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痰饮”作为病名,早在《黄帝内经》里就有了记载,如《素问·五常政大论》说:“水饮内畜,中满不食”。《素问·六元正纪大论》说:“太阴所至,为积饮否隔。”特别是《素问·脉要精微论》还直接提到了“溢饮”。另外,《素问·气交变大论》又进一步指出其临床症状为:“饮发中满,食减,四肢不举,”可见上述饮证,都是脾运失常,水液积聚  相似文献   

2.
远在我国原始社会末期的龙山文化时期,酿酒生产就开始出现。而后,依《战国策》记载“仪狄作酒,禹饮而甘之”,明确用文字记录了这一事实。但是,在漫长的奴隶社会里,只有酒的记录而无酿酒技术总结。仅仅大概地说了“若作酒醴,尔惟曲蘖”八个字。当时如何做曲蘖,如何酿酒,后人并不明确。从韩非子讲的“狗恶酒酸”的故事里,我们看出了当时酒度很低,酿酒技术还停留在原始阶段。  相似文献   

3.
《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江城子·密州出猎》和《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被称作"密州三曲"。文章通过剖析苏轼密州三曲的特色,指出了苏词超然、旷达的艺术风格和所表现的人生态度,以及苏轼对中国文化的继承和发展起到的积极推动作用、对后世文人的人格追求和道德建树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翻开李白诗集,我们会发现有多处对饮酒场面的描写,如《将进酒》“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值万钱”。《襄阳歌》“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江上吟》“美酒樽中置千斛”;《梁园吟》“且饮美酒登高楼”;《江夏赠韦南陵冰》“愁来饮酒二千石”;《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琼杯绮食青玉案,使我醉饱无归心”等等。为什么李白对酒如此钟情?怎样理解这些诗中所流露出来的思想成为理解李白诗歌的关键。我以为:  一、李白的饮酒诗深刻地表…  相似文献   

5.
《辞源》重在阐发词之渊源,是阅读古书的工具书。据笔者所见,有个别词条溯源不准,所引例句出现较晚。如“孝子”一词,《辞源》引用了《诗经·魏风·陟岵序》中的“陟岵,孝子行役思念父母也。”其实,《诗经·大雅·既醉》里就已有“威仪孔时,君子有孝子。孝子不匮,永  相似文献   

6.
在《文心雕龙·通变》篇的研究中,常见到以下三个流行的观点:(一)认为刘勰的“通变”说系出自《易·系辞下》的“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二)认为“通变”之“通”系指“设文之体有常”;(三)认为“通变”即相当于今天所谓继承与革新。笔者在阅读《通变》篇的过程中,对上述观点产生了一些疑问,特提出自己的拙见,以就教于诸前辈和各位读者。  相似文献   

7.
谐声现象的重新解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上古音研究到现阶段,难以出现突破性的进展,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对谐声本质有错误的理解。提到谐声,自然要先解释假借,因为形声字实际上就是加了形符的假借字。例如,“田”是象形字,象田地之形。占代另有一个意义为“耕治”的词,声音跟“田”相同。由于动词无形可依,造字比较困难,所以古人就借用了同音字“田”的字形。《诗·齐风·甫田》:“无田甫田”,第一个字“田”字毛《传》:“田,谓耕治之也。”这个被借用的“田”就  相似文献   

8.
关于《豳颂》,历来颇有争议,依据《周礼·春官·籥章》有关“豳颂与蜡祭关系”的记载,并结合《礼记·郊特性》、《月令》诸文有关“蜡祭”的记载及郑注孔疏的解说,自认为《诗经·小雅》中《楚茨》等四诗即为《豳颂》。据此,对《楚茨》四诗作相关的考释。  相似文献   

9.
拜·造·诣·过·访这五个词都有拜访义,带有不同程度的礼敬色彩。《广雅·释诂五上》:“造,诣也。”《汉书·张汤传》:“其造诣诸公,不避寒暑。”“造、诣”同义连用。颜师古注:“造,至诣也。”“拜、过、访”也都有拜访义(例见下)。  相似文献   

10.
“江湖”一词,新版《辞海》说有两个意义:一是旧时指隐士的居处,并以《南史·隐逸传上》“遁迹江湖之上”为例;二是泛指四方各地,如“走江湖”,并以杜牧《遣怀》诗中的“落魄江湖载酒行”为例。《辞源》修订本的解释又略有不同: 指江河湖海。庄子大宗师:“泉涸 鱼相与处於陆,相昫以湿,相泻以沫,不 如相忘於江湖。”史记一二九货殖列传: “(范蠡)乃乘扁舟浮於江湖。”泛 指五湖四海各地。如俗谓流浪四方为“走 江湖”。梁惠皎高僧传五竺法汰:“与道 安避难,行至新安,安分张徒众,命汰下 京。临别,谓安曰:‘法师仪轨西北,下座 弘教东南,江湖道术,此焉相望矣。’”唐 杜牧樊川集外集遣怀诗:“落魄江湖载酒 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相似文献   

11.
酒,是宴请贵宾,招特良朋,亲友团聚,欢庆佳节不可少的佳品.我国酿酒业历史悠久,各种名酒,遍布全国,都以各自的特色誉满中外,深受人们的欢迎.常言道,"水是酒的血液","名泉必有佳酿".《札记·月令·仲冬》中就指出"水泉必香".都是说,水是酿酒的一个重要因素.实践也告诉我们,地有名泉,必有佳酿.  相似文献   

12.
“之”字在古代汉语中,主要作用之一就是用为代词。它所称代的对象非常广泛,可代人,也可代事代物。同时,它还可以用来指示,起泛指作用。但“之”字用为代词的其他一些功能往往被人们忽略了。例如: ①“令尹之狂也!得死,乃非我。”(《左传·哀十六年》) ②“玉之瑱也,象之揥也,扬且之皙也。”(《诗·鄘风·君子偕老》) 例①的“之”如果说是仅起连接主语和谓语的作用,那么它就是连词,“令尹之狂”便成了主谓短语,问题也就随着产生了,主谓短语又怎么能独立成句呢?例②“之”字出现在  相似文献   

13.
释“士”     
《邶风·匏有苦叶》:“士如归妻,迨冰未泮。”《卫风·氓》:“于嗟女兮。无与士耽。”《郑风·女曰鸡鸣》:“女曰鸡鸣,士曰昧旦。”《郑风·溱洧》:“士与女。”诗中“士”都指男人,非公卿大夫士之士。  相似文献   

14.
我国的古典诗,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中,闪耀着夺目的光芒。这里所谈的,主要是近体诗、古体诗和词。因现在与入声调有矛盾的为这几种。《诗经》、《楚辞》不论平仄,《元曲》中入声已消失。虽然“五·四”以来产生了另一种体式——新诗,但古典诗的魅力并没有下降,人们对它仍然非常喜爱,特别是近体诗、古体诗和词。近年来,人们的这种爱  相似文献   

15.
《元曲选外编·调风月·第一折》:“将手帕撇漾在田地。”“撇漾”和“田地”两词不大好懂,但今河北方言中仍在使用。“撇漾”即今天的“抛扔”,“田地”并不是指“大地”,而是指的“地上”。今河北冀中一带还有叫“就地”或“当地”的,如“不用搬坐物,我坐当地(就地)行了”,即不用凳子一类东西,坐地下就可以了。《元曲选外编·五侯宴·第三折》:  相似文献   

16.
“劝、勉、勖、励、奖”辨释李宪国这几个词都有勉励义。《说文·力部》:“劝,勉也。”《礼记·月令》:“勉诸侯”郑玄注:“勉,犹劝也。”“励”,《说文·力部》作“”,训“勉力也”。帕尔雅·广诂》:“励,劝也。”又《广言》:“励,勉也。”《集韵·上养》:“...  相似文献   

17.
《诗·齐风·著》是与亲迎有关的一首诗,诗中藉对充耳的歌唱赞美了新郎的气度非凡。但对诗里所提到的充耳和琼华的解释,历来说法不一,相对而言,郑玄的释“充耳以素(青、黄)乎而”为紞、以“尚之以琼华(琼莹、琼英)乎而”属填的观点,得到更多的支持。  相似文献   

18.
《国风》产生在西周到春秋这样一个历史大变动时期,产生的区域也比较广,而当时各地经济、政治的发展又很不平衡,因此呈现出许多复杂情况。如何联系各个时期、各个地区的特点来理解诗的内容,还有待继续探索。我这里想就自己近来读《风》的点滴体会来谈。 一、“朋酒斯飨” 《豳风·七月》末章有“……朋酒斯飨,曰杀羔羊,跻彼公堂,称彼兕觥,‘万寿无疆’!”这几句一般的研究文章都不怎么提及,而只是摘引它前面的关于受剥削等情况的诗句,我觉得这是失之片面。  相似文献   

19.
《毛诗·周南·关雎》主题思想的再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毛诗·周南·关雎》主题思想的再认识刘操南1、绪言《毛诗·周南·关雎》是列入《诗》305篇中的第一篇,也是“周南”和“风”的第一篇。它和“小雅”的第一篇《鹿鸣》、“大雅”的第一篇《文王》和“颂”的第一篇《清庙》,古称“四始”。这样的编次,司马迁曾说是...  相似文献   

20.
唐代著名诗人李贺,字长吉,唐皇室后裔,才华横溢,其诗继承《楚辞》的浪漫主义精神和南朝乐府弦歌的传统,形成奇崛幽峭、浓丽凄清的独待风格。不幸,他英年早逝。或说他活了二十四岁,见李隐《李长吉小传》(“长吉生二十四年”)、《旧唐书·李贺传》(“卒时年二十四”);或说他二十七岁死,见沈亚之《序诗送李胶秀才》(“贺名溢天下,年二十七官卒奉常”),杜牧《李长吉歌诗叙》(“贺生二十七年死矣”)、《新唐书·李贺传》(“年二十七”)。沈亚之为李贺好友,所说当为可信。且李贺所作《南园十三首》之四诗有“二十未有二十余”之句,窥其意,亦可证明他超了二十四岁。《旧唐书》误袭《李长吉小传》之说,而至《新唐书》时已订正。关于李贺之死,《李长吉小传》有一段记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