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复杂工业过程多智能体协调Petri网模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刘金琨  王树青 《系统仿真学报》1999,11(5):361-363,394
分析了复杂工业过程下的多智能体体系系统所面临的问题,探讨了有关多智能体系统的协调地,采用并行处理技术,建立Petri网模型,对复杂工业过程多智能体协调进行了模拟。  相似文献   

2.
机器人焊接柔性制造系统的多智能体协调控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提出了利用分布式的多智能体协调控制技术实现对焊接柔性制造系统进行控制的思想。通过对集成多机器人和多传感器的焊接柔性制造系统进行焊接生产任务执行过程的分析,提出了针对焊接柔性制造系统的多智能体控制系统结构。最后利用JADE多智能体系统开发平台建立了一个多智能体控制系统,并通过实验验证了该系统的有效性及合理性。  相似文献   

3.
多智能体仿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是,现有的多智能体仿真和并行仿真无法解决数量庞大且具有复杂动力学特性的智能体仿真,因此研究这类多智能体的有效仿真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能够有效仿真这类系统,设计了一个两层的多智能体并行仿真框架,指出了该框架中面临的挑战。除此之外,针对仿真中提高仿真效率的挑战,作者提出了一种加快仿真速度的方法。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明显提高仿真效率。  相似文献   

4.
基于多智能体的城域混合交通仿真系统的体系结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多智能体技术为手段,结合我国混合交通流的组成和复杂性特征,建立了一种分布式混合交通流模型,并提出了基于多智能体的城域混合交通仿真系统的体系结构。所提出的交通流模型能够充分发挥智能体的自治性和相互协作性,体现我国城域混合交通流的复杂性特点。提出的交通仿真系统结构简明严谨、界面友好、易于扩展,适用于智能交通领域。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具有参考状态的有向通信时延多智能体系统的信息一致性问题.提出了适用于可连续通信并有通信时延的有向多智能体系统关于参考状态的一致性算法,严格推导了多智能体系统在该算法作用下达到信息一致性的充分性判据,最后以水下无人航行器协同作战为背景,仿真验证了所提出的一致性算法和判据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基于多智能体的电力软科学智能实验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电力软科学研究的复杂性、不确定性,总结了电力软科学研究包括的类别,采用最新的信息集成标准、CORBA规范,基于多智能体技术,应用复杂适应系统理论与智能工程理论,提出了电力软科学智能实验室建设框架和开发思路,并详细讨论了其实现方式。该体系结构采用开放式信息集成技术,方便已有软件的集成和功能扩展,可以为其它行业的软科学实验平台的研究和实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针对具有干扰的多智能体系统的离散时间群集运动问题,提出了一种有限时间收敛的包容控制算法。运用现代控制理论、代数图论和线性矩阵不等式等分析工具对所提出的控制算法进行理论分析,得到了具有干扰的离散时间多智能体系统有限时间内实现群集运动的收敛条件。分析了动态多智能体实现包容控制的运动状态,同时讨论了该系统在理想情况下达到有限时间收敛的充分条件。最后,系统仿真验证了所得结论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8.
针对当前地理多智能体建模存在着计算成本高、配置复杂、运算加速性能不高的问题,以杜能模型为例,提出基于GPU并行技术的一类地理多智能体仿真与优化方法。通过构建空间索引网格的方法,动态维持智能体与空间索引网格的关联关系,提高地理多智能体系统的仿真运行效率。研究结果表明:采用GPU并行技术,能够使多智能体系统的运行性能得到明显提升,对开展大规模数据下的空间系统多智能体仿真建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一种基于智能体动作预测的多智能体强化学习算法. 在多智能体系统中,学习智能体选择动作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其他智能体执行动作的影响,因此强化学习系统需要考虑多智能体的联合状态和联合动作.基于此,提出使用概率神经网络来预测其他智能体动作的方法,从而构成多智能体联合动作,实现了多智能体强化学习算法. 此外,研究了该方法在足球机器人协作策略学习中的应用,使多机器人系统能够通过与环境的交互学习来掌握行为策略,从而实现多机器人的分工和协作.  相似文献   

10.
针对多智能体编队系统执行器发生故障时,所引起的参数不确定以及系统瞬态不稳定问题,本文采用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radial basis function neural networks, RBFNNs)对不确定参数(未知函数)进行估计。同时,基于反推技术设计出合理的自适应容错控制器,并通过有限时间理论保证系统实现瞬态稳定。首先,本文采用10个智能体作为被控对象,基于有向通讯拓扑结构理论,构建了非线性多智能体系统模型。其次,基于RBFNNs逼近特性,采用反推技术与动态面技术相结合,设计出合理的容错控制器,补偿多智能体中出现的未知非线性执行器故障,并采用有限时间理论解决系统瞬态不稳定问题。接着,基于Lyapunov稳定性理论分析了控制器的稳定性和快速收敛性。最后,通过两种算例对比,验证了所设计的控制器性能优于传统的反推技术,为工程实践提供了一种有效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1.
预测模型Agent的实现方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胡代平  王浣尘 《系统工程学报》2001,16(5):330-334,381
在多Agent预测模型系统中,由预测方法和模型构成的预测模型Agent是完成预测任务的主体,实现各种预测模型Agent是开发多Agent预测模型系统的主要工作,本文在实现Agent的整体框架基础上,研究了直接编程预测模型Agent的实现方法,并提出了利用Agent技术封闭现有预测模型软件来快速建立预测模型Agent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针对当前计算机文字处理系统存在的功能缺陷,讨论了计算机文字处理系统的发展方向,提出了新一代智能文字处理系统的功能及实现技术。  相似文献   

13.
基于Agent技术的人机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研究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将界面智能体、移动智能体和信息智能体应用于决策支持系统中,分析了各种智能体的工作原理,利用界面智能体的人机协调技术,构成一个人机共存的智能决策支持环境,利用移动智能体与信息智能体实现人机决策的网络化,给出了系统应用实例,并分析了其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4.
信息融合技术在可靠性评估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针对复杂大系统可靠性评估中所遇到的困难 ,提出了采用信息融合技术解决该问题的思路 ,并就其实现形式及途径加以探讨。通过分析信息融合技术和可靠性评估有关的特点 ,得出了信息融合技术必将推动可靠性评估发展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基于Agent的农业经济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将分布式人工智能中的Agent技术融于现代农业经济管理决策支持系统的研究与开发中,提出了基于Agent的农业经济智能决策支持系统(AEIDSS)的结构和组成,引入界面Agent、管理Agent、数据Agent、模型Agent、知识Agent以及各类决策职能Agent构成系统的主要部件,分析了基于分类器系统的Agent实现方法,探讨了在多Agent通讯与合作环境下实现农业经济系统的动态分析、评估、预测以及优化等决策支持功能的工作原理。图2,参13。  相似文献   

16.
城市智能化步行商业街概念系统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智能化步行商业街的概念和构架,分析研究城市步行商业街的智能化建设对有限的资源与先进的技术进行有效整合的作用与效果。为此.研究并构建城市智能化步行商业街的概念系统,为城市步行商业街的整体系统设计以及商业开发提供参考和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7.
神经元的集聚原理与智能子波神经网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对神经元机能空间分布结构和状态转换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神经元的集聚原理,并通过构造一种基于广义子波基函数的神经元积聚模型,讨论了由此实现的智能子波神经网络所具有的广义结构可调和广义信息记忆等智能化特性。最后,通过两个仿真实验验证了新网络模型在有关实际问题解决上的可行性和高效性。  相似文献   

18.
为了实现信息化战争中军队油料调拨指挥决策的智能化,将multi—agent技术引入到军队油料调拨指挥系统.阐述了建立基于multi—agent军队油料调拨指挥系统的必要性;对基于multi—agent的油料调拨问题求解进行了描述;对基于multi—agent的军队油料调拨指挥系统进行了总体设计,构造了面向油料调拨过程的各类agent及其运行机制;建立了相应的调拨模型和multi—agent模糊关联决策模型;最后阐明了该研究对军队油料调拨指挥决策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新一代开放系统及互操作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历 2 0世纪 90年代的持续实践 ,采用“开放系统”的思想来集成大型的计算机系统已成为技术界不争的事实。然而 ,技术的发展使得传统的开放系统面临严峻的挑战 ,需要新的标准、技术来使开放系统体现高度的智能协作性及移动性。基于完善的开放系统的实际形成有赖于“互操作性”的实现这一原因 ,以互操作性为研究对象 ,以移动agent为研究工具 ,探讨了新一代开放系统实现机制以及未来发展的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