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新潮科技     
触摸"看"照片三星驻中国公司设计师ChuehLee近日为盲人和色弱人群设计了一款叫作"TouchSight"的盲人相机。这款盲人相机是通过支持的几项特殊技术以满足盲人或者弱视人群拍照的需求,比如在按下快门之后会倒数3s,然  相似文献   

2.
要盲人利用电脑作文字处理似乎是天方夜谭.然而,在新近发明的专用设备的帮助下,盲人完全可以通过听觉来完成文字处理工作. 在电脑技术渗透到各行各业的同时,盲人并未成为被遗忘的人群.对盲人来说,键盘输入倒不成问题,问题在于如何读出电脑屏上显示的信息,这是盲人使用电脑的最大障碍.美国盲人联合会专门雇用了两名盲人电脑专家,负责设计、研制帮助盲人使用电脑的器材和软件.目前,专家们已设计出两个解决方法:其一是安装一种文字转换软件,可将输入电脑的文字转换成声音,反馈出来供用户参考i其二是在键盘外安装特殊的盲文显示器,以盲文形式显示电脑里的文字.  相似文献   

3.
盲人的福音     
盲人的福音danetMorgan著邹蓉夫,徐俊培译”怀疑论者认为仿生眼是不可行的,而开创视觉集成电路片的人们则正在努力证实这种怀疑没有根据。《第二代星际列车冲的工程师乔迪·拉福吉生下来就是盲人。借助于直接装在脑袋上的光敏面甲,他的视力却较恒星飞船公司...  相似文献   

4.
盲人电脑     
盲文书籍既笨重又昂贵,这就使盲人很难接触到更多的文化与信息。至于图象材料,对盲人来说更是可及而不可望的东西。给盲人带来福音的是电子计算机。美国基金会为盲人专门开发了一种微型电脑,不仅能处理字母和盲文,也能处理图表、地图等图象材料。盲人电脑独特之处在于它的终端装置,通常的CRT对盲人毫无用处。盲人电脑的“CRT”由多达16000个塑料“钉”构成,可在12英寸的“屏幕”上显示相当盲文书一页的资料。为了形成所要求的符号或格式,这些塑料“钉”可根据控制升起一些,犹如盲文一样供指读。控制机构是水平布置的几排锁止杆及竖直布置的数排升降杆。当把一根锁止杆拉下时,相应一排的显示“钉”便可由升降  相似文献   

5.
现代高新技术的发展,使得各种新产品不断涌现,其中专为盲人设计的种种高技术产品为双目失明者带来福音。盲人是由于眼睛出现了残疾,为了帮助盲人解决生活不便的困难,科学家们首先想到从眼睛上入手,如果能发明一种眼镜,用以提高盲人视力或提供某种方便,那该多好。自然界有许多动物视力极差,然而都能行动自如。蝙蝠在黑暗中飞行时,眼睛是全盲的,然而,它却可以自  相似文献   

6.
脚要踏实地     
明代刘元卿在《应谐录》中记载了一位盲人过桥的故事。故事说一盲人过涸溪桥时,不小心从桥上滑下,只好两手紧紧抓着栏杆不放。此时盲人惊恐交加,害怕桥下是深渊。一行人见状说不要怕,脚下是实地。盲人惟恐不实,仍死死抓紧栏杆,直至筋疲力尽坠下,方知脚紧挨着大地。于是自我解嘲:早知脚下即实地,也不致自己苦自己许久了!  相似文献   

7.
如果说盲人能复明,你一定很难相信,即使在医学相当发达的今天,盲人复明也是天方夜谭,然而一些偶尔突发的事件却使你无法想象.  相似文献   

8.
幽默五则     
逻辑推理杨先生和他的一个盲人朋友在餐厅里。“你想喝杯牛奶吗?”杨先生问道。“什么是牛奶?”盲人问。“是一种白色的液体。”“白色又是什么呢?”“比如天鹅就是白色的。”“什么是天鹅呢?”“天鹅?就是那种脖子又长又弯的鸟。”“弯是什么意思?”“我把我的手臂弯起来,你来摸摸,就知道什么是弯了。”盲人小心地摸着他向上弯曲的手臂,然后兴奋地喊道:“我现在知道什么是牛奶了!”十个答案王经理对他的新任秘书小燕严肃地说:“每行数目至少要加过三遍后再拿给我看。”第二天,小燕走进办公室,对王经理说:“经理,我把这些数…  相似文献   

9.
盲人看书时,需要用手去触摸盲文,即靠触觉来认字,所以读速很慢。我设想了一种手套,手套上装有传感器和小喇叭,如图所示。当盲人触摸盲文时,通过传感器可将盲文转变为它的读音,再经由小喇叭发出声来,这样就把触觉变为了听觉,可以极大地提高盲人的阅  相似文献   

10.
让盲人重见天日既是一项高难的医术,又是医学造福人类的重要任务.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一些新颖的方法和手段相继研究成功并投入应用,从而给盲人复明带来福音.  相似文献   

11.
为已经完全丧失视觉的盲人再造视觉,在本世纪中叶已经有人进行探索。专家们注意到:绝大多数盲人,虽然不能接受外界景物的光刺激,但产生视觉的大脑视皮层仍是健康的。因此,他们便萌发了直接刺激大脑视觉中枢,让盲人(皮质盲人除外)产生视觉的设想。 40多年前,德国神经外科专家福斯特在病人局麻下施行枕骨板手术时,有意识地刺激了视皮层,结果病人感到有光点出现。当重复刺激同一区域的视皮层时,病人感到在他的视野中心有固定光点存在。后来,神经生理学家彼蒂尔德等的观  相似文献   

12.
日本大阪大学不二门尚教授主持的_个科研组最近为盲人开发出一种助行装置,也可称其为人工视觉系统。该装置把微型摄像机摄取的影像信号传给使用者的大脑,形成人工视觉。  相似文献   

13.
正刘天华看不上很多视障者,觉得他们不想表现出盲态或被人认为是盲人,可一旦与其他人出现争执又特别强调盲人身份,觉得别人应该让着自己。他不介意被说是盲人,但也很少去刻意关注自己的身份:"我就是这样,能做什么就做什么。"被平等对待,这是他真正在意的事。刘天华做上第一份非按摩类的正式工作是在2009年。  相似文献   

14.
英国科学家研制成一种电子植入物,它能使盲人重见光明。电子植入采用数码相机中应用的工艺,它能像视网膜感光细胞一样起作用。众所周知,当视网膜患上像黄斑营养不良或色素退化疾病时感光细胞会死亡,仅在英国大约有100万人患有这样的眼疾。  相似文献   

15.
《科学24小时》2014,(2):43-43
<正>近日,英国科学家设计出能让盲人看到物体的智能眼镜。它们通过两个小型摄像头和一部袖珍电脑捕捉信息,使佩戴者意识到前方的人和物体。它们甚至可以让盲人"看到"自动提款机上的显示屏或阅读饭店菜单。这款智能眼镜看上去和普通眼镜一样,售价不到1000英镑,预计今年年底可投放市场。大多数的盲人仍然可以感觉到光,这款智能眼镜正是利用这个特点。智能眼镜利用镜框内针头一般大的摄像头捕捉眼前信息,然后把它们发送到一部置于佩戴者口袋内的小型电脑上。经过处理,信息变成一个形状,显现在  相似文献   

16.
将电子器件等精密仪器嵌入眼球中,随着人工视力的不断改善而使盲人们重见光明,这类高新技术在医学上的应用,迎来了人类与失明做斗争的新时代。“我多想看看女儿们的模样!多想见见相濡以沫15载的妻子的脸庞啊!”——这是包括45岁的原机械工拉迪斯先生在内的广大盲人群体的殷殷期  相似文献   

17.
正中国有这样一支战绩彪炳的足球队,他们在2008年北京残奥会斩获亚军、2010年荣膺残疾人世界杯季军、2016年里约残奥会夺得第四名……这听起来像是天方夜谭,但中国盲人男足已然是中国足球的一道曙光,尽管队员们只能感受到微弱的光芒。在残奥会20个竞赛项目中,有两个项目与足球有关——五人制足球和七人制足球。其中,五人制足球比赛就是专门为视力残疾的运动员设立的项目。五人制足球的发展,为热爱足球运动的盲人们提供了参与此项运动的便利与可能。对我们普通人来说,也许最难想象的,就是盲人运动员如何在黑暗中跑步、运球,  相似文献   

18.
正"毛主席曾经说过,盲人是世界上最痛苦的人。"幺传锡不知道这句话的具体涵义,但他确确实实体会到了作为盲人行动不自由的痛苦。即使如此,他仍被认为是一个幸运的盲人。2017年三月的一个雨天,住在深圳南山的幺传锡撑着伞,背着工具箱,去给附近一家住户调琴。进了屋,幺传锡随女主人来到钢琴边,这双摸过几千台钢琴的手,只摸了一下,就叫出了这台钢琴的牌子和型号。他摸索着把琴盖掀开、放好,拿出工具,开始工作。作为一名从业8年的  相似文献   

19.
<正>如果说盲人能复明,你一定很难相信,即使在医学相当发达的今天,盲人复明也是天方夜谭,然而一些偶尔突发的事件却使你无法想象。闪电复明在印度一个偏僻的乡村,一位叫巫宾的老人双目失明,20世纪80年代初的一天晚上,风雨交加,他坐在家里和家人闲谈。突然空中划过一道闪电,随即一声响雷,他顿时感到脑子里如同被一个东  相似文献   

20.
盲人与绘画     
《盲人与绘画》一文反映了国外对非目视觉现象的注意,并已有科学工作者在从事这方面的观测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