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史伟婷  席岳婷  张阳 《河南科学》2020,38(1):102-108
以陕西省38个旅游名镇为研究对象,分析陕西省旅游名镇的空间分布格局,通过高德地图API计算,并构建可达性指数以比较各旅游名镇可达性.选择高程、坡度、河网密度、路网密度和居民点密度作为可达性水平的影响因子,并利用GWR模型分析主要因子对可达性的影响程度及其空间非平稳性.研究表明:①关中陕南地区旅游名镇多于陕北,最高密度区域位于咸阳市与宝鸡市的交界附近;②陕西省旅游名镇的整体可达性水平不佳,高程和坡度对可达性的影响不显著,河网密度、路网密度和居民点密度对可达性具有显著影响,并且具有空间非平稳性,其中河网密度和居民点密度分别对86.8%和78.9%的旅游名镇可达性具有负向影响,路网密度对97.4%的旅游名镇可达性具有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2.
唐弋  陈春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3,23(22):9378-9387
分析粮食主产区的农村居民点演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对粮食主产区农村居民点布局优化和国家粮食安全具有参考价值。综合运用景观格局指数、空间关联指数等方法,分析了1980—2015年华中粮食主产区农村居民点用地时空变化特征,并采用极限梯度提升决策树(XGBoost),结合SHAP模型解析其主导影响因素及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华中地区农村居民点用地整体呈扩张趋势,新增居民点用地主要表现为对耕地的占用,农村居民点聚集分布态势明显,主要以局部集聚的形式分布,整体分布密度相对较低;斑块扩张态势明显,破碎程度增加,且存在显著的高值聚集现象;整体分布呈现随距离道路、水系距离的增加而明显衰减的状态;XGBoost结果显示较传统线性回归模型有更好的拟合性,社会经济因素中人口因素的影响是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扩张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
以2015年兰州市主城区道路网为研究对象,基于空间句法模型,分别选择连接度、控制值、集成度与智能度指标定量分析其特征.结果表明,兰州市主城区道路网络呈现河谷带状组团式空间分布特征,没有形成完整统一的诸如方格网式或环形放射式的道路系统结构形式,相对独立地形成了城关区、七里河区、安宁区与西固区4大道路网组团,导致组团间道路联系松散,路网的均衡性与整体性差;兰州市主城区道路网络中,高连接度和控制度的道路数量较少,交通选择性整体水平低,而在仅有的高选择性道路中,横向道路的交通选择性强于纵向道路;无论是市级尺度的全局集成度,还是区级尺度的局部集成度,其空间分布都呈现单中心结构特征,距中心越近,拓扑可达性越高,反之亦然.受兰州市河谷空间环境的影响,城市道路网络智能度在市区尺度上表现中度的局部空间对整体空间的连通感知能力,而在分区层面却表现出较强的局部空间对整体空间的连通感知能力.  相似文献   

4.
甘谷县农村居民点景观格局与空间分布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对黄土丘陵沟壑区的甘谷县农村居民点景观格局与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为农村居民点整理和集约节约利用土地提供研究基础.方法 运用GIS空间数据分析技术与景观生态学方法,研究甘谷县农村居民点景观格局与空间分布特征,并分析了农村居民点分布与自然环境、生产环境、社会经济环境因素的关系.结果 甘谷县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的密度大小、规模、形状特征区域差异明显;农村居民点分布格局受坡度、高程、坡向、农用地以及河流和交通道路等自然环境、生产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的综合影响;农村居民点在总体上呈现出轻度集聚分布的态势.结论 GIS以及景观指数分析方法的结合能较好地揭示农村居民点分布及其与各种环境因素的关系,是探讨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格局形成机制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李志远  马芳芳  李晗  丁志伟 《河南科学》2023,(10):1498-1507
根据2016—2021年千强镇的榜单,运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最邻近指数法等方法分析千强镇的时空演化规律,并运用地理探测器模型分析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在频数方面,千强镇呈现出趋海分布的趋势,并形成以江浙、珠三角为集聚核心区和局部零散分布的空间分布格局.(2)在对比分析方面,千强镇分布与百强县分布随着时间的变化有着较为密切的联系.(3)千强镇集中分布在长三角、珠三角以及海峡西岸城市群,表明了城市群在引领乡镇的发展、带动区域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4)从集中程度看,最邻近指数呈现下降趋势,印证了千强镇在空间上的集聚程度进一步增强.从局部LISA集聚图看,显著HH区主要分布在长三角城市群及其向北延伸至江苏南部的局部地市,小部分分布在珠三角城市群核心区但近期消失;显著LL区破碎化分布明显,主要分布在十堰、襄阳等地区.(5)从影响因素看,各因子的决定力排名为公共财政收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个数>工业个数>人口>人口密度>高程>营业面积50 m2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个数>人口城镇化率.此外,政府政策对千强镇分布有着较强的解释作用.  相似文献   

6.
研究Vietoris拓扑空间中的道路连通性与拓扑空间X中道路连通的关系,最终证明:(1)X为局部道路连通空间,ζ为(ρ0(X),Γy)中道路连通子集,(A)C∈ζ,C为道路连通集,则A=∪ C∈ζC为道路连通的.(2)(X,Γ)为道路连通的,那么(ζ,Γy)为道路连通的.(3)X为局部道路连通空间,(ζ1,Γy)为道路连通的,那么X为道路连通空间.  相似文献   

7.
以魏岗乡为例,研究淮河上游沿河平原农村居民点的空间分布模式以及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的相关因素.结果表明,该区农村居民点总体呈现一种随机分布的模式,局部呈现聚集、团状、带状分布格局;居民点在各个坡向均有分布,以东南方向最多,正东方向、西北方向、东北方向稍多.农村居民点受道路、海拔、坡度影响比较明显,受坡向影响相对较小.在局部区域内受道路交通、地形制约比较明显;随着海拔及距离的增加,居民点面积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不同区域范围内居民点面积差别很大;随着坡度的增加,居民点面积呈现出不断减少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基于路段流量相关性的检测器优化布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路网中路段间流量的相关性,提出了一种路网交通检测器优化布设方法.通过路径-路段发生矩阵得到关键路段数量,并分析了网络规模、网络连通性、OD对数量及路径数量对关键路段数的影响;综合考虑路径覆盖率、道路等级、道路长度以及配套设施等因素,建立了最优关键路段组选择的多目标优化模型;提出了通过线性组合由关键路段流量推算其他路...  相似文献   

9.
钱琮晖    张永福      徐华君     《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3,(3):381-390
探究农村居民点的时空演变与影响因素,以喀什地区为例,采用网格分析、核密度估计等空间分析手段,研究喀什地区2009-2019年农村居民点时空分布特征及演变规律,选取坡度、地形起伏度、人口密度、耕地面积、距道路距离、距河流距离、距最近耕地距离、增减挂钩政策8个影响因子,进行地理探测和地理加权回归(geographically weighted regression, GWR)分析.结果表明:2009-2019年喀什地区农村居民点集聚特征显著,主要集中在叶尔羌河冲积平原和喀什噶尔河冲积平原,呈现集聚中部、西密东疏的分布特征,在2019年达到核密度峰值;2009-2019年喀什地区农村居民点的数量和面积逐年增加,但农村居民点平均面积由0.011 0 km2减少至0.010 7 km2,10 a间喀什地区农村居民点演变方式为自身扩展、新生/合并和消亡;坡度、地形起伏度、人口密度、耕地面积、距河流距离、距道路距离和距最近耕地距离是影响喀什地区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的主导因子,增减挂钩政策对喀什地区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影响不明显;各影响因子对农村居民点分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TM遥感图像中居民点的自动提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一种TM遥感图像中居民点目标自动提取的方法.针对TM遥感图像的光谱特征,提出一种基于多波段信息的图像分割模型,提取出居民点、道路及河滩地等光谱相近的地物.然后依据居民点的形态特征分离道路,并利用空间关系知识分离出河滩地.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快速准确地识别提取TM遥感图像中的大部分居民点.  相似文献   

11.
为了深入了解滑坡的成灾背景,减少灾害造成的生命财产损失,以云南省维西县为研究区,选取了高程、坡度、坡向、降水量、距河流距离、工程地质岩组、距断层距离、植被归一化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和道路密度9项致灾因子,利用确定性系数(Certainty Factor,CF)-皮尔逊积矩相关系数(Pearson Product-moment Correlation Coefficient,PCCs)模型对致灾因子进行敏感性分析,并对分析结果的准确性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1)因子敏感性由高到低分别为坡向、河流、高程、降水量、断层、道路、坡度、工程地质岩组和NDVI;(2)敏感性最大的因子类别包括:高程为1 486~2 600 m,坡度为0°~20°,坡向为半阳坡,降水量为782~1 178 mm,距河流距离为0~300 m,工程地质岩组为极软岩,距断层距离为2 400~3 200 m,NDVI为-0.169~0.039,道路密度为80~117 km/km2;(3)CF-PCCs模型精度高,数据分析结果可靠,该方法可为滑坡敏感性分...  相似文献   

12.
系统在GIS具有的信息采集、分析和管理的强大功能基础上,建立空间信息数据库、评价指标信息库,采用权重法和模糊综合评判法,应用C Builder和VC 7.0程序语言进行二次开发,对研究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进行预测和评价。  相似文献   

13.
牟凤云  杨猛  陈婕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0,20(16):6658-6665
为应对自然灾害对交通运输系统造成的巨大经济损失与环境破坏,本研究以山地面积占比96%的重庆巫山县为例,基于高分遥感应用技术,首先研究了公路自身损坏难易程度和区域抗灾能力,建立了路网密度、区域公路抗灾能力指数、公路耗能指数、土地利用抗灾指数等指标体系,并对区域抗灾能力进行综合分析。再者建立研究区自然灾害易损性模型,评价了研究自然灾害易损情况。最后从镇域尺度建立研究区公路易损模型,综合探讨了自然灾害对公路易损情况。结果表明:(1)区域公路抗灾力指数位于中层次及以下,巫山县内大多数的公路抗灾能力整体偏低。县内多数公路抗灾能力整体偏低,位于中层次及以下公路抗灾力能力区域约占70%。县内东部和南部土地利用抗灾能力指数较高,约有60%的镇级行政区土地利用抗灾能力处于低度以下。(2)山区公路自然灾害易损性模型结果显示,巫山县各乡镇主要为中度易损,多数公路处于中度易损区及极高损状态,整体上呈现出南高北低、东高西低易损状况。县内共计9个乡镇呈高度易损状态,约占64%公路处于高度及以上易损状态。研究结果可为山区公路自然灾害防治、区域防灾减灾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4.
云南省是中国地质灾害最严重的省份之一,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主要包括直接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以云南省1991—2020年期间的地质灾害年度统计数据作为研究样本,利用地质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和以因灾死亡人数转化的间接经济损失为边缘分布建立Copula函数模型,通过蒙特卡罗模拟计算云南省地质灾害的年度风险度量值,实现通过货币化的方式对云南省地质灾害风险水平进行量化.最后,结合云南省地质灾害风险损失特点,应用计算出的风险度量值,提出了云南省地质灾害风险的分摊模式.  相似文献   

15.
交城县是山西省吕梁市的一个产煤大县,同时也是一个地质灾害严重频发县.灾害类型主要有地裂缝和地面塌陷,其发生与地质背景及人类工程活动密切相关,其中采煤活动是引起该县地质灾害的主要原因.地质灾害的形成发育严重影响了当地村民的日常生活和地区经济发展.在调查研究交城中东部地区采空塌陷地质灾害时空分布的基础上,本文结合区域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等地质环境条件及人类经济工程活动,分析了地质灾害的发育特征,探讨了地质灾害形成机制,确定了该地区地裂缝的非构造属性,并提出了相应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6.
基于GIS的泸水县贫困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泸水县位于云南省怒江州境内,属高山峡谷地貌,为国家扶贫重点扶持县,辖3镇6乡,其中4个乡为扶贫攻坚乡.导致一个区域贫困的原因很复杂,有自然、社会、历史因素,贫困原因的复杂性、贫困具有的空间分布特点以及GIS具有的强大的分析、辅助决策支持功能使得文章选择将GIS技术应用于贫困原因分析中.通过GIS的缓冲区分析、图层叠加、统计分析等空间分析功能及统计资料分析得出坡度、交通、教育和土地资源利用是导致泸水县贫困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考虑空间自相关的贝叶斯事故预测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依托美国佛罗里达州Hillsborough县的数据建立区域安全预测模型.将该县重新划分为200,500,700个交通安全分析小区;提取小区层面路网特征数据、出行数据和其他影响因素,考虑空间自相关特性,建立贝叶斯空间模型;分析小区层面影响因素的安全效应,评价不同分区规模对安全因素效应的影响.对比传统的泊松模型和泊松-对数正态模型,贝叶斯空间模型具有更高的数据拟合度;分区数目越多,空间因素在随机因素中的比重越高;同一种分区下,路网特征变量的安全效应具有鲁棒性;限速大于56 km的路段总长度是预测安全水平的主要指标.  相似文献   

18.
Based on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Geology Information System(GIS) throughout the world, combined with the characters of road’s geological hazard and it’s supervision, the paper introduces on the importance of the research on road’s geological hazards information management and decision-making support system. The paper also analyzes the system’s target, the principles and key techniques in developing the system. In the research, we developed the GIS-based road’s geological hazard information management and decision-making support system and applied it to one speedway in the west of China where contains typical geological hazards. The system based on the database of road’s geological hazard on the grounds of spatial graphic information and attribute information. By virtue of the scientific assessment and prediction mathematical model, integrating the GIS’s strongpoint on spatial analyzing, the system is capable of visualizing the regionalization of road according to the geological hazards it contains, and accurately assessing and predicting geological hazards, thus efficiently assists the road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units in the decision making on controlling the geological hazards and reducing the related loss. Biography: WANG Weidong (1971–), male, Associate professor, Ph.D. candidate, research direction: road and railway engineering, management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相似文献   

19.
遥感技术具有时效性强且经济便捷等优势,已经成为地质灾害调查的重要手段。为了查明青海省大通县境内地质灾害的发育特征、分布规律,遥感调查利用GF-1、LANSAT8 OLI和DEM数据构建三维可视化遥感解译平台,对大通县进行全面的地质灾害调查,重点对滑坡、泥石流等进行解译。详细阐述了区内灾害体的遥感特征和分布特征,共解译出各类地质灾害影像体399处,其中崩塌6处、滑坡100个、古滑坡54个、泥石流87个、不稳定斜坡140处、危险陡坎和陡崖12处,通过野外验证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20.
斜坡单元依据山脊线和山谷线划分的单元,能够体现研究区的真实地质环境条件,作为评价单元在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中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运用水文分析工具提取峨边县斜坡单元,选取归一化植被指数、坡度、高程、地形起伏度、地层岩性、距水系的距离、距断层距离、距道路的距离8个因子,使用逻辑回归模型(logistic regression, LR),制得地质灾害易发性概率图,将其划分为非易发区、低易发区、中易发区、高易发区和极高易发区。结果表明:ROC(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曲线的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 AUC)精度检验值为0.917,极高易发区和高易发区内地质灾害点数占总灾害点数的81.3%,说明对峨边县进行基于斜坡单元使用逻辑回归进行地质灾害的易发性评价具有可行性和较高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