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顶板离层水水量的预测及水源位置的确定是解决工作面离层水涌水的技术关键.在实测红柳煤矿1121首采工作面顶板涌水量及理论分析顶板涌水的机理之上,提出了该工作面集中涌水的水源为工作面顶板离层水,并总结分析了顶板离层水的形成机理和制定了相应的防治水措施.根据工作面周期涌水量和实际离层水疏放情况预测了离层水积水量,据此提出了红柳煤矿1121工作面顶板离层水探放方案,并在现场进行了成功应用.  相似文献   

2.
方刚  梁向阳  黄浩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0,20(15):5997-6003
陕北侏罗纪煤田榆神矿区内煤炭资源丰富,但区内矿井普遍受到顶板水害影响。为了准确预测榆神矿区内矿井工作面涌水量,以曹家滩井田122106首采工作面为例,首先分析其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判断其2~(-2)号煤回采后上覆含水层的波及情况,而后确定工作面顶板的主要充水含水层,再采用5种方法进行涌水量预测,最后进行对比分析确定涌水量预测值。结果表明:采用裂采比27倍作为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计算参考,工作面2~(-2)号煤回采高度6 m,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为162 m,波及上覆主要含水层为侏罗系延安组含水层和直罗组含水层,部分区域波及的风化基岩含水层。采用的5种方法计算工作面正常涌水量分别为404、570、617、464、589 m~3/h;最大涌水量取正常涌水量的1.2倍系数进行计算。通过对比分析各方法的适用条件,确定比拟法的计算值最能够接近矿井生产实际,即曹家滩井田122106首采工作面正常涌水量为464 m~3/h,最大涌水量为557 m~3/h。  相似文献   

3.
针对金家渠煤矿首采工作面采前煤层顶板受含水层威胁,顶板涌水量大、导水裂隙带发育完全等现状,综合应用理论分析、现场实测,基于"大井法"工作面顶板动态补给量预计,分析水源、通道和强度三方面工作面充水条件,预测了工作面开采前顶板水害类型和涌水量大小,提出了以顶板水和离层水为主的"控水采煤"防控技术方案,根据矿井排供水量关系,将疏控水技术与矿井水深度处理技术相结合,实现了该矿区首采工作面顶板水害综合防治开采。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对新集二矿l煤层首采面开采断层突水机理及底板破坏突水机理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采用断层最大突水量预计模型和建立底板呆动破坏力学数值模型进行模拟,对工作面开采涌水量进行预计,并提出防治水对策。  相似文献   

5.
为查清矿井的涌水机理,为矿井防治水提供依据,依据大量生产资料,采用相关分析及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总结了象山矿井及主采3#煤层采面涌水规律,分析了充水因素,开展了煤层顶板含水层充水危险性预测。结果表明,矿井涌水量随着开采条件的变化总体呈现增高的变化趋势,采面涌水量具有背斜区低,向斜区高,回采期间具有先小后大,再由大变小的规律;充水通道主要为采动产生的顶板导水裂隙,充水水源主要来自煤层顶板山西组底部(K4)砂岩含水层与下石盒子组底部砂岩含水层水,涌水量大小与采面所在构造部位、顶板上覆含水层的岩性厚度及煤产量大小有关。在考虑采煤工艺和开采强度相同、同一采区构造类型相同、充水含水层富水性平面差异不够明显及大气降水及地表径流补给不变的情况下,依据顶板导水裂隙带范围内上覆砂岩含水层的岩性与厚度大小对3#煤层顶板含水层充水危险性进行了预测。为避免回采过程顶板突然涌水,应在顶板含水层充水危险性严重区采取事先疏放水措施。  相似文献   

6.
为进行采面涌水量预测,统计分析开滦东欢坨矿已有采面涌水量曲线特征,建立了采面涌水量预测指标,应用ANN技术建立了指标优化的采面最大涌水量预测三层BP人工神经网络.结果表明:以含水层厚度、单位涌水量、渗透系数、采面斜长、煤层采高及水压为指标建立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能够提高采面涌水量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7.
针对赵各庄矿井急倾斜煤层开采区域3839工作面发生的涌水情况,对区域涌水量的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确定了主要影响因素;对恢复开采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进行了分析对比,提出了安全开采对策和防治水措施。  相似文献   

8.
高海燕  朱孔盛 《科技信息》2013,(25):396-396,404
<正>0概况顶板水是我国煤矿开采最普遍、最直接的主要水害之一。厚煤层开采,因顶板破裂高度大,影响到的顶板直接充水含水层范围大,顶板水害威胁程度更大;特别是在采深大、煤层厚的矿井,则更为突出。据井田勘探阶段(精查)报告对西部采区3煤顶板砂岩水的分析评价:条件简单,开采不会有顶板涌水。但近年来九、十一采区的初步开采时,工作面顶板涌水一般达到30100m3/h,11305、11306工作面老空放水量分别达到46.6万m3、70万m3。说明济宁二号煤矿西部采区3煤顶  相似文献   

9.
为了准确预测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中深部矿井涌水量及涌水量变化规律,为矿井排水系统的升级改造和防治水工作提供依据,以典型矿井为例,通过系统研究中侏罗统延安组三段及直罗组沉积相特征和“七里镇砂岩”空间展布规律,结合充水含水层分析、工作面顶板探放水情况及采后涌水量变化规律等,探究沉积相特征对中深部矿井涌水量的影响。研究表明,直罗组一段底部的“七里镇砂岩”对矿井涌水量的影响起主导作用;辫状河河道砂坝沉积是形成厚层“七里镇砂岩”的根本原因;辫状河、曲流河及三角洲平原沉积特征的差异性是造成矿井南北两翼工作面涌水量不同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为了准确预测矿井涌水量,保障煤矿安全生产,以鄂尔多斯巴彦淖井田为例,采用地下水三维数值模拟理论和方法,通过对研究区水文地质模型的概化,建立了巴彦淖井田矿井涌水量预测的地下水三维非稳定流数值模拟模型,并结合矿井生产进度,以工作面月回采进度为单位,模拟预测了丰水期和平水期两种情况下,各工作面不同进度期地下水位分别疏降至2煤层底时的涌水量。结果表明:在前10个进度期内,工作面最大涌水量为1 328 m3·h-1,正常涌水量为1 134m3·h-1.实践证明:该方法不但能正确刻画矿井水文地质条件,而且还能将矿井涌水量预测和矿井生产进度紧密结合起来,具有较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11.
矿井涌水量计算是矿床水文地质勘查中一项重要而复杂的工作,至今对它的研究仍处于近似计算的水平。“大井法”预测矿井涌水量由于简单方便,经常被大家所使用。但是通过对该方法的理论及实践分析认为,它并不适用于大降深、不规则矿井的涌水量计算预测,并以锡林格勒盟××煤矿和山西省××煤矿为例进行了论证。最后,建议矿坑涌水量计算时,尽量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并辅以其它类比外推方法等。  相似文献   

12.
探讨了矿井含水层的含水特征、矿井涌水的形成条件以及地表水与含水层水之间的水力联系,分析了矿井水害对生产的影响和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3.
为了防止煤矿突水灾害的发生,通过对刘店煤矿地质构造和水文地质条件进行分析,得出井田水文地质条件为简单一中等。在分析矿区含水层富水性及灰岩岩溶发育情况的基础上,利用地下水动力学法和比拟法预算矿井正常涌水量。两种预测方法所得结果基本接近,符合本矿的水文地质条件和规律,为未来设计矿井正常排水能力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探讨了矿井含水层的含水特征、矿井涌水的形成条件以及地表水与含水层水之间的水力联系,分析了矿井水害对生产的影响和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5.
悦乐铅锌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柳绿 《河南科学》2014,(2):255-258
大井法、水均衡法目前在矿床水文地质勘查中的运用多局限于水文地质条件简单的地区.通过将复杂水文地质条件下的涌水量计算抽象为理想的数学计算,预测坑道涌水量,达到为矿山开采提供水文预测预报的目的.以具有多含隔水层叠置分布地质背景的滇东北地区悦乐铅锌矿区为例,在充分认识矿区地质背景的基础上,采用大井法、水均衡法对其坑道涌水量进行计算,并且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验证了在复杂条件下两种方法的可行性,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矿井涌水量数值预测的精度与虚拟疏放孔布设的位置与时间密切相关,为提高矿井涌水量预测的精度,以蔚州矿区某矿井为例,建立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多源信息的奥灰含水层富水性分区评价模型,并将该分区评价结果导入到涌水量数值模型当中,根据矿井工作面的采掘衔接计划,通过在强富水区分阶段布设虚拟疏放孔,从而预测出研究区涌水量的动态结果.实例应用表明:本文方法提高了矿井涌水量预测的精度与实用性,对有效制订矿井疏排水方案,保障矿井安全生产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李华栋 《山西科技》2014,(1):128-129
通过对铁炭窑沟矿井田水文地质的探讨,得出该井田内主要含水层包括5组,主要隔水层有两组,地下水的补给、径流及排泄条件良好,矿井水文地质为简单类型,奥灰水对矿井开采无影响,矿井充水因素为采空区积水,生产时要特别注意,矿井涌水量为100 m3/d左右,基本不影响矿井的正常生产。  相似文献   

18.
王晓蕾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0,20(30):12255-12267
煤矿开采矿井涌水量对于煤矿防治水以及安全高效生产具有重要意义。详细阐述了矿井涌水量预测方法,并对其预测过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论述与分析。指出矿井涌水量预测方法存在的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未来应建立多因素综合模型,将传统的单一模型进行扩大,提高适用范围和预测精度;建立基于大数据的预测,将矿井涌水量与大数据有机结合,通过大数据分析涌水量的特征预测矿井涌水量;进行系统理论综合分析,将矿区涌水量作为一个系统,从时空序列中提取地下水变化特征,为涌水量的预测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广泛阅读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从分布参数法和集中参数法的角度出发,深入地综述和剖析了现有矿井涌水量预测的方法。同时以新汶矿区为实例,运用数值法、解析法和比拟法对矿井涌水量进行预计。与实测数据对比,对预测方法的特点及适用性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表明,对于研究区水文地质资料详实的情况下可利用数值法进行预测。对于研究区资料不够丰富时,可采用数值法进行模拟进行预测,同时利用解析法进行对比。对于新建的矿井,水文地质参数不足时,可使用水文地质比拟法进行预测。这种评价对于类似条件矿井涌水量预测方法选择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为解决即将开采的西部主采区涌水量预测问题,通过对三个采区地质和开采条件的分析,确定顶板砂岩水是采区的主要水源。选取相关水文地质参数,建立了涌水量预测计算模型,并以大井法对三个采区的涌水量进行预测评价。与地质条件相似的已开采采区实测涌水量的对比分析表明,十三、十五和十七采区的涌水量分别为22.85、18.76、19.37m。/h。预测结果对三个采区的水害防治将起到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