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塑造城市品牌提升城市品质——基于宁波市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现代城市品牌理论,借鉴先进城市经验,对宁波市的城市发展战略和城市管理进行实证研究,以“创新城市管理,提升城市品质”为目标,从塑造城市品牌、提升城市魅力、发展城市文化、凝练城市精神等四个方面,提出了进一步提升宁波城市品质、塑造城市品牌的创新思路和对策措施,期望对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加快城市发展,提供科学的发展理念和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2.
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是我国高等教育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校实现内涵式发展,构建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战略抉择.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为指导,牢牢把握应用型大学供给侧与所在城市(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侧这一主要矛盾,既把握运用教育的外部关系规律,正确处理学校与所在城市(区域)的关系、学校学科专业建设与城市(区域)产业布局的关系,推动学校与城市(区域)融合发展;又把握运用内部关系规律,正确处理学校内部学科和专业的关系、教学与科研的关系、思政教育和专业教育的关系,推动学校内部诸要素融合发展.以学校与城市(区域)融合发展为牵引,以学校内部诸要素融合发展为支撑,合力推动高质量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  相似文献   

3.
人才资源是战略资源,人才工作是事关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大事要事.近年来宁波政府扎实落实人才强市战略,不断吸引集聚高端人才、释放人才活力,为科技创新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新动能,2019年宁波人才净流入率居全国城市第二位,制造业人才净流入率居全国城市第一位.针对后疫情时期科技人才流动的新趋势及对宁波招引科技人才提出的新要求,本文基于当前国内外疫情背景,就后疫情时期政府如何创新人才招引模式展开思考,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宁波高等教育“十五”期间实现了跨越式大发展,但与国内同类城市相比,办学起点较低,现有结构不尽合理,高等教育能级与经济社会发展还不相适应,需充分借鉴同类城市先进经验,突出科学研究和学科建设地位,加大师资队伍建设力度,积极寻求“由大到强”的新跨越。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宁波市委市政府大力推进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紧密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2005年提出把"宁波制造"升级为"宁波创造";2006年,宁波市委市政府又做出了推进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决定,明确提出把自主创新从科技战略、产业战略层面上升到区域发展战略,用15年时间进入我国创新型城市行列。  相似文献   

6.
公共艺术是城市建设中传承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成城市文化特色的基本要素。它对持续发展的城市环境的提升、对大众情感理念的传达发挥有着重要的作用。宁波传统文化的形态和风貌特征是“人居与水”的关系。这种“三江六岸”的格局形式到处记录着宁波城市发展的历史足迹。文章以城市雕塑为例.探讨宁波公共艺术的人文性,以反映城市的历史与文化内涵、传承并创造新的城市文明。  相似文献   

7.
国土资源开发已然成为各级政府开发建设和提倡经济生态的关键支撑点之一。宁波以建设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为发展战略导向,更亟需了解、掌握国土资源承载力的“家底”现状和远景走势。文章以此为研究立意,以期形成符合海港城市新形势、符合宁波经济战略走向的趋势型分析成果,也为后期国土资源承载力中各领域结点再能深度研析而铺垫框架基础。  相似文献   

8.
从上海面临的挑战看现代社会呼唤高等教育产业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经济增长重心向亚太地区转移和上海建成国际经济中心城市的战略定位,给上海高等教育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与此同时,对高等教育传统计划体制模式和观念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深化教育改革,尽快实现教育机制和观念向产业化的过渡与转型,已成为上海高等教育主动适应经济  相似文献   

9.
为深入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强化"创新、转型、辐射、示范"功能,宁波国家高新区启动实施建设"科技特区、人才特区、资本特区"三年行动计划,力争到2015年基本建成"三大特区",引领和促进全市自主创新能力快速提升和区域经济转型升级。一、加快打造"科技特区",促进经济转型升级一是着力提升宁波研发园区品牌。宁波研发园作为全市创新型城市建设的重要载体,累计集聚各类研发机构200多家,列入全国首批科技服务体系建设试点  相似文献   

10.
声音     
《华东科技》2012,(9):12
知识产权已经成为关系国家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是国家核心战略资源,要不断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8月4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田力普为杭州市入选"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授牌,他表示将进一步深化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建设,为我国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提供有效支撑;同时要求各示范城市继续实施知识产权强市战略,深化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建设,提升知识产权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30年,随着宁波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地位的不断提升,宁波城市文化建设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尤其是在和谐宁波的创建、慈善事业的发展及宁波精神的提炼与弘扬三个方面形成了宁波城市文化的独有特色。  相似文献   

12.
陈静俊 《科技信息》2012,(1):477-477
去年以来,国内很多城市提出了建设“智慧城市”的设想,把它作为“十二五”期间城市发展的模式。宁波是目前国内建设“智慧城市”理念最成熟、计划最系统、步伐最坚实的城市。文章把“智慧城市”定位为城市发展的综合性解决方案,分析宁波如何通过“智慧城市”的建设.以实现改善民生、优化公共管理和促进产业转型。  相似文献   

13.
一些城市经济发展与环境恶化同步的趋势表明,目前中国城市发展模式难以持续。而宁波等城市另辟蹊径、异军突起的案例昭示我们,城市营销可能是城市发展的新动力。由此以宁波为例,介绍了城市营销的基本概念、实施及对城市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4.
我国高等教育要实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目标是关系高校兴衰成败的战略问题,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走理工结合的内涵式发展道路, 努力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是作为高等教育生存与发展的必然选择.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是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作为理工科院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内在要求.本文提出了基于内涵式发展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策略.  相似文献   

15.
重庆两江新区是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下辐射西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新区的发展需要重庆高等教育从人力资源和科学技术等方面提供更高层次的支撑,也为重庆高等教育的改革提供了动力和契机。在分析两江新区产业规划和重庆高等教育现状基础上,通过构建重庆高等教育与两江新区产学研协作体系,研究如何进一步发挥重庆高等教育在两江新区开发开放中的重要的人才支持和科研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16.
"双一流"战略将影响未来半个世纪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作为高等教育系统的重要组成,广大的地方院校必须积极应对。那种认为"双一流"建设是部属院校或重点大学的任务而与地方院校无关的认识是放弃历史选择和责任的短视行为。在全球化视野下,一方面,各高等教育机构超越了单一的民族国家阈限,可以同时在全球、国家和地方三个维度上行动,这给地方院校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和可能。另一方面,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最终目标是形成一流的高等教育体系,成为高等教育强国。因此,"双一流"战略作为中国高等教育整体发展战略的一部分,不应排斥地方院校在分类发展中追求卓越,争创一流。从政策契机来看,"双一流"战略提出打破身份固化、引入竞争机制、避免重复交叉,这为地方院校的超越发展提供了选择性和多样性可能。"蓝海战略"为其着手战略规划并做出行动抉择提供了思路:地方院校既要与全国重点大学错位,避免研究型追赶误区,也要与同类地方院校错位,避免同质化发展倾向,积极开拓本土资源和全球市场,在服务、特色和优势上下功夫。基于这类院校的特点和现状,地方院校走向卓越要经历三个阶段的修炼:夯实基础,扎根地方;彰显特色,逐鹿区域;追求卓越,走向世界。为此,建议政府:(1)力戒马太效应,力避短板效应,重视长尾效应;(2)尽快完善高校分类发展的政策规划和相应的财政支持体系;(3)作为"双一流"战略的补充,出台"一流专业"支持计划。建议地方院校:(1)要有追求卓越的决心和具体的战略规划;(2)要真正扎根本土,办出特色;(3)要力争在"点"上突破。  相似文献   

17.
李海旭 《科技资讯》2022,(9):180-182
科学技术与信息化技术一直都是促进高等教育发展的永恒动力,在“科教兴国”战略积极开展的当下,促进高等教育事业改革速度加快。当前我国已经进入了信息化时代,教育方式方法也不断创新进步,信息技术与教育事业之间的关系紧密,高等教育在线课程的引入切实为各大高校发展提供了动力,真正展现出了学生们的主体性,缓解了教师的压力,对人才培养、人才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保障。该文针对高等教育在线课程发展的机遇以及高等教育传统课程面临的挑战进行详细分析,其目的是研究出高等教育在线课程体系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智慧城市”的概念正逐渐被全球越来越多的国家和社会公众所接受.2010年初,宁波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加快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的新理念.同时,研究出台了《宁波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建设“智慧城市”的决定》,在国内率先系统部署开展“智慧城市”建设,并在《全市“十二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把加快创建“智慧城市”建设作为一项主要任务,列入全市“六个加快”重大战略.“智慧城市”已经在宁波开展得如火如荼,国家级“智慧”论坛也已经多次在宁波举办,“智慧”充斥着整个甬城.而“智慧城市”是建立在高度发达的信息化之上的,需要多种信息技术作为支撑.  相似文献   

19.
观念的转变和创新,是区域高校战略联盟建设有效推进的活力和源泉。欧洲高等教育区建设是区域高校战略联盟建设的一个典型的成功案例,为我国高校区域合作与发展提供了启迪和借鉴。强化区域高校战略联盟建设,推进区域高等教育合作,必须坚持开放办学、协同创新、以人为本、终身学习的观念。  相似文献   

20.
作为国家战略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正处于整体部署和顶层规划阶段。随着高等教育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日益凸显,希冀从高等教育的角度思考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从新经济地理学的角度,引入"中心-外围"(CP)模型理论并加以运用,分析了产业、人才、教育和城市四者互动的区域创新一体化,提出以高等教育集群建设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基于这一思考,系统梳理成渝地区区位、产业经济、人口发展和高教资源现状,为高等教育集群建设提供现实性基础。围绕区域创新一体化发展目标,依循对产业、人才、教育和城市4个链条式子目标的"正向"问题逻辑进行逐一分解,通过借鉴国内相关区域一体化经验,明确4个子目标在一体化发展中的突破口:产业一体化重在分工互补,人才一体化重在开放流动,教育一体化重在互认共享,城市一体化重在创新集聚。根据高等教育对经济发展的反作用,从高等教育集群这一"逆向"思路出发,提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方法与路径:一是以创新性、中心性和协同性的集群式思维为建设方法,这是建设之根本。二是以集群式操作为建设路径: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对接引领产业体系;探索群地结对联动,促进要素因地流动;设立成渝高教新区,推动教育互认共享;联结双城集群网络,发展双核共驱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