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由美国、荷兰和英国共同研制发射的红外天文卫星(IRAS)于1983年1月25日升空,同年11月21日完成探测使命。历时近10个月。在此期间,IRAS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的发现,成为1983年度世界上一项重大的科技进展。《首次红外天文卫星巡天》一文就IRAS的发现分几个方面作了较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2.
人类已能对天体进行全方位理论研究和全波段的观测研究,天文学正处在向大科学和大工程发展的飞跃时期,并将继续取得一系列跨世纪的发现,加深和改变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如何根据我国天文学发展现状,寻求立足于本国实际,跻身国际天文领域研究前沿,实现“探索宇宙奥秘...  相似文献   

3.
哈勃空间望远镜"入主"星空后,不断给人类带来价值连城的宇宙信息,使天文学取得前所未有的巨大进展。它再次充分表明,天文卫星对天文学乃至人类文明,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星星不仅能点灯天文卫星是对宇宙天体和其它空间物质进行观测研究的人造地球卫星。传统的天文观测均是在地  相似文献   

4.
“国际红外天文卫星”(IRAS)在长达11个月的紧张工作中,获得了通常用几年时间才能得到的大量信息。据悉,红外天文卫星目前已发现的红外辐射源的总数超过200,000个。卫星运行期间所取得的最重要成果是,在红外波段发现了“IRAS-阿拉吉—奥尔科卡”彗星。然而,最出乎意料的发现却是,在北半天球的亮星——织女星(天琴座α)  相似文献   

5.
动态点击     
<正>银河系超级黑洞被发现我国科学家刘继峰、张昊彤研究团队公布了一项天文发现,他们通过自主研制的郭守敬望远镜在银河系内发现了一个质量超过太阳70倍的黑洞,这个人类已知质量最大的恒星级黑洞的发现,将为人类了解恒星衰变为黑洞的历程提供数据支持。研究团队观测到,在双星系统(LB-1)中,一颗蓝色恒星围绕着一片黑暗区域进行快速的周期性运动,光谱特征分析出来的结果表明,这片黑暗区域可能隐藏着一个黑洞。之后,研究团队又通过西班牙10.4米加纳利大望远镜和美国10米凯克望远镜进一步确认了这个黑洞的存在。  相似文献   

6.
自然信息     
γ射线源是一类新天体吗? 由于探测上的困难,γ射线天文学的进展受到了限制。非太阳γ射线天文的成就是在本世纪七十年代以来才取得的。观测γ射线的“小型天文卫星-B”(SAS—B)和宇宙线观测卫星“宇宙号-B”(COS-B)已发现了一些γ射线源。  相似文献   

7.
本刊1997年第2期曾报道过一美国天文小组发现红移4.38的遥远星系.后来,哈勃空间望远镜通过一中介星系的引力透镜效应又发现了红移为4.92的一个遥远星系.现在,两个美国天文小组用10m口径的KeckⅡ反射望远镜又各发现了一个红移大于5的更远星系.第一个是由约翰·霍普金斯大学Arjan Dey领导的小组在研究三角星座  相似文献   

8.
类星体之谜     
类星体是本世纪六十年代初发现的一种新类型天体。从发现时起,它就带有某种难以解释的神秘性。随着十多年来观测资料的积累和研究工作的开展,人们对它的探索虽说已经取得了不少成绩,然而迄今它的本质仍是一个未解之谜。新奇的光谱为了了解类星体的神秘之处,首先看一下,类星体究竟“新”在哪里?人类认识天体,早年是凭借目力“仰观天文”,后来是借助望远镜拍摄星象,总之是通过光学观测去认识的。而类星体则  相似文献   

9.
郭德才 《科学之友》2001,(12):16-18
近代科学的发展已经有近百年的历史了,但最初每一门学科的研究几乎都是封闭单一的.随着科学的发展和深入,人们逐渐发现很多学科并不是孤立的,它们之间都存在一定影响和物质能量交换的关系.浩瀚的宇宙用斑斓绚丽的星烁展示着它的恢宏气势,它那无穷的能量和运动也同时在影响着地球和人类的健康.所谓"天地生"这门学科,既是在现代科学发展基础上将天文、地球、生物作为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整体进行多学科的综合研究,它包含有天文地质学、天文地震学、天文气象学、天文医学、历史自然学、灾害学、生物学等许多新兴的学科.  相似文献   

10.
2005年新年伊始,有一颗较亮的彗星引起了媒体和广大天文爱好者的关注,这颗彗星的中文名字是麦克霍尔茨彗星,国际上通用的编号为C/2004Q2 Machholz,是由美国加利福尼亚著名的业余天文爱好者唐纳德·麦克霍尔茨在2004年8月27日用15厘米反射镜目视发现的,麦克霍尔茨是著名的"彗星猎手",这是他发现的第10颗彗星,他曾在4个月里接连发现了3颗,上一次发现是在1994年,从那时到此次发现,他已经累计观测了1457个小时.  相似文献   

11.
文俊 《科学之友》2000,(2):46-46
随着现代通信科学技术的发展,移动电话(俗称手机)已得到了普及应用,手机已成为最方便、最快捷、最理想的个人通信工具。但它同时又是一把"双刃刀"——手机发射信号时产生的电磁波,可能阻碍人类其他的科学发现进程,给人类自身的健康带来诸多的隐患。干扰天文观测  相似文献   

12.
编制地球的“万年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几百年来,人类在时间的概念和计时的方法上都取得了极大的进步,成功地将天文计时和物理计时结合起来使用;然而,在地质的时间尺度上,至今缺乏统一的天文计时标准。为研究地球系统的历史变迁,迫切需要在日、月、年之上,在地球运行轨道的参数中,寻找更长时间的天文周期,为编制地质年代的“万年历”使用。研究的进展表明,近几百万年内可以用二万年的岁差周期,而整个地质历史可以用40万年的偏心率长周期作为地质计时的“钟摆”。本文回顾历史,展望未来,对地质尺度的时间问题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正>宇宙空间很奇妙。空间探测器是人类宇宙空间探索的侦察兵和先行者。如果想对地球进行天文观测,天文卫星就可以将地球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但是天文卫星只能围绕地球运行,虽观测地球还是胜任的,但要观测其他星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了近十几年出现的电子观测仪器。这些仪器为人类进行天文观测创造了真正的科学手段,尤其是电子学中的新秀CCD技术在天文学上的应用,更是给天文观测带来了一场革命。  相似文献   

15.
天文学是一门观测科学,如何取得更多、更好的实测资料乃天文研究之头等大事。空间天文学的诞生,打破了天文观测囿于在地面上进行的传统方式,大大推进了天文学的发展。人们并不满足于此,仍在寻找更为理想的天文观测基地,目光直指月球。  相似文献   

16.
曾经和很多喜爱天文的朋友交流过最初对天文感兴趣是在什么时候,几乎每个人都会提到在天文馆看节目的经历,而今坐在新的北京天文馆数字宇宙剧场里,看着如在最高级的黑丝绒上撒满了绝美的钻石一般耀眼的星空,儿时对天文的兴趣似乎又重新回到了脑海中.身边的来参观的孩子们则已经在窃窃私语着以后要多学习天文知识.我知道这一刻已经有更多的心爱上了天文,并且将义无返顾的投入到天文学的学习中去……天文学作为人类最古老的学科之一,已经持续几千年了,宇宙的璀璨美丽和无限的神秘感吸引了古往今来无数的人研究探知的欲望.虽然对于宇宙来说,人类所认知的只是沧海一粟,但是人们对天文学的热情却一直有增无减……  相似文献   

17.
许槑 《自然杂志》1997,(2):81-81
美国加州大学的一个天文小组用10mKeck望远镜观测室女星座内的一类星体时,发现了迄今所知最遥远的星系。他们是在研究了类星体光谱的暗吸收线后确认此星系的:对这些吸收线的分析显示存在有碳、氧、硅、铝和铁等重元素,天文小组认为这是因为在我们观测类星体的视线中存在着一人星系,星  相似文献   

18.
最近,天文学家宣称发现了第一个由暗物质组成的隐形星系,这一发现有助于人类进一步了解宇宙的奥秘。这组天文科学家在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洛维尔望远镜观测到这个距离地球5000万光年的隐形星系,在波多黎各的阿雷西沃望远镜也证明了这一发现。这个没有恒星的庞大星系的运转如同一  相似文献   

19.
正对于宇宙的好奇无意中成就了我们最伟大的事业——科学。当我们反观历史的时候,会惊奇地发现,在历史上的任何阶段人类都具有强烈的宇宙意识。《宇宙图志》用上百幅精美壮丽的图片证明,从古至今人类对于宇宙的探索从未止步。作者选取的图片按照时间顺序,表现了从古老的神话猜想、地心说与日心说论战、天文现象的观测与理解、宇宙大爆炸的发现,一直到如今的深空探索,科学与艺术的完美结合,令人震撼。  相似文献   

20.
今年10月4日,是世界上第1颗人造地球卫星“人造地球卫星1号”(见底纹图)升空40周年纪念日。“人造地球卫星1号”开创了人类航天的新纪元,改变了人类社会的思维、工作和生活方式,在人类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推动意义。 40年来,世界各国发射了4800多颗形形色色的卫星,它们取得了巨大的社会、经济、科技、军事和政治效益。这些卫星大体可分为技术试验卫星、科学卫星(包括空间探测卫星和天文卫星)和应用卫星(包括通信卫星、遥感卫星和导航卫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