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对文献中多个槽缝冲击射流的经典实验结果进行数值模拟,考察RNG k-ε和Transition SST湍流模型的表现,主要分析射流出口中心线和展向、壁面射流区域的雷诺时均速度和湍流度分布,以及靶面换热效果与流场模拟结果之间的关系.模拟结果表明,与Transition SST湍流模型相比,RNG k-ε模型的结果表现出更强的湍流粘性,使得其中心线上速度衰减较快,该效果可能导致低估靶面上的冲击换热效果;而在冲击滞止区域,RNG k-ε湍流模型结果表现出过高的湍动能,该效果可能导致高估靶面上的冲击换热效果.因此,当射流雷诺数较小时,Transition SST模型所得滞止区换热系数要高于RNG k-ε模型的结果,反之亦然;而在壁面射流区域,RNG k-ε模型对于流场速度的模拟较好,但相应区域的传热模拟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药型罩结构进行优化设计,建立了金属射流形成过程计算模型,采用自适应网格技术,计算分析了不同锥角和壁厚对聚能装药射流速度的影响. 设计了射流穿靶实验,采用靶网测速法测量了金属射流的速度,通过观察金属射流形成的杵体及侵彻靶板的孔径,获得了金属射流的直径. 结果表明设计的聚能装药射流在炸高40 mm处的平均速度为7800 m/s,射流直径为7.55 mm左右.  相似文献   

3.
高效微射流阵列冷却热深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一种用于大功率二极管激光条的微射流阵列冷却热沉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热沉以无氧\r 铜为材料,以水为冷却介质.通过对比3种k-ε湍流模型后,选用RNGk-ε湍流模型计算.结果表\r 明,在狭长区域内1 2列微射流阵列的流动与传热因受边界的影响强烈,与单孔和多孔多列浸没 式射流有很大的差别.热沉的性能受孔数、孔径、孔间距及排列位置和方式影响,其中,二列微射\r 流热沉比单列微射流热沉性能有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4.
高效微射流阵列冷却热沉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一种用于大功率二极管激光条的微射流阵列冷却热沉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热沉以无氧铜为材料,以水为冷却介质.通过对比3种κ-ε湍流模型后,选用RNG k-ε湍流模型计算.结果表明,在狭长区域内1-2列微射流阵列的流动与传热因受边界的影响强烈,与单孔和多孔多列浸没式射流有很大的差别.热沉的性能受孔数、孔径、孔间距及排列位置和方式影响,其中,二列微射流热沉比单列微射流热沉性能有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5.
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选择Transition SST湍流模型求解Navier-Stokes方程,研究了空气单孔射流冷却不同夹角圆锥体热沉的传热特性,结合流动特点分析了不同位置的传热差异.结果表明:引入圆锥凸起,极大强化了驻点附近的传热效果;小夹角圆锥热沉的平均换热性能比平板热沉好,且夹角越小,传热强化效果越好.在圆锥底部边缘,先后出现流动分离和二次射流,导致传热被先削弱后增强.  相似文献   

6.
首次考虑基板、抛掷角对射流形成的影响,利用一维准定常流体力学理论,推导了倾斜放置条件下复板、基板碰撞时形成的射流质量、运动方向和运动速度的表达式。  相似文献   

7.
布置在宽浅河道上.采用直流供水的火电厂冷却循环水系统的排水口温差射流,对冷却循环水系统的取水条件和环境水温、河道通航条件等均有明显的影响.本文利用实际工程模型的试验资料,对受河道水流作用的排水口温差射流的特性进行系统的分析.归纳出射流轨迹、射流纵横剖面流速和温升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8.
本文叙述了多连通域二维热弹性问题与平板弯曲问题的力学相似性,以及解平面热弹性问题的实验方法。求出了具有偏心圆孔的圆形平板的热应力。实验结果与数值解非常接近。  相似文献   

9.
提出了非饱和多孔介质热湿传输的一般数学模型,此模型引入了在非饱和多孔介质中同时发生热质交换的多种传输机制,以使质量、动量和能量方程得到改进.引用由Whitaker建立的体积平均法,讨论达西定律应用于非饱和多孔介质的限制.  相似文献   

10.
具体分析了负能谱系统中"热"的自发传输规律和"热-功"转化规律.负能谱中热的自发传输规律和"热-功"转化规律是与正能谱中"热"的自发传输规律、"热-功"转化规律彼此互补的,例如在正能谱中的系统热量将自发地从高温流向低温,而在负能谱中的系统热量将自发地由低温流向高温;在正能谱中功可以无补偿地全部转化为热,热不能无补偿地完全转化为功,而在负能谱中热可以无补偿地完全转化为功,功不能无补偿地全部转化为热.  相似文献   

11.
实际叶型前缘冲击冷却换热的液晶显示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采用液晶显示技术,对两种实际叶型的前缘凹面的模拟表面在大冲距范围内进行了射流冲击热实验,并与半圆凹面的换热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小冲击距时,随着冲击面曲率的增大,滞止区内的换热较之半圆面有所增强;在实验参数范围内,两实际叶型表面的Nus比半圆面约高12%;对于相对喷嘴间距为227的情况,所研究的3种曲面的Nus随相对冲距的变化存在一个极值点;对于相对喷嘴间距为135的情况,未发现有极值点.此外,还给出了换热准则关系式  相似文献   

12.
对求解竖壁自然对流过程中所作的两个近似假设αp/αγ=0和α^2u/αx^2=0进行了理论分析,提出了新的近似假设αp/αγ=μα^2/αγ^2,它保证了自然对流控制方程简化形式在边界上与NS方程的一致性,将竖壁地流控制方程的适用范围拓展到中小Gr数,进而求得其传热特性,其理论解结果与实验结果更为一体。  相似文献   

13.
延伸板上不可压缩粘性流体的驻点流在工业和实际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研究延伸板上驻点流的边界层流动一直是广大学者研究的热点。本文研究了不可压缩粘性流体在垂直指数延伸壁面上的二维驻点混合对流与传热问题,这是一种基本的物理现象,也是当今国内外学者研究的新热点问题之一。借助相似变换将边界层控制方程转换为非线性常微分方程,通过对其进行数值计算,用图表详细分析顺流和逆流时浮力参数λ和普朗特数Pr对流体流动和传热特性的影响。结果显示:顺流时,表面摩擦系数和努塞尔数均随浮力参数λ的增大而增大;随着Pr数增大,努塞尔数增大而表面摩擦系数减小。逆流时,表面摩擦系数和努塞尔数均随浮力参数λ的增大而减小,随Pr增大而增大。研究结果对于工程中探讨垂直板上浮力参数及普朗特数对表面摩擦力和传热特性的特殊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对喷射条件下的电子芯片在FC-72中的流动沸腾换热进行了研究,并和同工况下的光滑芯片作了对比.实验选取的工况如下:过冷度为25、35℃;横流速度Vc为0.5、1、1.5m/s;喷射速度Vj为0、1、2m/s.实验采用的硅片尺寸为10mm×10mm×0.5mm,通过干腐蚀技术在其表面加工出30μm×120μm、50μm×120μm的方柱微结构.实验表明,所有芯片的换热性能都随过冷度和流速的增加而提高,方柱微结构能明显地强化芯片换热,而射流冲击进一步提高了芯片在高热流密度下的换热性能.同一横流速度下,喷射速度越大,换热性能越好,尤其是Vc=0.5m/s、Vj=2m/s时,强化效果最显著.随着横流速度的增加,射流冲击的强化效果减弱,临界热流密度值增幅减小.  相似文献   

15.
涉及身管传热的膛内流动及其计算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该文提出了一种计算火炮射击过程中燃气对身管的热散失和身管内侧壁温的方法,它是通过在膛壁边界层建立非稳质量守恒和动量守恒方程的积分式,而获昨有关动量厚度的偏微分方程;再藉助膛内存在的包含气流对身管摩擦和传热的不稳定准一维流,以及身管管壁内的径向热传导关系,运用MacCormack有限差分格式,计算对流传热引起的膛壁内侧的温度分布和经由膛壁的热散失,并由此估算因热机理引起的身管烧蚀。该文还以某榴弹炮的  相似文献   

16.
试验研究了在发动机喷管中加装金属辐射板前后,喷管壁面温度、热喷流温度与喷管红外辐射特征的变化。结果表明,加装金属辐射板后,热喷流与喷管壁面之间的热量传递显著增强,热喷流中心温度降低,壁面温度明显升高,在90°方向上,热喷流3~5μm波段的红外辐射强度降低了38.5%。文中从热喷流、喷管壁面以及金属辐射板等相关部件的温度变化情况对红外辐射强度的变化原因进行了解释。   相似文献   

17.
应用大气压热等离子体射流传热与流动的三维数学模型,预测了氩等离子体射流射入空气环境时的温度、速度及卷吸空气质量分数分布,并与文献中同等条件下的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相吻合.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射流入口温度和速度变化、工作气体中添加高导热系数气体以及液料注入对射流卷吸环境空气和热等离子体射流传热与流动过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采用层流和紊流两种模型对一水平管外垂下液膜的强制对流蒸发换热性能进行了数值计算.对管顶部的冲击滞止区和管侧部的自由绕流区分别采用不同的坐标变换方法进行微分方程组简化.根据滞止区计算结果确定自由绕流区的初始边界条件,排除了以前类似计算中人为假定计算边界条件的缺陷.紊流计算采用壁面函数法.数值计算结果确认了液膜蒸发量对换热系数的影响可以忽略,液膜内温度分布不能近似为线性分布.计算结果和作者的实验数据及其他研究的实验数据进行了比较,实验值处于层流解和紊流解之间,更靠近紊流解.对水和R11两种工质,紊流解和实验值吻合得很好  相似文献   

19.
L12378圆形射流冲击和浸没冷却传热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以最新微电子设备冷却剂L12378为工质,首次试验研究了用圆形自由射流冲击模式电子芯片的局部对流换热的情况,测定了驻点换热系数的径向分布,发现驻点换热随射流Re数和热流密度的增加及喷嘴直么和喷距的减小而增强,自然对流数据表明小尺寸换热率比预算值高出3倍,严格按照沸腾传热试验程序得到了过冷度为24K时的池沸腾传热曲线。  相似文献   

20.
本文给出了在平板壁温不为常数,绕流壁面的横向速度也不为零和Pr数是变量时的一个数学解。平板壁温Tw正比于x~m(m为正整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