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4 毫秒
1.
该文研究了刚体-柔性梁系统作大范围旋转运动时的撞击动力学问题。采用子系统法建立了考虑“动力刚化”效应的系统刚柔耦合动力学方程,并采用假设模态描述变形,将偏微分形式的动力学方程转化为常微分方程。基于系统的动力学方程导出撞击时系统的广义冲量-动量方程,与撞击恢复系数方程相结合求出撞击动力学响应。文中给出了算例,验证了该文方法,并对大范围旋转运动下的刚体-柔性梁系统的动力学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该文提出了求解多刚体系统动力学问题的矩阵变换法,是由带不定乘子的拉格朗日方程为基础推导得到的,其中不含拉格朗日不定乘子和约束反力。利用该方法,可根据无耦合单刚体的动力学参数和系统的速度变换矩阵通过矩阵运算获得多刚体系统的动力学方程。该方法主要面向计算机实现程式化的算法,系统动力方程可由计算机自动生成。文末给出了一个多刚体系统动力求解的例子。  相似文献   

3.
含闭合链的多刚体系统的动力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文详细研究了含有闭合链的复杂多刚体系统的动力学问题,建立了L-E法形式的动力学方程,并且运用奇异值分解法对其进行了缩并求解。该文的工作丰富了多刚体系统动力学建模理论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研究刚体一柔性梁带末端质量系统作大范围旋转运动时的动力学问题,采用子系统法建立考虑“动力刚化”效应的系统刚柔耦合动力学方程,并采用假设模态描述变形,将偏微分方程转化为常微分方程进行求解,文中给出了算例,比较刚体一柔性梁带末端质量系统与不带末端质量系统的动力学响应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多体系统离散时间传递矩阵法与有限元法混合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多体系统离散时间传递矩阵法(MS—DT—TMM)处理同时含有小运动小变形弹性体子系统和大运动多刚体子系统的机械系统,将两子系统的连接处作为各个子系统的边界,采用有限元法建立小变形弹性体子系统动力学方程,采用MS—DT—TMM模拟多体子系统动力学,联合这两套方程可进行总体系统动力学分析,形成了多体系统离散时间传递矩阵法与有限元法的混合方法。通过数值算例证明了方法有效,为扩展MS—DT—TMM的应用范围提供了途径。  相似文献   

6.
大范围运动柔性梁的连续力法撞击动力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研究了柔性梁作大范围旋转运动时的撞击动力学问题.采用子系统法建立了考虑"动力刚化"效应的系统刚柔耦合动力学方程,并采用假设模态法描述变形,将偏微分形式的动力学方程转化为常微分方程.采用Hertz接触理论和非线性阻尼理论建立接触-碰撞模型,导出柔性梁含碰撞的动力学方程.文中给出了算例,验证了该文方法,并对大范围旋转运动下的柔性梁的动力学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对固结在转动刚体上柔性梁的动力学问题进行了研究.采用拉格朗日方程建立了三种不同情形的转动刚体上柔性悬臂梁系统的动力学方程、对系统耦合与非耦合方程进行了仿真,并通过仿真计算比较说明非耦合方程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升船机系统在地震作用下的响应特征,根据垂直升船机承船厢的受力特点,在承船厢的纵剖面上建立了包括平衡重子系统、主提升子系统和船厢子系统的简化力学模型,将承船厢中的水处理为理想流体,承船厢和船舶处理为刚体,推导了耦合系统的动力学方程.采用模态综合法实现了耦合方程的对称化,利用振型叠加法计算了地震作用下水体的响应和承船厢以及船的运动情况.实例分析证明,地震作用下系统响应以低频率为主,响应很小;船的存在对水体的响应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9.
该文研究某自动迫击炮发射时的动力学仿真问题。在分析该火炮发射特点的基础上,把火炮系统简化成3个刚体和一个弹性体组成的多体系统,建立了相应的动力学模型。重点考虑后坐部分变质量、多体动力学方程与内弹道方程的耦合等因素。通过数值仿真计算,获得了火炮连发时的运动受力规律,对该类系统的结构设计和实际使用均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中心舱体-附件耦合系统热颤振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轨航天器的柔性附件在其进出地球阴影区时很容易发生热诱发振动现象.柔性附件的这种运动将会产生扰动弯矩作用于航天器主体之上,从而对航天器的姿态运动产生重要影响.该文针对实际航天器刚体-附件耦合系统发展了一种热-结构动力学耦合的有限元分析方法.该耦合系统的状态方程既包括与航天器刚体转动和柔性附件结构变形相耦合的非线性瞬态热传导方程,也包括与瞬态温度场相联系的结构动力学方程.该文以一个简单的hub-beam航天器系统为研究对象,对该耦合系统分别进行了热-结构非耦合和耦合分析.其中热-结构非耦合有限元分析的结果与已经存在的理论解结果显示了很好的一致性;热-结构耦合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航天器在某种条件下可能发生热颤振.  相似文献   

11.
研究刚体一柔性粱带末端质量系统作大范围旋转运动时的动力学问题.采用于系统法建立考虑"动力刚化"效应的系统刚柔耦合动力学方程,并采用假设模态描述变形,将偏微分方程转化为常微分方程进行求解.文中给出了算例,比较刚体-柔性梁带末端质量系统与不带末端质量系统的动力学响应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在微尺度领域,材料力学性能存在尺度效应,使微梁动力学性态较传统宏观尺度柔性梁的动力学性态呈现明显不同.对固结于旋转刚环上内接微梁刚柔耦合动力学特性进行了研究,在精确描述微梁非线性变基础上,利用偶应力理论和Hamilton变分原理,在计入微梁由于横向变而引起的轴向变二耦合量条件下,推导出一次近似耦合模.首先忽略微梁纵向变影响,给出一次近似简化模,引入无量纲变量,对简化模做无量纲化处理,分析在非惯性系下内接微梁动力学响应,并与外接微梁进行比较;其次研究尺度效应对内接微梁动力特性影响.研究发现,与外接微梁只存在动力刚化效应不同,内接微梁还存在着动力柔化效应;本文给出了内接微梁无条件稳定临界径长比以及有条件稳定临界转速计算方法;尺度效应使微梁振动频率增大,振幅减小,提高了内接微梁失稳临界转速;随着模态断数增加,内接微梁失稳临界转速减小且有收敛值.  相似文献   

13.
卷扬提升子系统是一个二阶系统,很容易进行动态特性分析,液压均衡子系统是一个一阶系统,无法求其动态响应.针对两个子系统的动态数学模型存在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动态耦合的综合理论分析方法,其核心是将液压平衡子系统的动态方程耦合到卷扬提升子系统的动态方程中,因为卷扬提升子系统是一个二阶系统,故综合动态方程最终是一个二阶方程.建立了耦合的数学模型,并用数值直接积分方法计算了提升过程中系统的动态响应.  相似文献   

14.
基于几何精确桨叶模型的旋翼刚柔耦合建模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建立一种适合于多种直升机桨毂构型的高精度旋翼结构动力学模型。将几何精确桨叶模型集成到传统的旋翼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中去,使得新模型既适用于全铰接式旋翼,又能对先进桨毂构型(无铰式或无轴承)桨叶精确建模。建模过程中不进行阶次截断,不作小量假设。采用有限变形下的Green应变表达式及几何精确的弹性变形运动几何学关系式,推导桨叶应变能、动能以及外载荷虚功。桨叶根部铰约束处的转角分别以三个独立刚体自由度与桨叶弹性变形自由度耦合,依据Hamilton作用量原理建立旋翼刚柔耦合动力学方程。大变形梁与铰接式旋翼桨叶算例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与高精度。  相似文献   

15.
大范围运动空间梁的耦合动力学模型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从连续介质力学原理出发,对作大范围运动的空间梁建立耦合动力学模型.在纵向变形中计及了变形位移的二次耦合变形量,基于Jourdain速度变分原理导出作大范围运动的空间梁的动力学方程.将耦合动力学模型的仿真计算结果与不计二次耦合变形量传统的建模理论进行比较表明,在大范围运动的侧向角速度和浮动基基点的纵向加速度较大的情况下,二次耦合变形量对系统的刚—柔耦合动力学性质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求解刚柔耦合系统动力学方程的迭代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提出了一种求解刚柔耦合系统动力学方程的迭代法。该方法借了结构分析中的子结构法的基本思想,并将子结构间的协调条件做了扩充。通过子是的力传递使子结构发生联系,从而降低了耦合程度,得到了收敛的数值解,文中给出的一个简单系统的例了显示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本文较详细地阐述了线性系统动态仿真的键合图法,给出了线性系统状态方程的统一表达式,利用该方法,对于具体问题按照键合图理论输入系统的结构参数及结型矩阵,就可以由计算机自动地以格式化的方式生成系统的状态方程并求解。同以前类似的方法相比较,本文所给出的系统状态方程的统一表达式,考虑了独立贮能场,非独立贮能场能的能量变量和共能量变量间关系存在耦合时的更一般情况,对前人的工作做了一些补充。  相似文献   

18.
气固耦合振动是叶片振动的影响因素之一,为了了解旋转机械中叶片在气流作用下的动力特性,使用CFX和ANSYS分别求解流场和结构响应.探讨了叶片在气流激励下的耦合计算方法,将旋转叶片与气流作为一个系统进行气流场与固体弹性结构的瞬态动态响应计算.建立了一个旋转叶片流道模型,对气流场进行全场三维非定常瞬态求解,将非定常气动载荷引入旋转叶片有限元结构计算中,得到叶片在不同转速下的强迫响应,并对其响应位移变化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显示在非定常条件下,叶片的不稳定范围位于固有频率附近.此研究为工程上对旋转叶片的动力响应预估和研究提供了一个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