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2 毫秒
1.
贵州黔东南苗族至今流存着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苗族古歌,虽然这些古歌并非苗族关于原初历史的真实记载,但其中关于人与自然关系、人与动物关系以及人口与生态平衡的朴素认识,却蕴含着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并且这些思想为当地生态环境的保护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黔东南苗族婚俗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国以来,黔东南苗族婚俗发生了较大变化,恋爱方式、婚姻礼仪和费用以及婚姻选择等几方面都与以前有很大不同,这些变化与建国以来黔东南苗族经济、教育的发展以及党的民族政策的实施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婚姻是人类繁衍后代、延续生命的一项重要内容。苗族的哭婚作为一种民族文化的产物,是母权制残余不断反抗父权制的一种遗俗。苗族的哭婚有多种形式,尽管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逐步演变成了一种奇特的习俗,但其深层的文化内涵,还是女人对失去家庭财产感到失落的一种表现。  相似文献   

4.
缪锌  敖慧 《奇闻怪事》2010,(5):53-55,52
贵州省从江县是研究苗族习惯法的典型苗族聚居区之一。苗族习惯法在调整婚姻、继承等纠纷方面发挥着维护当地社会秩序、传承苗族文化的巨大作用。苗族习惯法的效用展现及其延续得益于苗族群众的“知识构建“和“司法性质”。在国家法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深入到少数民族地区的时候,应当全面审视两者关系,以求少数民族地区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5.
民族文化不仅是一个民族的驱动力,更是一个国家的基石。黔东南苗族文化是具有浓厚地域特征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一。对黔东南苗族文化的理论内涵与文化基因进行深入探讨,解码其文化基因,正确处理黔东南苗族文化与旅游发展融合的关系,在有效保护与传承黔东南苗族文化基础上,实现民族文化传承与旅游业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6.
习惯法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影响,是国际研究的热点议题.本文对贵州省黔东南地区四个苗族村寨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及可持续利用相关的习惯法进行了田野调查,对集体林和私有林进行了样带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苗族村规民约对当地的山林树木、动植物资源、稻田和农作物的保护与管理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对山林火灾防治具有重要作用.通过苗族习惯法与国家法律的差异与互补分析,本文建议采取国家法与习惯法相互融合和协调的方式,促进苗族习惯法的保护、传承与发展,以此促进民族地区生物资源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7.
黔东南地区苗族妇女传统服饰文化保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苗族妇女传统服饰是苗族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载体,是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黔东南地区苗族妇女传统服饰为对象,分析了六种服饰类型在颜色、款式和装饰等方面的特征;探讨了地域环境、祖先崇拜和审美观等在服饰形成中的作用;最后揭示传统服饰保护在传承人、图案、技术等方面的困境,并对此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8.
《金笛》是一部流行于中国川、黔、滇苗族聚居区和越南、老挝、泰国、美国、法国等国家和地区苗族地区的叙事长诗。目前,没有一部叙事长诗像《金笛》那样,通过民间的传播方式在世界上广泛流传的叙事长诗。它的流传,与苗族的不断迁徙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通过研究分析,《金笛》不论其文学价值、艺术价值,还是美学价值,无疑是苗族的一部历史文化百科全书,有着深层次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9.
在对贵州黔东南吊脚楼村寨进行大量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提出西部地区民族聚居区吊脚楼建筑宜推广以砼代木的仿古形式建造,预制混凝土构件工厂化生产的方案。针对原木结构建筑在强度、刚度、耐久性能等方面的弱点,应用ANSYS有限元进行了分析计算,对设计和建安过程的一些关键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并对仿木建筑结构体系的技术经济进行适度分析。  相似文献   

10.
11.
略论清朝经营黔东南苗疆政策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朝对黔东南苗疆的经营大致可分为绥抚期、开辟期、苗汉分治期以及开放期等,前三个时期由于国内政治背景迥异,清朝对其实施了各不相同的民族政策,对于巩固西南民族地区的统治曾发挥了积极作用;苗疆最后进入开放期,是在成同苗民起义沉重打击下,清朝在苗疆的行政机构趋于瘫痪所致。  相似文献   

12.
民族地区旅游业的发展是以旅游产业对民族文化的开发为核心,民族文化开发的根本目的是促进民族地区的发展,加快以民族文化为核心的民族文化生态旅游业的发展是实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新的重要途径。以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为例,论述民族文化开发对民族地区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自第一部苗族题材电影《山间铃响马帮来》(王为一,1954)问世以来,苗族题材电影共创作出27部影片。苗族题材电影在生动反映苗族文化的同时,也积极参与苗族文化的影像建构。苗族题材电影集中展现了苗族的图腾崇拜、苗族服饰、苗族民居、苗族舞蹈、苗族民俗等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4.
黔东南旅游业的SWOT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SWOT分析方法是进行区域开发综合评价和制定区域发展战略规划,了解区域发展各重要影响因子的一种比较成熟的研究方法。运用SWOT方法对黔东南旅游业的发展进行了全面分析,为政府制定黔东南旅游业发展战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滇东南苗族的姓名是苗族社会生活、历史发展的反映,对了解苗族文化的变迁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具有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滇东南苗族的姓名有苗氏姓名、汉氏姓名两种存在形式,前者是苗族姓名的原型,有较独特的取名习俗和较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后者是苗族姓名制度对汉族文化的适应,反映了苗族姓名制度的变迁。  相似文献   

16.
苗族从贵州向滇东南和中印半岛北部的迁徙有许多鲜明的特点:既有因战乱引发的短时期内的大规模迁徙,也有因经济原因引发的零散但持续不断的迁徙;主要迁往山区和半山区,而很少迁到河谷、平坝和城镇;迁来后,有的很快实现定居,有的仍长期迁徙不定;迁徙方向主要朝向西南,但也普遍存在着从中印半岛北部向北迁入滇东南或从滇东南返回贵州的情况;迁徙中既形成了与滇东南和中印半岛北部各族大杂居的局面,也形成了许多小聚居的局面。  相似文献   

17.
探讨苗族成年人在不同变量上主观幸福感的现状以及与主观幸福感相关的各影响因素。方法:用人脸量表,主观幸福感量表,生活满意度量表及社会支持量表,对324名苗族成年人进行测查。结果:苗族成年人主观幸福感整体水平较高(26.10±8.349),男性在各变量上的得分高于女性,但只有家庭内支持存在显著差异(t=-1.996,p=0.047)。主观幸福感与生活满意度及社会支持呈显著相关(r=0.635**,0.625**,0.312**,0.349**,0.366**),婚姻自评和个人收入能预测主观幸福感。结论:苗族成人主观幸福感水平较高,但主观幸福感的性别差异依然存在,提高主观幸福感,要注意社会支持、婚姻状况和个人收入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苗族的传统婚俗中有许多重要仪式,其中的“一路打伞”、“用鸡捉魂”和“回门祭祖”等,是较为典型的几种。其目的在于促进新娘对自己在社会和家庭中的不同角色进行确切认证,以完成婚前角色(少女)到婚后角色(主妇)的转换,以便最终为男方的祖先神灵所庇护,为男方的家庭成员所接纳,从而幸福地度过自己的婚姻生活。  相似文献   

19.
贵州苗族、水族5项群体遗传学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贵州苗族、水族人群共913人(苗族448人,水族465人)的叠舌、卷舌、前额发际、耳耵聍和足趾长5项群体遗传学特征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两民族叠舌、卷舌、前额发际和耵聍4项群体遗传学特征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足趾长差异不明显(P〉0.05);两民族性别间前额发际差异极显著(P〈0.01),苗族男女间卷舌差异明显(P〈0.01);5项群体遗传学特征间相关性不大;贵州苗族与水族遗传距离较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