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强酸性离子水又称强酸性水、强氧化水、超氧化水等,最早是日本松尾至晃等人在1982年开始研究的。 强酸性离子水指的是,在水中施加直流电压电解时,阳极侧生成的氧化还原电位(ORP)+1000mv以上,pH2.7以下的阳极水。这种水具有强烈的杀菌作用,在食品加工、植物栽培和医疗等方面有广泛的用途。 一、强酸性离子水的生成机理 在强酸性离子水生产过程中电解时能发生如下反应:  相似文献   

2.
离子水洗衣机的电解装置一般采用金属氧化物涂层阳极(DSA——Dimensionally Stable Anode),本论文研究采用硼掺杂金刚石薄膜(BDD)电极做离子水洗衣机的电解阳极,通过分析其特性曲线,表征参数,并和DSA电解电极对比性能,同时做一些洗涤实验来验证其洗涤效果,以此来展现硼掺杂金刚石薄膜电极具有更加稳定和良好的电化学特性,所以更适合于用做离子水洗衣机的电解装置.此外,离子水洗衣机主要是把水电解成碱性离子水来洗涤衣物,BDD电极可以做到不用离子隔膜分离出碱性离子水就可以达到洗净衣物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强酸性氧化离子水的制作原理 ,杀菌机理 ,使用特点 ,注意事项 ,应用前景和存在的问题。该技术为一种环保型的消毒杀菌技术。具有杀菌谱广、杀菌效力强、价格低廉、制作简便、应用范围广泛、有益于环保和防止艾滋病等疾病的传播等优点。特别适合我国的国情和实际应用条件。  相似文献   

4.
陶芒 《今日科技》1999,(1):25-25
你知道电解水吗? 近年来日本和我国台湾流行电解水,它有两种,一种由电解池阴极出来的为碱性离子水,作为饮用水;另一种由电解池阳极出来的为酸性离子水,用于美容、洗浴。这两种水的特点是水分子团小、活性高、溶解性和  相似文献   

5.
该文采用纳米催化电解技术,对印染废水的COD及色度去除率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考察了电解时间、电流密度、电导率及pH等因素对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COD和色度的去除率随电解时间的增加和电流密度的增大而增加,且对色度的去除效果要优于COD.增加电导率对废水的色度和COD的去除效果不明显,适当降低废水的pH值有利于增强电解效果.  相似文献   

6.
为了得到合适的酸性镀铜添加剂,本文研究了酸性镀铜电解液中葡萄糖、可溶性淀粉及十二烷基磺酸钠复合添加剂对电解沉积铜的影响,确定了这三种添加剂相互复合后电解沉积铜的最佳条件和沉铜速率。比较电解沉积铜速率和形貌可得,葡萄糖-可溶性淀粉-十二烷基磺酸钠复合添加剂电解沉积铜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7.
采用离子膜电解槽电解NaCl溶液,研究制备阳极酸性氧化溶液及其对模拟烟气中NO的脱除效果。分别研究了电流密度、电解时间、Na Cl浓度等因素对阳极酸性氧化溶液理化性能(TOS浓度、pH)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电流密度、电解时间、NaCl浓度的增加,阳极酸性氧化溶液中TOS浓度近乎呈线性增加。但随着电解时间增加,pH却迅速降低,并趋于稳定(1.5~2)。随着阳极酸性氧化溶液中TOS浓度的增加,NO脱除率明显提高;当TOS浓度为700 mg·L~(-1)时,NO脱除率达到50.4%。随着阳极氧化溶液初始pH的降低,NO脱除率明显增加,当pH为6时,NO脱除率为38%。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铁碳微电解对采油废水进行预处理的影响因素及各个因素的主次关系.方法调节采油废水pH值为酸性,向采油废水中投加经过活化处理的铁屑和吸附饱和的碳粉,曝气反应一段时间;在去除铁屑和碳粉之后,再将pH值调节为碱性,搅拌后静置40 min,取上清液进行检测分析.通过正交试验和单因素试验确定pH值、反应时间、铁碳质量比和铁投加量对COD去除率的影响.结果通过正交试验得出铁碳微电解预处理采油废水的影响因素顺序为:pH值铁投加量反应时间铁碳质量比;在最佳条件pH为4,铁投加量为0.167 g·mL-1,反应时间为30 min,铁碳质量比为3:1时,COD去除率可以达到54.3%.结论采用铁屑和碳粉对采油废水进行微电解可以取得良好的处理效果,其中pH值和铁投加量对COD去除率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9.
文章对酸性氧化电位水制备过程的主要影响因素--电解时间、极板间距、电解质浓度和电流进行了研究,并对生成的酸性氧化电位水处理废乳化液进行初步的实验研究.以pH和ORP为酸性氧化电位水制备的目标,通过单因素影响实验研究,确定酸性氧化电位水制备条件为0.3 mol/L的NaCl、电流I=0.70 A、极板间距d=3 cm,在此条件下生成的酸性氧化电位水中氧化性物质含量为2.6×10-3 mol/L.用此酸性氧化电位水处理废乳化液,COD的去除在酸化作用基础上可以提高4.86%至5.94%,去除率可以达到96.24%,具有酸化和氧化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0.
刘洪波  吴健 《贵州科学》2012,30(4):50-53
在分析低碳冷轧带钢酸洗机理的基础上,研究了低碳带钢电解酸洗的影响因素(电解极板及电解工艺参数),研究表明:对Pb—Ca-Sn酸洗阳极增加保护措施及采用酸洗温度40℃、酸液浓度70g/L、电流密度10c/dm^2的电解工艺参数可得到较好的酸洗效果。  相似文献   

11.
电解致酸脱保护DNA在片合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以电解致酸脱保护法为特征的是阻DNA在片合成新方法,在2.0V电解电位下电解水,释放氢离子并富集于阳极极板队近,导致局部酸度增强,使核酸单体分子发生脱保护反应,测定了该合成方法的合成产率与电解时间,支持电解质浓度,水浓度等条件的关系,结果表明,电解时间越长,脱保护效率越高,两者基本呈线性关系;支持电解质浓度与水浓度等条件对脱保护效率基本无影响。  相似文献   

12.
电解铝液中氢形成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铝电解过程中铝液中氢的形成机理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电解铝所用的原材料(Al2O3和AlF3等)有良好的吸水性能,所携带的水分进入电解液后,或与氟化盐发生水解反应,或被电解成氢和氧,析出的氢通过扩散和Al2O3寄生机制进入铝液,这是电解铝液中氢的主要来源。水分与铝反应所产生的氢通过Al2O3夹杂物-气体寄生机制进入铝液,对电解铝液中氢的形成有重要影响;铝电解过程生成的氢通过扩散和寄生机制对铝液的污染,是短流程工艺影响铝熔体冶金质量的主要根源。  相似文献   

13.
高硫煤的电化学净化对煤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煤在酸性或碱性条件下电化学净化对煤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适当的电解条件下电化学脱硫对煤质影响不大,但若提高有机硫的脱硫率,则对煤质影响明显。将处理过的煤用四氢呋喃(THF)萃取,并将THF可溶部分进一步用环烷萃取,完全宿煤THF可溶物和环乙烷不溶物含量高于原煤。  相似文献   

14.
在系统研究次氯酸溶液杀菌作用与浓度及pH值关系的基础上,探讨了无隔膜电解槽中电解氯化钠溶液获得合适杀菌效果次氯酸溶液的氯化钠溶液浓度、pH以及电流密度。利用优化条件下获得的次氯酸溶液进行杀菌实验,结果表明在30s内对大肠杆菌,在2min内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都有很好的杀菌效果。  相似文献   

15.
摘要以提高对氰化提金污水处理的性价比为目的,将离子交换、电解技术和磁化技术结合起来,形成新的复合工艺.结果表明,该技术可提高回收电解铜的质量,在一定量的污水治理中,能产生可观的经济效益,弥补了直接电解工艺的不足.  相似文献   

16.
针对建筑生活热水的生物安全性问题,对比研究了银离子、热力以及银离子-热力复合冲击消毒技术对生活热水管壁生物膜微生物的灭活效能.结果表明,银离子浓度和热水温度对管壁生物膜的细菌总数和总大肠菌群灭活效果影响显著,银离子浓度和热水温度越高,管壁生物膜的微生物灭活效果越好.银离子-热力复合消毒对管壁生物膜微生物灭活效果显著好于单一的银离子消毒或热力消毒;60℃热水、0.05 mg/L银离子、消毒60 min条件下的复合冲击消毒效果已接近单一的70℃热力冲击消毒效果,消毒后生物膜变薄或脱落,生物膜结构破坏明显.银离子-热复合冲击消毒显著,提高了建筑生活热水管壁生物膜微生物灭活效果,更高效地杀灭了病原微生物,是一种有应用价值的生活热水安全消毒和水质保障技术.   相似文献   

17.
以RuO2-SnO2-TiO2为金属氧化物涂层,通过电极性能表征对涂层配方进行研究,分析Ru对酸性氧化电位水涂层钛阳极性能的影响,探索烧结温度和热处理时间对涂层晶粒大小及表面形貌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Ru是阳极具备电催化活性的主要组分,对涂层表面几何结构的形成、析氯反应催化活性的增强及电极寿命的提高,均起着主要作用.Ru的摩尔分数小于30%时,未出现单质金属钌和锐钛矿相TiO2,涂层晶型呈理想的金红石晶型;Ru的摩尔分数为25%时,电极涂层的强化寿命最长.综合考虑涂层阳极的性能与成本,Ru的最佳摩尔分数为25%.烧结温度对涂层晶粒大小及表面形貌影响显著,温度过低,涂层晶粒发育不完全;温度过高,涂层开裂且晶粒明显长大.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压载水电解处理技术对压载舱腐蚀的规律,采用静态挂片失重、电化学测试以及扫描电镜(SEM)等方法研究低碳钢在电解压载水中的初期腐蚀行为.结果表明:低碳钢在余氯质量浓度为7.5、17和28 mg/L的压载水中的腐蚀速度分别约为其在天然海水中的1.25、1.46和1.7倍,且余氯质量浓度越高,温度对腐蚀加速的影响越大;试样在电解压载水中的腐蚀过程由阴极反应中的传质过程控制;碳钢在余氯质量浓度为7.5和17 mg/L压载水中的腐蚀形貌留有剥蚀、断裂的特征.腐蚀产物能谱分析表明:电解压载水腐蚀产物中的氯元素含量降低,产物层对氯离子的渗入具有较强的阻碍作用.  相似文献   

19.
Gold nanoparticles with different shapes and sizes were prepared by adding gold precursor (HAuCl4) to an electrolyzed aqueous solution of poly(N-vinylpyrrolidone) (PVP) and KNO3, which indicates the good reducing capacity of the PVP-containing solution after being treated by electrolysis. Using a catholyte and an anolyte as the reducing agents for HAuCl4, respectively, most gold nanoparticles were spherical particles in the former case but plate-like particles in the latter case. The change in the pH value of electrolytes caused by the electrolysis of water would be the origin of the differences in shape and morphology of gold nanoparticles. A hypothesis of the H+ or OH? catalyzed PVP degradation mechanism was proposed to interpret why the pH value played a key role in determining the shape or morphology of gold nanoparticles. These experiments open up a new method for effectively controlling the shape and morphology of metal nanoparticles by using electrochemical method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