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正皮影戏又称"影子戏""灯影戏""土影戏",是我国劳动人民利用"光"和"影子"的科学原理再加上精巧的绘画雕刻工艺而发明创造的一种综合戏剧艺术。在元、明时期其唱腔以汉腔、楚腔、秦腔和川腔为主,也含有荆楚民间小调,故被称为弹戏皮影戏,至明末清初,潜江、沔阳一带形成自己独特的影子、表演、词格及歌腔及筒子腔审美特征。江汉平原皮影戏以浓郁的乡土气息和独特的  相似文献   

2.
在以历史人物故事为题材的戏曲中,包公戏是最受广大人民群众欢迎的戏之一。由于在“史无前例”的十年里,林彪、“四人帮”制造了无法确计其数的冤假错案,因而人民群众对以昭雪沉冤、为民除害为内容的戏,就比以往更表现得特别热情,而又以对包公戏的喜爱最为突出。因此,“四人帮”被打倒以后,各地不仅上演了许多传统的包公戏(除了那些具有浓厚封建迷信色彩的戏,如京剧《探阴山》之类),而且还编演了一些  相似文献   

3.
元杂剧水浒戏和小说《水浒传》中的李逵都是个非常重要的人物形象。在水浒戏中,李逵是个喜剧角色;而在小说《水浒传》中,李逵这一形象虽然也有着一定的喜剧因素,但是总体来看,他是一个悲剧人物。水浒戏和《水浒传》产生的时代背景的不同、创作主题的不同和故事流变等原因使得“两个”李逵的形象大相径庭。  相似文献   

4.
笔者认为写意精神的实质是“得意忘象”,其表现在书画实践方面就是经过长期的书画实践而最终达到“墨戏”的状态,而进入“墨戏”状态的一个表征就是在技法上达到“松”的境界。从而做到忽略人物的细枝末节而直取内在精神,创作出所谓的“写意雕塑”。吴教授只不过把笔墨换成了泥巴,由平面变成了立体,但其写意精神与中国的文化传统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5.
皮影戏,又称影戏,明代红火于京东滦州,在皮影人物制作、剧本、演唱、戏班的组织等方面都极富特色。经过几百年的流传,已成为深受群众喜爱的民间艺术形式。近年来,在与现代科技和表演艺术相结合后,已开始走向世界,显示了顽强的艺术生命力,是京东地区艺人对我国文化艺术的独特贡献。  相似文献   

6.
皮影戏在亚洲特别流行。关于皮影戏的起源众说纷纭。有的认为它起源于中国。有的说印度尼西亚的爪哇是皮影戏的故乡。有的认为皮影戏的发明权属于印度,因为亚洲许多皮影戏剧目自古以来多取材于印度著名的两大史诗《罗摩衍那》和《摩呵婆罗多》。但有一点是一致的:最初的皮影戏是一种宗教礼仪。马来西亚的皮影戏在泰国、印尼、印度和中国的传统基础上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印尼爪哇和泰国的戏剧传统对其影响最大。早在十九世纪初,皮影戏在马来西亚就已成为一种独立的剧种。演出一般都  相似文献   

7.
《贩马记》是李健吾进行话剧民族化改革的一个成功尝试,它巧妙地将南戏的一些重要特征吸收进话剧,创造出传奇剧这种新类型。李健吾在使用“南戏”与“传奇”两个概念时,并不严格加以区分。他把自己的戏叫作“传奇”,并试图吸取南戏的精神:在形式、时空背景、人物设置、情节构造、意境以及语言等方面继承南戏。  相似文献   

8.
“戏”“剧”二字皆产生于先秦蜡祭活动中,“剧”更直接是蜡祭中扮演虎与田豕搏斗的场面记录,此种角力表演由娱神而娱人,遂演化为戏剧。“戏”“剧”二字的创造实是我国戏剧产生于先秦时代的文字见证。  相似文献   

9.
君子之德,有张有弛,故不常为矜庄,时戏谑。在宋代“以俗为雅”、“以词为戏”的文学思想及燕安纵乐的社会风气影响下,文人墨客常常“以词为戏”,词的题序中出现了诸如“戏呈”、“戏赠”、“戏答”等字眼。向子诬的《酒边词》题序中“戏”字的分布很广,“戏”的含义很丰富,“戏”与时代文学思想、社会背景、个人阅历的关系很密切。  相似文献   

10.
正如在我们伟大的祖国一样,印度尼西亚的民间戏剧也是十分丰富多采的。特别是在爪哇岛,有多种为人民喜闻乐见的民间戏剧。这里且不谈历史悠久、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皮影”,仅“人戏”就有多种。流传在东爪哇一带的有“鲁德鹿”(Ludruk),流传在中爪哇一带的有“格多柏辣”(Ketoprak),还有一种叫“马达兰达格兰”(DagelanMaturam)。这些剧种不像“哇扬人戏”那样具有宫廷味,而是从民间土生土长出来的。如果可以这样说,“哇扬人戏”有点近乎我国的京戏,那么其他几种剧种就有点近乎评  相似文献   

11.
桐柏皮影戏是流行于豫南地区的一种戏曲艺术形式。对其表演程式与特点、音乐唱腔与伴奏、服务百姓以及依“俗”求生的发展现状进行调查,可以发现桐柏皮影戏的音乐特征主要为唱腔音乐与当地民间音乐关系密切,唱腔音乐体制以板腔为主、曲牌体为辅的综合性音乐形式。  相似文献   

12.
葬仪的前奏     
在美国“历史上最强大的”第六舰队在地中海耀武扬威、叫嚣核战、摆出一付吃人凶相的时候,在美国总统先生在纽约大肆吹嘘美国实力、放出新的“艾森豪威尔主义”的时候,华盛顿上演了一出据说“令人感到战栗”而又“极为鼓舞”并且“相当感动人”的喜剧。美国统治集团的代表人物在这出戏里都登了台,亮了相。在美国的政治历史中,这无疑是锣鼓喧天,盛况空前的了。美国国防部主演的这出戏,围绕着美国在未来的核战争中将不得不投降这个主题展开了一连串戏剧性十分强烈的场面。这些场面,似真又假,似假又真,弄得连善于演戏的艾森豪威尔也按捺不住心头的怒火,连情节都没搞清楚,就暴跳如雷,“把国防部搞得天翻地复”,吓得“五角大楼的高级官员把所有  相似文献   

13.
皮影戏是华夏民族历史悠久、内涵丰富的戏曲种类,是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它身上凝聚着历代民众的智慧积淀。人、物之偶、灯烛与纱幕,三者合一便是灯影戏必备的基本构成因素。影戏这种形式当源自于西汉前叶,可谓是形制迥异,为后世近现代的许多以影显形的科技种类和产品、为人类打开了具有无限前景的美好思路。  相似文献   

14.
小说作品中重要人物的第一次出场戏是很难写好而又必须写好的。它关系到读者第一眼的印象,关系到整部作品的基调与结局,关系到情节的发展与人物性格的形成,为此作者对它往往用尽机括、煞费神思。而我们的天才作家曹雪芹却以他那鬼斧神工、多采多姿之笔,出色地写出了众多人物的登场戏,而且往往是人物一出场就赢得了喝采。试以凤姐为例:在阁府上下敛声屏气、恭肃严整的气氛中从后院传来一阵“放诞无礼”的笑  相似文献   

15.
在保持传统皮影戏艺术特色的基础上,运用现代电脑动画技术手段,再现已处于濒危状态的皮影戏艺术.以动画作品为实例,将皮影与数字动画结合,通过对皮影戏数字动画创作技巧的解析,探讨皮影戏数字动画的情节选择、镜头的多种互动表现以及皮影戏数字动画的造型设计.将数字化的皮影平台化,使其具备皮影戏造型的表现性和故事情节的趣味性,以增强作品的艺术性,使古老的皮影戏艺术种类具有现代活力.  相似文献   

16.
黄梅 《皖西学院学报》2012,28(4):129-132
黄梅戏《徽州女人》以其鲜明的特色占据了戏曲舞台的一方天地,它在沿袭黄梅戏基本美学特征的同时,又将其进行了变化与拓展,即“柔”中带“刚”、“俗”中见“雅”、“嗲”而不“腻”、“杂”而可“融”,这种美学上的创新使该戏取得了空前的成功,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即传统唱段较少、过于依赖舞关等非音乐因素等。该戏的成功与不足为中国戏曲音乐改革起到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杭州科技》2023,(4):31-34
<正>真人级全息直播亭与高维度交互式自由观赛系统在很多科幻电影里都见到这类似的场景,戏中的人物可以对着剧中其他人物的虚拟影像说话,让身处不同空间的人面对面交流。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杭州研究院的“真人级全息直播亭与高维度交互式自由观赛系统”,基于相机阵列光场计算成像理论,获取、重构和渲染真实世界的光场,使得用户能够身临其境地漫游在不同重建场景中。  相似文献   

18.
什么人可作文学作品的主人公?在深入批判“根本任务”论时、在正确评价“中间人物”论时、在如何理解“题材多样化”(实际是“人物多样化”)时,都要涉及到这个问题。 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凝聚着作家对生活的认识、理解和评价,也是作家爱和憎的结晶。而主人公(或称主要人物)尤为突出。对此,恩格斯指出:“主要人物是一定的阶级和倾向的代表,因而也是他们时代的一定思想的代表,”(注1)这里谈到主要人物  相似文献   

19.
泼寒胡戏是自西域传入的胡俗,在唐代经历了由统治阶层争相观赏到皇帝下令禁止的过程。泼寒胡戏被禁是诸因素合力的结果,深植于民众认知的传统夷夏观是直接原因。泼寒胡戏被禁可视作唐玄宗对吐蕃军事战略调整的信号,也是唐玄宗政治政策弃“则天故事”的表现,且因在夷夏观念上同太宗朝契合,又成为依“贞观故事”的例证。在唐玄宗的政治权衡下,泼寒胡戏以不合华夏礼法被禁。  相似文献   

20.
郎朗  宁宵宵 《世界博览》2010,(13):28-37
在上海世博园“城市最佳实践区”联合展馆B-3展厅里,天津市华明示范镇案例的展区非常抢眼。一棵茂盛的大树在橙黄色背景墙上投下剪影,远处是一片繁华的城市远景。这幅画面之上醒目地写着——“一样的土地,不一样的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