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妆花缎初探     
妆花缎是我国古代丝绸中较为重要的一个品种,它在明、清时期的高级提花丝织物生产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就其花纹色彩的瑰丽多姿、组织结构的精致复杂、练染织造的繁难讲究而言,妆花缎足以代表古代提花织物的最高水平。国内外的有关研究者虽然对它时有涉及,但尚未见有较全面的研究著作问世。本文试从以下六个角度对妆花缎作一初步的探讨:一、“妆花缎”辨名;二、妆花缎的组织特征;三、妆花缎的外观特征;四、妆花缎的织造;五、妆花缎的起源与发展;六、妆花级的一个特殊品种。  相似文献   

2.
在收集整理20世纪初以来新疆出土的汉晋时期的传统经锦以及实物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它们的技术特征来考察汉晋时期传统经锦所使用的织机类型。早期的传统经锦织造很可能以低花本机为主,到东汉魏晋时期,随着经锦组织的发展,织锦的经线密度越来越大,此时多综式提花机的优势显现,从而成为经锦织造的一种主要提花机类型。低花本机开始处于次要地位,可能主要用于织造一些经线密度较小的经锦或暗花丝织物。南北朝时期,可能因经向对称纹样的流行使低花本机得到了迅速发展,并最终于唐代前后形成了以束综形式提花的高花本的小花楼织机。多综式提花机与低花本机不适宜织纬锦,唐代经锦的衰落、纬锦的兴起使小花楼机取代了两者在提花织造上的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3.
正在古代丝织物中"锦"是代表最高技术水平的织物。南京云锦,则被认为是中国织锦艺术的最高成就,已有近千年的历史。因其产于南京之故,又因其绚丽多姿,美如天上云霞,而得名为南京云锦。在2005年嘉德拍卖公司举办的中国丝织品专场拍卖会上,一件估价只有10万至15万元的藏青织金妆花缎蟒袍拍品,因最后以52万多元人民币的价格成交,而格外引人注目。(图1)这件蟒袍就是采用了云锦中的妆花技术制造出来的。云锦主要包括"库缎"、"织金"、"织锦"、"妆  相似文献   

4.
云锦是中国汉族传统经典丝制品之一,在元、明、清三代均为皇家御用供品。其复杂的制作工艺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被誉为“中华一绝”。2009年,南京云锦木机妆花手工织造技艺成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文章通过简述云锦的发展历史,阐述其织锦技术的人文价值。云锦织造技术特点及工艺流程印证了云锦的经济和文化价值,而最能体现出社会价值的南京云锦木机妆花手工织造技艺独特的传承方式,它既是云锦制造技艺传承需要面对的危机,也是其发展的契机。就云锦织造技术的继承与发展机制提出若干问题,以期启发人们对  相似文献   

5.
GT861型提花机适用于各种有梭提花织机,制织丝、棉等提花织物,能满足多品种组织的变化,是目前我国提花机新一代的产品,分别在70305软缎被面、花软缎、涤松绸和线绨被面等品种上生产使用,效果良好。该机车速可达150~180梭/分,纹针数为1480针、梭口高度50~90mm,全机重量270kg。采用单花筒纹版传动,复动式上下刀箱,全开梭口、任意选针、链条输入传动,金属锤回综,五角花筒,孔距4×4,孔径φ3.3,配套于国际纹版规格,可以满足国内提花织机最高速的要求。在不改变原有纹版和织造系统的情况下,提  相似文献   

6.
织锦指用染好颜色的彩色经纬线,经提花、织造工艺织出图案的织物。是代表丝织工艺最高水平的丝织物。唐代织锦在风格上既有本土传统文化饱满端庄、富丽堂皇的特征,亦明显带有粟特、萨珊波斯(伊朗)、拜占庭、大食(中国古代对阿拉伯的称呼)文化新颖活泼、写实生动的影子,成为我国历史文化发展中的重要见证和令世界瞩目的艺术瑰宝。  相似文献   

7.
2012年7月,我们在对三江侗族自治县的同乐、高定、唐朝等地考察中发现,现侗族地区仍普遍使用的斜织机,虽然在机械结构方面比较简单,但实用性极强,在不加挂花综时,是一种典型的多综多蹑织机,而在加挂花综后,又变成一种用少蹑控制多综的比较特殊的综蹑机型,亦称为低花本织机.由于它既适宜织造普通平纹和斜纹织物,又可用于织锦,在偏远地区的侗族聚落,至今依旧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基于此次考察以及相关文献,对侗族这种织机的结构、织造工艺特点,特别是花综的开口操作,进行了解析;同时,对其技术源流及与壮族竹笼机之相互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认为这种斜织机最初出现在汉族地区,后流传到少数民族地区,并在此地区得到保留;壮族竹笼机系从其演变而来.  相似文献   

8.
西兰卡普是土家民族特有的织锦,它是以通经断纬的方式织造而成的具有浓郁民间气息的生活用品。有感于西兰卡普织锦中简练抽象的表现语言和耐人寻味的艺术形式,对土家族民间艺术-西兰卡普与现代服饰结合作了一次民族风格的服装设计初探。  相似文献   

9.
浙江省重大科研项目——经编机电脑提花系统在杭州研制成功,最近通过了鉴定。提花经编机主要用于生产窗帘、蚊帐、沙发罩、妇女时装衣料等新型纺织品。传统提花织造纺织品时,一直是先将一幅图复制成意匠图,再把意匠图以孔的形式记录在纹板上,然后在提花机上织出各种不同的花纹。采用传统提花模式花样翻新周期长,难  相似文献   

10.
《科技与经济》2007,20(5):F0004-F0004
南京云锦源自1590年前的南朝东晋时期,刘裕始设“斗场锦署”,用以管理织锦行业至元,明,清三代,随着南京云锦织造技艺的不断提高,其类别亦逐渐增多,最终发展为“织金”,“库锦”,“库缎”,  相似文献   

11.
优美、朴实、庄重、华丽的土家织锦,风格独特,技艺精湛,是我国著名的民间工艺品。土家妇女世代相传,亲手制作,自己享用,为织造者本身需要而创造的艺术,丝毫不受任何功利的约束,使她们的智慧毫无拘束地反映在自己的作品上。  相似文献   

12.
讨论了带有滚筒式和圆齿片式提花装置的提花圆机的上机工艺和计算方法 .给出了滚筒式提花圆机提花片齿排列、选针片钳齿工艺 ,以及圆齿片式提花圆机的花梳片移动顺序、圆齿片钳齿工艺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13.
为实现在三维织造中多层经纱形成多个清晰的梭口,分析了传统织机开口机构的特点以及织机开口综框的运动规律.根据织造三维机织物对立体织机开口机构的特殊要求,认为正弦加速运动规律适合于立体织造综框运动的要求,并基于正弦加速运动规律,设计了一种新型的电子开口系统.该开口系统采用可编程序控制器(PLC)、伺服电动机驱动的方法控制立体织机的综框运动,简化了开口机构,提高了立体织机开口系统的灵活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4.
对福州南宋黄昇墓罗织物的品类及其工艺技术进行的梳理和解析发现,品类演进的系统性、组织结构的科学性、纹样构图的独特性、织造工序的协同性是其历经八百余年而尚能保持平整不起皱、纱线顺直不纬斜、写实图案不形变的主要原因。南宋黄昇墓罗织物充分体现了工艺技术的独特性、穿着功能的舒适性和纹样装饰的艺术性三位一体的完美结合,例证了南宋时期闽南地区劳动人民在织造提花工艺技术的杰出成就,为研究南宋服饰史和福建海上丝绸之路的丝绸贸易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证。  相似文献   

15.
《杭州科技》2003,(4):41-41
杭州万谷纺织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高档色织提花面料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的专业机构。作为从信息产业转入纺织业的一家企业,公司相当重视企业信息化的工作,在不断研发CAD的同时,花了很大精力开发企业ERP系统以及CAM系统。2001年6月,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正式投入使用;2002年,公司将网络化数码织造技术项目申报2002年度国家技术创新项目计划,并获准立项。公司引进德国VICTOR设计系统,开发并不断完善ERP系统,并且已将ERP系统与VICTOR设计系统实现现场集成。公司有意识的选用具有数码接口的织造设备,在引进多台世界一流水平的剑杆织机…  相似文献   

16.
对单面3工位电子选针的花型数据准备及其算法作了较全面的论述。对提花原理、花型准备系统进行了阐述,探讨了3类花数据及其相互转换的方法,为电子提花圆纬机花型软件的开发提供一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韩容 《今日科技》2005,(3):27-29
自从浙江大学电气自动化研究所于1988年成功地研制出数码提花的关键技术——纹织CAD系统以来,纹织CAD系统已逐步替代进口系统并形成产业化,填补了多项国内空白,经过10多年的推广,在国内具有用户1500多家,占领了国内80%左右的市场份额。运用数码提花技术,能设计生产具有个性化、小批量的面料、高清晰度图像仿真等数码产品,让织造机器成为“心灵手巧”的“艺术家”。高度个性化、艺术化的产品受到海内外政界要人、著名专家的广泛赞誉,已经启动的数码提花产品市场为我们展现了灿烂的产业前景。现摘录浙江大学高级工程师韩容的部分应用实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8.
数字程控电子提花袜机是在旧袜机上实现的,它革去了链条和传动部分的近百个另部件而代之以简易数控装置,这样使机械结构大为简化,并用光电提花代替原有的机械提花,从而使花型更为自由美观,改换花型大为方便,同时可以节省大量的提花针。数字程控电子提花袜机的电子控制部分可以分为数字程控和电子提花两部分。  相似文献   

19.
以单面提花组织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单面提花组织的设计方法与制作工艺.根据其工艺特征和花型的设计原理进行新型单面提花组织的产品设计并进行制作.首先对新型单面均匀提花组织的意匠结构进行设计,共双色纱线两款和3色纱线一款,分别绘制出各自的上机编织图和意匠图等;通过KH-868/KR-838针织横机编织出相应的提花针织物,并分析完成效果,为单面提花组织在针织服装中应用开拓更为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20.
在高速状态下,分析凸轮开口机构必须考虑系统的动力学问题。高速运行的凸轮开口机构的名义运动量与综框的运动响应方面存在偏差,通过实验和理论计算分析系统的运动偏差及其对织造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