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刘芸  都国栋  支青 《贵州科学》2009,27(4):67-69,85
研究高三尖杉酯碱的纯化工艺,通过正交实验获得最佳纯化方案。通过单因素实验筛选最佳大孔树脂,并对纯化有显著影响的因素进行正交实验,获得最佳纯化方案。选取NRA树脂可以达到最佳纯化目的。选用NRA树脂进行生物碱纯化是可行的,大孔树脂在确定的因素下可以达到最佳纯化作用。  相似文献   

2.
利用HP-20大孔树脂提取分离甘草黄酮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大孔吸附树脂提取甘草中黄酮类化合物,通过正交实验设计得到HP-20型大孔吸附树脂的最佳吸附与解吸条件,甘草提取物中甘草黄酮的最大回收率为7.28%,甘草黄酮的含量为53.5%。通过聚酰胺柱色谱分离后,黄酮的含量可以达到90.26%。测定了HP-20型大孔吸附树脂的动态吸附曲线。  相似文献   

3.
竹叶中黄酮提取纯化工艺研究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采用正交试验的方法对竹叶中黄酮的乙醇提取条件进行了系统研究,同时采用大孔吸附树脂吸附法对纯化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以30倍体积80%的乙醇水溶液在80℃水浴中浸提3 h为最佳,4种大孔吸附树脂中AB-8树脂为纯化的最适树脂.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大孔吸附树脂纯化菟丝子黄酮的方法.以菟丝子总黄酮含量考察纯化后黄酮纯度,对可能影响纯化的因素进行单因素试验,确定纯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选用H-103型大孔吸附树脂,吸附液pH值为3~4,洗脱剂浓度60%,动态吸附流速为0.5 ml/min,吸附时间60min,洗脱剂量与树脂比为8.  相似文献   

5.
超滤法结合大孔吸附树脂法制备复方双中药注射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超滤法初步提取双中药银杏叶和绞股蓝中抗心脑血管疾病有效成分,利用AB-8大孔吸附树脂对初提物中银杏黄酮、绞股蓝黄酮、绞股蓝皂苷等进行进一步纯化,制备出复方银杏绞股蓝双中药盐酸曲美他嗪注射液.同时,进行了双中药注射液稳定性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超声振荡的条件下,超滤法提取抗心脑血管疾病有效成分正交实验的最佳条件为:乙醇体积浓度80%,固液比1∶20,超声时间10 min.AB-8大孔吸附树脂纯化的最佳条件为:上样液浓度总黄酮为1.252 3 mg/mL~2.504 7mg/mL,总皂苷为0.429 4 mg/mL~1.288 3 mg/mL,洗脱剂为体积浓度为70%的乙醇.纯化后产物中总黄酮、总皂苷的平均质量分数分别为37.35%、12.75%,黄酮与皂苷的比值为2.93.注射剂稳定性考察结果显示在30 d内-10℃、25℃条件下有效成分的含量变化在5%以内.  相似文献   

6.
通过正交设计确定银杏叶总黄酮用微波提取的最佳工艺,对溶剂浓度、料液比、提取时间和提取次数4个因素进行考察,确定其对银杏叶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最佳提取条件为乙醇浓度60%、料液比1∶70、提取2次、提取时间3min,银杏叶总黄酮得率为2.061%。银杏叶总黄酮进一步采用大孔树脂分离纯化,以黄酮含量为指标确定其最佳工艺参数,选定D101型大孔树脂,以80%乙醇、2倍柱体积/h的流速洗脱、收集乙醇洗脱液至3倍柱体积,为最佳工艺。经D101型大孔树脂纯化后,提取物中黄酮含量由17.08%提高到44.17%。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大孔树脂分离纯化小腊树黄酮的工艺,以及纯化前后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作用.结果表明:AB-8型树脂是分离纯化黄酮的适宜大孔树脂;AB-8型大孔树脂分离纯化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物上样量为6BV(以湿树脂体积计),先用水淋洗,再用30%的乙醇洗脱,洗脱剂用量为3.3倍湿树脂体积.纯化后黄酮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效果要低于纯化前.  相似文献   

8.
采用溶剂浸提法提取总黄酮,大孔树脂吸附纯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的含量,正交试验建立沙棘叶总黄酮纯化的优化工艺.结果得出沙棘叶黄酮纯化优化工艺是:选用AB-8型大孔树脂对沙棘叶总黄酮粗制品进行吸附纯化,用浓度为0.20mg/mL,pH=6.0沙棘叶黄酮溶液上样,控制流速为2.0mL/min.选用70%乙醇进行洗脱,用量为柱床体积的4倍,流速为3.0mL/min.经纯化后得精制品1.29g,总黄酮含量为14.89%,比粗制品黄酮含量提高103倍.用此工艺,AB-8型湿树脂饱和吸附量为79.19mg/ml,树脂重复利用8次后,吸附率都在70%以上,仍无明显变化.上述工艺操作简单、方法可靠,产品得率高,说明此工艺可以有效纯化沙棘叶总黄酮,且树脂可重复利用次数多,性能好,适合于沙棘叶黄酮的大规模生产.  相似文献   

9.
微波辅助提取柿叶黄酮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正交实验探讨了微波辅助法提取柿叶黄酮的最佳条件.利用3种大孔吸附树脂对柿叶黄酮的静态吸附实验筛选了最优的吸附分离树脂,并确定了乙醇洗脱最优体积分数.结果表明:最佳提取条件为料液比1∶30(m∶v),微波强度250 W,提取时间21 min;DA-201型大孔吸附树脂对柿叶黄酮吸附效果最好且70%乙醇解吸率最高.  相似文献   

10.
以赶黄草为原料,选择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筛选了赶黄草回流提取和超声提取总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并对提取出的总黄酮利用聚酰胺树脂进行纯化,筛选出纯化最佳条件.结果显示最佳回流提取条件为:料液比1:15、提取温度60℃、乙醇体积分数60%、提取时间1 h.超声最佳提取条件分别为料液比1:25,提取温度50℃,乙醇体积分数60%,提取时间50 min.聚酰胺树脂的纯化最优条件为:选择60~80目聚酰胺树脂、溶液pH值为4、装柱比例1:15、拌样比例1:3、洗脱溶剂pH值为8、乙醇体积分数为70%,并且乙醇用量需大于3倍量保留体积.通过实验对比和筛选赶黄草黄酮的提取工艺条件和树脂最佳纯化条件,为赶黄草黄酮未来的提取纯化类实验研究提供实验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11.
加拿大紫叶稠李种子繁殖试验自2002年秋季开始,从加拿大埃德蒙顿引进紫叶稠李种子500g。并对种子进行发芽试验,采取不同方法,从中筛选种子发芽早,出苗率高,分枝多的最佳种子处理方案,使紫叶稠李这一彩叶树种的种子繁殖技术得到应用与发展,批量生产绿化苗木,从而添补园林绿化彩叶树种之不足,为城市绿化、美化、彩化提供良好素材。  相似文献   

12.
通过盆栽试验,探讨了城市生活垃圾堆肥在草坪业中的应用.试验结果表明:用垃圾堆肥能明显改善土壤,增加土壤养分,提高肥效;对草坪草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叶色加深,生长速度(高度、叶宽等)加快;对重金属污染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降低;垃圾堆肥的配比含量在25%左右为草坪草生长的最佳基质.  相似文献   

13.
蜗牛、蛞蝓、对桑果为害十分严重.用全棉绒布浸蘸矿物油绑于桑树基部作阻隔带,能成功地阻断其上爬为害.其中尤以柴油阻隔带为最好.放鸭啄食蜗牛,5只麻鸭放入1.6-2.4亩塑棚桑果园内,防效在94.1%-96.9%.应用阻隔带阻断其上树为害,放鸭啄食消灭地面上的蜗牛,此法简单易行,成本低廉、绿色环保,防效显著,一次绑带长期可用,是一种防治桑果园蜗牛、蛞蝓创新性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4.
艾叶提取工艺及抗氧化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正交实验方法研究了艾叶醇-水体系的提取工艺,采用比色法测定其黄酮类和多糖类化合物的含量,得到不同因素对总黄酮和总多糖提取的影响程度依次为:乙醇浓度〉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并以化学发光法测定各提取液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艾叶中含有丰富的黄酮类、多糖类化合物,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5.
以橘皮为原料,探讨橘皮黄酮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考察乙醇浓度、料液比、提取时间和提取温度等因素对橘皮黄酮得率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进行L9(34)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为65%,料液比为1:15,提取时间为40 min,提取温度为65℃,在此条件下,橘皮黄酮得率为8.94%。  相似文献   

16.
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全国不同地区采购的22批次桑叶中6种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并进行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和加样回收率试验以及含量试验。结果显示:精密度试验、稳定性试验检测色谱峰面积的相对标准偏差均低于1%,表明检测仪器与操作符合精密度的要求;不同产地桑叶中6种黄酮类成分的含量差异较大,其中,安徽亳州、四川绵阳、广西玉林地区采集的桑叶中黄酮总量较高,其次是河南商丘、浙江桐乡、江苏泰兴、湖北襄阳,而湖南邵阳桑叶的黄酮总量最少,提示不同产地桑叶中黄酮的含量有差异。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桑叶中黄酮类成分的含量操作简便、稳定性及重复性较好。  相似文献   

17.
桑叶中生物碱脱氧野尻霉素(DNJ)的最佳提取工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正交试验,考察PH值、料液比、提取时间三种因素对桑叶中生物碱脱氧野尻霉素(DNJ)提取工艺的影响,通过高效液相衍生处理方法对含量进行检测,得到最佳的提取工艺为:提取液的酸度为0.2%,料液比1 5,提取时间1.5小时。  相似文献   

18.
主要对切花百合的栽培管理技术进行研究,通过不同土壤、不同栽培密度的试验及不同肥料、不同施肥量的试验,筛选出最佳的栽培管理方法和最合适的肥料及施肥量。进一步改善切花百合的生产技术,提高生产量。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桑叶固体双向发酵过程中水溶性酚类物质含量的动态变化及其抗氧化活性,应用三氯化铝比色法、Folin-酚法测定桑叶固体双向发酵物中水溶性总黄酮及总酚酸含量,并以清除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盐(ABTS+)、铁还原能力3 个指标,评价桑叶固体双向发酵过程中体外抗氧化活性的变化情况。结果发现,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桑叶固体双向发酵物中水溶性总黄酮、总酚酸均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其中发酵14 d 水溶性黄酮质量分数最多为2.16 mg/g,20 d 水溶性总酚酸质量分数最多为1.48 mg/g。对于体外3 个抗氧化指标而言,整体表现为:14 d>7 d>11 d>20 d>40 d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