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 毫秒
1.
在默顿科学社会学的发展过程中,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仅是其思想资源之一,而且充当了某种理论参照系的作用;同时,默顿科学社会学强调科学的自主存在和发展,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科学依赖经济需要和物质生产的观点,既是一种"反调",也是一种有益的补充.默顿科学社会学关于科学制度的研究是开创性的.这种研究看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没有看到的关于科学社会本性的许多内容,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观.  相似文献   

2.
3.
4.
5.
默顿科学社会学把科学当作一种社会制度进行解读,并形成了以科学规范阐述为核心的默颁范式.约翰·齐曼则以默顿规范作为基本坐标时科学进行重新描绘,也形成了自己的范式.齐曼范式吸收了默顿范式的思想,但在方法论的多元性和自然主义等多方面实现了对默顿范式的超越.  相似文献   

6.
艾战胜 《自然辩证法通讯》2012,(1):89-93,122,128
20世纪70年代伊始,默顿科学社会学受到了来自各方的批判,其中,爱丁堡学派可谓是最激进的代表。爱丁堡学派主要从三个方面对默顿科学社会学进行了全面的解构:其一,极力批判默顿科学社会学对科学知识进行“黑箱化”处理,倡导对科学知识进行社会学分析;其二,质疑默顿科学规范理论,不仅直接批评了默顿科学规范的独特性和有效性,还强调与默顿科学规范相悖的科学中的利益和权威等因素;其三,对同行承认作了本质上不同于默顿的解读。与默顿迥异,爱丁堡学派认为,同行承认只是科学奖励制度的一个中介环节,激励科学家从事科学活动的最终因素是包含利益因素的科学家个人的特定要求和需要得到满足。  相似文献   

7.
默顿虽出身寒门,但从未产生"被剥夺感".从孩童开始,就善于利用各种"公共资本"--从费城的卡内基图书馆,到哈佛的名师益友,到哥伦比亚的同事弟子.漫长的一生充满着"偶发奇缘",不懈的探索,丰富了人类知识的宝库.  相似文献   

8.
科学是一种高层次的人类活动,是人类社会迄今为止成就最为独特而显著的一种文化形式。科学及其物化的技术是构筑当代人类社会生活最为重要的维度之一,它不仅塑造了近代以来人类生存的现实背景,而且在相当程度上也规定着人类社会未来发展的可能前景。凌顶无低山,曲高和不寡。当此之时,科学受到来自其他文化形式的审视与反思,就是最符合它的本性的、水到渠成的现象。当丹皮尔从历史的角度称赞“再没有什么故事比科学思想发展的故事更有魅力”的时候,人们同样可以从现实的角度期待科学能够成为社会学的适当题材。因此,作为学科的社会学一旦成熟,就立即把目光投向了科学,催生了引人注目、生气勃勃的科学社会学。高建明教授广泛吸收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9.
科学社会学与科学修辞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社会学的当代发展与科学修辞学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默顿的“规范”、库恩的“范式”、SSK的“纲领”都不同程度地具有修辞学的意义。SSK所提出的科学的社会修辞学理论是对规范主义科学社会学、历史主义科学社会学、建构主义科学社会学的推进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科学社会学的认知转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认为,发生在70年代科学社会学的认知转向是在默顿模式基本假设及相应基本规范受到来自科学社会学内部不断出现“反常现象”的挑战下发生的,是在来自科学哲学“库恩转向”的挑战下进行的,是在“爱丁堡学派”努力下完成的。  相似文献   

11.
随着科学的发展和科学社会学学科的完善,默顿科学奖励制度研究的局限逐渐显露出来。归结起来表现在:适用于小科学而不适用于大科学;适用于作为一种追求的科学而不适用于作为一种职业的科学;适用于纯科学而不适用于产业科学;适用于科学精英而不适用于普通科研人员;适用于已经作出成果的科学家而不适用于具有潜力的科学家。  相似文献   

12.
科学教育思想是人类思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晚清以来,我国逐渐有了较为系统的科学教育思想和实践,在科学本质观、科学教育价值观以及科学教育方法论等方面有一系列的思考和论述。基于对中国近代科学教育思想的反思与回顾,当下的科学教育要关注人的身心和谐发展,凸显科学的实验特征和探究本性,体现生活世界的复杂性和实践性,以此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品质。  相似文献   

13.
2010年前后,一批科学家发起慢科学运动,试图扭转以发表、竞争和晋升为导向的快科学文化。第一节首先回顾慢科学运动史。第二节论证快科学并非当代的产物,常规科学已是快科学。第三节指出慢科学运动的诉求本质上是自主性,后者在后常规处境中遇到了严重挑战。第四节考察斯唐热提倡的文明化的慢科学概念,她将其视为在新处境中重构知识可靠性的途径。最后指出,文明化的慢科学带有乌托邦色彩并蕴含民主诉求。  相似文献   

14.
关于科学与宗教的关系,在中国学术界虽不乏探讨,但迄今尚未见到从宗教社会学新范式的视角探讨科学与宗教的论著。启蒙运动以来世俗化理论框架下的宗教认知一直在东、西方广为流行且影响深远,近二十年确立起来的宗教社会学新范式则揭示了一种新的宗教认知和新的宗教观。认识宗教社会学新范式对于全面、客观地理解科学与宗教、信仰与理性的关系,乃至对于科技与社会领域的研究具有深刻的启发和拓展意义。本文首先阐发了为"范式"一词重塑辉煌的思考以及相遇"新范式"的机缘之幸;继而简要介绍了宗教社会学新、旧范式的主要差异,新范式中的科学与宗教之观点;最后就新范式对于科学与宗教以及科技与社会(STS)研究可能的启示进行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5.
怀特海对现代科学的反思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深刻地改变了人类历史进程及世界格局.中国已进入现代化进程,这一进程是科学技术的发展带动和推动的.科学的成功给人们带来了精彩的生活,但也带来了生态、社会及文明危机.著名哲学家怀特海20世纪初对科学进行了积极的反思与探索,他的后现代科学观能够为当代中国现代化建设避免重蹈西方现代化的覆辙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在社会科学研究中,我们正处于一个新旧范式转换的时代,即从实证主义范式向自然主义范式转换。自然主义范式较实证主义范式更具适切性,更接近生活现实,更利于解释特定情境中现实的意义与价值。在实施自然主义研究中,要注意以下问题:必须在一种自然环境中进行;以人为研究工具;强调质的研究方法;倾向于目的性抽样;在原始资料的基础上建立扎根理论;强调紧跟设计。  相似文献   

17.
科学社会学企图对科学做出社会学说明,认为科学理论对自然的表象不可能在感官(观察)中获得精确性描述,从而完成对经验主义的批判。这种单一化的理解势必回归于与经验论的无休止的争论之中。相反,科学的政治学研究更有现实意义,不过对政治学的理解需要超越权力与知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科学社会学视野中的科技传播和知识创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长期以来,科技传播仅被视为既有知识的传递扩散,而未将知识创新与之加以结合考虑。本文以科学社会学为理论视角,认为科技传播是知识创新活动不可或缺的重要组分,知识创新也是科技传播的重要目标,力图为促进科技传播研究提供新的理论思考。  相似文献   

19.
巴什拉是当代法国新认识论的最主要代表.他的科学认识论主要是通过反思科学史来认识理性问题,认为科学史是由一连串的"认识论断裂"构成,必须克服"认识论障碍"才能达到对科学的全面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