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本文用势阱形象化模型求解氢原子能级,而不用薛定锷方程,得到较严格的解。氢原子中,电子和原子核相互作用的势能为U=-Ke~2/r,其中K=1/4πε_0,对应的势能曲线为双曲线型。  相似文献   

2.
二维氢原子和二维谐振子能级、波函数的求解,归结为解两个完全不同的定态薛定谔方程.本文从二维谐振子的径向方程出发,作适当的变换,得到二维氢原子的径向方程.由二维氢原子的能级和波函数导出二维谐振子的能级和波函数.  相似文献   

3.
寻求氢原子能级简并的解除,提出将氢原子同时置于同向电场与磁场中,并借助于抛物线坐标系研究氢原子中的电子与外电场以及外磁场的相互作用能对能级简并的影响,给出了处于磁场中的氢原子的能量本征值与本征函数.发现外磁场的存在消除了部分简并,再考虑外电场的作用,此时氢原子任意能级的简并均完全解除,同一n、m能级下,能级分裂为n-|m|条,相邻两能级间距为3neεa0.  相似文献   

4.
本文讨论氢原子能级简并与动力学对称性的关系,指出具有球对称性的体系其对称性群是SO_3群,而库仑相互作用体系其对称性群是SO_4群,并在此基础上用代数方法导出氢原子能量公式.  相似文献   

5.
采用全势线性缀加平面波(FP-LAPW) 方法研究了LaNi4.5 Ga0.5 Hy (y=1.0,1.5)的晶体结构,电子结构和氢原子的微观组态.计算基于H-H间的距离不小于2.1(A)的准则,采用结构优化和内坐标驰豫并通过计算氢原子占据不同格位时LaNi4.5 Ga0.5 Hy的总能量得出氢原子最可能占据的位置.研究发现氢原子优先占据6m, 12n*和3f位,4h格位没有氢原子占据.由于晶胞膨胀导致Ni-d带变窄,Ga原子的加入引起费米能级处态密度的降低,H原子的作用则相反.H和Ni, Ga之间的相互作用是LaNi4.5 Ga0.5 Hy固溶体保持稳定的主要因素.费米能级EF向高能区域移动的越少体系越稳定.  相似文献   

6.
采用微扰论方法分别计算了氢原子电子动能的相对论修正和自旋一轨道耦合效应,所得到的能级精细结构移动与Diric方程精确解的α^2级修正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7.
从海森伯测不准关系出发,首先对氢原子基态能量进行估算,而后应用氢原子能级公式,得出氢原子不同受激态能量值,从而获得一幅氢原子能级的清晰图象,最后算出氢原子的电离能。  相似文献   

8.
利用因式化方法和升降算符的性质,得到氢原子的跃迁矩阵元的解析式,从而得到氢原子能级平均寿命的解析计算式,具体计算了氢原子n=2-30的能级平均寿命,并与文献中列出的数据相比较,结果符合得很好.  相似文献   

9.
<正> 本刊1985年第2期“具有简并态的非简并型定态微扰理论”一文中所说的氢原子的非简并能级是指基态能级,这是没有考虑电子自旋的情况。当然,如果考虑了自旋,并忽略自旋与轨道运动的相互作用.则氢原子能级E_的简并是2n~2,而基态能级成为二度简并的了。实际上,本文所讨论的哈密顿算符H_0的本征值既有非简并又有简并的情况是常见的,例如,处于0相似文献   

10.
本文用旋量零标架方法研究了Friedmann时空中氢原子的Dirac方程,得到了退耦和分离变量方程,进而计算了该时空中氢原子的包括相对论效应的能级。  相似文献   

11.
针对超临界水对催化剂成核过程的影响机制问题,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系统研究K2,CO3在不同温度和密度的超临界水中的成核过程.通过对体系的相互作用能、径向分布函数、配位数及体系氢键网络结构变化的分析,揭示了在K2,CO3成核过程中K+、CO32-与水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在超临界态下,随着温度的升高、密度的降低,水溶液体系氢键结构破坏,水分子与K+和CO32-的作用急剧降低,K+和CO32-在静电作用下可冲破水分子的静电屏蔽,从而碰撞聚合形成离子对,继而进一步团聚成核;体系温度越高、密度越小,K2,CO3越易形成小而分散的团簇.  相似文献   

12.
水体中苯的高级氧化及其反应动力学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根据臭氧的自分解以及臭氧与过氧化氢反应诱发产生OH.自由基机理,建立了有机污染物降解过程的动力学模型,并出有机物高级氧化过程的速率方程。实验研究了废水中的苯在298K和pH=3-9的高级氧化降解过程。在碱性条件下,实验结果与导出的动力学模型相符。  相似文献   

13.
运用从头计算方法,在HF/6—311 G^**水平上,求得叠氮乙烯二聚体势能面上3种稳定的分子几何和电子结构。经二级微扰MP2电子相关校正和基组叠加误差以及零点能校正,求得分子间最大相互作用能为-8.66kJ/mol。由自然键轨道分析揭示了相互作用的本质,发现二子体系间的电荷转移较少。基于统计热力学求得273.15~700.00K温度范围从单体形成二聚体的热力学性质变化。为有机叠氮高能体系中分子间相互作用的理论研究提供了首例和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4.
运用密度泛函理论在B3LYP/6-31++G**理论水平研究N,N-二甲基脲二聚体和三聚体氢键结构.构型优化和频率计算得到3个稳定的二聚体和三聚体氢键异构体.经基组重叠误差和零点振动能校正后,最稳定的二聚体和三聚体的相互作用能分别为-48.52和-72.15 kJ/mol.振动分析表明二聚体和三聚体存在典型的红移氢键.热力学分析显示,298.15 K和标准压力下,二聚体和三聚体的形成是一个放热过程.  相似文献   

15.
H原子通过碳纳米管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Brenner(#2)半经验多体相互作用势和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研究了氢原子在单壁碳纳米管中的运动.对温度为10K时,初始入射动能分别为1,5,10,15,20,30eV的H原子以不同的入射角度进入碳纳米管进行模拟,观察了氢原子与碳纳米管的吸附情况及在碳纳米管中的运动,并讨论了不同入射能量和入射角度对氢原子在碳纳米管中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能量为20eV时H原子能够很好的吸附在碳纳米管管壁上.  相似文献   

16.
给出金属氢3种可能结构(bcc, fcc和hcp)的基态能量 表达式及力、 热物性, 并讨论金属氢 (fcc结构)的BCS弱耦合与Eliasherg强耦合超导电 性. 计算结果表明, 根据能量最低原理, 金属氢基态的fcc结构处于能量上更有利的位 置, 其晶格常数a=0.226 324 nm, 强耦合电-声耦合常数λ=1.806, 临界温度Tc=179.126 K.  相似文献   

17.
氟聚物与TATB界面作用的XPS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 (XPS)技术考察了 4种氟聚物与TATB间的界面。通过对实验结果分析 ,认为在该界面上不可能存在着强氢键和明显的酸碱作用 ;同时 ,在这个界面上 ,由相关XPS谱峰平移得到的结合能变化值并不是化学位移。造成这个结合能变化的原因可能是在该界面上存在着分子间弛豫效应 ,因此其不能用于表征氟聚物 /TATB界面分子间作用大小。  相似文献   

18.
从量子化学理论角度探讨了甲醛在有水条件与无水条件下的臭氧氧化机理.主要应用密度泛函中的MPW1K方法,结合6-31+G(d,p)基组优化了反应物、中间体、过渡态以及产物的结构,并计算了各个化合物的振动频率.通过内禀反应坐标的计算确认了反应物、过渡态和产物的相关性.为了得到准确的能量信息,用HL方法进一步精确计算了反应路径上所有结构的能量.结果发现,在有水条件下甲醛与臭氧反应活化能更高,对反应不利.  相似文献   

19.
The hydrogen absorption kinetics of TA15 titanium alloy at 973–1123 K was studied using a tube-type hydrogen treatment furnace. The hydrogen absorption kinetic curves obtained were analyzed according to a series of mechanism equations to reveal the kinetic parameters and mechanism of the hydrogen absorption process. The results show that both the hydrogen absorption rate and the equilibrium hydrogen pressure increase and the time to reach equilibrium is shortened with increasing temperature. It is found that only the second hydrogen absorption period exists in the hydrogen absorption process of TA15 alloy between 973 and 1123 K, and the activation energy is 54.889 kJ/mol for hydrogen absorption. X-ray diffraction (XRD) 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δ hydride forms between 973 and 1123 K, and β phase de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temperature. Orthorhombic α″ martensite is generated at 1073-1123 K, and their amount increases with increasing temperature.  相似文献   

20.
The fixed-gas drag force from a model calculation method that stabilizes the agitation capabilities of different gas ratios was used to explore the influence of temperature and hydrogen concentration on fluidizing duration, metallization ratio, utilization rate of reduction gas, and sticking behavior. Different hydrogen concentrations from 5vol%to 100vol%at 1073 and 1273 K were used while the drag force with the flow of N2 and H2 (N2:2 L·min?1;H2:2 L·min?1) at 1073 K was chosen as the standard drag force. The metallization ratio, mean reduc-tion rate, and utilization rate of reduction gas were observed to generally increase with increasing hydrogen concentration. Faster reduction rates and higher metallization ratios were obtained when the reduction temperature decreased from 1273 to 1073 K. A numerical relation among particle diameter, particle drag force, and fluidization state was plotted in a diagram by this mode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