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一前几天,我教《群鸟学艺》。学完课文后,我请同学们谈谈读:了这个故事有什么收获。发言的孩子都从课文的重点句着眼谈了体会,我十分满意。正在我做总结时,有个孩子高高地举起了手喊:“还有,还有!”这时同学们的目光一下子落在他身上,我也很好奇。于是,请他发言。这个孩子有些激动,但声音却非常洪亮:“鸟儿没学会,凤凰有责任。”  相似文献   

2.
曾有幸聆听华应龙老师执教的《角的度量》一课,深为华老师那充满思考与活力的课堂所吸引,深为华老师那精湛的教学艺术所折服。尤其是课中的三次笑声,使课堂更和谐,使听课者如沐春风,并引发了我对教学实践的反思。让我们先来品味华老师课堂中先后出现的三次笑声。  相似文献   

3.
今天,讲完《牛郎织女》。让同学们满怀激情谈感受时,有许多同学为牛郎唱赞歌:诚实、善良、勤劳……可黄瑞同学独树一帜,反其道而行之:“老师,我看牛郎不道德”。他的话音一落,班内顿时鸦雀无声,所有同学们的目光同时聚焦在黄瑞的身上。  相似文献   

4.
据2006年11月22日《新闻晨报》报道,某校一个班43名学生联名写信“弹劾”任课老师。“弹劾”的原因是:该老师不尊重学生。你不尊重我,我为什么尊重你?学生的逻辑就是这么简单!学生是活生生的人,他们有得到别人尊重的权利,在尊重人与被人尊重方面,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教师不应该有特权。  相似文献   

5.
案例描述: 《丰碑》是一个感人的故事。课堂上,老师正围绕“胜利一定属于这支队伍”这句话展开了教学,带领同学们走近了长征,走近了雪山,和将军,和军需处长进行了生命的对话。学生们潜心会文,被军需处长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把死亡留给自己的精神深深地感染,突然,一位学生站起来,向老师质疑:“老师,我觉得这位将军也太官僚了,明明看到军需处长冻死了,将军还吩咐手下的人把军需处长叫来,难道将军还不认识这个冻死的不就是军需处长本人吗?  相似文献   

6.
课堂里,《威尼斯商人》(浙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的教学在进行着。我让几位学生分角色朗读台词。那位扮演夏洛克的同学朗诵技巧好,又有一定的表演天赋。随着他绘声绘色、神情毕现的朗读,夏洛克一会儿是一个贪婪、吝啬、爱财如命的高利贷者,一会儿又是一个残忍、固执、冷酷无情的复仇者,最后成为一个愚蠢、利令智昏的失败者。教室里不时漾起笑声,气氛极其活跃。看来学生把握这个人物性格是不成问题了。  相似文献   

7.
从《水浒传》的“吃”字翻译谈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被誉为“把《水浒传》推向世界第一人”的赛珍珠的英译本《水浒传》向西方宣传了中国文化,这已被中国和世界所肯定,她本人也被视为沟通中西文化的桥梁。本文从译者对“吃”字翻译的角度探讨她对原作语意、语境及典故的把握程度,尽管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但她在翻译过程中所体现的一名翻译者的态度和精神都是值得读者和译者学习的。  相似文献   

8.
【设计背景】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第七单元第四节《城市交通运输》一课,主要讲述了城市交通运输的主要特点、城市道路网、城市交通环境的改善。知识性较强,内容比较抽象,学起来往往是教师讲得寡淡,学生听得乏味。每次讲述这部分知识,我都感到头痛,如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呢?我陷入了深深的思索……  相似文献   

9.
老子美学思想的产生,取决于他所生存的具体的历史年代,随着历史的演进,在后来的作中得到了扬弃,产生了嬗变,从而获得了历史的意义。这里的历史意义有二重含义:一是美学意识史时代的产物;二是它将随着时代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0.
11.
正《科技导报》2014年第21期"职场"栏目刊登了郭孝玉撰写的"家庭与机遇,该如何抉择"一文。科研工作者常常面临着艰难的选择,比如有的在海外工作的教授想回国发展,而他们的配偶不同意。再比如,有的博士后在大城市找到一个教职,但他的女友坚持只能去她的家乡发展。  相似文献   

12.
《广玉兰》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10册中的一篇散文。作者以优美的文笔,细致地描写了广玉兰花的色美、形秀、香幽以及叶片的独特情趣,表达了作者对广玉兰的喜爱之情。课文的第3自然段是教学的重点,作者按照花开的时间顺序,描写了广玉兰花开放时的各种形态。在该段教学过程之中,我以简驭繁,着力凸显一个“读”字,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该段中的第2至6句,在读中品味语言,感悟想像广玉兰花儿的四种不同姿态一一含羞待放的、刚刚绽放的、完全盛开的、已经开过的,并将优美的语言熟读成诵、内化积淀下来。  相似文献   

13.
笔者在执教苏教版第六册《鹬蚌相争》时,围绕课题中出现的重点词语“争”字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整节课教学结构严谨,步步深入,具体如下:  相似文献   

14.
严复是一位游走在中西文化夹缝中的"过渡时代"的"士"。《论世变之亟》,显示了严复作为当时第一位真正意义上的比较文化学者的远见卓识。但是其根深蒂固的"士"的情结,导致了他后来精神世界贯穿一生的矛盾。他终究不是一个独立的知识分子。  相似文献   

15.
这是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上)《雨点儿》的教学片段。 “数不清的雨点儿,从云彩里飘落下来。”当老师出示这句话时,大屏幕里“飘落”一词缓缓地从上而下,轻轻落到句子中。  相似文献   

16.
《河岸》中的库东亮是生活于当代中国的“零余者”,他的自我放逐反映了当代中国人因文化之“根”失落而产生的一种普遍漂泊感。库东亮对文化革命的拒绝宣告了人的主体意识的回归,这使他的寻根成功有了某种可能。这个人物是苏童对20世纪“零余者”形象的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鞭打"是小说《父亲的微笑之光》的核心意象。不少评论者认为鲁宾逊对麦克德琳娜的鞭打,体现的是一种"父权",是一种以爱的名义实施的"所有权"。通过细读文本指出:黑人学者鲁宾逊的身份具有"双重性",鞭打麦克德琳娜的事件实质上是其互不妥协的两种灵魂矛盾斗争的佐证和结果。  相似文献   

18.
《大教学论》阐述了为实现将一切事物交给一切人类的艺术,其实现方式是班级授课制,遵循的是自然原则下多种教学技术,无论是实现方式还是原则方法,目的一是为知道自己、管束自己、最终皈依上帝——令生都是为永生做准备,二是教育出改良社会的人才,拯救当时处于水深火热中的捷克。但《大教学论》所论述的教学艺术的核心是泛智教育——Comeinms一生所追求的教育理论与实践。究其泛智教育理念的根源,无非是人的教育,是一切人如何通过教育形成人。  相似文献   

19.
记得我刚上初中时,教语文的老师是个刚出校门不久的师范生,他在给我们上文言文《郑人买履》时,把“履”(lu)读成了“sha”,全班同学深信不疑。直到又换了一位语文老师,才知道这个错误。出错的原因是把“履”和与之字形相近的“厦”字混淆了,所以读音也错了,真是误人子弟啊。从此,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