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明人贬宋诗,在思想方法上形而上学的错误,表现在:将宋人的爱讲诗法与宋人的诗创作割裂开来 宋诗的突破声律与不讲声律混淆起来;将宋诗的“文”与“质”对立起来。这种认识上的偏激,在具体对待唐宋的问题上以唐诗作为取舍宋诗唯一标准,合则取,不合则去  相似文献   

2.
杭州是我国六大故都之一,已众所周知,但对杭州糕点食品的悠久历史,却鲜为人知,实为惋惜!改革开放以来,笔者曾花十多年之久,专心为南宋仿古莱点的开发,取得了初步的成效,国内报刊、电视台都作了详细的报导与介绍,并得到了日本、新加坡等重视与支  相似文献   

3.
中唐诗歌是中国诗歌由唐音入宋调的关键。皎然《诗式》的诸多理论和范畴所揭示的意义昭示着唐诗从创作构思方式到批评观念的转型,并深刻地影响着后世诗学的发展变化,可视为中国诗学转型的理论界标。  相似文献   

4.
入蜀之行是陆游诗歌创作从山阴走向蜀中的过渡。在《入蜀记》中,陆游对前人的诗歌有所引用和考证。这些诗学考证表现了宋代文人的理趣,也影响了陆游的诗学认识。《入蜀记》中表现的诗歌认识在入蜀诗中得以呈现。入蜀诗融合自然、历史、情感,为后来陆游南郑创作的突破做了准备。  相似文献   

5.
关于唐代诗人李远的故乡,从其自称的祖籍地陇西开始,直至以后他人所言的蜀地、夔州、云安,论者或语颇寥寥,或并无实据,并不能让人信服。但李远三首乡愁题材诗《及第后送家兄游蜀》、《长安即事送友人》、《送人入蜀》包含有较多的地理信息,我们可以据此确定其为夔州云安人。  相似文献   

6.
诗谶作为一种隐秘的诗歌类型,贯穿在中国古典诗歌的始终。在诡异奇幻的形式下,它反映出中国古代一种独特的诗学批评观念,它的存在有深刻的历史文化因素,是作家生命形态与艺术风格紧密联系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董继兵 《咸宁学院学报》2010,30(10):60-61,84
阮籍是魏晋时期正始文学的重要代表作家,他的五言《咏怀诗》在文学史上具有很高的文学成就和丰富的接受内容。从作家创作和读者接受的两个角度,来审视和考察阮籍《咏怀诗》在历史上的实存状态及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8.
张安祖先生《〈唐国史补〉“元和之风尚怪”说考论》一文中对“元和体”界定有误。张文认为“元和体”应包括元白讽喻诗。对于元稹未将讽喻诗归入“元和体”,张安祖先生解释为:“元和体”当时并非关名,元稹对其讽喻诗格外珍重,出于自我保护心理,故将讽喻诗排除在“元和体”之外。经过考察,这一解释并不能成立,故“元和体”之界定应依元稹之说。  相似文献   

9.
六朝时期,南朝乐府民歌空前繁荣,对此,明清各家古诗选本的选录却不尽相同,不难发现《古今诗删》倡复古,亦重言情之作;竟陵派《古诗归》其“幽深孤峭”既有“雅”的一面,也有“俗”一面;《古诗源》与《古诗赏析》选篇相同很多,但《古诗源》论诗虽重情,从“温柔敦厚”诗教观出发,对乐府情歌选择甚严;而《古诗赏析》从作诗标准出发,对乐府情歌则选择较多。  相似文献   

10.
南宋是社会转型的一个重要时期,此时掀起的爱国诗潮极具特色,树立了中华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本文首先分析了唐宋时期不同的文人气质,并对社会转型理论的南宋爱国诗潮进行分类,在此基础上较为深入的剖析了社会转型理论的爱国诗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1.
文章试图在现代西方翻译理论的观照下,以诗人兼翻译家刘半农为个案,追寻他的译诗方式嬗变的踪迹.文章重点通过刘半农的译诗经历,说明译者在重写原诗的过程因受接受文化中的文学规范和翻译诗学观以及意识形态等因素的制约,在不同时期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并形成迥异的译诗风格,进而讨论他的译诗对早年汉语新诗创作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宋代诗话中的诗韵论主要从两个维面展开:一是作为诗法层面的诗韵论,着重探讨“韵”作为韵律、韵格之义与诗歌创作的关系;二是作为诗歌批评与理论层面的诗韵论,着重从“韵”作为风致、韵味的基础上生发,它体现出宋人对诗歌审美的本质要求及对韵作为诗歌审美范畴的认识与提升。  相似文献   

13.
《宋百家诗存》是清代曹庭栋辑纂的一部宋诗选集,与《宋诗钞》等同享盛名,泽惠学林,具有重要的价值。这主要表现在:一是文献保存方面,除了在辑佚、校勘、刻本传播之外,《诗存》也是后世选本的重要来源;二是诗学批评方面,曹庭栋所撰《诗存》小传对诗人考镜源流,辨析体派,品评风格,其文学批评价值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4.
在叶维廉的诸多著述中,"整体性"是贯穿始终的重要思想。叶维廉深刻追溯了西方传统"整体性"观念的缺陷及其根源,并在多种文化模子的互照互省中,提出了另一种更为开放的"整体性",极力还原事实经验多个层面不断演化生成的整体世界。全面把握叶维廉的"整体性"及其在叶维廉诗歌创作与文学研究中的具体呈现,可以为我们提供许多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雷克斯洛斯的中国译诗集《中国诗一百首》的分析,可见他在翻译中国诗时尝试运用中国诗歌的创作方法,表现出了一定的中国古典文化精神。雷克斯洛斯的译诗,融合了西方翻译诗学和他本人对中国古诗特点的准确把握,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个人译诗风格。他的译诗讲究节奏,以单音节的词为主,节奏随情感而变;他的译诗动词使用精当,以一个传神的动词描绘动态的场景,以动态意象取胜;他的译诗注重追求意境,追求原诗的整体美学效果,通过一些隐含意义取胜。雷氏译诗既是好诗又是好译。  相似文献   

16.
采用EP202/204选择、声光反应时测定仪对武汉市5所高等院校的大学生运动员的反应时进行跟踪测试实验,结果显示:运动员反应时的个体差异较大,差异主要取决于遗传因素,训练虽可提高,幅度较小;不同运动员的反应时在一定范围内变化,变化的数据与本人机能状况相关,机能好时,反应时快,反之,反应时延长,变化范围在本人平均反应时的上下95-105%波动。提出了评定大学生运动员反应时的方法与标准。  相似文献   

17.
《唐诗品汇》《唐诗解》凡例在以阐明编纂体例为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涉及诗学批评的相关信息;《唐诗别裁集》凡例在阐述类目设置和选诗标准外,兼论诗歌发展演变、体式辨析、创作与鉴赏等内容。《读雪山房唐诗钞》七篇凡例不仅传递出明确的诗歌辨体意识,其内容表述亦条分缕析,反映出管世铭宏通的诗学理论。作为批评文体的明清唐诗选本凡例,其批评功能呈现出由兼论到专论的趋向,加之凡例具有不同于序、序题等批评文体的形态、功能,因而具有独特而重要的批评价值。  相似文献   

18.
在考虑环境因子的情形下,研究了指数型串联系统可靠性评定的信息论方法.基于串联系统环境因子的估计,并根据单元试验信息提供的信息量与系统折合试验应提供的信息量相等的原理,导出了考虑环境因子时,单元试验信息等效折合和系统可靠性近似限的计算公式,例子说明考虑环境因子的可靠性评估结果优于未考虑环境因子的评估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