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本文分析了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及其与环境的关系,提出生态生理系统,并把它作为生态系统的一个子系统,阐明其概念、流转、功能和前景。这对于深入研究和发展生态系统,提高作物产量和改善环境具有指导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象山港是我国典型的狭长型半封闭海湾生态系统,然而近年来在人类活动的作用下,海湾的资源、环境和服务功能出现退化.本研究以象山港海湾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基于生态承载力理论,构建象山港海湾生态系统综合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分别从资源供给能力、环境纳污能力和人类支持能力等三个方面评价象山港海湾生态系统综合承载力.研究结果表明,2003—2011年,象山港海湾生态系统环境纳污能力表现为逐年下降的趋势,且过载区域面积所占比例也从2003年的17.2%,逐年增加到2011年的41.8%,水体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是造成海湾各功能区环境纳污能力过载的主要环境因子;资源供给能力逐年下降,可载区域面积所占比例从2003年的87.4%,逐年下降到2011年的0.1%,表现为从海湾口门处向内湾逐渐降低的趋势;人类支持能力可载区域面积所占比例略有改善,处于可载状态.基于环境纳污能力、资源供给能力和人类支持能力的象山港海湾生态系统综合承载力也逐年下降,表现为过载区域的面积逐年增加,内湾的综合承载力低于口门,其中环境纳污能力下降是造成象山港海湾生态系统综合承载力过载的主要原因.研究结果客观地反映了象山港海湾生态系统综合承载力状况,文章提出的海湾生态系统承载力的评估方法和模式可应用到我国其他海湾生态系统,为我国海湾生态系统修复和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
生态、环境需水与用水概念辨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界定生态需水、环境需水、生态与环境需水、生态用水等概念的内涵及其相互间的不同。方法在概述了国内外生态、环境需水与用水相关概念界定的基础上,进行对比研究,理论探讨,定性分析。结果深入剖析了生态需水、环境需水、生态与环境需水、生态用水等概念的内涵,辨析了生态需水与环境需水、生态需水与生态用水在概念上的不同。结论认为生态需水是为了维持生态系统生物群落和栖息环境的动态稳定,在天然生态系统保护和生态系统修复、改善中所需要的水资源总量,而环境需水实质上就是为满足生态系统的各种生态功能健康所必需的水量,只有在明确了目标功能的前提下,环境需水量才能够被赋予具体的含义。  相似文献   

4.
佛山市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诊断与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城市生态系统健康的内涵出发,运用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模型,对2003年佛山市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进行定量诊断分析。结果表明,佛山市城市生态系统中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人群健康、恢复力为优势要素,活力和组织结构为限制要素,当前佛山市城市生态系统处于亚健康状态。分析后可知,人口、经济和环境为影响佛山市城市生态系统健康的3个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关于自主创新生态系统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珠燕 《科技信息》2006,(12):17-17
本文首先明确了创新生态系统的概念,并从社会环境和文化氛围、政府作用、政策环境、人才、服务体系、企业等六个方面提出了如何构建我国的自主创新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6.
论文以群落生态学和创新生态系统等理论为基础,将群落生态学应用于县域创新生态系统的形成和路径优化等领域,系统分析县域创新生态系统形成机理,并从创新人才环境、创新政策环境以及构建县域创新体系等3个方面,研究提出基于群落生态学的县域创新生态系统优化途径。  相似文献   

7.
和谐学术生态建设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已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大学学术生态系统同自然生态系统具有相当程度的同构性,竞争与共生是大学学术生态系统主体间协同进化的重要形式,开放与平衡是大学学术生态系统主体与环境间协同进化基本状态。在学术主体与主体之间、学术主体与环境之间的协同进化机制作用下,能不断完善系统结构,增强系统功能,提升大学学术生态系统竞争力。  相似文献   

8.
兴化湾海湾生态系统退化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压力-状态-响应"(PSR)概念模型,构建了兴化湾海湾生态系统退化评价的指标体系,并采用综合指数法和模糊评价法对该海湾生态系统的退化程度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表明:自2005年兴化湾海湾生态系统呈现出退化的趋势,到2008年生态系统处于"中度退化"状态;兴化湾海湾生态系统受到的环境胁迫作用较大,尤其从2005年以来生态系统面临的压力有所增大.导致兴化湾海湾生态系统退化的主要胁迫因子有富营养化、围填海、GDP增长对环境的压力、滨海电厂温排水以及海洋捕捞等;在持续较大的压力下海湾生态系统的状态表现出恶化趋势.  相似文献   

9.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是指生态系统形成和所维持的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条件与效用,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本文研究阿城区土地利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可以为哈尔滨市城市建设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本文基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理论,根据阿城区土地利用变化的情况,定量估算了其土地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服务的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为了优化产业生态系统的资源代谢过程,构建了一个以资源为网络流,以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为主体构成的产业生态系统超网络模型。基于各类主体的行为特征,得到了产业生态系统资源代谢的均衡状态,并分析了系统资源利用率、单位产品环境费用、环境补贴等参数对均衡状态的影响。最后通过数值算例对模型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1.
贵州喀斯特山区乡村分布特征及其地域类型划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朱文孝  苏维词 《贵州科学》1999,17(2):120-126
通过对喀斯特乡村地域环境系统特征和贵州喀斯特山区乡村分布特点的分析,根据类型分类指标选择原则,建立起以地貌条件、水文条件、开发程度及村落规模为内容的分类指标体系,对贵州喀斯特山区乡村地域进行了类型划分。  相似文献   

12.
对贵州省重点保护植物的地理分布进行聚类分析,将各种重点保护植物在贵州9个地区分布的有或无作为二元性状,选用Jaccard系数表征各地区间物种组成的相似性,用非加权组对平均法进行聚类。结果表明:重点保护植物分布在省内相邻地区联系紧密;南北、东西地区重点保护植物分布差异明显;重点保护植物分布与省外地区有南北交错渗透现象。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道了部分产自贵州的珍稀苔藓植物的分布现状。其中包括《中国首批濒危苔藓植物红色名录简报》记录贵州分布的种类,《贵州省珍稀濒危苔藓植物的研究Ⅰ.濒危原因与种类界定》列出的珍稀濒危种类,《中国苔藓志》记录仅有贵州分布的种类,以及最近几年对贵州省各地区苔藓植物标本采集过程中发现的珍稀苔藓植物。根据文献记录和现存标本收集,整理列出贵州珍稀苔藓植物的名录(共计33科41属66种)及其地理分布。结合贵州实际情况,对今后的保护策略进行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14.
贵州地区旱涝灾害频发,为深入研究贵州地区降水特征,运用0-1测试方法对贵州省33个雨量站不同时间尺度下降水序列值进行了混沌识别及降水混沌特性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并研究高程与纬度对贵州降水混沌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贵州地区降水在旬、月、双月与季尺度下均具有明显的混沌性,且随时间尺度的增大而降低;降水混沌特性的空间变化特征总体上呈东北高西南底的特点,反映出贵州北部地区与西南部地区的降水特征具有明显差异,且气候条件是决定降水混沌特性变化的主要因素;高程与降水混沌特性负相关,在双月、季尺度下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 68、0. 74;纬度与降水混沌特性呈正相关,在双月、季尺度下相关系数分别为0. 43、0. 49。该结果可为研究降水系统的时空变化规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采取查阅文献、标本鉴定与野外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贵州中药资源》收栽的五加科、伞形科和山茱萸科药用植物的种类、拉丁学名及地理分布进行考订。结果发现贵州五加科药用植物新记录1变种,贵州药用新资源8种8变种;伞形科药用植物新记录1变种,贵州药用新资源6种2变种;山茱萸科贵州药用新资源8种2变种。确认贵州现有五加科药用植物44种14变种,伞形科66种6变种,山茱萸科27种5变种。  相似文献   

16.
首先介绍了配电网恢复重构的几种方法,指出固定逻辑法最适合于贵州地方配电网。然后以铜仁高压配网为例,采用PSASP软件对传统的故障预案进行分析计算,得出了具体的数据支持,即制定了量化的故障预案。这些量化后的故障预案可以作为故障恢复系统中的专家知识使用,同时为调度人员在故障处理时提供了切实有效的保障。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城镇的地域空间结构、规模结构和职能结构三方面分析了贵州城镇体系的基本特征,从而探讨了贵州城镇体系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8.
黄敏  何顺志 《贵州科学》2005,23(4):59-62,72
通过实地考察,标本采集与鉴定,参考相关资料等方法,对贵州单子叶药用植物进行物种、地理分布、拉丁学名等考订,基本搞清了贵州单子叶药用植物的种类与地理分布。研究结果发现贵州现有单子叶药用植物680种(含31变种、3亚种及6变型),分别隶属于28科239属,其中贵州分布新纪录6种,贵州药用新资源171种,贵州特有药用植物9种。《贵州中药资源》收载的单子叶药用植物部分种为误载和拉丁异名。  相似文献   

19.
从贵州典型的喀斯特高原自然环境的特点出发,采用相关分析方法研究贵州高原人口分布与海拔高度以及喀斯特地质条件等主要影响因子的相关关系,并且进一步分析和讨论了不同喀斯特类型区域的人口分布差异性及其原因,在揭示贵州典型的喀斯特高原山区人口分布的地理问题方面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通过野外调查、标本采集、分类学研究及资料考证,基本搞清了贵州唇形科、苦苣苔科药用植物资源的种类与地理分布。结果发现贵州现有唇形科药用植物120种24变种,苦苣苔科药用植物42种4变种,其中1种为药用植物新种,2种为贵州地理分布新记录属和种,1种为贵州地理分布新记录种,7种4变种为贵州特有药用植物,31种3变种为贵州药用新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