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情绪与认知的关系一直是认知科学的核心问题。寓身认知的思想不仅消解了情绪本质的争论,而且表明了情绪中的身体成分和认知成分的相互依赖性。认知不仅以社会规范为标准引导个体的情绪体验,而且以身体反应为反馈建构社会化的情绪。认知是情绪发生和发展的核心因素。  相似文献   

2.
现象学对于认知科学的贡献在于:首先,揭示了为什么表象主义是行不通的;其次,提出一个替代方案,即反表象的、以身体为核心的研究认知的范式,而且这种范式开始得到了技术专家们的认可。  相似文献   

3.
从笛卡尔的心身二元论到功能主义,再到计算认知都断定认知独立于包括大脑在内的身体,造成“离身”的认知;而涉身认知则提出认知是身体的认知,大脑是身体的大脑,认知过程是包含大脑的身体的动态活动过程,离开了身体,认知与心灵根本就不存在;近期克拉克与查尔默斯更是指出认知是通过大脑、肌肤与环境的交互作用、动态耦合成的延展认知系统,认知过程不再局限于头颅与肌肤之中,延展到了外在的世界,从而超越了认知的界限.那么,认知的界限是大脑,还是包含大脑的身体,还是应该超越认知的界限?本文通过对以亚当斯、爱德华和鲁伯特等为代表的认知界限的捍卫者和以克拉克与查尔默斯、梅纳瑞、卡麦诺等为代表的超越者的观点和论证进行详细的分析,给出认知以及认知过程的适当认识,并提出超越认知界限的辩据.  相似文献   

4.
认知科学家F·瓦雷拉等人提出认知的"生成"概念,主张身体和环境共同构成人的认知系统,认知来源于"活生生"的人类经验,因而对人类认知的考察应当将科学反思和观照经验相结合,借鉴佛教静心、正念的方法。佛学认知观视身体为"心"、"色"的蕴积,认为心智能动作用的发挥必须以身体为基础,蕴积身体观与具身性观念对身体在认知中的作用具有相同的诉求。进而,生成认知对认知的根基进行反思,批判了认知科学中客观主义和主观主义的立场,论证了佛学中道认识论的合理性,以"动态耦合"诠释"和合缘起",从身体观、方法论、认识论等方面体现了具身进路与佛学认知观的交融。  相似文献   

5.
《科学大观园》2012,(13):12-12
食物中的一些成分可以改变血液中某些神经递质的浓度水平。所谓的神经递质,是一些可以携带一定身体信息的化学"信使",它们来往于神经细胞之间,传递各种各样的情绪信息。当身体摄入一些营养素之后,通过加工,可以形成相应的神经递质,从而影响它们在体内的浓度水平,最终影响人们的情绪。  相似文献   

6.
《科学大观园》2012,(19):50-50
1.深呼吸好吧,我知道这是老生常谈了,但是呼吸训练真的可以帮助调节情绪,让身体和心情都自然地平静下来。当呼吸浅而且急促时会激发身体的警觉,大脑会根据身体的警觉状况自动调整应激激素的释放,人就越觉得紧张,而且呼吸越浅所吸收到的氧气也就越少。深呼吸是舒缓压力的最好办法,这个方法很简单。只要深深地吸气,随着吸气而扩展胸部,然后  相似文献   

7.
詹姆士的情绪理论是维特根斯坦考察情绪概念的主要思想背景,其理论要点在于否认情绪具有独立性并把它还原为对身体变化的感觉意识;在情绪和身体反应的关系问题上,詹姆士也持有和常识的观点颇为相悖的看法,即,认为身体反应引起情绪而不是相反。维特根斯坦对詹姆士情绪理论的立场大致经历了一个从理解到批评的转变,这种转变的背后是他对詹姆士情绪理论经验主义前提的批评。维特根斯坦考察了情绪与感觉两个概念之间的语法联系和区别,从他的概念考察法的"综观"立场批评了詹姆士经验主义前提的基础主义倾向。  相似文献   

8.
《科学大观园》2014,(7):44-45
正心理异常是相对于心理健康而言。心理异常不仅是指心理障碍、心理疾病以及身心障碍和心身疾病,而且也包括一般心理问题。春季气温回升,冬天的压抑情绪也被艳阳高照一扫而空,但需要警惕的是,如果一个人的情绪出现异常亢奋,也需要注意:这可能是出现了心理疾病。心理异常是相对于心理健康而言。心理异常不仅是指心理障碍、心理疾病以及身心障碍和心身疾病,而且也包括一般心理问题。春季气温回升,冬天的压抑情绪也被艳阳高照一扫而空,但需要警惕的是,如果一个人的情绪  相似文献   

9.
关于信息的表征,知觉符号理论不仅体现了具身认知的特点,而且强调空间经验在表征中的作用。然而,知觉符号理论既没能解释空间经验,其基于相似性和图解式概念的核心解释也不完善。大量相关研究在证实知觉符号理论合理性的同时,也证实了心理空间的存在。若将知觉符号置入心理空间的认知语境中,则不仅使该理论的表征相似性转向空间语境同一性,解答了一系列疑惑,而且借用心理空间的拓扑性,知觉表征也更加符合心理现实性。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人们都无视身体的认知功能和价值,只把认知归功于大脑。其实,正是人的整体性身体结构,以及由此形成的身体场、知觉场、实践场、身体的意向性、认知冲动、探索行为、身体的感知力、认知的超越功能、概念化和范畴化作用等身体要素、身体智能和身体思维,一起构成认知和才智的源泉。因此身体才是人类从事社会实践、获得知识、创造历史的根本,只有把人的身体放在第一位,才更有利于推动人的认知活动。  相似文献   

11.
以可供性内涵的环境行为协调性,分析了其量化的身体尺度测量方法,构成了具身认知的基础。通过挖掘可供性具身认知的丰富内涵,架通了自然和人文思想的契合点,为设计提供基于具身认知的设计方法论原理,即遵循身体尺度把握设计的"度",还原生态的行为-环境;遵循生态尺度设计保护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12.
早期情绪主义者提出了道德与审美的经典类比,即人们做出道德评价的过程,与审美经验具有高度相似性。近些年来,认知科学研究表明,道德与审美系统的确具有重要的相似性,分别是共情的力量、情境的影响和普遍语法的制约。但是,与道德情绪主义的核心主张不同,人们形成道德评价和审美经验的机制并不仅仅是情绪与感觉反应,也涉及大量复杂的认知处理与加工。  相似文献   

13.
道德情绪主义(moral sentimentalism)与理性主义(moral rationalism)是道德哲学中的一对经典观念。历史上曾有许多哲学家执笔为各自支持的一方进行辩护。进入20世纪中期以后,经验研究与哲学理论的互动趋势也影响了道德哲学领域。在这种新的形势下,传统的情绪主义与理性主义在不同的心理学阵营以及认知神经科学研究中都得到一定程度的支持。而道德计算主义(moral computationalism)或道德的计算理论(computational theory of morality)作为一种新兴的研究径路,跳出了教条的对立框架,提出内隐的操作原则(operative principles)才是道德认知的核心。大部分情况下,无论是情绪还是有意识的推理都仅仅是内隐计算的伴随,或衍生过程。狭义的道德计算主义是关于道德认知的一种科学理论,广义的道德计算主义则代表了道德情绪主义,理性主义之外的第三种哲学径路。道德计算主义提倡深入道德认知的腹心,在最深层的心智机制水平对普遍的道德直觉与多样化的道德体系进行解释。  相似文献   

14.
在日常生活中,判断某人是否知道某事,不仅是十分常见的,而且是十分重要的。当代知识论的最新研究成果证明,日常知识的归赋具有风险效应、认知副作用效应、凸显效应、场景呈现效应、归赋者效应等。日常知识归赋受各种语境因素影响的实验数据,不仅为知识归赋的语境主义提供了经验证据,而且为知识论研究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实验问题和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15.
以培育个人德性来纠正认知不公的方案主要受到两方面的批评,分别针对其所诉诸的个人层面和自主层面。从情绪的认知功能维度看,个人德性方案也面临诸多困难。然而它依然是有效而必要的,因为首先它在情绪的生理机制上是可行的;其次它促进了个人与边缘群体的实质沟通,促进了相互间的读心能力;再次它提升了证言评判时的认知伦理风险,继而提高了审慎度;更重要的是放在代际尺度上看,文化演化中新情绪模式的构成,有助于更实质地重塑证言敏感性。  相似文献   

16.
《自然辩证法研究》2019,(11):100-105
表征被看作是心灵与世界之间关系的媒介,是认知科学的核心概念,传统认知科学因"认知的本质即表征"的理念而被称为计算表征主义,随着认知科学的发展,具身认知对计算表征主义理论进行了质疑并提出种种替代性方案。认知科学家安迪·克拉克对认知科学中的表征思想进行梳理,承认表征在认知中发挥特定的作用,将传统的计算表征改造为时间性、具身的"行动导向的表征",将认知科学中的表征思想从单纯的心智计算转向心灵、身体和世界三者的构成性维度。  相似文献   

17.
《自然辩证法研究》2017,(3):105-110
当代认知科学研究呈现了从以"表征"为核心的研究范式到以"行动"为核心的范式转换和拓展。这种我们称之为认知科学的"实用主义转向",一方面关注行动在认知中的积极作用;另一方面强调第二代认知科学的认知观与古典实用主义的认知观的切近。第二代认知科学中生成认知理论与珀斯的符号心智观在许多方面形成的呼应,不但揭示了生成认知理论的实用主义路径,更展现了古典实用主义在认知科学研究中的当代效应。  相似文献   

18.
认知整合问题始于对广义具身认知的研究,在注重认知主体与外部环境交互作用的基础上,其要义在于将认知过程作为一个由遍布大脑、身体和环境中的异质成分组成的动态整合系统。一定意义上讲,认知系统的具身-生成基础决定了其自身的发展能够被视为一种持续交互的情境性文化过程,进而可将涵括于人类系统发生历史中的生态位建构以及文化传承视为推动认知系统进行整合的一个重要视角,其过程呈现出鲜明的文化濡化特征。  相似文献   

19.
科学家发现,人的情绪与日常饮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选对食物,不仅能补充身体所需之养份,还能改变大脑的化学反应,从而影响心情。  相似文献   

20.
新詹姆斯主义和认知主义的情感理论是当前情感研究的两个重要取向。文中先简略梳理了传统哲学中关于情感的内容,再分别总结、分析了前述两大思潮的基本理论特点、内容和研究方法,指出其存在的不足,同时也简要总结了情感的情境理论,最后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新詹姆斯主义的情感理论主张情感是对身体改变的感受,认为神经决定情感,情感因感受到身体变化而发生。而认知主义的情感理论主张情感是以价值判断为意向内容的心灵状态,情感因价值判断而产生。情感的情境理论则认为情感由社会文化环境所铸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