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传统绘画重在写心,而当今社会却赋予它更多的时代内容,使之视觉性和图式性日益突出.在社会变革日新月异的今天,如何表现时代和现实的人,坚持和发展中国现代人物画的写心精神就显得尤为重要,应从物我、人性、人心、其他艺术形式等角度对"写心"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2.
中国画的写生是以“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为基本宗旨,是一个以心感物的主观与客观的高度结合与统一的过程。国画写生以它特有的观察、选材、构图、笔墨的艺术形式,以心手的完美结合来表现客观世界的“物”与主观精神的“我”之间的物我合一,从而使绘画作品得到艺术的升华。  相似文献   

3.
《应用科技》1998,(11):43-43
酒醉这是人们熟知的,而对饭、茶、水、鱼、油、烟等也可使人产生“醉意”却知之者不多,因此更应引起重视。因为由食物引起的醉态,即所谓“食醉”,对人体健康甚为有害。茶醉短时间内喝下大量浓茶,经常有过敏、失眠、头痛、恶心、站立不稳、手足颤抖、工作效率下降等异常状况发生,这就是茶醉。茶醉的罪魁祸首是茶叶中所含的咖啡碱。严重的茶醉还可发生肌肉颤动,心律紊乱,甚至惊厥抽搐。南方人喜喝的“功夫茶”,茶叶浓烈酽苦,确有独到的消暑除渴功效,但一般不会一口气大量喝。下,多半仅用小盏浅酌一二杯而已,这。种小盏可以作为预…  相似文献   

4.
茅盾是一个优秀的小说家,同时也是一个成绩卓著的散文家。而在他的散文中,又以象征散文最为出色。这些象征散文既有深刻的思想内容,又有完美的艺术形式。它们区别于作者其它散文的最大特点是通篇运用象征方式,即以具体物象对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方面进行寓示和概括。作者的目的并不在于描写客观的具体形象,而是通过物象的形式或内涵,运用特殊的想象和联想,反映社会生活的本质。在表现手法上,则运用了比喻、比拟等修辞格,“托物连类以形之,借物引怀以抒之”(沈德潜《说诗啐语》)因此,作家在创作时选  相似文献   

5.
提出了美学形态中“异形”的概念.分析了在原始艺术、中国艺术、西方古典艺术、西方现代艺术、后现代艺术等不同历史时期或不同地域“异形”的形态和产生的原因.认为“异形”不能笼统地概括为“变形”,而是“常态形”形态发生质变后的一种新的造型形态,呈现出一种怪诞和奇异的美学特点.在艺术史中,“异形”这种乖张的造型部分受到主流意识形态的压抑,因而,呈现为一种非主流的状态,但却显示了一种鲜活的创造性.它跨越千年,始终在暗示人类想要超越理性与现实的冲动、想象和浪漫.  相似文献   

6.
《伤仲永》是初中《语文》第四册中的文章.《教参》专门谈到了王安石的人才观,认为王安石“承认方仲永的‘通悟’,把仲永作诗的才能看作与生俱来之物,即所谓‘受之天’,说明他思想中还有唯心主义成分.”在课文分析中,《教参》也说:“作者对方仲永的天资做了不适当的渲染,把他写成一个‘生而知之’、不习而能写、不学而能诗的‘突发’的天才,反映了作者认知上的局限.”究竟如何看待方仲永的“通悟”呢?是认为反映了王安石认知上的局限或思想中的唯心主义,还是看成作者为了写作目的、追求某种艺术效果而有意为之?依我浅见,还是后种解释较为妥贴、切合实际一些.  相似文献   

7.
翻开李白诗集,我们会发现有多处对饮酒场面的描写,如《将进酒》“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值万钱”。《襄阳歌》“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江上吟》“美酒樽中置千斛”;《梁园吟》“且饮美酒登高楼”;《江夏赠韦南陵冰》“愁来饮酒二千石”;《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琼杯绮食青玉案,使我醉饱无归心”等等。为什么李白对酒如此钟情?怎样理解这些诗中所流露出来的思想成为理解李白诗歌的关键。我以为:  一、李白的饮酒诗深刻地表…  相似文献   

8.
“你看他还打张鸡儿哩,瞒着我黄猫黑尾,你干的好茧儿!”(28)“伯爵度打张惊儿说道:‘我没曾在你面上尽得心,何故行此事。”(35)“你看这老婆子这等打张睛,俺猫在屋里好好卧着不是?”(59)姚灵犀释为“佯推不知”。梅校本注“假作吃惊,装糊涂。”白维国释作“假作吃惊,虚张声势。”这本是同词异写。此词是当时口语之实录,写录者急不择字,而未虑及用词用字之统一,因而出现同词异记之不同。“张惊”取吃惊或故作吃惊之字义;“张睛”则取“瞪眼不认帐”,楞瞪之态;“打张鸡儿”则是以禽事喻人事,鸡受惊惧的神态。同义词的三…  相似文献   

9.
反常是反“顺理成章”,即“逆理成章”。所以,有创见的诗文作者常调动各种反常艺术手法,使诗文反常成趣,反常艺术只有“反常合道”才能更真实深刻地表现人物事件,揭示作品主题。  相似文献   

10.
散文的品位     
对于创作主体而言,散文即“情文”,是一种抒情写意的东西,或者更形象一点地说,是作者渲泄感情的窗口.写人也好,如《雪浪花》、《山村小姑娘》、《背影》、《我的老师》……都不是单纯地写人以塑造丰满的人物形象,而是通过写人来表达“我”的情感体验,或敬慕、或钦佩、或思念……;写事也好,如《挥手之间》、《儿行千里》、《最难忘却的一件事》、《也不是一味地叙述故事,构筑情节,而是通过故事或片断或一鳞半爪来写,此事对“我”的震动、影响、感染,或鼓舞或悲恸或无奈……写景状物更不必说,无“情”之景,无“意”之物,从来都不能称作散文,只能是说明文的一种.因此,作家冯骥才说“散文最终只是写一点感觉,一点情境,一点滋味罢了”,流水也说:“散文,是独白,心灵的独白,散文是漫步,思想在人生与文化的广场上散步”,“感觉”、“情境”、“滋味”、“心灵独白”集中体现了一点作者对内情的抒写,因此,从文体特征上理解,对于作者而言,散文是情文!  相似文献   

11.
李金发的诗歌主要是围绕五个方面的问题来展开抒写的,这五个问题可以集中概括为这样五个主题词:“死亡”、“爱”、“上帝”、“自然”、“我”。本通过对他的诗歌中这五个主题词的具体分析,试图全面揭示李金发象征诗歌“难懂”的奥秘之所在。  相似文献   

12.
“观物取象”的方式和观念,影响了中国自彩陶装饰艺术以来的所有造型艺术。作为中国传统装饰图形设计的基本创作原则和理念,其价值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依“观物”获得形式——由对自然物象的观察研磨获得概括的艺术形象;二是通过“观物”所取之象——艺术形象来传达其精神内涵凸现其象征性。对该论点的剖析和总结对于今天的设计艺术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绘画中的形象是通过作者对自然形态提练、概括、艺术加工以后的形象 ,提练、概括过程表现在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王海钦 《科技信息》2009,(27):196-196
元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由异族统治的时代。统治阶级对汉族的压迫,对知识分子的漠视,使整个社会都处于矛盾的洪流中,这些都给文化艺术造成了深刻的影响。使绘画从“无我之境”转到“有我之境”;由“以物观物”到“以我观物”,也导致个人的自我意识加强,使绘画成为文人士大夫的心绪表达方式:借绘画的形式抒胸中之气、发心中之慨。  相似文献   

15.
王阳明教育思想内容丰富,影响深远,虽历经五百多年,但仍具有鲜活的生命力,对当下的教育起着重要指导作用。王阳明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即教育理念“心即理”“心外无物”,教育内容“致良知”“此心光明”,教育路径“心上用功”“事上磨练”,教育原则“教贵精熟”“随其分限所及”以及教育目的“至精一功夫”“立志贵专一”等。它们是中华民族宝贵精神遗产,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题中之义,也是我国推进教育事业现代化的宝贵营养和智慧源泉。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艺术是“线的艺术”,与西方艺术相比,具有典型的意义。可以说,“线”性特征是中国古代艺术最大的形式特征。“线”在中国古代艺术中具有多重审美特性,本文从情感性、装饰性、时间性、时代性、民族性五个方面对此进行了具体的考察,认为正是这些审美特征使中国古代艺术之“线”成为一种“有意味的形式”。  相似文献   

17.
文中“无我”或文中“唯我”都是散文创作的大忌,问题的关键在于“小我”要和“大我”声息相通,作者在对生活素材进行精益求精的艺术加工的同时,更要严肃地从中发掘和提炼生活的意蕴和美学价值。熔铸到自己的艺术个性中去,才能创作出各具特色、各自动人心弦的歌。  相似文献   

18.
吉安自唐宋以来的一千余年间,文风昌盛,人才辈出,不仅名震江南,而且饮誉全国。历代杰出的志士仁人,为国家、为民族、为人民,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吉安最早名庐陵,隋代改为吉州,元代才称吉安。一个地方获得显赫的声名,或得之于人,或得之于文,或得之于物,或得之于事。吉安之有好的名声,开始应是得之于九百年前的欧阳修.他那广为传诵的名篇《醉翁亭记》中曾写道:“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欧阳修不仅是北宋文坛领袖,而且大力奖掖培植人才,成为一代文宗.吉州文风绵绵,久盛不衰,欧阳修实…  相似文献   

19.
古代中国人以朴素的有机系统观看待宇宙,认为人与自然不可分离,是相通无碍的。这就形成了独特的“天人合一”观。儒、道、禅宗三家都持“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它对中国传统诗学影响深远:从这一宇宙观出发,认为艺术创造于物我互通、心物交感之中,而西方人则从主客二分出发,认为艺术是主体对客体摹仿的产物;中国诗学从人与自‘然的和谐中去寻求艺术的美,而西方人则从审美对象的物理属性中去寻求和谐之美;中国传统诗学强调心与物相合,我消融于物,化入其境,西方人却从思维与存在的关系来分析事物,艺术创造中强调主观情绪和知性的介入。  相似文献   

20.
书法的意象     
李洁 《晋中学院学报》2007,24(4):114-116
艺术的本体是意象,书法作为一种艺术样式,其本体也是意象。首先,意象世界是“人化”的世界,是审关的世界,是主客交融、物我合一的和谐世界。其次,根据格式塔心理同构理论,书法艺术中意象是超于物之上的一种意念形态,当外在力量与内在情感形成最和谐的“契机”时,关也就产生了。第三,书法艺术作品的意象一般表现为三个递进的方面,即:象内之象(笔画线条),象外之象(心物相契),无象之象(道体光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