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笔者结合李白、王之焕、贺知章的三首绝句,探究了绝句要有深层意蕴,诗人必须注意以下三点:首先,诗人必须选择取意蕴丰富的意象;其次,诗人要艺术化地深化和开拓表层意象;再次,诗人必须在表层意象和深层意蕴互为表里的和谐中,启迪读者的艺术想象力.从艺术哲学的角度思考:表层意象和深层意蕴是相互依存的.让表层意象更有情趣,深层意蕴更有内含,也是千百年来伟大诗人的共同追求.  相似文献   

2.
陶渊明在不同时期的诗文创作中融入了"鸟"、"菊"、"酒"等意象,从不同侧面体现了诗人的情、志,也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真谛的探求。这些意象因诗人内心世界充盈着自由、恬淡、率真而显得内涵丰富厚重。对这些意象的深入分析有助于我们更加理解陶渊明。  相似文献   

3.
意象是渗透着诗人的主观感受的客观物象。由于诗人的感受不同,因而意象也表现了不同的形态,这些形态通过组合和流动得以实现。意象的不同形态使诗歌意蕴无穷而形式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4.
通察陶诗中晨意象的实质,有以下两个特征:一、晨意象表现了诗人对自由安乐样和的乐土——田园新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以及诗人隐而不隐、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二、晨意象体现了诗人平生既固穷守节又有血性、有激情,对社会有是非感和责任心的坚定意志。  相似文献   

5.
针对某些新诗潮诗人自杀及新诗潮诗歌中死亡意象呈增长趋势的现象 ,进行概括比较和个案剖析 ,探讨诗人自杀的因由和死亡意象的诗学意义。诗人轻生的原因错综复杂 ,起决定作用的是主观因素 ;死亡意象有积极的和消极的两种 ,前者有诗学意义 ,后者起误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唐代诗人曹松创作甚丰,留给后人一百多首诗歌。在这些诗歌中,诗人经常运用云月意象来表达自己常年漂泊、沦落他乡的凄苦的心境,又运用鹤泉意象营造清幽的环境来慰藉自己。通过对曹松诗歌意象的研究,我们可以充分挖掘出这个封建时代的士子一生凄苦矛盾的心境,这对诗人的研究无疑是有巨大帮助的。  相似文献   

7.
在诗歌中,意象是诗人感觉或情思的具象表现,是诗人的意识与外界物象水乳交融般的结合。在这里"意"是指诗人的主观思想感情,"象"是指客观的外界物象,这两者水乳般的交融就是意象。意象营造在中国古典文学作品尤其是在诗词中屡见不鲜,并常常包涵着丰富的  相似文献   

8.
段汝欣 《科技信息》2013,(6):195-195
诗是"美的有节奏的创造",它不但能带给人们智慧,更赋予人美的享受与情的陶冶。意象是英汉诗歌最重要的要素,也是英汉诗歌的灵魂,通常诗人会通过修辞、语音、象征等表现手法使意象更具有形象美、音乐美和意义美。本文用实际例子阐述了英汉诗歌意象的两个重要特征,即文本意象和比喻意象,指导我们阅读诗歌时首先应从其意象着手,才能理解诗人的意图以及整个诗篇的含义。  相似文献   

9.
明月是典型的文学意象和永恒的主题,也是我国古典诗词中用得最多的意象之一。李白是写月最多的诗人,其月亮意象思维深受我国日月阴阳文化思维模式以及《诗经》、仙话幻想和历朝诗赋乐府的影响。他借明月意象向外探取宇宙的奥妙,向内则反观心灵的隐曲。李白之人月相得体现的是诗人与月之精神契合,以及诗人与天地万象共享历史哲学与时间哲学的精神探索。  相似文献   

10.
通察陶诗中晨意象的实质,有以下两个特征:一、晨意象表现了诗人对自由安乐祥和的乐土-田园新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以及诗人隐而不隐、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二、晨意象体现了诗人平生既固穷守节又有血性、有激情,对社会有是非感和责任心的坚定意志。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地府判官形象的演变,认为它发轫于唐,盛于唐后,随时代递变呈现出文学的演绎特征。唐代文学家模仿人间官职将判官形象移入冥界官制之中,赋予判官佛教化与中土化的双重文化特征,为文学绘就了特殊的人物图谱。随着冥界观念的成熟与世俗信仰的普及,判官形象渗入多种文学体裁中,日益丰富多彩。后代文学中的判官走向神坛,寄托了士庶的人生期望与运势憧憬,体现出神谱化的文学特征。  相似文献   

12.
"镜"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传统意象。唐诗中"镜"意象的频繁出现与唐代的社会经济环境、生活环境以及其自身的流衍是密切相关的。唐诗中的"镜"意象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的苦闷之情和对时光易逝的感叹。  相似文献   

13.
唐代是中国封建时代音乐文化的最高峰,唐人小说对此有较多的记载和描绘。以唐代传奇作为主要的考察对象,从音乐风尚、梦中受曲和勤政楼意象等三个方面对唐代音乐活动进行考论探析,可以发现唐代音乐文化具有全民性、高端性和融合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钧瓷在唐代花瓷的基础上产生,北宋时期其工艺逐步成熟,金元时期钧窑系形成。经历了明代的衰落后,钧瓷在清代由仿制而逐渐复苏,新中国成立后获得新生并再铸辉煌。钧瓷的兴衰除了其自身特殊的工艺因素外,也受时代思想和审美意识的影响、政治因素的干预及经济因素的制约。  相似文献   

15.
杜丽娘是《牡丹亭》唯一的核心人物,这是由汤显祖运用心学生命价值观理论塑造新佳人形象的创作意图所决定的。杜丽娘这一文学形象的文化价值主要体现在爱情自发一择偶自由一婚姻自主三端。在她身上“矛盾”与“冲突”两相分离的情形是非常特殊的,可以称之为戏剧冲突的“《牡丹亭》模式”。《牡丹亭》严肃崇高的文化品位与戏剧冲突具闹剧的丰富性与活泼性,形成了良好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16.
从盛唐气象的精神实质的特征出发,对照分析寻绎出王维独特的心态特点以及它在诗歌创作中的具体表现,从而揭示出盛唐气象与王维心态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作用与影响。  相似文献   

17.
对我国封建王朝的繁盛时期唐代的"男尊女卑"的传统妇女观进行细致的剖析,认为有唐一代妇女生活之开放是有其特殊背景的,其妇女地位并未得到实质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唐群英既是近代杰出的女权运动领袖,又是著名的女报人。在近代民族主义思潮的影响下,她领导女子参政运动,积极追求男女平权,通过报刊积极宣传女子救国思想。然而女权主义的媒介话语并不为当时的社会所认同,其直接表现就是以《申报》为代表的大众媒介对女权领袖建构的是负面形象,唐群英的男女平权之梦不得不在一片质疑声中无果而终。  相似文献   

19.
洪泽湖自隋唐得名,巫支祁从唐宋开始流传。巫支祁是神话传说中的淮河水怪,与古代洪泽湖流域的水患有着密切联系;尤其是隋唐以后,大运河的开通,洪泽湖地区的交通地位日益突出,引人注目。"支祁"一词也在历代诗歌里常常出现。从历代咏洪泽湖的诗歌来看,巫支祁意象大体呈现三种类型:一是访迹问古;二是水患灾民;三是治河安民。  相似文献   

20.
登楼抒怀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风尚,诗词中对楼的描述也各具特色。而"西楼"由于其自身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文化内涵,在唐诗宋词中使用广泛。通过分析使用"西楼"意象的诗词的情感倾向,探究了唐宋文人"西楼"情结的成因,这和"西"字在中国哲学中的特定内涵有密切联系,而且和西楼的位置、功能以及文人"以悲为美"的审美情趣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