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采用改进的数据包络分析法(超效率DEA)计算出中国30 个省在不同时期的生态效率,运用全局和局部空间相关分析方法(ESDA)研究中国生态效率的空间自相关性和空间异质性。结果表明:中国生态效率东、中、西区域差异明显,东部发达地区生态效率高,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生态效率低;2004—2012 年全局自相关 Moran’sⅠ值均为正数,表明省域之间生态效率呈现正相关的空间集聚分布,2004—2012 年生态效率的空间聚集程度先略有缩小后加强;区域生态效率的空间异质性主要表现为生态效率的“热点”区相对稳定,主要集中在北部、东部和南部沿海地区,“冷点”区主要集中在东北、大西南、大西北、长江中游和黄河中游地区;生态效率的空间差异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耗强度等密切相关,基于空间探索性数据分析方法研究我国区域生态效率的空间异质性,为国家制定提高区域生态效率相关调控政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以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24个县市为研究区,运用超效率非期望SBM模型和Malmquist指数探讨2004—2017年伊犁州农业生态效率时空差异.结果表明,伊犁州农业生态效率总体在时间上呈波动平缓下降趋势;24县市农业生态效率在空间上呈现出明显的异质性,2004—2017年效率低值区向伊犁州东北和西南方向扩张,逐渐演化为...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2010-2019年西部地区农业生态效率水平并探讨农业生态效率的影响因素。方法 运用非期望超效率SBM模型和Malmquist指数测度农业生态效率,并运用面板Tobit模型对农业生态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 (1)2011-2019年,西部地区农业生态效率整体呈现出“N”型趋势,且地区间差异较大;(2)2019年甘肃、内蒙古、宁夏、青海、四川和云南的生产要素投入和碳排放产出均存在不同程度冗余;(3)西部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呈现出“U”型趋势,且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主要由技术进步驱动;(4)西部地区农业生态效率受到规模化水平、机械化水平、受灾率、农民收入水平、环境规制水平与技术投资水平等多方面影响。结论 需从农业要素节约、高效投入,严格控制农业碳排放和加大农业技术投资与环境污染治理投资3方面对西部地区农业生态效率进行提高和改进。  相似文献   

4.
以黄河中下游54个市域为研究对象,运用基于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Super-SBM Model)、空间自相关模型等方法,研究了2010—2019年黄河中下游生态效率的时空演变格局,并分析了黄河中下游生态效率的空间相关性。结果表明:(1)黄河中下游生态效率总体上处于较低水平,且年度间和市域间生态效率差异显著。(2)2010—2019年黄河中下游的生态效率评价值在时间维度上呈现“升-降-升”的演变趋势,空间上呈现东部、西部地区两端生态效率较高,中北部地区生态效率较低的格局。(3)黄河中下游地区生态效率在空间上全局自相关特征显著,局部空间关联集聚特征不显著。黄河中下游市域生态效率的Moran’s I值呈现“先减后增再减”趋势,空间依赖性先减弱后增加再减弱。  相似文献   

5.
以中部地区安徽省为例,构建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多指标评价模型测度2000—2012年安徽省农业现代化水平,并从总体和结构两个维度对安徽省农业现代化水平区域差异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12000—2012年农业现代化总体从起步阶段向初步实现阶段过渡;农业投入水平、农业产出水平、农民生活水平均呈现增长态势,而农业生态水平呈微弱下降趋势;2预测可知2013—2020年区域农业现代化发展仍以持续上升为主,年均增长率达到0.87%;3皖江地区农业现代化水平最高为0.506,皖中地区、皖南地区农业现代化水平分别为0.451和0.402,而皖北地区水平最低仅为0.365;农业投入水平、农业产出水平、农民生活水平高值区主要分布在皖江、皖中地区,而农业生态水平高值区主要分布在皖南地区;最后,从完善农业基础设施、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提升农业市场水平等方面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秦菲  舒晓波  肖素芳  胡丹 《江西科学》2014,32(5):746-750
采用DEA方法,从县域尺度对江西省2000-2010年间的农业生产效率进行分析,总结得出其规模效率、纯技术效率和综合效率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发现:1)2000-2010年间,江西省的农业综合效率呈现先上升后稍有下降的趋势,其中2006年最高为0.931,2000年最低为0.867;2)从空间分布特征来看,江西省的综合效率,呈现赣中地区最高,赣南地区其次,赣北地区最低的特征;3)由3个农业生产效率值可知,江西省农业生产效率的高低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规模效率,而纯技术效率值相对较低,因此要进一步提高研究区域的农业生产效率,需要加大技术上的投入,改进生产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7.
通过构建指标体系,运用DEA模型和变异系数法测度黄河流域农业生态效率及其空间差异。结果表明:从静态分析,2020年黄河流域整体农业生态效率集中体现在各地区之间资源配置与农业规模的差异。其中,纯技术效率仅山西和甘肃未达到有效状态,规模效率仅山西、山东和宁夏未达到有效状态,其余省区均为有效状态。从动态分析,2011—2020年黄河流域农业生态效率基本处于增长态势,源于技术进步优势。不同地理分区农业生态效率表现为上下游高、中游低,区域差异先增后减。提出建议:注重“因时制宜、因地制宜”,积极推动现代化新型农业发展,促进农业生态效率区域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8.
为促进矿产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实现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基于超效率SBM模型和ML指数模型以非期望产出为切入测算我国2013-2017年间各省区煤炭产业静态环境生态效率并对其进行动态环境分析。结果表明:相较于传统DEA模型,超效率SBM模型能更好地解决非期望产出和存在多个有效决策单元的问题; 2013-2017年间中国煤炭产业静态生态效率有逐年变好趋势但仍表现为非DEA有效,地区分布上北部沿海地区生态效率值明显高于其他地区,黄河中游、西北和西南煤炭产业的生态效率值排名相对靠后;环境技术效率提高是带动煤炭产业动态生态效率提升的主要原因。最后根据分析结果为煤炭产业生态效率的提高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目的】测算了森林生态效率,分析其时空演变规律,为维护森林生态系统健康及拟定区域“碳达峰、碳中和”实现方案提供参考。【方法】基于数据包络分析(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DEA)的BCC模型和Global Malmquist模型,从时间和空间二维视角,对2009—2018年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未包含港澳台地区)森林生态效率的动态变化进行测度。【结果】观测期内我国森林生态效率非DEA有效省份显著多于DEA有效省份,全国整体纯技术效率较高,但存在投入冗余与产出不足问题,区域规模效率出现下降趋势;技术效率变化指数与技术进步指数变动态势相反,造成森林生态效率的Global Malmquist指数波动幅度较大;较高、高森林生态效率地区由东北、西南地区向中西部地区扩展演化。【结论】我国森林生态效率总体呈上升趋势,综合效率水平不高但纯技术效率较高;多数省份处于效率改善阶段,省域森林生态效率差异较大但呈现逐步均衡化倾向。  相似文献   

10.
运用超效率 DEA模型对2013年中原经济区30个省辖市的农业生产效率进行测算,并对其空间分异特征和冗余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中原经济区东部及东南部地区的农业生产效率高于其它城市,区域差异明显,且处于农业生产效率高水平阶段的城市在空间上呈连续分布状态;2)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与农业生产效率并非呈正相关关系;3)从投入-产出关系来看,农业生产效率非有效城市在资金和土地方面投入过剩现象明显,而对于农业机械化方面的投入明显不足,资金利用效率、农业用地集约化程度和农业机械化水平较低.  相似文献   

11.
应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对宁夏回族自治区18个市县2006—2010年区域生态效率进行评价.结果表明:2006—2010年宁夏生态效率总体水平低、内部差异大、呈波动变化,灵武市、盐池县、彭阳县持续上升,吴忠市和青铜峡市持续下降,其他13个市县先升后降;2006年较2010年除银川市各市县生态效率均好转,空间上呈阶梯状分布,北部地区高于中部地区高于南部地区.  相似文献   

12.
基于DEA交叉模型的西部地区生态效率时空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基于DEA模型的生态效率投入产出指标体系,以2005-2009西部地区11个省份截面数据为样本,采用DEA交叉评价模型和空间对比分析方法,对西部地区生态效率进行时空差异研究.结果表明:从时间上看,西部地区生态效率总体上呈现出增加的趋势,省份之间的差异进一步扩大,其中,陕西一直处于首位,而宁夏一直处于末位.从空间上看,西部地区生态效率存在着明显的区域差异,东南区域整体上要高于西北区域,但是区域间的这种差异呈现出增大的趋势,生态效率分布的重心逐渐向区域中心集中,经济条件好的省份生态效率水平相对较高.最后,依据以上研究发现,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基于2006,2011,2016年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国段西北5省域和西南4省域旅游业的面板数据,采用改进后的DEA模型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分析其旅游业生态效率值,同时对其全局空间自相关和局部空间自相关关系进行深入研究.结果表明,2006—2016年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国段旅游业生态效率值呈波动递增趋势,西北地区生态效率值比西南地区略高;经济带旅游产业生态效率值空间分布差异显著,呈现出动态变化的特征;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中,全局空间自相关呈负相关关系,局部空间自相关表现出局部空间差异较大的关联特征.在生态效率评价和空间差异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提升旅游业生态效率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运用DEA方法,对大别山区33个县(市)2006—2019年的农业投入产出数据进行效率测算.结果表明:2006—2019年大别山区综合效率均值为0.997,农业生产效率总体表现较好.但农业生产效率区域差异显著,2019年大别山区县域农业生产效率测算中,非有效单元占比为46.2%,多集中于安徽省域.纯技术效率均值为0.916,规模效率均值为0.953,综合效率较低更多是由管理不当引起.同时,DEA无效地区投入要素冗余严重,应针对不同地区做出投入产出调整,促进农业集约化发展.  相似文献   

15.
地理标志农产品因具有独特品牌价值而成为农业供给侧改革重要抓手,探析安徽省地理标志农产品空间分布及成因,有利于推动安徽地理标志农产品发展。以安徽省119个地理标志农产品种类、分布信息等为样本,运用地理集中指数、核密度分析方法探析其分布特征及成因。结果显示:安徽省地理标志农产品空间分布上呈现南多北少的格局;登记保护面积上(不含养殖家禽类),呈现南北多中间少的态势;地理标志农产品呈现皖南山区县域范围内较为集中,在南陵县附近形成聚集核心,皖北地区地理标志农产品分布呈现出相对分散的格局;安徽省地理标志农产品地域分布主要受自然地理、历史文化、社会经济、政府参与等因素综合影响。  相似文献   

16.
生态效率作为度量区域可持续发展状况的综合指标,能反映出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耦合协调水平.探讨黄河流域生态效率时空动态及产业结构转型对其驱动影响,可为黄河流域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支撑.采用非期待产出超效率SBM模型对2009-2018年黄河流域地级市生态效率进行测算,将产业结构转型分解为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高度化两个维度,并构建空间杜宾模型分析产业结构转型、科技创新、城镇化水平等因素对生态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黄河流域生态效率和产业结构高级化整体呈上升态势,下游地区生态效率较高、产业结构相对合理;产业结构合理化、产业结构高级化、科技创新、对外开放等对生态效率表现出正向影响,城镇化水平对生态效率表现出负向影响.黄河流域应持续推进产业结构转型,提升科技创新和对外开放水平,同时应注重城镇化向资源节约集约、生态环境保护方向的根本性转变.  相似文献   

17.
综合利用三阶段DEA模型、超效率SBM模型和Malmquist指数模型,从静态特征和动态特征两个层面对2000—2019年中国30个省份的农业化学品使用效率及其变动趋势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我国农业化学品使用效率具有较大的提升潜力,地区间农业化学品使用效率具有明显的时空特征差异;高效率地区数量先减后增,并由传统作物主产地区向华南地区扩展;西北地区和京津地区属于低效率地区,高效率地区主要分布在平原地带。从动态特征来看,我国农业化学品使用效率整体稳中有升,受技术进步影响呈现阶段性变化。我国应持续挖掘农业化学品减量增效潜力,加强新型农业化学品减量与替代技术的研发与推广,优化农业生产资源配置和区域布局。  相似文献   

18.
国土空间生态效率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总结生态效率评价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作为重要生态因子纳入生态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同时基于主体功能区规划,选择四川省具有代表性的国土空间类型作为研究区,利用改进的指标体系结合超效率SBM模型,对四川省不同功能类型区域的生态效率值进行测算,得到以下结论:1)生态效率评价指标体系经改进后,其评价效果较好,能更加客观、真实地反映区域社会经济与资源环境间的关系及不同类型国土空间的生态效率差异;2)通过纳入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丰富了生态效率评价指标体系,为国土空间考核评价体系提供了优化思路;3)提出了针对不同主体功能类型的区域生态效率差异化提升路径,为推进国土空间差异化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建立农业科技创新效率测度模型,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基于2006—2015年的数据,对安徽省农业科技创新效率进行测度,结果表明:安徽省农业科技创新效率整体不高,创新资源配置未实现最优状态。综合效率提升主要受到规模效率的拉动作用,而纯技术效率起到制约作用,制度运行效率和管理水平不足。从安徽省市际看,农业科技创新效率存在时空差异,但总体而言均有所上升。安徽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应从完善体制机制、实施差异化战略、增强科技投资能力入手。  相似文献   

20.
基于Super-SBM模型测算2007年—2017年中国旅游生态效率,再结合可变时长Markov链和空间Markov链对其俱乐部趋同的时空特征进行分析,最后借助地理探测器探索其时空演变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中国旅游生态效率虽整体水平不高,但呈波动上升态势;省域分布虽不均衡,但呈俱乐部趋同效应.2)不同时长下,中国旅游生态效率均呈俱乐部趋同分布,时长越长,固化效应越弱;等级相邻俱乐部间更容易发生转移.3)不同邻居水平下,多数省域与其邻域效率转移方向一致,而部分东南及西南省市实现向上转移,少数中西部省市陷入“低效率”陷阱.4)影响旅游生态效率俱乐部趋同的因素按影响力大小依次为旅游人次比、旅游专业化水平、产业结构、城镇化水平、政府规制、经济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