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研究柴油机在传统燃烧与低温燃烧的燃烧模式切换过程中,如何识别缸内当前所处的燃烧模式,以及不同喷油参数在不同的燃烧模式对燃烧特性参数的影响,在一台高压共轨柴油机1 500 r·min-1、30%负荷下采用燃油单次喷射、调节EGR率方式实现燃烧模式切换并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EGR率从0增加到55%,缸内燃烧起点位置稍有后移,但变化不大,当EGR率超过45%后,缸内开始进入低温燃烧模式,瞬时放热率曲线初始上升过程,由于冷焰反应持续期增加导致出现的二阶段滞燃,可以作为识别当前的燃烧模式的特征,控制缸内燃烧模式;喷油相位从-14°CA ATDC推迟到-7°CA ATDC,对传统燃烧模式滞燃期和燃烧持续期的影响较小,但对低温燃烧的燃烧持续期影响较大,同时,当喷油相位推迟到-7°CA ATDC时,缸内接近失火;喷油压力从75 MPa提高到140 MPa,在传统和低温燃烧模式均可以改善发动机的油气混合程度,缸内最大爆发压力及瞬时放热率峰值增加,指示热效率有所增加,但幅度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2.
神俯烟煤煤岩组分再燃烧还原NOx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再燃烧是一种成熟的低NOx燃烧技术,它是利用燃烧分级,形成还原性分氛,迫使NOx分解。本文从煤岩学的观点,讨论了以神俯烟煤作为再燃燃料的再燃烧。通过试验研究得到神俯煤镜质组对还原NOx有利,是活性组分;丝质组是惰性组分。并讨论了工程应用,提出了当用神俯烟煤作为再燃燃料进行再燃烧时应尺量除去丝质组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高温空气燃烧的燃烧特性及环境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燃烧理论入手,计算了甲烷在不同条件下的燃烧特性,并对不同条件下燃烧特性及环境特性进行了研究对比;理论计算证明了CO2稀释空气对改善燃烧特性及减少污染物的生成更有效。  相似文献   

4.
煤燃烧中重金属释放的化学控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形态分离法,研究了硫酸钙、氧化钙、铝土矿三种固体吸附剂在煤燃烧过程中对痕量重金属元素Cd,Pb,Co,Cu,Ni释放的化学控制,结果表明,三种吸附剂地重金属元素具有一定的捕获力,三种吸附剂地重金属元素的吸附既有物理吸附,又有吸附剂与重金属之间的化学反应。  相似文献   

5.
煤质特性对循环流化床燃烧N2O生成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选取10种动力用煤在循环流化床上进行了燃烧试验,研究了煤的挥发分含量、含碳量、含氮量等煤质特性对循环流化床中N2O和NOx的生成及氮转化率的影响,并对循环流化床中N2O的生成与分解机理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采用形态分离法 ,研究了硫酸钙、氧化钙、铝土矿三种固体吸附剂在煤燃烧过程中对痕量重金属元素Cd,Pb,Co,Cu和 Ni释放的化学控制 .结果表明 ,三种吸附剂对重金属元素具有一定的捕获力 .三种吸附剂对重金属元素的吸附既有物理吸附 ,又有吸附剂与重金属之间的化学反应  相似文献   

7.
对汪清油页岩半焦、龙口油页岩半焦、窑街油页岩半焦在空气气氛下,进行管式炉燃烧试验;分别制备不同燃烧终温(400~900℃)的灰样;然后,用傅里叶变换红外(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FTIR)光谱仪进行样品测量官能团的测定,通过FTIR的分峰拟合处理,对试样进行定性及半定量的分析。结果表明:WQSC、LKSC、YJSC三种半焦的红外谱图结构相似,部分吸收峰的峰强度存在差异,且羟基区的振动吸收很弱,半焦中不存在明显的羧基振动吸收。随着燃烧的进行,羟基吸收逐渐消失,酚、醇、醚、酯的C-O键相对含量增加,羰基含量呈波动变化;同时在燃烧过程中芳香骨架振动逐渐减弱,脂肪烃也随不断氧化而减少。  相似文献   

8.
液体工质电热化学发射过程燃烧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该文提出描述液体工质电热化学发射装置中燃烧过程的理论模型。模型可以预测发射过程中药室内压力、弹丸运动及工质的分解速率的瞬时变化。结果表明,液体工质电热化学发射过程中燃烧压力存在双峰现象,第1个峰值出现在弹丸几乎尚未运动的时刻,与初始Taylor空腔体积以及初始等离子体射流速度有关;第2个峰值是等离子体和工质分解的共同结果。对影响燃烧过程的一些特性参数,如初始Taylor空腔体积、电能输入特性、工质燃烧速率系数、弹丸质量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铁基载氧体的反应特性,基于未反应缩核模型建立了移动床内铁基载氧体颗粒还原过程的一维数学模型.模型中考虑了铁基载氧体与H2、CO的多级还原反应,气体组分体积分数模拟值与实验值的平均误差为6.9%,总还原度的平均误差为11.2%.研究表明:铁基载氧体在移动床反应器内最终还原度约为23%,主要进行的反应是第一级和第二级还原反应,第一级和第二级还原度分别为95%和40%;提高反应器内温度、选择合适的载氧体粒径及气固比有助于增加反应的深度,提高合成气及铁基载氧体的利用率,载氧体粒径建议取1 ~2mm.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热重实验研究了烧结矿作为载氧体的H2还原反应特性,将其与通过溶解法制备的Fe2 O3/Al2 O3载氧体进行了氧化还原反应性比较,在500~1250℃范围内研究了温度对于烧结矿还原反应过程的影响,在950℃下进行了30次循环反应实验,采用四种模型进行了反应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烧结矿的H2还原转化率大于80%,可以完全再氧化,并具有良好的循环反应性能.在500~950℃范围内,随温度升高还原反应速率及最终转化率都显著增加;而当温度高于1100℃时,在反应后期还原反应速率和最终转化率有下降的趋势.在500~950℃范围内,对烧结矿的还原过程第一反应阶段( Fe2 O3-Fe3 O4/FeO,还原转化率<25%)可采用二阶反应模型( M2)拟合,得到表观活化能为E=36.018 kJ·mol-1,指前因子为A0=1.053×10-2 s-1;第二反应阶段(Fe3O4/FeO-Fe,还原转化率>25%)采用收缩核模型(M4)拟合,得到的表观活化能为E=51.176 kJ·mol-1,指前因子为A0=1.066×10-2 s-1.  相似文献   

11.
在循环流化床实验台上,以地东北地区两种典型煤,彩屯煤和俊德煤分别进行了燃烧时NOx排放的实验研究。考察了不同的流化床温度、一次风率、二次风口位置及比例和循环倍率对NOx排放浓度的影响。表明:在循环床温度范围,温度对NOx排放浓度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我所进行PFBC技术首阶段试验研究的情况,发表了五次试验的主要结果。燃用高灰煤时,燃烧效率可达97%~98%。对于中等含硫的煤,Ca/S比在1.5~1.8时,可达80%~85%的脱硫效率。燃气通过高温除尘系统后,含尘量为189mg/m~3(标),颗粒平均直径2.5~3μm,其中大于10μm的不超过3%。  相似文献   

13.
通过建立中厚板辊式淬火机淬火过程的热传导控制方程,分析了热交换系数、淬火方式对中厚钢板淬火过程中温度场的影响.分析表明,淬火过程中,一定厚度的钢板,换热系数在一定范围内增大时,对流换热边界条件对钢板表面及内部温度变化影响效果显著;中厚板辊式淬火机淬火过程的特点在于,钢板首先通过冷却强度很大的高压淬火区冷却,使板材内部保持很大的温度梯度,从而保证板材获得较大的冷却速度;在较低冷却强度的低压淬火区完成淬火过程,板材内部温度梯度减小,可降低板材内部热应力.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高铬铸铁磨球在不同介质淬火的冷却曲线、温度场、淬火裂纹、断面上硬度分布以及φ60磨球的跌落冲击试验.结果表明空淬未能淬硬,水淬产生裂纹,油淬对小于φ100的磨球不产生裂纹.采用有机淬火介质A1得到良好的综合机械性能,无机介质B1经适当整调也能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15.
低热值煤气高温空气燃烧数值模拟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采用κ-ε湍流双方程模型、PDF燃烧模型以及离散坐标辐射传热模型,对低热值煤气高温空气燃烧过程进行了计算机辅助模拟试验,比较了不同预热温度和不同过量空气系数对低热值煤气燃烧过程的影响,为低热值煤气蓄热式双预热烧嘴的研制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6.
利用气相色谱设备实验研究了国内4种煤在热解及燃烧过程中煤中燃料氮向N2的转化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在煤的热解过程中,燃料氮能够转化为N2,煤种不同,N2的转化率也不同;神木煤氮的N2转化率最高,焦作煤最低;随热解温度的升高,燃料氮的N2转化率升高;在煤燃烧过程中,燃料氮同样能够转化为对环境无害的N2,转化率同样与温度有关且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但当燃烧温度达到1 100℃时,除神木煤外,其他煤中燃料氮的N2转化率均有明显下降;无论是热解还是燃烧,所研究煤中的矿物质均能够促进燃料氮向N2的转化;无论脱灰与否,低温燃烧时燃料氮的N2转化率远比低温热解时高,但在1 100℃下的热解与燃烧时,N2转化率与煤种有关.  相似文献   

17.
对65Mn热处理试样进行不同加热温度的淬火处理,测试其硬度并采用金相显微镜分析其金相组织.结果表明,当加热温度为830℃时,硬度最高,其金相组织为比较细小的回火托氏体.  相似文献   

18.
将高温低氧燃烧技术(High Temperature Air Combustion,简称HTAC)应用于火筒式油田加热炉,解决其炉膛换热面受热不均的问题,并对HTAC技术在火筒式油田加热炉上应用相关的热工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烟气再循环方式可有效实现高温低氧燃烧,且将氧浓度控制在10%-13%范围内较为适宜;采用HTAC技术后,加热炉炉膛内不存在明显的局部高温区,炉膛周向和轴向换热的均匀性均大幅改善;当加热炉负荷降低至额定负荷的60%以下时,炉内轴向换热的均匀性明显恶化,但周向换热的均匀性基本不受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化学溶蚀及高温作用对砂岩力学性能的影响,将砂岩分别在水、HCl和NaOH溶液中浸泡后,经高温处理,再进行单轴压缩试验和三点弯曲试验,并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仪分析其损伤机理。试验结果表明:高温使NaOH溶液浸泡后的砂岩单轴抗压强度得到明显提高,而在温度低于400℃时,HCl溶液和水浸泡后的砂岩单轴抗压强度随着温度的升高呈劣化趋势;NaOH溶液使砂岩的断裂韧度降低了16.05%,断裂韧度和抗拉强度随温度的升高总体呈下降趋势,400℃是断裂韧度及抗拉强度发生劣化的门槛温度。高温和化学溶蚀的共同作用改变了砂岩的矿物成分、结晶度及结构完整度,使砂岩的力学性能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20.
高温催化燃烧技术及其核催化剂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温催化燃烧技术作为一项环境友好的能源利用方式下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重视,催化燃烧器设计与燃烧催华化剂研制领域不断取得新进展。本文通过考察负载型Pd催化剂和烧绿石型复氧化物催化剂的物化学特性与催化反应动力学特征,探讨了改良现有催化剂体系反应性能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