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厦门大学科学技术哲学学科历史悠久。1979年招收自然辩证法专业硕士研究生,1981年获得自然辩证法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2000年获得科学技术哲学博士学位授予权,2005年获取哲学一级学科博士授杈点,2007年建立哲学博士后流动站。自2007年起,厦门大学  相似文献   

2.
<正>大连理工大学科技哲学研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63年成立的自然辩证法研究组。20世纪80年代初,学校成立了自然辩证法教研室。1986年,在刘则渊等老一辈学术带头人的努力下,获得自然辩证法专业硕士授予权。2006年获得科学技术哲学专业博士授予权。2007年开始招收哲学本科专业。2009年获得哲学一级学科博士授予权,同年成立了博士后流动  相似文献   

3.
近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公布了《新闻出版业"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名义副理事长、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郭贵春教授主编的《〈科学哲学手册〉译丛》列入"十二五"时期(2011-2015年)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  相似文献   

4.
为了纪念陈昌曙教授对中国技术哲学和东北大学科学技术哲学学科建设所做出的重要贡献,发扬他的学术传统和治学精神,促进东北大学科技哲学的研究和发展,东北大学"科学技术哲学"同学会决定向张学良教育基金会捐赠1000万元人民币(2011-2020期间每年捐赠100万元),设立"陈昌曙技术哲学发展基金",签字仪式于2011年10月17日在东北大学举行。  相似文献   

5.
2011年全国"科学技术前沿的哲学问题"、"物理学前沿与哲学问题"学术研讨会、广东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学术年会于10月22-23日在广东省梅州市嘉应学院隆重召开,会议主题是科学技术前沿的哲学问题、物理学前沿与哲学问题。本次会议由广东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科学  相似文献   

6.
<正>武汉大学科学技术哲学学科隶属于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是具有硕士和博士授权点的哲学二级学科。教研室现有教授二名,副教授三名,其中2人获得海外博士学位,2人获得国内知名高校博士学位,且1人为博士后  相似文献   

7.
<正>华中科技大学科技哲学博士点挂靠于人文学院哲学系逻辑与科技哲学学科,且为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平台"科技发展与人文精神"的主要支撑单位之一。张华夏、邹珊刚、林定夷、申仲英、康宏奎、李少白、殷正坤、宋子良和李思孟等知名学者先后在本学科任教,并承办了自然辩证法第一次全国性学术会议,科技史第一次全  相似文献   

8.
为了纪念陈昌曙教授对中国技术哲学和东北大学科学技术哲学学科建设所做出的重要贡献,发扬他的学术传统和治学精神,促进东北大学科技哲学的研究和发展,东北大学"科学技术哲学"同学会决定向张学良教育基金会捐赠1000万元人民币(2011-2020期间每年捐赠100万元),设立"陈昌曙技术哲学发展基金",  相似文献   

9.
<正>华南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哲学学科(自然辩证法)历史悠久,1979年获批国内第一批自然辩证法硕士学位授权点,2000年获批科学技术哲学博士学位授权点,2oog年建立哲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09年获批广东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华南师范大学系统科学  相似文献   

10.
<正>南京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具有厚重的历史传统。南京大学哲学系的前身中央大学(1949年更名南京大学)哲学系和金陵大学哲学系都曾长期开设"科学原理与方法"、"科学哲学与人生"等课程。1952年院系调整后,相关教学与研究以自然辩证法为载体得到保持与发展。1959年自然辩证法教研组正式成立,主要成员包括政治系夏基松、地质系王德滋(后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和阚顺章、物理系孙广荣、数学天文系朱耀鑫、化学系王雪梅等,为一些理科院系五年级学生(当时学制为五年)开设马克思主义哲学与自然科学课程。1960年恢复哲学专业、1977年恢复哲学系建制后,均设有自然辩证法教研室。  相似文献   

11.
2012年3月26-27日,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技术哲学学会、东北大学、辽宁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联合主办,由教育部"985工程"科技与社会(STS)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东北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承办的"第14届全国技术哲学学术年  相似文献   

12.
当前,国家科学技术奖是衡量一个单位或个人学术水平高低和社会贡献大小的重要评价指标之一,因此各高等院校非常重视科技奖励工作。由于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和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每年授奖的数量不同,单纯用获奖数量并不能合理反映高等院校科技实力的相对变化情况。为此,本文提出"院校率"的概念,专门用于定量表征高等院校的科技实力。研究结果表明,近几年高等院校在国家三大奖的获奖能力上有明显提高;在我国,一流大学几乎都具备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和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的能力;在理论基础和应用基础领域内,原始创新能力建设是成为一流大学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自然辩证法通讯》、《科学技术哲学研究》、《自然辩证法研究》三份权威学术期刊2004—2013年的文章类型、作者群进行详细而全面地统计研究分析,梳理我国科学技术哲学三大期刊十年的发展历程,进一步探讨我国科学技术哲学研究领域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为了纪念陈昌曙教授对中国技术哲学和东北大学科学技术哲学学科建设所做出的重要贡献,发扬他的学术传统和治学精神,促进东北大学科技哲学的研究和发展,东北大学科学技术哲学同学会决定向张学良教育基金会捐赠1000万元人民币(2011-2020期间每年捐赠100万元),设立陈昌曙技术哲学发展基金,签字仪式于2011年10月17日在东北大学举行。  相似文献   

15.
我国“科学技术哲学”是从传统的“自然辩证法”的基础上演变过来的,是对整体的科学与技术及其各门分支学科所涉及到的哲学问题进行反思与批判的哲学学科。“科学技术哲学”教材的主要任务应该是为非科学技术哲学专业的人士了解与掌握科学技术哲学专业的核心内容与学术要旨,提供浓缩精华的可用读本。  相似文献   

16.
<正>复旦大学科学技术哲学学科点的创立可以追溯至1959年。当时,陈珪如先生负责在复旦大学哲学系组建自然辩证法教研组,主要给哲学系和其他文科院系学生开设《自然辩证法》和《反杜林论》原著选读课。1965年正式成立自然辩证法教研室,陈珪如教授任教研室主任。1973年、1974年招收了两届自然辩证法专业学生。1978年在全国首批获得招收自  相似文献   

17.
<正>南开大学科学技术哲学专业是我国较早成立的哲学分支学科,在自然辩证法、科学哲学、技术哲学、科学社会学等研究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早在1979年刚恢复研究生招生制度不久,刘珺珺教授就组建了全国高校最早的自然辩证法(后更名为科技哲学)教研室,并率先招收科技哲学方向的硕士研究生。刘珺珺、张俊心、李祖扬、李建珊、任晓明教授先后主持科技哲学教研室的教学和科研工作,进一步推进了科技哲学专业的发展和完善。目前,南开大学科技哲学专业拥有科技哲学的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和博士后流动站。  相似文献   

18.
科学技术在近现代社会中作用的彰显 ,导致人们对科学技术及其发展的智慧思考 ,这可以说是科学技术哲学得以产生和发展的根本原因。这种哲学思考 ,不是对科学家的工作指手划脚 (指导 ) ,也不是对大众的说教 ,而是在人 (性 )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意义上 ,对科学技术自身及其发展作用的分析、透视和理解 ;科学技术哲学也因而在此意义上 ,与科学家和大众有了紧密的联系。科学技术哲学显然属于哲学的一个分支 ,因而它的学科性质是哲学的。哲学作为探求关于世界与人及其关系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就世界为什么存在、人为什么活着和怎样活着等问题提出观点…  相似文献   

19.
由清华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中心、广西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科学技术哲学研究所、北京师范大学科学与人文研究中心主办,北京大学哲学系、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人文学院、中国人民大学科学哲学与逻辑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等单位协办,广西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所和广西自然辩证法研究会承办的全国第三届“科学技术中的哲学问题”学术研讨会于2007年12月22日至23日在广西大学如期召开。  相似文献   

20.
为了纪念陈昌曙教授对中国技术哲学和东北大学科学技术哲学学科建设所做出的重要贡献,发扬他的学术传统和治学精神,促进东北大学科技哲学的研究和发展,东北大学科学技术哲学同学会决定向张学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