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方木水  曾俊权 《井冈山学院学报》2007,28(10M):119-119,121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患者,女,73岁,因反腹胀、双下肢水肿3年,胸闷、气逼1天入院。患者曾于2004年因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脾肿大在省某三甲医院血液科行组织病理学确诊为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免疫组化:CD20(+)、CD79a(+),CD30和CD45RO反应性(+),行CHOP方案化疗后完全缓解,观察1年后再次出现脾脏肿大。  相似文献   

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患者,女,73岁,因反腹胀、双下肢水肿3年,胸闷、气逼1天入院.患者曾于2004年因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脾肿大在省某三甲医院血液科行组织病理学确诊为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  相似文献   

3.
李化梅 《科技信息》2013,(22):110-110
目的:探讨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中bcl-2基因不同断裂点bcl-2基因重排的发生频率。方法:采用巢式PCR方法对30例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bcl-2基因主要断裂点(MBR)和次要断裂点(MCR)进行检测,采用全自动凝胶成像系统对样本进行分析。结果:30例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中,主要断裂点(MBR)bcl-2基因重排频率为23.3%(7/30),其中滤泡性淋巴瘤(FL)发生频率为50%(2/4),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DLBCL)为27.2%(3/11),套细胞淋巴瘤(MCL)为20%(2/10)。进一步分析次要断裂点(MCR)发现,bcl-2基因重排频率为6.7%(2/30),滤泡性淋巴瘤(FL)发生频率25%(1/4),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DLBCL)为9%(1/11),其余病例均未检出。结论:bcl-2基因重排在滤泡性淋巴瘤中发生频率较高,其次是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但次要断裂点bcl-2基因重排频率低。套细胞淋巴瘤中检测出bcl-2基因重排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脾原发恶性淋巴瘤在临床上少见 ,国内外报道不多。现将我院 1999年收治的经切脾病理检查证实为脾原发恶性淋巴瘤 2例报道如下。1 病例例 1,女 ,4 3岁。因左季肋部隐痛半年 ,乏力、发热 3周入院。体查 :体温 38.5℃ ,轻度贫血貌 ,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 ,扁桃体亦无肿大 ,左肺第 6肋以下呼吸音消失 ,右肺呼吸音正常 ,肝脾肋下未触及 ;血常规 :红细胞 4 .31× 10 9/L ,血红蛋白 93g/L ,白细胞 5 .2× 10 9/L ,血小板 2 89× 10 9/L ;血液生化检查 :乳酸脱氢酶 2 18U/L、谷丙转氨酶正常 ;骨髓检查 :无异常 ;胸片示左肺第 7肋以下呈致密…  相似文献   

5.
1病例患者1,男,56岁,2010年7月17日因“右下腹持续胀痛27d”入院.患者于27 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持续性右下腹胀痛,于2010年6月21日在外院住院治疗,诊断为“急性阑尾炎”,行阑尾切除术,术程顺利,但术后1周仍有腹部胀痛感.2010年7月3日再次因腹痛,腹胀,呕吐入住该院,急查立卧位平片.初步诊断为:“不全性肠梗阻”,腹部CT显示:肝胆胰脾无明显异常,腹膜后多个淋巴结肿大.对症治疗,效果欠佳.遂入我院,入院时,查体:左锁骨上多个淋巴结肿大,右手臂有多个大约3 cm ×4 cm的瘀斑,胸骨有明显压痛,腹软,脐周及右下腹有轻压痛.完善相关检查:2010年07月17日血常规:白细胞(WBC)11.46×109/L,血红蛋白(HB)65 g/L,血小板(PLT)36×109/L,次日复查血常规:WBC12.5×109/L,HB56 g/L,PLT16×109/L.肿瘤3项中糖类抗原(CA199)达126.05 u/ML(参考值0~37 u/ML),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值均正常.胃镜检查并活检,取(胃窦部)微粒组织3粒,结果为低分化腺癌.给予禁食,抑酸,减压镇痛,输血等对症治疗.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性,45岁,因发现腹部肿物二个月而入院,无发热,无腹痛及血便,二年前曾在我院耳鼻科行鼻腔恶性黑色素瘤切除术。 查体:一般情况良好,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心肺(-),腹平坦,右下腹可触及3×2cm~3大小的肿物,质韧,移动(-),有压痛,肠鸣音亢进B超及结肠钡灌提示为结肠癌,术前耳  相似文献   

7.
女性患者,44岁.因无意中发现右侧乳房肿块1d入院.查体:一般情况正常,右乳房外侧距乳头3cm处可触及直径5cm肿块,界清,推之活动度差,乳房表面皮肤无凹陷.右腋窝淋巴结肿大不明显.B超提示:右乳房实性肿块(5cm×5cm×4cm).于2006年8月24日行右侧乳腺肿块单纯切除术.  相似文献   

8.
女性患者,32岁,因右侧乳房肿块1年余入院。查体:一般情况可,右侧乳房外侧触及约5 cm×4 cm的肿块1个,表面光滑,无压痛,右腋下淋巴结多个肿大。于2009年12月2日手术,术中冰冻切片报告:恶性肿瘤。行右侧乳癌根治术及右腋窝淋巴结清扫。  相似文献   

9.
肺癌的袖式肺叶切除术联合肺动脉成形术是肺癌手术治疗方面的一大进步。现将我科收治的1例报道如下 :某患者 :男 ,60岁。因咳嗽、咯痰伴痰中带血3mo入院。查体 :全身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 ,左肺呼吸音稍粗。X线检查 :左上肺阴影(左上肺中心型肺癌可能)。胸部CT :左上肺占位病变(左上肺中型肺癌可能)。纤维支气管镜检查 :左肺上叶开口处有肿瘤侵犯 ,活检后确诊为 :“左上肺鳞癌”。手术于全麻(双腔插管)下进行。术中探查见左上肺中心型肿块 ,直径约2 5cm ,肿瘤侵犯左肺上叶开口 ,并局限性侵及左肺动肺干的血管壁 ;肺门周围淋巴结肿大。手术…  相似文献   

10.
按照2001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淋巴瘤最新分类标准,分析和总结新疆石河子地区125例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B-NHL)的临床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化特点,以探讨其在B-NHL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依据2001年WHO淋巴瘤新分类标准,运用临床病理形态观察及免疫组化对125例B-NHL进行临床病理研究.125例B-NHL患者发病平均年龄为47.6岁(1.5岁~81岁),男女发病比例为2.4:1.发生部位以淋巴结内为最常见(占60%),其次为胃肠道(占20%),还可见于涎腺等部位.按WHO分类,本组125例B-NHL确定了9个类型,未观察到淋巴结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脾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毛细胞白血病和B-前淋巴细胞白血病,其中最常见的3个类型依次是: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45例,36%),滤泡淋巴瘤(40例,32% ),粘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细胞淋巴瘤(22例,17.6% ).一些B-NHL的亚型有特异性免疫表型,对诊断和鉴别诊断有所帮助.病理形态是淋巴瘤诊断的基础,免疫表型在诊断和分型中起重要作用,二者与临床特征结合可使多数淋巴瘤得到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1.
有关文献报道癌肿是引起心包积液最常见的原因 (占 2 9.5% ) [1] ,我院 1 989~ 1 999年收治心包积液 2 1例 ,其中转移性恶性心包积液 6例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一般情况 :本组男 4例 ,女 2例 ,2 0~ 30岁 1例 ,40~ 50岁 2例 ,大于 60岁 3例。诊断 :4例继发于肺癌 ,经病理诊断均为腺癌 ,2例为恶性淋巴瘤。临床表现 :6例均有心界扩大 ,胸闷、气促及阵发性咳嗽 ,心动过速、心音减弱 5例 ,胸痛及周缘水肿、肝大各 4例 ,浅表淋巴结肿大 3例 ,1例合并有脑转移。X线检查 :6例均有心影增大 ,右上肺癌 2例 ,右下及左上肺癌各 1例。 3例有纵隔…  相似文献   

12.
某患者:女,28岁.因左上腹包块疼痛2年而就诊.体检:一般情况尚好,心肺未见异常.腹平软,肝脏未触及,于左肋缘下3cm触及肿大的脾脏、压痛.  相似文献   

13.
患者男性,64岁.因双侧乳房乳头增大3mo,咳嗽、发热、消瘦2mo入院.查体:消瘦、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双侧乳房增大10cm×1Ocm,柔软无压痛无包块.双乳头增大如哺乳期妇女.左肺第二肋间叩浊,呼吸音减弱.腹软无压痛,肝脾无肿大.胸片提示:右肺上叶中心型肺癌并肺不张.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介绍采用HIFU及Endo-GIA成功行16例肝癌切除手术的经验与体会.方法选择左半肝及右肝浅表癌肿患者,肝功能Child分级A级15例,B级1例,采用超声刀(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HIFU)及腹腔镜切割吻合器Endo-GIA行16例肝恶性肿瘤切除手术.结果 15例患者顺利完成行腹腔镜肝癌切除,1例因出血改为开腹手术.左肝局部切除4例,左半肝切除1例,左外叶切除8例,肝右叶局部切除3例.手术时间80~220 min,平均105 min.术中出血量90~1 000 m L,平均300 m L.病灶直径2~6.5 cm,平均4.5 cm,术后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对肝脏浅表肿瘤或左半肝的恶性肿瘤患者行HIFU及Endo-GIA腹腔镜肝癌切除术是可行和安全的.  相似文献   

15.
男性患者,65岁。因右颈前区包块2年,增大伴不适10余d入院。查体:一般情况可,心肺体检未见异常,双肾未见肿块。右颈前甲状腺部触及1肿块,约3cm×3cm,质硬,边缘模糊,周围及左右颈部淋巴结无肿大。B超提示:右侧甲状腺实性肿块,约3cm×2cm×1.5cm。术前诊断:甲状腺癌可疑。于2007年8月8日手术,术中冰冻切片报告:(甲状腺)恶性肿瘤,行右侧甲状腺及肿块切除术。  相似文献   

16.
观察吡喃阿霉素联合化疗方案治疗恶性淋巴瘤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对40例恶性淋巴瘤患者行THP联合化疗,其中6例为霍奇金病,34例为非霍奇金淋巴瘤。采用CTOP或CTOPE方案,THP疗程量为60mg。CTOPE方案主要用于病变播散或高度恶性淋巴瘤患者。  相似文献   

17.
患者女性、38岁、住院号202600,因体检时B超发现右侧卵巢包块1a,于2002年7月15日入院。患者10a前因“左侧卵巢囊肿”曾在外院行“手术治疗”(具体情况不详)。月经正常。3-0-1-2。检查:生命征正常。甲状腺无肿大。心肺、腹正常。妇科检查:子宫正常。右侧附件区触及约5cm×5cm×5  相似文献   

18.
患者李某某,男,46岁,病历号94180。因持续发热四十余天于1994年9月12日入院。病程中每日体温在36.2~0—39.5~0之间伴关节酸痛。查体:体温38℃,皮肤可见散在对称的斑血疹,粟粒状以躯干部位为多,心肺无异常,肝、脾未触及,四肢关节无红肿无压痛,左颈部淋巴结肿大。实验室检查:RBC:5.28×10~(12)/L;Hb:16g/L;WCB:6.2×10~9/L;ESR 35mm/h;GPT 51IV/L;HBS( )HBC( ),取肿大的淋巴结作病理检查:淋巴结呈轻度肿大,切面可见暗红色点状区。镜下:淋巴结内可见大小不等,形态、数量不一的凝固性坏死灶,内无中性粒细胞浸润,周围可见组织  相似文献   

19.
黄权钰  刘天祥 《甘肃科技》2022,(12):109-111+119
探讨原发性脾脏肿瘤的诊断与治疗。回顾性分析58例原发性脾脏肿瘤临床资料。良性肿瘤54例,恶性肿瘤4例。本组良性肿瘤5例行腹腔镜下脾部分切除术,32例行腹腔镜下脾切除术,17例行开放脾切除术。3例恶性肿瘤行开放脾切除术,1例恶性淋巴瘤行根治性脾切除联合胰体尾切除术,术后给予化学治疗。良性肿瘤均无复发,1例血管平滑肌肉瘤术后随访2年健在,1例纤维肉瘤术后随访3年后失访。2例恶性淋巴瘤随访1例存活2年死亡,1例随访1年存活。影像学是主要检查手段,手术切除是脾脏肿瘤的有效治疗措施,脾良性肿瘤可选择行腹腔镜下脾切除术或开腹手术,局限性良性肿瘤可选择部分切除,保留脾脏功能,恶性肿瘤行根治性脾切为主,并辅以化学治疗。  相似文献   

20.
陈福民 《今日科技》2003,(12):43-43
2001年10月,第一军医大学南方医院来了一位何姓患者,被确诊为“非何杰金氏淋巴瘤”,这是一种难治性淋巴瘤。据患者自诉,他于当年初发现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以常规化疗4周后,肿大的淋巴结未能消退。经研究,医院采用一种新型“生物武器”给他治疗。治疗后,何先生肿大的淋巴结完全消退,两月后再进行一次巩固治疗,经多次复查都未发现肿瘤存在。今年9月22日,南方医院又与全国著名的肿瘤临床专家一道,为他和另一位治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