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4 毫秒
1.
人们常说: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家庭、学校、社会的教育。而家庭是社会最基本的单位,每个孩子都生长在家庭里,家庭是孩子的摇篮。家庭教育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因此,父母的自律和身教,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具有重大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家长如何对孩子进行启蒙教育、品德教育、劳动教育、智育开发以及怎样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和质量观,如何掌握教育子女的科学知识和方法,提高家长自身素质,将直接关系着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2.
现在,在教育中有一些不和谐的声音。农村有很多家长认为: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是老师的事。其理由是孩子在家生活的时间短(只有双休日),孩子的学业他们也不懂,无法帮,他们所能给予孩子的就是满足其物质需求。还有的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学习成绩差,本来就没抱什么希望,送到学校来就是让他混日子长个子,老师不能批评。前不久,我校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星期五一老师要求一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后才能回家。可是刚放学不久,学生的家长来接他说:回去,下个星期来完成。老师对此表示无可奈何。其实,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天下所有父母共同的愿望,没有哪一个父母不愿管孩子,只要我们教师多用心,家长自然会和老师一起教育孩子。  相似文献   

3.
《科技园地》2005,(1):47-47
孩子可以有自己的私事,也可以有自己的私情,但孩子也应该接受父母的监督和教育。在这个问题上.父母和孩子之间常常引发矛盾,孩子说父母侵犯了自己的隐私权,父母说我有权监督你,我是为了你好。于是家长与孩子就产生了矛盾。  相似文献   

4.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密切配合,通力合作,对子女的健康成长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如今,在教育中,家庭、学校、社会三者的联系愈加紧密。学校教育需要家庭教育的密切配合,加强家庭与学校的合作,统一整合对孩子的教育影响,才能保证良好的教育效果。家庭方面,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了解掌握孩子情况,主动了解学校教育,积极学习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学校方面,要做好与家庭方面的联系,促进家校沟通,办好家长学校,搞好家长资料中心,发挥家长委员会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张向君 《科技信息》2009,(32):I0304-I0304
目前,不少望子成龙、盼女成风的家长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接受一项或几项特长教育,以使孩子掌握更多的技能去迎接未来的挑战。家长的这种需求,使以培养孩子的某些特殊能力为目的的各种特长教育应运而生,应有尽有,不一而足。于是,小孩子们就听凭父母的安排,背起了书包,穿上了舞鞋舞衣,拿着书画用具,拎着乐器,跟随着父母来回奔走在各种各样的特长班里。当前社会上,有许多父母大都信奉“艺多不压身”的观念,看着别人的孩子都在各类“班”里培养特长,如果自家的孩子不上这些“班”,自己脸上无光,心里也不踏实;一些家长就给孩子报班,仅凭自己的意愿,不分优劣,贪多求全。然而,培养孩子的特长,不能遵从父母的主观意愿。不能盲目跟风,要根据孩子的兴趣,因势利导。  相似文献   

6.
何淑丽 《科技信息》2013,(5):307-307
<正>世界上任何职业都可以培训上岗,唯有父母这一岗位是摸着石头过河。在生活中,许多家长常错过了培养孩子好习惯的最佳时期——十岁前。教育家蒙台梭利说过:"人生的头十年胜过以后发展的各个阶段,胜过十岁直到死亡的综合。"伴随孩子的成长,入托入学后会由家庭教育为主渐渐转变为学校教育,作为家长我们应明白:家庭教育不仅是孩子教育的起点,而且是教育的基础。因为学校教育属于共性教育,而家庭教育属于个性教育。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学校教育更离不开家庭教育。法国作家福楼拜说过:"一个国家的命运与其说操在掌权者  相似文献   

7.
张丽丽 《科技资讯》2006,(33):125-125
本文主要从如下三个方面论述了解决民族地区流动人口的孩子的教育问题的措施,一是政策上优惠;二提高父母的素养,完善家庭教育,带给孩子一个美好灿烂的明天;三是更新观念,锐意改革,切实提高学校对流动人口的孩子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8.
学校的改革和发展关系到学生的成长成才,学生的健康成长牵扯到每位家长的殷切希望。家长是学校发展和改革中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学校发展要发挥家长的作用,学生的教育更要发挥家长的作用,只有学校和家庭在孩子教育问题上双管齐下,就一定能做好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促进学生的全面成才。尤其是在就业方面,一定要争取家长的支持。  相似文献   

9.
张仲生 《科技资讯》2009,(34):246-246
全社会都要努力营造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相互协调、配合的育人网络。家庭是教育孩子的第一课堂,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具有特殊的重要作用。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家长的品德行为对子女的影响很大,具有导向作用。学校是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主课堂,要着重解决好把德育工作摆在首位和贯穿全过程的问题。三方要在教育内容、目标上互相沟通,互相衔接,不留真空,充分发挥各自的教育优势。  相似文献   

10.
现在很多家庭父母都要上班,没时间接送和照顾孩子,这个重任就落在爷爷奶奶或者姥姥姥爷的身上。隔辈家长自认为很“爱”孩子,殊不知这种隔代教育对孩子影响是十分不利的。会爱才是真爱,真爱需要学习!两代家长都要学习教育子女的科学方法,多开展三代人共同参与的活动,“抓一代,促两代,三代并进”。做到父母主动教育不包办、祖辈配合教育不越位,变单一式家庭教育为隔辈家长参与的复式家庭教育,形成学习型家庭教育的氛围。
  幼儿的教育伴随着幼儿成长的整个过程,幼儿园与家庭携起手来,家园共育,正确面对隔辈教育中出现的问题,一起创造一个和谐、温暖的家庭教育环境,让隔辈教育走出特色!  相似文献   

11.
张贵英 《科技信息》2008,(21):282-282
新《纲要》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会密切合作,与小学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环境,父母长辈的言行身教将影响孩子的一生,因此,新《纲要》将幼儿同与家庭教育紧密联系,提出了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同时帮助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也就是加强家长对幼儿的早期教育意识,让幼儿在渗透教育的环境下茁壮成长,为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和谐发展,构建幼儿园、家庭、社区合作共育的学习共同体。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2.
王花灵 《奇闻怪事》2009,(10):56-56
爱护环境、保护环境是现代公民的基本素质和行为准则,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地球上每个人都有一份责任。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教育子女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教育孩子首先要从教育父母做起,让家长成为可持续发展教育的主流。  相似文献   

13.
现在很多家庭父母都要上班,没时间接送和照顾孩子,这个重任就落在爷爷奶奶或者姥姥姥爷的身上。隔辈家长自认为很“爱”孩子,殊不知这种隔代教育对孩子影响是十分不利的。会爱才是真爱,真爱需要学习!两代家长都要学习教育子女的科学方法,多开展三代人共同参与的活动,“抓一代,促两代,三代并进”。做到父母主动教育不包办、祖辈配合教育不越位,变单一式家庭教育为隔辈家长参与的复式家庭教育,形成学习型家庭教育的氛围。  相似文献   

14.
俗话说得好,“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既是摇篮教育,也是终身教育。家庭教育因其特殊的地位和影响,在我们的大教育系统工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现在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因而家长倍加关心和爱护,这使得家庭教育在理念上有了保障,但同时也容易走进以下误区:  相似文献   

15.
一位心理学家曾经这样说过:“一个舍不得赞美孩子的父母,往往会使孩子变得令他们无法赞美”。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和父母学会用赏识的眼光、手段、方法去挖掘、发现孩子的闪光点,促进孩子好的方面得到巩固,继续发扬,不良的行为习惯得到克服,既而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样的教育就是“赏识教育”。  相似文献   

16.
近些年来,国家从学校到家庭乃至整个社会对发展学生智力也非常重视,优生优育,再加上生活水平的提高,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学校教育对学生智力的开发,学生的智商水平普遍较高。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有些聪明健康的学生身上所反映出来的新问题却又常常令教师感到困惑、忧虑、甚至一筹莫展。比如,现在的学生,学习环境优于过去,很多家长不惜出数千元作为智力投资为孩子选择重点学校。但常常事与愿违,许多学生却往往不喜欢学习。孩子身上体现出来的消极情绪,从智力方面找原因显然是不行的,这就涉及到我们学校教育应该十分注意的另一面,即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问题。  相似文献   

17.
刘赣民 《科技信息》2012,(36):383-383
南于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离开故土到城市务工。笔者所在的江西省更是全国有名的劳动力输出大省。背井离乡的农民工在外打拼的同时却将年幼的孩子及年迈的老人留在家乡。缺少父母的直接监护,这些农村孩子便成为一种新型的社会弱势群体——“留守儿童”。留守儿童长期缺少父母的直接关怀,祖父母也没有精力和时间在学习和心理上对其进行正确的指导,导致孩子们的安全、教育、情感、心理等一系列问题日益突出。拿笔者所在的农村中学为例,留守儿童的教育一直处于“被托管”的状态。家长外出打工后,将孩子教育全权托付给学校,认为只要孩子去学校上课就足够了,学校会负责孩子的学习的。然而,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脱节必然会对孩子成长造成巨大问题。为此,作为农村教师的我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对留守儿童教育进行了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18.
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位老师,比任何一位教师都更了解自己孩子的个性及成长情况。面对处在身体和心理发展重要时期的初中生,虽然说学校承担着主要的教育任务,但是如果家长能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配合老师教育学生,往往能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家庭是孩子最早、也是时间最长的受教育的场所,家长是他们最早乃至终身的教师。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来说,既是启蒙教育,又是终身教育,起到了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难以起到的特殊作用。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家庭教育。第一、要做好样子。大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孩子都在注视着、模仿着。从孩子身上可以看到父母的影子。要注意言传与身教并重。一份调查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论述了解决民族地区流动人口的孩子的教育问题的措施,一是政策上优惠;二提高父母的素养,完善家庭教育,带给孩子一个美好灿烂的明天;三是更新观念,锐意改革,切实提高学校对流动人口的孩子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