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异向平行啮合型双螺杆挤出机熔体输送段三维流场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了高聚物熔体在异向平行啮合型双螺杆挤出机熔体输送段的三维等温流动模型,利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流场进行了分析,求出了熔料在螺槽内的速度场、压力场和粘度场的分布。通过流率计算,分析了不同的啮合间隙及操作条件对此类挤出机工作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在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系统涡轮机械设计中,为提高能量转换效率,需要研究转子风阻的变化规律.针对5 MPa二氧化碳工质在不同转速、不同间隙宽度与转子半径比值以及不同定子壁面换热系数的工况进行数值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在间隙宽度与转子半径比值相同的情况下,转子风阻随着转速的增大而增大;在转速一定的情况下,随着间隙宽度与转子半径比值的增大,转子风阻先减小后增大,在其比值为0.20时转子风阻存在最小值;转子风阻受泰勒涡影响较大,泰勒涡强度越大,摩擦系数越小;转子风阻随定子壁面换热系数的增大而增大,定子壁面换热系数的变化会导致腔室内工质温度的改变,工质热物性的改变是转子风阻随定子壁面换热能力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数值模拟了壁面条件对异向锥形双螺杆挤出硬质聚氯乙烯(RPVC)过程的影响。由Navier线性滑移定律确定螺杆壁面熔体所受的剪切应力与熔体滑移速度的关系,在不同壁面条件下,使用Polyflow软件的Eolution法,数值计算了异向锥形双螺杆计量段流道内RPVC熔体的体积流量和三维等温流场。结果表明,熔体在螺杆壁面无滑移时,螺杆流道内熔体速度大,速度梯度大,剪切速率等值线形状不规则,分布杂乱。当滑移系数小于104Pa·s/m时,锥形双螺杆流道内熔体的体积流量不变。当滑移系数大于104Pa·s/m时,随着滑移系数的减小,锥形双螺杆流道内熔体的体积流量增大,速度梯度减小,压力和剪切速率梯度减小,参考线上熔体压力波动减小。因此,改善壁面条件有利于提高聚合物螺杆挤出过程的稳定性,降低制品的残余应力,提高制品质量。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转子啮合间隙和齿顶间隙对双螺杆压缩机流场特性的影响,应用计算流体力学技术对压缩机内流场进行数值求解。通过有限体积法求解压缩机流场模型,采用RNG/K-ε湍流模型,流场迭代方法选用压力隐式算子分割法,耗散率方程和湍动能方程采用一阶迎风格式,能量和动量方程采用二阶迎风格式,基于改进的弹簧近似方法进行网格滑移和重构,对不同啮合间隙和齿顶间隙的二维压缩机内部流场参数进行数值求解。研究结果表明,压缩机啮合间隙、齿顶间隙越小,其出口压力越大,内部温度以及内部气体流速越小。  相似文献   

5.
流率和牵引速度对两种聚合物熔体共挤出影响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流体计算软件包POLYFLOW对两种熔体的二维等温共挤出进行了数值模拟,重点讨论了两种熔体的流率比和牵引速度对共挤出流动情况、界面形状和挤出胀大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流率比增大,两种熔体的壁面平均剪切粘度比增加,流动性差异增加,挤出物层比增加;牵引速度增加,界面平直段增加,挤出物截面减小。  相似文献   

6.
研究超高频群脉冲(UGP)电化学加工中脉冲电压对底部间隙、侧面间隙和极间流场的影响.建立了群脉冲电化学加工中底部间隙和侧面间隙的数学模型,并基于流体中的气泡脉动建立了超高频脉冲作用下极间压力波的数学模型,采用数值模拟讨论了超高频群脉冲信号对加工间隙和极间压力波的影响.研究表明,群脉冲信号能够进一步减小加工间隙,进而增强压力波作用;超高频脉冲作用下的压力波比高频脉冲压力波更加强烈.超高频群脉冲电化学加工能够在高频电化学加工的基础上进一步减小间隙和改善流场,提高加工质量.  相似文献   

7.
传统的全金属单螺杆泵的螺杆转子与定子在结构上没有内压缩过程,在用于井下潜油时需要较长的螺杆.为减小潜油螺杆泵的长度,提高其在油井中的通过性,提出一种具有内压缩过程且具有卸压通道的变啮合间隙全金属单螺杆泵.推导变啮合间隙全金属单螺杆泵截面的型线方程,研究啮合间隙的变化规律,得到新型变啮合间隙全金属单螺杆泵的设计方法.采用...  相似文献   

8.
组合式双螺杆挤出机中三维等温流动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有限元软件POLYFLOW,对聚合物熔体在ZSK60组合式啮合同向双螺杆挤出机3种不同构型的组合螺杆中的三维等温流动进行了数值模拟. 分析并比较了组合螺杆的熔体输送特性、速度场和剪切速率场分布规律. 根据拟稳态假设以及双螺杆转动过程的周期性,计算了双螺杆转动180°的流场,在此基础上,采用粒子示踪分析(PTA)方法,对组合螺杆中物料的流动形态和动态混合过程进行了可视化模拟. 模拟结果与前人的实验研究结论一致. 采用数值模拟可以对聚合物熔体在组合螺杆中的复杂流动形态作更为深入的剖析.  相似文献   

9.
滑移界面位置对叶轮机械内部旋转流场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研究滑移界面位置对叶轮机械内部流体旋转流场的影响,选择了有定子和无定子二种典型的叶轮机械模型,使滑移界面位于转子和静止部件之间的不同位置,分别对其进行数值模拟,得到了叶轮机械内部旋转流场分布,并与实验结果和其他文献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滑移界面越靠近转子,转子转动对四周区域流体的影响越小;滑移界面越靠近静止部件,转子转动对四周区域流体的影响越大;滑移界面位置应取在转子和静止部件之间靠近转子的1/8~1/4处.  相似文献   

10.
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作者指出计量加料对双螺杆的熔体输送有明显影响,故应把计量加料作为啮合型双螺杆挤出机的一个独立操作参量,在国内,作者第一次讨论了类似于单螺杆挤出机的啮合型双螺杆挤出机的螺杆特性线,工作图和工作点,另外作者建议把沿螺杆轴线方向的压力分布作为描写啮合型双螺杆挤出机特性的一个重要参量。  相似文献   

11.
基于计算流体力学(CFD),选用三维瞬态湍流动网格模型,对双头全金属单螺杆泵进行流体仿真分析,编写CG宏函数实现动网格中流域动边界的行星运动,仿真研究不同黏度和转速对泵工作效率的影响,同时对该型全金属螺杆泵在不同黏度和转速下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稠油热采环境中,油液黏度较低(50 m Pa·s),提高转速可以有效改善容积效率和泵效;在稠油冷采环境中,油液黏度较高(50 m Pa·s),提高转速泵效先增大后减小,转速过大会引起定转子接触碰撞频率、油液对转子的正压力以及油液对转子的摩擦阻力的增大,使得泵效降低,容积效率维持在较高水平;该泵更适合于黏度较高液体的输送。  相似文献   

12.
为了消除叶轮血泵内的机械磨损、延长血泵的使用寿命,采用了永磁磁浮技术,并利用自制测试系统测量永磁磁浮叶轮在血泵内的位置,数据处理结果表明,血泵流量及转速达到一定值后叶轮便能实现悬浮,而且转速越高、流量越大、气隙越小血泵越稳定,即旋转叶轮的偏心距及振幅越小.此外,还证实两种常用的永磁轴承比作者研制的永磁轴承稳定性差.  相似文献   

13.
研究感应电动机的转子偏心故障的在线检测方法,分析了转子偏心后的气隙磁场,得出定子电流中的齿谐波分量可作为转子静态偏心的特征分量。设计了以单片机为核心的检测系统,给出了系统的硬件和软件框图。针对齿谐波分量检测中值得注意的问题设计了专门的电路,说明了数据的处理方法。针对不同程度的偏心进行了在线测量,证明本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首先建立了动态混合器的三维实体模型,然后利用动态方腔拖曳流的粒子图像测速(PIV)流场实验检验了模拟方法的可靠性。在此基础上对动态混合器进行了计算流体力学(CFD)模拟,研究了进料量和操作转速对混合器内流动和混合特性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动态混合器的高剪切速率主要集中在定转子交界处;动态混合器出口处的浓度分布标准差正比于质量流量,反比于转速。最后提出了一种评价动态混合器操作性能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动叶优化对于整级性能的影响,用优化动叶代替原型动叶在0.8~1.1倍设计转速进行了数值研究。结果显示,动叶优化后整级的通流能力得到提升,设计转速下堵塞流量较原型提升了0.53%;级性能得到了提高,在1.0倍和1.1倍设计转速时最高效率分别提升了0.45%、0.44%。0.8~0.9倍设计转速时,压比和效率变化不明显;动叶流道内激波结构变化不明显,叶顶和叶根的激波强度有所增加,中径处激波强度降低;动叶优化后,静叶叶顶区域进口气流角明显增大,恶化了静叶叶顶吸力面的流动状态,导致静叶吸力面叶顶分离区增大,静叶出口总压损失系数增加。  相似文献   

16.
剪切式均质机(泵)内流体流场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数学理论分析了剪切式均质机空腔内流体的流动 ,根据Navier Stokes方程、能量及动量方程 ,对流动过程中定、转子间产生的周向流流场和定、转子开口槽内产生的径向流流场进行了分析 ,探讨了其对流体均质的影响 ,为剪切式均质机的进一步研究和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  相似文献   

17.
根据三尖摆线的形成原理,以摆线的内包络线为定子内腔曲线,动径实体化后作为转子,定子、转子按照一定关系运动则形成一种新型摆线泵。对此种新型泵的工作原理及工作过程进行了阐述,分析了内、外转子结构及泵的排量、压力脉动等性能。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变速恒频双馈发电机基本方程式、等效电路及时空矢量图的分析,导出了电机运行参数(如定、转子电流,有功、无功功率及电磁转矩)的数学表达式,证明了发电机运行性能可表示为转差率S、转子励磁电压U2及U2与定子电压U1的相位差角α三个变量的函数,通过对一台样机的仿真研究,进一步分析了上述三个参数变化对电机运行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