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交通系统评价中,计算机仿真具有节约时间、节省费用及安全可行等优点。随着并行计算技术的发展,微观交通仿真系统也可以通过并行化来实现大规模路网中的快速仿真。分析了交通网络微观仿真并行化的可行性,总结比较了目前已有的2个典型并行交通仿真系统AIMSUN和TRANSIMS中仿真并行化方法。最后,提出了较适用的微观仿真建模并行化方法与策略。在较大规模实验路网上的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并行效益及可扩展性。  相似文献   

2.
有效的自动并行化能够帮助用户充分利用并行计算机的资源。本文介绍了我们自行设计的面向复杂连续系统仿真程序的自动并行化模型ASPM,并着重讨论了基于该模型的自动并行化系统、其特点及所解决的几项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3.
CHY-Ⅲ分布式并行仿真计算机系统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多武器仿真平台、分布交互式仿真DIS和顶层结构仿真HLA,是军用仿真技术应用的发展趋势,本文介绍了自行研制的分布式并行仿真计算机系统CHY-Ⅲ。该系统具有小型化、高速、高精度等特点,可扩展性及环境适应性强。采用蛀洞路由技术构成一个高速互连网,能方便地并入远程网,为实现DIS和HLA提供了基本构架。它具有丰富的软件和自动并行化系统,为用户提供了友好的界面和调试工具,是一个高性能,低成本的并行仿真系统  相似文献   

4.
基于特定工程应用背景 ,我们研制完成了三代小型化实时并行仿真系统。本文总结我们研制小型化实时并行仿真系统的经验 ,重点阐述了小型化实时并行仿真系统设计中所解决的若干技术难题  相似文献   

5.
组件化仿真模型交互模式的并行化改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微处理器的多核化及众核化发展趋势为推广并行仿真提供了机遇。依照仿真模型可移植性标准开发的组件化仿真模型之间通过接口、事件和数据流三种模式进行交互,但其立即响应的特点无法满足并行仿真的需求。研究了三种交互模式的并行化改造方法,在组件交互的对外表现层作适当调整,但基本保持原有风格;在组件交互的实现层,三种交互模式都被转化为并行离散事件仿真的经典事件交互范式,通过时间同步协议保证仿真逻辑的正确性及并行仿真的运行效率。组件化并行仿真模型的三种交互模式各有适用场合,丰富了并行仿真的模型交互方法。  相似文献   

6.
高层建筑垂直应急疏散系统的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传统高层建筑楼梯应急疏散的弊端,建立了高层建筑垂直应急疏散系统的仿真模型,并进行了仿真实验研究。仿真模型包括楼梯疏散和电梯疏散两个模块,分别以人流在楼梯中的‘步行速度和电梯疏散时间的计算为基础。仿真实验结果可以反映人群的拥挤和电梯行驶等基本现象,并对电梯应急疏散系统的评价和高层建筑应急预案的设计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7.
基于网络的并行仿真和分布式仿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网络高速化及低成本的群系统的出现,使并行和分布式仿真的广泛应用成为可能。本文首先系统概括了各种并行计算机的特点,辨析了并 行仿真和分布式仿真的概念,然后总结了已有的并行连续系统和离散事件仿真策略,分析了它们的优缺点,并提出了针对集群系统的特点对这些策略进行优化的方法。最后比较了分布式仿真系统的集成工具,得出了CORBA适合于中小规模应用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9.
任务调度是并行分布计算中最具有挑战性的问题之一。如何合理、有效地地进行任务调度,将直接影响到系统的并行效率。本文通过对连续系统仿真程序特点的分析,折衷考虑了负载平衡与通讯延时两方面因素对并计算的不同影响,提出了一种以系统总的开锁最小为目标的启发式调度算法。该算法在我们研制的长缨三号(CHY-Ⅲ)并行机上经验证,具有良好的并行效率。  相似文献   

10.
为建立一个具备高扩展性的人群疏散仿真可视化统一平台,对不同人群疏散模型进行动态环境下的人群仿真,探讨了人群仿真系统的拓展性问题。通过分析并改进现有仿真框架Menge,在其基础上设计了环境层、战略层、战术层、操作层和可视化层相结合的层次结构,并在各层次设计了拓展接口,以用户自定义的形式添加不同模块来实现各层次具体功能拓展。该仿真框架可以有效支持用户设计并实现各种人群疏散仿真实验,对比较不同人群疏散仿真模型的差异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为有效提高人群拥堵时的疏散模拟精度,基于社会力模型和有限理性约束,提出一种自适应人群疏散仿真模型。该模型改进了传统社会力模型中行人自驱动力的期望方向和期望速度,对避障情况下行人的最优运动方向和速度进行自适应计算,同时引入有限理性路径决策机制,更为准确地描述行人在拥堵状态下的路径选择行为。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模型是可行有效的,行人的有限理性约束在人群密度较大的时候表现出疏散优势,更加符合真实情况下的人群疏散过程。  相似文献   

12.
用于群体疏散的数字仿真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群体疏散正日益变得频繁.为了有助于学者与业界应用和研究群体疏散,研究基于当前最新最全的成果,将用于群体疏散的主要数字仿真方法进行整理归纳.通过比较分析认为:元胞自动机模型及格子气模型在时空方面都是离散的,具有很高的计算效率;社会力模型及流体动力学模型在时空方面都是连续的,前者适合描述复杂的群体行为,后者适合描述高密度的群体行为;与前四种模型相比,基于agent模型计算效率最低,但它很容易模拟不同类型的个体(或群体).基于现有这些仿真方法的研究成果,未来的研究趋势将着眼于多种仿真方法的组合应用,并在仿真中充分考虑个体差异特性.尤其是在模型中增加行人的社会心理因素和基于agent的仿真,将是今后描述疏散群体复杂行为的一种主流方法.  相似文献   

13.
基于空间划分的疏散仿真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社会对于公共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人员密集场合的安全越来越引起关注.面对结构复杂的建筑环境,有效分析和预测人员疏散的性能和后果成为建筑设计和公共管理等领域需要认真面对的重大课题.考虑到疏散仿真作为复杂系统仿真的特点,在以往国内外疏散仿真研究的成果基础上,针对复杂的疏散环境,采用基于空间划分的环境建模方法,利用基于感知的划分准则将疏散环境划分成不同的区域或三维空间,结合人员仿真方法和交互的结构框架构成基于空间划分的疏散仿真原型系统.  相似文献   

14.
高超声速飞行器的系统仿真是一个多物理场高度耦合的过程,仿真过程中,需要完成大规模数据的迭代计算.目前大多采用分布式仿真的方法,但这种方法对于计算效率的提高不明显.为了有效提高计算效率,基于高性能计算机集群系统,分别对网格并行方法和模型并行算法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气动流场高效并行仿真解算方法、分区边界数据交换方法以及并行负载均衡技术,并在高超飞行器的系统仿真中进行了验证,验证结果表明,计算精度满足要求,求解方程的速度较快,工程应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5.
基于几何连续模型的人员疏散仿真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在分析和比较现有疏散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人员疏散几何连续模型。采用出口吸引力的概念实现了多出口平面的人员疏散出口选择,引入了路径搜索算法实现了人员对障碍物的绕行,提出了基于平面连续的人员绕行,超越,等待等现象的算法。仿真结果显示本算法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16.
将用于人流疏散的主要模拟方法进行整理,归纳为三大类:①微观模型,如元胞自动机模型、格子气模型、社会力模型、基于Agent模型及基于博弈论模型;②宏观模型,例如流体动力学模型;③基于生物实验视角.通过比较分析这些模拟方法各自的独特性和适用性,认为:对于微观模型,多种模拟方法组合来研究人流疏散;宏观模型适合于个体无差异的大规模行人流动模拟;生物实验可以作为一种验证微观模型及宏观模型模拟结果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7.
丁勇  何天健  冯汝辉  刘海东  毛保华 《系统仿真学报》2003,15(9):1234-1236,1260
列车运行计算是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设计的重要工作。基于面向对象的思想和系统理论概念,设计并实现了城市轨道交通列车运行仿真系统。对系统中的主要计算过程进行SIMD并行化,设计了基于SSE的算法,并对代码进行了优化。测试结果表明:应用SSE后系统整体运算速度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许慧  田铖  王永 《系统仿真学报》2020,32(3):492-500
轨道交通作为城市重要的公共交通方式之一,其安全运营至关重要。以重庆两路口轨道交通换乘站为例,根据实地调研获取的人员流量数据及空间结构特征,构建多层次轨道交通换乘站仿真模型,针对火灾、爆炸等突发事件,使用AnyLogic软件对站内人员的疏散过程进行仿真研究,包括疏散路线和疏散时间。研究目的是检验轨道交通换乘站应急疏散能力,并为其应急疏散策略制定提供有效借鉴。结果表明,案例中人员疏散到安全区总用时338 s,符合《地铁设计规范》“6 min”疏散时间要求,所提出应急疏散策略对实际管理工作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火灾是威胁公共安全的主要灾害之一,火灾产生的高温和有毒有害烟气严重影响了疏散路径的选择。将深度强化学习引入到应急疏散仿真研究,针对多智能体环境提出了协作式双深度Q网络算法。建立随时间动态变化的火灾场景模型,为人员疏散提供实时的危险区域分布信息;对各自独立的智能体神经网络进行整合,建立多智能体统一的深度神经网络,实现所有智能体之间的神经网络和经验共享,提高整体协作疏散效率。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适应性,训练和学习效率得到提升,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