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城市轨道交通信号技术对城市交通系统的运行,能够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而我国城市轨道交通信号技术的发展,正在逐步走向自主化发展的方向。在此基础上,对我国交通信号技术发展的三个阶段进行了研究,提出具体的发展思路,希望能够促进我国城市轨道交通信号技术的自主化发展。  相似文献   

2.
丁洪东 《科技信息》2010,(35):J0061-J0061
列车自动控制(ATC)系统是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最重要的部分。它实现了列车指挥和运行的自动化,最大程度地保证列车的安全,提高其运输效率。  相似文献   

3.
秦武 《天津科技》2007,34(6):60-63
详细介绍了信号系统在城市轨道交通中的应用,包括系统功能、构成、通信网络、硬件及发展趋势等。随着电子信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城轨交通信号技术将朝着实现列车运行控制网络化、信息化、智能化的方向快速前进。  相似文献   

4.
《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是我国城市轨道交通通信信号技术专业的重点课程,在高职教学过程当中,如何能够使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也具有较好的实践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项目化教学是一种较好的教学方式,能够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该文将就《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课程项目化教学进行一定的研究,进一步做好项目化教学方式的优化,在不断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实现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5.
城市轨道交通有着大容量、高密度的客运要求,对列车控制系统尤其是无线通信有非常严格的要求。该文通过介绍城市轨道交通无线通信性能需求以及存在的问题,分析LTE系统的特点及其相较于WLAN的技术优势。LTE系统的高速率、低时延、抗干扰、高移动性能等特点都更满足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的需要。所以可以采用LTE技术作为车-地通信方案。  相似文献   

6.
在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中,信号系统是保障运输安全与提高运营效益的重要设备。本文主要对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的分类、特点和系统组成进行分析,从而在设计、设备选型中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7.
3种城市轨道交通信号控制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中,信号系统是保障运输安全与提高运营效益的重要设备。本文主要介绍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3种控制类型,对基于准移动闭塞方式的ATC系统和基于移动闭塞方式的ATC系统控制方案进行了比较,为我国城市轨道交通信号控制系统的发展提供一点借鉴。  相似文献   

8.
城市轨道交通信号技术已经历了传统运行方式、列车自动控制(A TC)技术、全自动无人驾驶方式等几个发展阶段,从间断、间接的控制到连续、直接的列车控制,人们逐步实现了更加安全、有效和经济(节能)的列车控制技术.  相似文献   

9.
《城市轨道交通信号检测技术》是城市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专业一门必修的专业课。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信号系统在城市轨道交通中的作用,掌握信号系统的工作原理及系统组成,并具备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工程实践之中的能力。该课程具有专业性强、与工程实践联系紧密、知识点繁杂、不易理解等特点。该文梳理了课程架构,研究了课程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合理规划教学顺序、理论教学与实际案例相结合及采用多媒体技术三种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达到培养卓越工程师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对轨道交通信号系统进行了概述,介绍了天津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并针对天津地铁1号线、天津津滨轻轨快速交通一期工程的列车自动控制系统,在轨道电路、微机联锁、ATP、ATO、ATS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和分析。  相似文献   

11.
宗晶  李枫 《科技资讯》2010,(2):39-40
随着我国轨道交通的发展,轨道交通地位越发重要。而轨道换乘系统作为整个轨道交通服务系统的一个关键组成部分,其服务质量对轨道交通系统功能的发挥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故本文作者通过评述国内外轨道交通换乘系统评价研究现状来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为了发挥轨道交通票价的杠杆作用,进一步完善地面公交与轨道交通衔接,优化交通结构,增加客票收入,本文通过分析国内外大都市票制体系、票价优惠策略及北京市轨道交通发展状况,提出北京市轨道交通票价改革方案。在重点分析客流量、运营成本和城市人均收入水平的基础上,确定单一票价水平为4元;实施高低峰分时定价策略,通过分析三峰时间分布及高峰客流构成,用Logit模型计算出高低峰票价分别为6元、2元;提出制定月票的策略,以及其他一系列辅助票制来保障上班族、老人等的权益。该研究为实现北京市轨道交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智能交通系统(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s,ITS)作为一种新型交通运输模式,有望彻底改善目前的交通状况。本文针对ITS的交通控制子系统,系统地阐述了城市智能交通信号控制系统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分析了部分现有控制系统的优缺点,指出了我国城市交通信号控制的难点及其发展趋势,重点介绍了基于实时预测技术的智能交通信号控制系统的研究内容与方法。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掌握表征城市轨道系统线网性能的关键指标,给出合理的评价模型,准确获取系统运营安全状况,面向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运营安全研究了其线网性能的综合评价问题。通过对城市轨道系统历史事故进行统计分析,构建了面向车站、线路、线网三个不同层次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三角模糊数改进的TOPSIS的评价方法,基于指标集进行综合评价;并结合实际数据,针对评价结果对城轨系统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建立面向运营安全的城市轨道交通线网性能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改进的TOPSIS评价方法,将定性问题定量化,不仅有效反应当前的安全运营水平,而且减少了因为人的主观因素对决策结果产生的影响,提高了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评价的科学可靠程度和可信程度,为有关部门和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管理者提供有效的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5.
从乘客满意度的角度构建了符合人性化服务的轨道交通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和熵权法(entropy)结合的方法确定指标权重,并将AHP entropy与多级可拓的组合评价方法引入到轨道交通运营服务质量的评价中。以北京市轨道交通为例进行评价研究,对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AHP entropy与多级可拓组合的评价模型适用于轨道交通运营服务质量的评价。  相似文献   

16.
车车通信的列控(vehicle-based train control,VBTC)系统成为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的发展趋势,安全性一直是此类安全苛求系统设计和实现过程中重点关注问题.针对车车通信系统架构,提出静态-动态结合的安全防护策略.基于VBTC系统的信息和物理双重特性,针对感知层、网络层、协同处理层和应用层4个层次的安全风险,从功能安全和信息安全两个维度,将20种常用轨道交通控制系统的安全技术集合成静态安全策略框架,形成VBTC系统的架构安全应对工具箱.针对VBTC系统新增的运行场景,基于Petri网络进行建模,借助可达标识定位高风险状态并制定相应安全对策,实现系统的动态安全防护.动静结合的安全策略框架为VBTC系统的设计和实现提供指导,为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7.
以上海市为样本区域,运用系统论的方法,构建了反映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和土地利用系统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在利用功效函数对轨道交通系统和土地利用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进行测算的基础上,构建了耦合协调度模型,并从时序角度通过综合发展指数和耦合协调度分析了上海市轨道交通-土地利用系统的协调性.结果表明:2000—2010年上海市轨道交通系统和土地利用系统综合发展水平稳步提高,两系统耦合互动效应明显.同时,轨道交通-土地利用系统的时序变动具有明显的波动性和阶段性.2000—2004年为失调阶段,轨道交通系统与土地利用系统协同效应不明显;2005—2006年为濒临阶段,两者协同效应开始显现;2007—2010年为协调阶段,两者互动效应逐步增强,但总体上两系统协调等级仍较低.  相似文献   

18.
应用系统仿真的方法,建立了突发事件下的城市轨道交通列车运行仿真模型,并应用北京地铁亦庄线的实际数据进行了案例分析。基于离散事件模型的仿真方法,使用Processing和G4P控件库开发仿真软件,实现列车的超速防护、移动闭塞系统生成列车移动授权、列车运行控制和列车停站控制。通过系统仿真,针对城市轨道交通单线多列车的运行场景,对突发事件下的全线运行、延误情况进行模拟和评估。结果表明,故障发生的不同位置和持续时间会对列车延误情况造成不同影响,并且通过运行调整手段如发车调整和停站调整可以有效缓解突发事件下列车的延误情况。  相似文献   

19.
为解决山地城市轨道车站楼梯处行人交通特性的描述与解析,在实地采集山地城市轨道车站楼梯处行人数据基础上,分析轨道车站楼梯处行人的步频、步幅、步速特性,建立步频、步幅、步速基本特性间的关系函数,并构建楼梯上行人流量、密度、速度间的关系模型。将山地城市和平原城市轨道交通车站楼梯行人交通特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山地城市轨道交通车站楼梯行人步频、步幅、步速较平原城市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20.
综合分析了影响城市公共交通系统运行的多种因素,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基于强化学习算法的城市公交信号优先控制策略.该策略利用强化学习算法的试错-改进机制,根据不同交通环境下信号控制策略实施后反馈的结果,迭代优化路口的公交信号优先控制策略,从而使其具备了自学习的能力.基于Paramics的仿真实验表明,该算法能够在保障路口正常交通秩序的同时,显著提高公交车运行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