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针对复杂的环境问题,20世纪80年代初期,一些环境伦理学家开始从美德伦理学的角度阐述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在他们的不断努力下,在环境伦理学领域兴起了一种新的理论--环境美德伦理学,到20世纪90年代这种理论得到进一步发展.环境美德伦理学是人们从美德视角关怀自然的新尝试,它使得环境伦理学趋于完整.  相似文献   

2.
用传统美德伦理思想观照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形成别具理论特色的环境美德伦理是当前美德伦理学与环境哲学研究的重要潮流。尽管如此,环境美德伦理自身也遭到了规范的效用性、限制的正当性等方面的质疑与挑战。而如果我们深入分析传统美德伦理产生的基本前提、逻辑思路与目的归宿,就会发现这些挑战并不能真正威胁环境美德伦理的整体性论证。相反,面对当代严峻的环境问题,具有系统性思维、稳定性特征的环境美德伦理更有理论一致性和现实效用性的优势。  相似文献   

3.
董玲 《自然辩证法通讯》2012,(3):106-110,128
环境美德伦理学是近年来西方环境伦理学研究中的热门课题。它自20世纪80年代诞生以来,呈蓬勃发展的态势。它运用美德伦理的方法,通过对人类美德或品质、实践智慧和社会繁荣的关注,展开对环境问题的探讨。追溯西方环境美德伦理学产生的背景,梳理其兴起、演变发展的脉络及其合理性的论证,对于我国环境伦理学的研究具有重要启迪意义。厘清当前西方环境美德伦理学中所存在的问题,从而为下一步的研究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4.
美国拉斯维加斯南内华达社区学院哲学教授杰弗里.弗雷泽从环境美德———仁慈的角度探索了人与自然之间的伦理关系。仁慈的环境美德是在传统的仁慈美德的基础上向自然的延伸,它将关怀的焦点投射到了人类和非人类共同体的整体繁荣。与仁慈的环境美德相反,环境恶习则会阻碍人们关怀自然。因此,克服环境恶习,培养环境美德,对于消除人与自然的矛盾对立、建立起人与自然的和谐繁荣具有重要的意义。弗雷泽的思想为我们的环境保护提供了一条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雾霾"是多元主体在纵向时间中行动产生的后果,它具备一般环境问题所存在的道德责任难以衡定的特征,无论是后果主义还是道义论都无法为该问题提呈一致的责任举证方式。环境美德伦理强调行为者在环境行动中必须拥有稳定的德性品质,强调行为者所在共同体必须具备优良习俗和正义制度。从实际效果看,环境美德伦理在应对类似"雾霾"的环境问题上具有整体性和一致性的理论优势,它能够为该问题的解决提供持久的规范保证。  相似文献   

6.
在人工智能体的道德设计思路中常被考虑的道德理论主要包括义务论、功利主义和美德伦理,然而义务论的抽象原则和功利主义的伦理计算都忽视了道德情境的复杂性,最终表现出缺乏“情境敏感性”。相反,美德伦理注重经验知识的学习过程,以一种开放、动态的理论特质来适应复杂道德情境,而强化学习同样注重动态学习过程。因此,美德伦理与强化学习具有理论相洽性,二者的结合使人工智能体道德强化学习成为可能,并且这也是立足于现实复杂道德情境之最佳的人工智能体道德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7.
早期的环境伦理学以现代规则伦理学为理论资源,将道德关怀拓展到人类物种之外,为自然的道德地位极力辩护。这种以规则伦理为向度的环境伦理学以自然的固有价值或自然的权利为逻辑起点展开论证,加上规则伦理学本身的"等级式"和"整全式"的理论结构特征,使得规则伦理学视角下的环境伦理学走入了发展的困境。完整的环境伦理学应当包含环境规则伦理学和环境美德伦理学两种理论形态。  相似文献   

8.
一般认为,20世纪50年代西方学者首先提出了现代人类宜居环境理论。然而,在370多年前,《园冶》已经奠定了古典宜居环境理论框架。《园冶》不仅是造园理论专著和重要的传统文化典籍,更是一部古典宜居环境理论的集大成之作。从这个新的视角来看,《园冶》的核心是宜居环境理论。古典宜居环境理论源于风水学,《园冶》扬弃风水学,吸取其合理因素,摈弃其迷信糟粕,其提出的中国古典宜居环境理论的基本框架是:构建宜人的自然生态环境,创造和谐的社会生态环境,陶冶健康的精神生态环境,形成三者辩证统一的宜居生态系统链。《园冶》宜居环境理论表现为三个基本特点:其灵魂是“天人合一”宇宙观;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时代特征和价值理念;用形象思维方式,展现宜居环境理论的科学性与艺术性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9.
以规范伦理学为基础的科技伦理研究,体现的是对科技活动目的性行动和后果的控制,强调的是所有科学人必须遵守底线道德,实质上走入了法律的范畴。从规范伦理向美德伦理的科技伦理研究转向,主张确立科技伦理的德性伦理基础,彰显科学共同体的人文价值,肯定科学人具有本体论意义上善的道德反应与道德自觉。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张环境心理学关注的核心在于人与环境之间关系,重在研究方法的多元化及方法论的现实取向,并且注重人的价值和现实诉求,其理论观点也是观照人和环境之间的关系嬗变。环境心理学新的研究主张及其方法论对当下的心理学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与推动具有深远意义,它们不但变革传统的心理学实验室研究对于人的预设,而且为心理学者提供了学术参考以及对心理学发展的反思。  相似文献   

11.
环境正义:环境伦理的回归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环境伦理是实践哲学的一部分。进入20世纪90年代,环境伦理由于缺乏对现实的关注而陷入了某种发展困境。与此同时,作为对传统的环境保护运动的补充和社会正义这一永恒主题在环境领域的延伸的环境正义运动及其相关理论的发展,不但在西方发达国家内部,而且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响应。环境正义实际上是对传统民法原则的讨论和校正,其所代表的从现实的角度看待环境问题的倾向,也是环境伦理谋求自身发展的回归。  相似文献   

12.
环境伦理作为人与自然关系和谐的伦理支点,其建构逻辑是环境伦理之所以能够存在的前提基础,它揭示了环境伦理作为一种哲学范式存在的可能性和必要性。通过对环境伦理的理论前提、环境伦理的本质规定、环境伦理的内在根据三方面剖析,试图为环境伦理建构逻辑的合理性提供运思路径。  相似文献   

13.
系统论与基础研究的环境建设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尝试将基础研究的诸多问题置于系统论的理论体系下进行考察,运用系统论的要素观点、层次观点、边界观点、反馈观点等讨论了基础研究的环境建设问题,并提出了体制和管理方面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4.
关怀伦理重视关怀、情感、责任、情境、公平等的表达,成为了众多学者在各种论述中重要的价值观取向。生态女性主义的关怀环境伦理在关怀伦理的基础上建构起体现爱与关怀的生态伦理文化,这是目前生态文化的一种新的伦理道德转向。对于关怀伦理学来说,必须加入生态思想的观点,才能扩展其理论的适用范围,因此,我们暂且以关怀伦理学为架构,从生态女性主义的论述中重新诠释关怀伦理学在环境议题中的拓展。  相似文献   

15.
从生态文化的视域回顾环境哲学的历史脉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文化中的环境哲学从19世纪下半叶以来在西方首先出现,它突破西方传统哲学固有思维方式的向度而在边缘处生长,并体现出不同于以往哲学范式的学术气象。检视以环境伦理学为主线的西方环境哲学的发展历程,尽管力争从哲学边缘向哲学中心突破,但其并不久远的历程仍然表现出五次引起强烈反响的高潮,它也可以被理解为西方环境哲学产生与发展的五个阶段。中国境遇中的环境哲学,从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随着中国社会改革开放的进程而产生与成熟,在外生内发的特性中体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在一个有中国特色、中国气派的理论范式中,环境哲学的伦理进路是其重要的一块,但却不是所有的部分。自然价值思辨、生态公民理论、环境美学理论、生态马克思主义、绿色政治哲学,都是中国环境哲学的思考领域。面对实践,从生态和谐社会、生态城市化、可持续发展理论的路径研究环境哲学的现实维度也是中国语境的必然要求。虽然西方环境哲学的开创走在中国环境哲学界的前面,但中国的环境哲学却厚积薄发地蕴蓄着成长的能量。从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环境哲学从无到有,从诞生到发展,走过了不同凡响的近40年。  相似文献   

16.
哲学关注环境问题,要以哲学意义上的环境概念为基点进行讨论。即如何确定“中心事物”和“有关的周围事物”。对此的不同确定导致“生态中心主义”与“人类中心主义”的原则分歧。但分歧的双方都聚焦于同一个对象:生态系统中有自主意识的生命体——人类及其活动。哲学关注的环境是人类作为主体在其中活动和发生影响的环境。哲学关注环境的目的:一是探讨作为环境的存在本质上“是什么”的问题,二是讨论自主活动的人类对于环境所担负的责任伦理问题。可以尝试哲学原有的经验实证方法、理性预设方法和现象学方法的综合来提供一种具有系统性的哲学框架以构建一种环境哲学的方法论体系。  相似文献   

17.
实现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根本要求,也是人类面临的重大现实难题。正确选择实现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路径,对于提高环境管理成效和顺利实现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至关重要。本文在分析评价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假说及其所反映的工业化国家曾走过的"先经济,后环境"的发展路径的历史合理性与局限性的基础上,从一个新的角度,提出并论证"技术进步非对称性是环境恶化的根源"及"消除技术进步非对称性是实现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根本路径"的观点及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环境伦理突破传统二元对立思维方式,以其整体辩证的理论品性揭示了与人的本质联系,使环境伦理与人的辩证本性相互耦合,最终实现环境伦理对人的现实生命的关切.从人的辩证本性出发对环境伦理的内在结构进行审视可以清晰地呈现环境伦理的理论属性,形成二者相互认同的内在逻辑与理论关系,揭示环境伦理存在的合理性,展现其理论的应然状态,敞开...  相似文献   

19.
环境文化与环境文化学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环境文化是一个表征着人与自然界相互关系的历史范畴,包含环境技术文化、环境行为文化、环境规范文化和环境心智文化四个子系统。环境文化学是以环境文化作业研究对象的学科,其研究内容极为丰富,环境文化学在环境科学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它能够促进环境科学各个分支学科的协同和融合,其研究成果更加具有前瞻性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李钧 《中国科技成果》2010,11(13):34-35
课题组运用系统工程学方法对环境突发事故的机理和应急需求进行分析,初步构建了比较完整的环境应急管理体系;建立了环境应急系统能力评估方法和指标集;从理论上拓展了环境危险源概念的外延;并在环境事故预防对策、企业环境应急管理等方面提出一系列新的措施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