两种并行且相悖的认识论立场存在的争论,争论的一方是认识的一元论者费尔德曼、另一方是多元论者罗森。三场争论实际上是事实的理性与社会性之争,对此朗基诺认为理性与社会性二分这种做法本身就是错误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柯林斯与富兰克林的观点都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13.
研究范式之争及其对研究工作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鉴于我国研究领域存在的有关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范式上的争论,本文将根据近年西方英语文献对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研究及论述,阐述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的特点及各自的优势与缺陷,从认识论和方法论角度探讨范式之争的性质,最后提出范式之争对具体研究工作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实验知识论对"处于葛梯尔案例中的主体没有知识"做了诸多实证研究,在葛梯尔直觉是否具有普遍性问题上出现的争论:小偷案例和语义整合法支持外行没有葛梯尔直觉,三分结构实验支持外行与哲学家共享葛梯尔直觉。葛梯尔直觉的多样性这一理论有其合理性,主张可用聚焦效应和修正的语境主义解释知识归赋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5.
在论述哲人-统治者之培养方案的《理想国》中,柏拉图反复强调数学在此方案中居于核心环节和关键地位;数学课程的目标是"善"的知识,它是人们通往后者的必经途径。但在他处,柏拉图却对数学的价值、数学研究对象的本体论地位及其与"善"的关系做出了不同的论述。通过对柏拉图文本及其相关古今阐释进路的研读、分析可知,与将数学作为一门技术性和专门化的知识学科来发展的主流思路不同,柏拉图并不认为数学仅有外在价值,只是获得"善"知识的一种手段,而是坚信数学知识与具有价值负载特性的智慧之间有着深刻并相互交错的联系。柏拉图的这些看法是否自洽,它们带给后人怎样的启示,都值得认真考察。  相似文献   

16.
对方法论个体主义和方法论整体主义之争的分析不是一维的而是二维的,该二维分析指出:1、关于方法论个体主义-整体主义之争的考察,必须以解释与理解的区分为基础;2、方法论个体主义-整体主义的讨论核心是制度,尤其集中与两个问题:识别制度的问题和制度的有效性问题;3、要超越方法论个体主义-整体主义,就必须考虑集体意向和自我认同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The central question addressed is: How should scientific research be conducted so as to ensure that nature is respected and the well being of everyone everywhere enhanced? After pointing to the importance of methodological pluralism for an acceptable answer and to obstacles posed by characterizing scientific methodology too narrowly, which are reinforced by the ‘commercial-scientific ethos’, two additional questions are considered: How might research, conducted in this way, have impact on—and depend on—strengthening democratic values and practices? And: What is thereby implied for the responsibilities of scientists today?  相似文献   

18.
中科院成立以后,理论联系实际、科学研究为人民服务成为科学研究的新方向。在为国家经济建设服务的同时,如何推动学科理论的建设,成为新中国科学事业的组织者和参与者苦苦思索的问题。在这种背景下,任务带学科被认为是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方法。但是,在具体工作中如何平衡任务与学科之间的关系,学者之间有着不同的认识。本文以中科院组织的自然资源综合考察为例,分析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早期中科院学者对任务与学科关系的不同认识,探讨了任务带学科的历史影响,并希望这项研究能够对当今的科学发展规划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9.
希拉里.普特南为阐明其外在主义立场而设计的孪生地球思想实验,近几十年来一直是内在主义者和外在主义者争论的焦点。作为外在主义的辩护者,美国哲学家弗雷德.德雷斯基通过信息语义学对孪生地球思想实验进行重构和解读,引发了他和内在主义代表人物福多之间的论战。在这场争论中,双方围绕孪生地球思想实验,不断引入新的材料和理论,就心理内容是内在的还是外在的、以及心理内容对行为是否产生因果作用等一些传统问题展开辩论,从而将这些问题的探讨拓展到更深、更广的层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