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科学史和科学哲学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天要我讲的题目是科学史和科学哲学之间的关系。这个题目对于我比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有更深刻的涉及个人的和理智方面的意义。我在你们面前是一个熟练的科学史家。我的大多数学生都是科学史家,而不是哲学家。我是美国历史学会的会员,而不是美国哲学会的会员。但是,在我作为一个大学新生第一次遇到哲学以后,几乎有十年之久,哲学一直是我的主要的业余爱好,而且我常常在考虑使哲学成为我的职业,以取代理论物理学。只有在这个领域里,我可以自称已经得到了专门训练。那些岁月一直持续到1948年前后,我并没有对历史或科学史发生兴趣。  相似文献   

2.
从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末,库恩一直强调他作为历史学家的身份,并认为自己"既搞科学史,也搞科学哲学"。库恩强调科学史与科学哲学之间既相区别又密切联系并需要进行合作的整体性思想。库恩在科学史与科学哲学关系上的独到见解,凸显了他从科学史中呈现科学形象的独特的方法论视角和观点;他既不同于他之前的科学哲学家又不同于一般史学家的观点,使得他遭到来自双方的批评并引起诸多争议。库恩看起来部分像历史、部分像哲学的主张,使得他更像是"欧洲派的史学家,美国味的哲学家"。虽然库恩强调社会历史因素对科学发展的重要影响、主张从科学史的角度来研究科学发展等思想,已为许多学者所接受并产生广泛而持久的影响,也导致历史主义学派对科学"历史的再现"研究工作的兴起和发展;但是,库恩的科学史学观,在科学史家中并没有真正的继承者和实践者,也没有实质性的深刻影响。库恩的科学史学观,看似矛盾、实则谨慎而深刻;彰显库恩这方面的思想及其深刻性还有待时日。  相似文献   

3.
关于科学哲学与科学史的关系,科学哲学家们大多是从科学史出发,讨论集中在科学史对科学哲学的意义上.本文立足于科学哲学,从科学哲学各个时期研究主题及问题的转换来分析科学哲学对科学史的意义.逻辑经验主义对知识的结构学分析,为科学历史的动态研究奠定了基础.历史主义学派以科学进步问题为核心的研究,提出了科学活动和科学成就的发展单元,关注理论之间的关系,倡导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的联合.科学合理性的研究,为科学发展的历史提供了规范性分析.  相似文献   

4.
在科学史的连续性和非连续性问题上,康吉莱姆在坚持巴什拉的规范史立场的同时,又强调了理论史与概念史的差异,进而主张科学史是宏观非连续性与微观连续性的复合。新旧科学之间的这种关系,无法在巴什拉式的认识论断裂框架内得到解释。由此,康吉莱姆提出"科学意识形态"的概念,意在给予那些"被放逐的科学"以恰当的认识论地位。科学意识形态与科学编史学的各种传统立场都保持了距离,在历史认识论的层面上实现了"规范"与"历史"的统一,成为理解康吉莱姆独特的"反-反-辉格史"的进路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爱因斯坦科学哲学思想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多科学家、哲学家和科学史家从不同的角度解读爱因斯坦的科学哲学思想,得出不同的结论。本文对比、分析了具有代表性的弗兰克、霍尔顿、法因以及霍华德等人的观点,认为研究者的哲学倾向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科学史研究。要全面、正确地认识爱因斯坦的科学哲学思想,必须把他的科学哲学思想与科学研究、宗教情怀、同时代的哲学背景等多方面的因素综合起来进行考察。  相似文献   

6.
<正>0引言Jens H?yrup是丹麦罗斯基尔德大学哲学和科学研究部的荣休教授,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名誉研究员。研究领域涉及古巴比伦数学、古希腊数学、中世纪伊斯兰数学、巴洛克科学,以及数学与科学哲学。作为国际著名科学史家,他曾主持根特大学乔治·萨顿纪念讲席(George Sarton Memorial Chair,Ghent University,2008~2009)、中科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第7届"竺可桢科学史讲席",2015年荣获国际数学史学会杰出贡献奖  相似文献   

7.
日本学者中山茂教授(1928.06.22~2014.05.10)是享誉世界的科学史家,他不仅研究中国科学史,更为中国科学史走向世界做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中山茂接受了东西两种不同的教育,毕生致力于科学技术史的研究,在中国·日本的科学技术史、二战后的科学社会史、大学史等方面都有很多著述。著文追述,一方面,通过中山茂的思想与研究活动,我们可以从一个侧面看到东西方科学交流与碰撞的历史过程及其特有的方式;另一方面,中山茂在近代日本科学的社会史研究上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这对于中国科学史未来的研究走向会产生有益的思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历史、进步与建构是法国科学哲学的三个核心主题。历史要求科学哲学必须将认识论和科学史结合起来;这种结合进一步要求科学必须在历史中展现其进步历程,进而,科学理性就成为了一种历史理性,而非无时间的逻辑结构;建构要求知识和事实必须在本体论的层面上理解,它们都是具体的实验过程的情境化产物。这三个主题彼此联结,共同塑造了法国科学哲学的历史认识论和局域认识论特征。  相似文献   

9.
徜徉于人文与自然之间的科学史家与科学哲学家——福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作为20世纪著名人文学者,后现代主义理论家的福柯实际上与科学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他有着独特而新颖的科学哲学问题和科学史思想,但是这些在福柯研究中未受到重视。更重要的是,福柯的这些思想对当下的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研究具有极大的启发意义,本文试图阐述福柯的科学史与科学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10.
朝向一个科学历史性的科学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史与科学哲学从概念上来说分属于事实与观念,科学史是事实的搜集,科学哲学则是对科学发展规律的认知。二者的融合与互动,造就了朝向一个科学历史性的科学哲学。科学的归纳推理总不止是单纯的搜集事实,不仅要把事实收集在一起,而且要以新观点审视它们。同时还要引入一种新的精神因素,为了进行归纳需要有一种特殊的精神素质和训练。当代每一学科科学史发展与学科规律认识正在促进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的融合与互动以及科学本身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广重彻是日本著名的科学史家,对日本科学史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他翻译和撰写的书籍有20多部,发表的论文将近100篇。对他的继承和批判也是当今日本科学史界研究的重要方面之一。广重彻在物理学史和科学社会史两个方面的研究都较为卓著。尤其在科学社会史方面,他从体制化的视角出发研究日本近代科学的发展,认为日本的科学体制与国家、产业的利益紧密相连。  相似文献   

12.
文章认为,对科学编史学基本理论问题的系统阐述是历史主义学派的两大学术成就之一。其代表人物关于科学史层次划分的思想对科学编史学研究具有重要的本体论和认识论意义,它为探讨科学史与科学哲学,内史与外史的关系创设了新的理论平台,而科学发展的合理性模型的构建为科学思想史研究提供了历史分析的基本工具。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分析了前人相关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认为运用向度分析方法,将科学史分为历史向度的科学史、科学哲学向度的科学史、社会学向度的科学史和科学向度的科学史较为恰当,并对它们的教育价值及其影响分别作了概括说明。结合我国基础教育物理课程改革的情况,提出了科学史与物理课程融合的平行式、嵌入式和混合式三种基本模式,以高中物理必修模块为例对它们的一般要求及整体构架作了具体的阐述。  相似文献   

14.
约瑟夫·阿伽西完成了首部科学编史学专著《论科学编史学》,并用科学史案例证明波普尔方法论证伪主义能较好地指导科学史实践。立足于阿伽西科学编史学和科学史著作,结合其理论与实践,考察阿伽西早期证伪主义科学编史学。主要内容包括:科学史应接受新的批判科学哲学指导,批判当下受归纳主义和约定主义影响的科学史研究,提出证伪主义批判理性作为方法论原则。科学史的目标是更接近科学和历史事实,并提供有趣、生动的历史。阿伽西早期证伪主义科学编史学体现出批判性史学的独特性,开启了一种分析批判的视角,为科学史研究开拓了范围广泛的问题领域,对后来的科学史研究来说无疑都具有重要的启发和开拓意义。在科学史研究国际化趋势及多元化路径趋势下,仍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5.
中世纪的科学传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人们的观念中,中世纪对近代科学的影响是负面的。但是,西方许多科学史家的研究表明,现代科学的根源不仅可以追溯到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而且应该源于更早的中世纪。本文将从四个方面阐述中世纪对科学的传承,以期引起科学史研究对中世纪科学思想的重视。  相似文献   

16.
柯瓦雷的概念分析实质是对概念进行语境分析。本文对柯瓦雷的知识主体的语境和解释知识主体语境、科学思想及其相关思想语境、科学思想产生的相关因素语境进行分析,揭示了柯瓦雷思想中欧洲大陆哲学与分析哲学两种哲学传统对他的科学史研究的影响,为当前科学哲学与科学史的结合提供一种新视角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17.
科学史与人文主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利用阿伦.布洛克在《西方人文主义传统》中对人文主义阐释,来考察科学史与人文主义的和者主要依据著名科学史家科学哲学家的研究成就,从四个方面来说明,科学史研究是人文主义传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科学史特别关注科学家的思想和生产,它旨在弘扬人的创造性;作为一门思想史,它还是沟通科学与人文主义的桥梁。  相似文献   

18.
自然科学史是属于自然科学各学科、哲学、历史三者的边缘科学。在十八世纪以前,对自然科学史的研究仅限于自然科学各学科的科学家在“业余”之暇收集整理一些本学科发展的史料。从十八世纪起,科学史开始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来研究。一些专题性科学史著作相继问世。十九世纪中叶到二十世纪初,科学史进入成熟时期,其标志是科学史从附属于各学科的学科史和专业史的研究,发展到综合科学技术史的研究。1837年英国的惠威尔在总结欧洲各国科学成就的基础上发表了《归纳科学的历史》,这是第一部综合性的科学史专著。1892年法兰西学院正式设立了科学史课程,由国家任命了第一位科学史教授。以后剑桥大学、哈佛大学、莫斯科大学、京都大学等一些著名大学相继建立科学史研究机构,招收科学史研究生。1913年第一本国际性科学史杂志Isis创刊。1929年国际科学史学会成立。至此,自然科学史成为国际上公认的一门独立学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科学史在世界范  相似文献   

19.
库恩在中国     
2022年是美国著名科学史家和科学哲学家托马斯·库恩诞辰100周年及库恩的重要著作《科学革命的结构》出版60周年,为此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清华大学科学史系于2022年7月18日在清华大学科学史系举办了“纪念库恩诞辰100周年学术研讨会”。研讨会以线下和线上相结合的方式举行,其中线下约40人,线上近800人。研讨会由清华大学科学史系副主任蒋澈博士主持,科学哲学家和科学史家范岱年先生、科学史家刘钝先生、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理事长孙小淳教授、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副理事长刘孝廷教授等分别在会上致辞。清华大学科学史系王巍教授、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李创同教授、北京化工大学文法学院崔伟奇教授、清华大学科学史系主任吴国盛教授等分别作了《库恩与后库恩科学哲学》《规范与游戏规则——库恩与维特根斯坦后期哲学》《库恩哲学对其他学科的影响》《库恩与后库恩编史学》的主题报告。本刊从研讨会致辞和专家报告中选择三篇文章集中刊出,以志纪念。  相似文献   

20.
在科学史研究的不同阶段,许多来自其他领域的思潮、学说和观点,不断地影响到它的发展,理论基础和研究视角的不同,使得其不断以新的形式,体现出新的视野、新的内容、新的解释和新的寓意,科学史学科也因此而不断发展。在国际背景中,后殖民主义和女性主义,都是近些年来颇有影响而且发展迅速的学术思潮,在包括科学史在内的许多领域中表现出生命力。就中国科学史而言,虽然已有少数相关研究,但在国际范围的科学史领域中,尚未成为学术主流。本文将从科学编史学的立场,就这些思潮对于中国科学史研究可能带来的影响与意义进行初步的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