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0 毫秒
1.
苏南新农村绿化景观价值的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新农村绿化景观的内涵, 提出在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应对其生态价值、经济价值、美学价值和地方文化价值进行综合评价。利用层次分析法和 Delphi 法建立了综合评价模型, 并选取常州市武进区城镇型村庄、城郊型村庄和乡村型村庄各2个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6 个村庄绿化景观的综合评价值中3 个村庄属于“良好”, 3个村庄属于 “一般”, 影响综合评价值的主要因子是生态价值和美学价值; 3 种类型村庄绿化景观的综合评价值均值大小是乡村型村庄 > 城镇型村庄 > 城郊型村庄, 其中经济价值、生态价值和美学价值的均值大小是乡村型村庄 > 城镇型村庄 > 城郊型村庄, 地方文化价值是城镇型村庄 > 乡村型村庄 > 城郊型村庄;单个村庄绿化的美学价值和地方文化价值波动较大。此外, 分析了各类型村庄绿化景观评价值高低的原因, 总结绿化工作得失, 对未来新农村绿化建设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目的】运用景观绩效评价方法,针对已建成的园林景观项目,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进行环境、经济和社会3方面定量、定性的效益评价,分析景观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方法】以苏南地区南京市后石塘村水系景观为案例,建立相对应的景观评价指标体系,根据现场调研、实验测定、问卷调查以及数据统计等方法,采集和整理水系景观环境绩效、经济绩效和社会绩效的度量及评价结果。【结果】①在环境效益中,与地形密切结合的梯级水系长廊布局增加了总蓄水量,滨水植物种植美化环境、净化水质并调节小气候,增加了碳汇量。②在经济效益中,水域的扩展使得村庄内的渔业收入增长显著; 水系景观的改善对村庄旅游业的发展有积极影响,为村民创造了多种就业渠道和岗位,使得村民收入增加,对村庄房地产价值的提升具有正面影响。③在社会效益中,水系景观的改善提升了村庄的景观视觉质量,增加了水系景观的游憩价值,丰富了乡村滨水空间可开展活动类型,村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得到了普遍提高,村庄的综合吸引力显著提升。【结论】景观绩效的评价中,以定量和定性的方法分析景观设计能够为实际项目所创造的价值,可为评估项目预期设计目标的实现程度提供数据支持,客观评价项目的可持续发展情况,并为景观建设项目的未来优化设计提供科学、准确、有效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道路景观是校园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文从道路植被、建筑、水体、体育场地等指标入手,基于层次分析法构建校园道路景观质量评价体系。利用GIS技术获取各指标景观得分,由此计算福州大学旗山校区道路景观质量的综合得分值。结果表明,福州大学旗山校区41.39%的道路评价处于一般以上水平;水体、植被景观得分均值分别为5.52、5.60,处于一般水平;建筑、体育场地得分均值分别为7.70、7.79,处较好水平。在此基础上,对该校区校园道路景观质量提出改善建议。  相似文献   

4.
湖南地区新农村绿化植物景观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湖南地区新农村绿化植物景观内涵,提出从生态效益、美学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经济效益等四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借助层次分析法和专家打分法建立评价模型,并随机选取8个行政区的新农村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A-B层权重值中生态效益美学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8个新农村绿化植物景观的综合评价值中1个村庄属于优秀,2个村庄属于良好.同时,还对新农村绿化植物景观评价值高低原因进行了分析,为未来新农村绿化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公园植物景观综合评价方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采用数量化研究方法,以视觉质量、生态效能和服务功能3个评价准则为主,建立公园植物景观综合评价体系,以层次分析法求得评价指标权重;并以南京玄武湖公园植物景观评价为例进行了应用。结果显示:该评价方法适用于公园植物景观分析评价,尤其是可利用评价结果有针对性地进行传统公园植物景观优化方案设计,定量评价因子需根据应用地植物区系特征制定标准。  相似文献   

6.
为探索综合评判模型在城市滨河绿带景观评价中应用的可行性,建立沈阳市南运河滨河绿带景观综合指标评价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并由权重集和模糊评判矩阵构建AHP-Fuzzy评判模型的方法对各指标进行评价.结果表明:AHP-Fuzzy综合评判方法在南运河滨河绿带景观综合评价中具有合理性和可行性.该滨河绿带景观综合评价得分为3.1843,综合评价为良,影响差异的关键因素是水体和文化表达.该成果能够客观评价城市滨河绿带景观,并有效指导城市滨河绿带景观的评价、分析.  相似文献   

7.
淮河下游地区景观生态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对淮河下游地区气候,地貌,土壤,植被等景观生态要素研究的基础上,以地貌和基质为基本线索,以植被为标志建立了淮河下游地区的景观生态分类系统。该系统为二级分类系统,包括10个景观型,35个景观亚型,其中,景观根据植被(植被型或革培植被型)划分,景观亚型根据地貌,植被(群系组成载培组合)划分。以景观亚型或景观亚型的组合为基本制图单位,以1:100万土壤图为基础底图,参考多种比例尺的卫星照片,植被图  相似文献   

8.
群落是植物景观的基本组成单元,直接决定着绿地的结构和功能。笔者以浙江长兴回龙山公园为例,提出了以群落为单元的植被规划思路,阐述了公园植被规划的理论基础和目标,在公园总体规划背景与植被现状调查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地带性、生态适应性、演替等植物群落学原理,结合公园现有地形地貌及总体功能布局,将整个公园植被景观分为生态林、防护林、人工风景林、观光田园、湿地植被5个分区。每个植被分区都相应设计了多种群落单元组合,以体现其生态功能与景观效果。通过规划,培育出了生态合理、景观优美的植物群落,公园的植被功能得以恢复,景观效果得以完善。  相似文献   

9.
在对河岸带特性进行调查的基础上,针对我国北方河岸带的特点,从河流健康状况、岸坡稳定性、河岸带土壤条件、河岸带植被条件等4个方面选取16个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河岸植被缓冲带综合评价体系,并将河岸带生态系统的状态分为4个等级:理想状态、良好状态、一般自然状态和较差状态。运用该体系对山西省沁河的一级支流赤石桥河和紫红河的河岸植被带现状进行评价,结果显示赤石桥河处于"良好状态",紫红河处于"一般状态"。  相似文献   

10.
为解决现有研究中评价体系缺乏生态学理论支撑,缺乏针对场地设计尺度的水景观综合绩效评估,在框架或指标的选取上完整性、典型性和可获得性不足等问题,充分梳理景观绩效评价的4种体系,探讨水生态系统服务的相关理论,识别水生态系统服务类别及要素,阐明水生态系统服务与景观绩效评价的逻辑关系。以水生态系统服务理论为理论依据,结合国际景观绩效相关评价体系及指标,构建一套兼具科学性与可操作性的水景观综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共包含5类项目层、10类准则层和28个指标项。研究结果可为水景观设计师优化设计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