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用氰乙酸乙酯和甲醛为原料合成了α-氰基丙烯酸乙酯,考察了合成反应工艺条件对产率的影响.对α-氰基丙烯酸乙酯的增韧和增稠改性研究工作做了初步的探索.结果表明,改性后的胶粘剂有较高的拉伸剪切强度和冲击剪切强度.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以含水甲醛代替多聚甲醛,用二氯乙烷取代苯作脱水剂来制备α-氰基丙烯酸乙酯的新工艺.  相似文献   

3.
以具有高摩尔吸光系数、高荧光量子产率和良好平面性的六元环等优点的1,3-二酮二氟化硼类化合物为研究对象,设计合成一种不对称的1,3-二酮二氟化硼化合物,并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荧光发射光谱检测其在溶液中的变化,用原子力显微镜观察其形貌,测量其组装体的大小.实验结果表明,1,3-二酮二氟化硼在水比例增加的情况下发生了明显的组装行为,其组装体呈规则、有序的带状结构.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以4,4′-偶氮二[4-氰基戊酰(对-二甲氨基)苯胺](ACPMA)/过氧化二苯甲酰(BPO)为氧化还原引发体系,苯乙烯(St)在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中的聚合及其动力学行为.考察了聚合反应温度、单体浓度、ACPMA浓度和BPO浓度对聚合反应速率和聚合物分子量的影响,测定了反应级数和聚合反应的活化能.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聚合反应速率随单体浓度增大、ACPMA浓度增大、BPO浓度增大和反应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聚合物分子量随单体浓度的增大而增大,随ACPMA浓度的增大、BPO浓度增大和反应温度的升高而降低.该体系具有氧化还原引发体系的特征,其引发St的聚合速率方程为Rp=K[BPO]0.48[ACPMA]0.54[St]1.53,聚合反应的表观活化能Ea=39.6 kJ/mol.  相似文献   

5.
6.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了α-氰基苯乙酸乙酯经 Cu~(++)-TMDA~**-O_2系统氧化偶联反应产物的组成。采用外标法和内标法测定反应产物中2,3—二氰基—2,3—二苯基丁二酸二乙酯的内消旋体(1)和外消旋体(2)的含量;用面积归一化法测定产物中四个组分的相对百分含量。实验结果表明三种不同定量方法测定内消旋体1和外消旋体2的误差分别为1.53%~0.49%、2.5%~0.70%。方法准确、快速,可满足科研和工业生产的定量分析要求。  相似文献   

7.
设计合成了四苯乙烯衍生物凝胶因子(TP),该凝胶因子可以在1,4-二氧六环中形成有机凝胶.通过紫外可见光谱、荧光光谱、红外光谱、扫描电镜、X-射线粉末衍射和接触角等技术对该凝胶因子的自组装过程进行了详细表征.结果表明:该凝胶体系具有明显的聚集诱导发光的性质,凝胶因子TP在自组装过程形成了且具有一定的疏水性,其接触角为136°.氢键作用和范德华力可能是该自组装体系的主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8.
用OsO_4对聚丁二烯-α-甲基苯乙烯阳离子接枝共聚物进行氧化断链,剖析了接枝共聚反应体系,并测定其支链和均聚物的分子量。使用透射电镜和示差扫描量热仪对接枝共聚物的微相结构进行了研究。测定了含不同量1,2结构的聚丁二烯接枝共聚物的拉伸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9.
从叶绿素-α开始,经过中心镁离子的剔除和17-位尾端酯基的酯交换得到脱镁叶绿酸-α甲酯,在醋酸中回流以脱去13^2-位甲氧甲酰基转化为焦脱镁叶绿酸-α甲酯,继续与醋酸锌相互作用则生成焦脱镁叶绿酸-α甲酯锌.通过中心金属锌离子d轨道和卟吩E-环羰基孤对电子,锌配合物发生多种形式自组装过程,分别形成闭合式二聚卟吩、开链式二聚卟吩和其他多聚卟吩混合物.同时,讨论了锌配合物的价键结构、核磁共振和紫外可见光的光谱性质以及自组装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10.
α-羰基二硫缩烯酮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α-羰基二硫缩烯酮的结构特征、合成方法及作为1,3-亲电体的普通环合反应、环合芳构化和取代-环合芳构化反应、合成杂环化合物、缩合反应、极性翻转合成策略、还原反应等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采用自稳定沉淀聚合方法制备了交联(α-甲基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PAMSM)微球,探讨了交联剂种类、交联剂用量对所得交联聚合物粒子形貌、粒径、粒径分布及热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以二乙烯基苯(DVB)为交联剂所制得的聚合物微球的粒径、粒径分布及形貌随二乙烯基苯用量的增加变化不大,而以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和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微球的粒径则随交联剂用量的增多而增大,在较高交联剂用量条件下粒径分布变宽。微球的交联程度可以通过交联剂用量的变化进行调控。对交联PAMSM产物的热性能分析发现,交联剂可以提高PAMSM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且提高的程度与交联剂在分子链中的化学结构有关,而交联剂对PAMSM热稳定性能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2.
以4-氰基苄溴(CBB)为引发剂、Fe Cl3·6H2O/PPh3络合体系为催化剂、VC为还原剂实现了对苯乙烯(St)的电子活化再生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GET ATRP)。研究表明,聚合过程中单体转化随反应时间增加而线性增长、数均分子量随单体转化率提高而线性增长、得到的聚合物分子量分布指数(PDI)在1.07~1.31之间。为进一步研究取代基团对聚合的影响,选用了4-甲基苄溴(MBB)为引发剂作了对比研究,所得聚合物的结构用核磁氢谱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3.
α-甲基苯乙烯改性ACS树脂的形态和流变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乳液聚合的方法由丙烯请(AN)、苯乙烯(St)和α-甲基苯乙烯(α-MSt)合成了三元共聚物(PASMS),用扭辫分析仪(TBA)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研究了共聚物与氯化聚乙烯(CPE)的相容性,结果说明,含有α-MSt的共聚物与CPE有较好的相容性,并且有良好的流变行为。熔体的表现粘度随剪切速率的增加而下降,呈现假塑性流变行为。  相似文献   

14.
α,β,β-氟代苯乙烯类单体合成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有机功能材料开发过程中,单体制备技术作为前端技术一直是研究的热点。α,β,β-氟代苯乙烯作为一类重要的含氟单体,广泛应用于高级滤芯、离子交换膜、光电有机半导体等功能材料的合成开发。简要回顾了经典有机化学反应合成α,β,β-氟代苯乙烯单体的历史,并从过渡金属催化偶联反应构建碳-碳键的角度,重点论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在α,β,β-氟代苯乙烯类单体合成技术领域的研究成果:三氟乙烯基亲核试剂与芳基卤代烃偶联反应、三氟乙烯基卤代烃或四氟乙烯与芳基金属试剂偶联反应。讨论了α,β,β-氟代苯乙烯单体合成方法在工业生产应用中所面临的一些技术挑战和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15.
对碱性水介质中空气氧化对硝基甲苯邻磺酸(NTS)合成4,4′-二硝基二苯乙烯一2,2′-二磺酸(DNS)的工艺进行了改进.改进的工艺包括:NTS氧化反应液不进行中和而直接冷却结晶获得DNS产品,而过滤得到的碱性母液部分循环回用于DNS合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对NTS氧化过程和反应液降温冷却过程进行了跟踪.实验结果表明,冷却过程中DNS损失小于0.5%;碱性母液部分多次循环回用后,DNS产品收率稳定在87%以上,产品晶体纯度下降小于0.7%.从经济性和环境效益考虑,该工艺适于工业生产.  相似文献   

16.
以溴乙烷和丙二酸二乙酯为原料合成2-乙基丙二酸二乙酯,收率为90.4%.2-乙基丙二酸二乙酯经还原和环合两步反应合成了目标产品5-乙基-2-(4-氰基苯基)-1,3-二噁烷,两步反应总收率为71.9%.产品经DSC确证了相变温度,并用IR和1H-NM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7.
赖刚  段文贵  岑波  罗常泉 《广西科学》2008,15(2):170-172
在对甲苯磺酸催化下,将α-蒎烯-马来酸酐加成物(TMA)与异辛醇反应,合成一种新型的类增塑剂物:α-蒎烯-马来二酸二异辛酯,并利用正交试验确立合成的最优工艺条件,用TLC、IR、MS、1H NMR分析方法对目标产物进行分析和表征。合成α-蒎烯-马来二酸二异辛酯的最优工艺条件为:TMA与异辛醇物质的量比是1∶3.5,反应温度130℃,反应时间180min,催化剂用量1.0%(以TMA质量计)。反应的酯化率在93%以上,产率为90%以上。  相似文献   

18.
报道了α-乙酰基-α-苯甲酰基二硫缩烯酮与吡啶甲醛在碱性条件下的缩合反应,并对所合成的化合物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9.
设计合成了4对以脯氨酸和4-羟基-α-氰基肉桂酸(CHCA)为骨架、作为手性选择子的化合物。通过ESI-MS/MS质谱方法研究氨基酸与手性识别子所形成的质子化二聚体和三聚体,评估了这些化合物对19种氨基酸的手性识别作用。探讨了手性识别子结构变化对氨基酸手性识别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选择紫杉醇聚α-氰基丙烯酸正丁醋纳束粒制备的优化工艺条件,井研究其相关理化性质。方法:分别用一步法和二步法削备TAX—PBCA—NP,并分别采用多种配方钢备。用透射电镜表征纳米柱子的形态,结果与结论所确定的制备TAX—PBCA-NP工艺条件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