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李端俊 《科学之友》2003,(11):36-36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说来有趣,寒冷的南北两极有空洞,陆地上甚至海洋中也有“无底洞”。北极空洞1956年,巴德少校驾驶战机飞越北极点时,发现了一个巨大的空洞。飞机钻进空洞飞行了2 700千米,机下不是北极的冰雪,而是被湖泊、林木覆盖着的山脉和大地,他还看到了像古猛犸一样的动物在活动。南极空洞美国班伽少校在南极大陆探险时,在极点附近,发现了绿色的湖泊。他对湖水作了考察,发现水温比海水温度还高。这一带后来被命名为“班伽绿洲”。南极大陆的冰层厚度平均2 000米,靠地下的火山热是不能形成  相似文献   

2.
地球发烧了     
晨曦 《科学之友》2005,(3):23-24
据《新科学家》杂志报道,世界上最大的冰山近日在南极附近着陆。这不仅给那里的科研基地带来潜在的威胁,而且那里的生态环境也面临严重挑战:企鹅群受到影响,数万只企鹅将为饥饿所困。  相似文献   

3.
从亚里士多德到哥伦布在人类的目光中,圆具有一种独特的魅力,但远古的人类何以认为地表是圆的,我们不得而知。或许当人类远眺时,天边地平线呈现的圆弧,就是有关地表形状的第一条线索。然而,最早的证据并非来自对地表本身的观察,而是来自古人对天象的观察。虽然我们现在无法肯定,古代观星者何时领悟到他们的观察所蕴涵的意义,但早在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就在他的著作中提到了两条证据来证明地表是圆的。第一条证据源自月食。月食的成因是太阳、地球与月球在太空中排成一直线,地球暂时将太阳射到月球的光线遮住。在月食…  相似文献   

4.
吴玥 《科学》2006,58(1):43-43
据英国Nature,2005,437:179报道,地球保护伞臭氧层今年出现新变化:南极上空臭氧空洞持续扩大,空洞面积已超过欧洲面积;同时,其他区域臭氧层开始显现出逐步恢复的迹象。  相似文献   

5.
在广袤的南极冰原中心地带,在4000米厚的冰层之下,隐藏着迄今为止世界上已知最大的湖泊。[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在生命之初,在漫长的30亿年的时间里,地球上的生物都一直是十分简单的单细胞结构。一直到了大约5.7亿年前,地球上的生物才突然令人吃惊地爆发性地增多了,物种繁荣,结构复杂。多细胞的植物和动物开始出现,而这个急剧增长期可能仅仅只持续了几百万年。那就是被称为寒武纪大爆炸,也被称为寒武纪大转变的时期,但无论怎样命名,那都绝对是地球生物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多年来,科学家们一直在研究,为什么在以前那漫长的岁月中地球生物是那么少,而到了寒武纪则突然爆炸性地增多了?古老的生命到底采用了怎样的生存策略呢?更为关键…  相似文献   

7.
游离在美国本土之外的阿拉斯加州位于冰天雪地的北极圈附近,它的地形南北高而中间低,像个马鞍子。南面的阿拉斯加山脉,是太平洋板块往北挤压的结果。北面则是古老的布鲁克斯山脉,它是北冰洋板块活动留下的痕迹。中间则是低缓的平原,到处是如茵的茫茫草原和低矮的原始森林,这就是地处亚北极的泰加林带。越过布鲁克斯山脉,就进入了北极地区。在布鲁克斯山和北冰洋之间,有一片很大的冲积平原,是爱斯基摩人聚居的地方,行政上叫做“北坡自治区”。由于地下是几百米厚的永久性冻土层,树根扎不下去,所以这里只有草,没有树,形成了北极…  相似文献   

8.
人类当然有理由特别关心自己居住的地球。地球表面已被现代科技揭示得几乎一览无遗之后.人们的关心自然廷伸到了地球的内部,尽管各种教科书上明明白白地交代了地球的结构——地壳、地幔、地核……但各种有关地珠结构的疑问仍然不断地冒出来:其中有一种声音特别逼人:地球内部到底是实心的还是空心的?  相似文献   

9.
1990年6月在休斯敦召开的七国首脑会议上,把防止地球暖化问题列为重要议题.因欧洲主张紧急削减二氧化碳,而日美却主张采取与经济成长协调的削减措施.因双方的主张未能求得一致,结果无法具体制定限制二氧化碳的措施和目标.若一边要维持一定程度的经济成长率,而另一边又想抑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时,那只能走推进节能措施和开发无公害能量[Clean energy]的道路.日本的节能技术已居于世界领先地位,日本的二氧化碳的人均排放量是美国人的一半左右,那末日本的无公害能量的技术水平和实用化的前景又如何呢?  相似文献   

10.
南极是一块被冰雪覆盖的大陆南极大陆总面积1400平方公里,大于中国和印度的面积之和,相当于一个半美国的面积。这本是块起伏不平的高原,有平地,也有山谷,但银白色的冰雪却掩盖了一切,南极成了一个广阔无垠的冰原c据统计,南极大陆除了不到2%的地方有裸露的山岩之外,其余超过98%的地方全为冰雪所覆盖。从高空俯瞰,可以发现南极大陆是一个由隆起的中部向四周逐渐倾斜的高原,巨大而深厚的冰层就像一个银铸的大锅盖,倒扣在地球的南极。因此,人们又形象地把南极大陆上的冰层称为冰共JllLo这可不是一个简单的冰盖,它堪称地球的冰库…  相似文献   

11.
南北两极海冰的相互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解思梅 《科学通报》1995,40(7):632-632
南北两极海冰是全球大气-海洋热机的巨大冷源,对全球大气环流和气候有极大的影响.到目前为止,关于两极海冰的研究以及海冰与大气环流和气候变化关系的研究工作,大部分是分别研究南极、北极海冰的变化及各自与气候的关系.本文则主要立足于全球范围进行综合研究.两极海冰作为冷源,除分别各自对全球气候产生影响外,两极海冰之间也应有内在的联系.因此,本文试图研究两极海冰之间的涛动关系,以及把两极冷源对全球气候的作用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12.
地球到底是变暖还是变冷?世界气象组织首先出来反驳一些科学家的观点,说他们公布的研究论断缺乏能站住脚的依据,即使不是耸人听闻,也是鲁莽、片面的……  相似文献   

13.
人类在一次无法逃避的毁灭性灾难之后,与地球上的诸多物种一起灭绝了。也许10年之后地球又恢复了平静,地球上孕育生命的水依旧存在——  相似文献   

14.
15.
古往今来,无数勇士冒着生命危险去探索北极、朝拜北极,留下了许多传奇故事。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公元前322年)奠定了“地球”这一概念,并考虑到为与北半球大片陆地相平衡,南半球也应当有一块大陆;同时为避免地球“头重脚轻”,造成大头(北极)朝下的局面,北极一带应当是一片比较轻的海洋。在这种设想的启发下,希腊人皮西亚斯于公元前331年开始了有史以来的第一次向北极冲击;  相似文献   

16.
你研究过你的家谱图吗?或许是为了了解祖先在古时的生活状态,或者仅仅是为了满足好奇心。一股寻根溯源、探寻祖先的热潮正在兴起,查找家谱已经成为使用互联网的一个主要动机。其中,有些人调查研究了好几代家族史,另一些人则追溯他们的祖先至许多个世纪前,但没有人能像科学家那样,试图去寻找一切生命的祖先。  相似文献   

17.
谷子 《世界科学》2004,(8):46-46
欧洲科学家最近指出,太阳可能是造成地球变暖的“元凶”。因为太阳在最近60年内比过去的1000年“燃烧”得更猛烈,使地球变得越来越热。 在过去20年,全球平均气温上升了约摄氏0.2度。根据1860年以来收集的全球天气纪录,1997年、1998年和2002年  相似文献   

18.
Bake.  DJ  林志信 《世界科学》1989,11(8):12-13
人类一直生活在无法预测变化的环境之中。气象与气候的自然波动,火山爆发,甚至冰期,都曾经造成了区域性和全球性的灾难。不过,从事于了解地球的科学家们正在形成一种新的有助于预测环境的理论.这种理论部份地根据地球是一个整体的认识而得出。孤立地去了解单一部份——海洋,大气,陆地,或生命形态——都不足以预测变化。  相似文献   

19.
冰雪的大陆南极洲在地球的最南端,是一片冰天雪地的世界,有1400多万平方千米,比欧洲或大洋洲的面积都大。南极洲四周是浩瀚的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远离地球上任何大陆,即使其西部的南极半岛,离南美洲较近,但仍然相隔960千米。另外,无论从历史上哪个时代看,这里都是地球上唯一无人居住的地方,是名副其实的与外部隔绝的世界。  相似文献   

20.
一位卓越地球物理学家与其睿智的学生在地球深部行为这样一个地球物理学中心问题上存在长这几十年的纠缠争论。根据简历,现年57岁的唐·安德森(Don L.An-derson)和41岁的托马斯·乔丹(Thomas H.Jordan)这样两位地球物理学家简直就像同一个人。他们都在卡尔特克(Calteoh)取得高级学位,18年前的乔丹还是安德森的学生,且在同行中具有不相上下的威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