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阿拉伯帝国的实际统治者塞尔柱人是雇佣军出身而攫取最高权力的典型。这批突厥人在公元10世纪从北方南下进入穆斯林地区,接受伊斯兰教,受编为萨曼王朝边防军,又称臣于伽色尼王朝,势力增长,参与中亚战争纷争,遂反叛伽色尼,很快拥有伊朗大部分地区,到公元1055年径直进入阿拉伯阿拔斯帝国首都巴格达,迫使哈里发授予其首领“苏丹”称号,自此,虽然哈里发名义上仍然是阿拉伯帝国的首领,但实际上阿拉伯帝国已落入塞尔柱突厥人手中,史称塞尔柱帝国。此后塞尔柱帝国继续四面出击,并于1071年大败拜占庭军队,小亚细亚和地中海东岸尽属突厥人所有,在这里建立了罗姆苏丹国,曾顽强抵御十字军入侵,后败于蒙古入侵。  相似文献   

2.
试述曼吉克特战争及其后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曼吉克特地处小亚细亚东部.在凡湖附近。1071年,拜占廷帝国与塞尔柱人在该地区进行了一次战争,结果拜占廷战败,塞尔柱人和大批说突厥语的游牧民族涌入小亚细亚。从此,改变了小亚细亚地区种族的成分和居民的宗教信仰,使小亚细亚最终与欧洲基督教世界分离,纳人了伊斯兰世界。塞尔柱人是生活在锡尔河下游北岸草原上的游牧民族。他们属于九姓乌古思族,说突厥语,信仰萨满教。在9~10世纪时期,他们加入了乌古思联盟,服从乌古思首领叶护的领导。10世纪中期,一位名叫塞尔柱的酋长成了为叶护掌管兵士的将领。塞尔柱人就是得名于这位酋长…  相似文献   

3.
塞尔柱帝国是游牧民族于1055年在原波斯帝国境内建立的游牧帝国.该帝国统治者依靠波斯人实行行政管理,特别是宰相尼扎姆·莫尔克.他在治理国家中总结出经验,于去世前写成书,即<治国策>,目的是为帝国以后的统治者们借鉴.<治国策>一书已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波斯遗产丛书"之一种.  相似文献   

4.
塞尔柱克人是一支属突厥族的游牧部落。10世纪初期游牧于锡尔河以北草原。10世纪中期开始向河中地区迁移。约莫一个世纪以后,在里海东南的呼罗珊地区夺得地盘,站稳脚跟,并开始对外扩张,短时间内建立起庞大的塞尔柱克帝国,统治了西亚、中亚、小亚细亚广大地区。对这些地区的历史,甚至时欧洲的历史都产生过重要影响。这里不揣粗陋,试图追踪塞尔柱克人迁徙的足迹,考察他们的活动,描述他们崛起的经过,并揭示他们兴起的历史条件。为叙述方便,凡有争论的问题,均在注释中阐述。塞尔柱克人从有史记载的10世纪起到1040年打败伽色尼王朝苏丹,建立帝国止,其间经历了近百年。塞尔柱克人从一  相似文献   

5.
11——13世纪,塞尔柱克突厥人与拜占廷帝国对小亚细亚进行争夺。塞尔柱克人在1071年曼兹喀特战争中击败拜占廷军,控制了博斯普鲁斯海峡,建立了罗姆苏丹国。1096——1100年,拜占廷在十字军援助下,把塞尔柱克人逐出小亚细亚的沿海地区。1176午,塞尔柱克人在迈里奥法克垄沉重打击了拜占廷军,迫使拜占廷和谈,重新夺取了小亚细亚。  相似文献   

6.
阴德 《世界博览》2014,(17):75-75
正苏菲派的先哲在这里发现了人与神交流的方法。孔亚是土耳其最古老的城市之一,是12~13世纪曾为塞尔柱土耳其王朝的首都。这里是土耳其中部比较大的城市,虽然并不如棉花堡或者卡帕多奇亚那么有名,却也渐渐成为旅游者的选项,就连不少旅游团也在土耳其游的行程当中加入了孔亚一地。作为塞尔柱时代的首都,这里留下了许多极具风情的建筑,而作为苏菲派的先哲,大诗人、学者鲁米通过旋转舞发现人与神之间联系的地方,这里成为了后世之人前来朝拜的圣地。杰拉尔丁·鲁米是13世纪塞尔柱土耳其时期最伟大的神秘主义哲学家之一,他的思想在伊斯兰世界影响巨大,他的诗作至今仍然广受喜爱。  相似文献   

7.
古往今来世界上版图特大的帝国(王朝)有哪些,其中最大的是不是蒙古帝国——这是一个饶有兴趣并有待研究的问题。通过地图量算和文献研究,得知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大英帝国是世界历史上版图最大的帝国,1580-1640年的西班牙帝国是第二大的日不落帝国,19世纪中叶的俄罗斯帝国是欧亚美连成一片的第三大帝国,13—14世纪的蒙古帝国则是地跨欧亚的第四大帝国。  相似文献   

8.
贵霜帝国是我国古代游牧民族大月氏人在中亚建立的国家。贵霜帝国统治时期,古代丝绸之路东西贯通,大乘佛教兴盛并向外传播,犍陀罗艺术兴盛一时,它与当时的罗马、汉朝、安息并称为四大帝国。由于贵霜帝国所处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以及它在历史上的突出贡献,近代以来,学界对贵霜帝国的诸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本文在对贵霜帝国的考古和考证基础上,试图将贵霜帝国的历史轮廓进行详实和全面的描述。  相似文献   

9.
迄今为止,世界级前近代帝国在大国游戏中被淘汰出局后,其嫡传文化继承者能够凤凰涅磐且成功地重返世界大国之列者,惟有中国。与世界其他几个从大河流域崛起的世界级帝国的核心力量都是在帝国中心地带兴起,一旦灭亡,支撑着帝国的核心力量便随之冰消瓦解的情景不同,古代中国的世界级帝国均形成于中原地带的边缘,他们为中国链条式世界级帝国的形成提供了源源不断、前仆后继的能量。虽然这些帝国建立者出身的民族(族群)各不相同,但维系帝国链条运作的"大一统"思想、"天下观"理论、"华夷共祖"谱系等古代中国文化从来没有中断过,从而使得古代中国的各个世界级帝国之间具有内在的文化承继性与疆域连续性。  相似文献   

10.
关于拿破仑帝国的覆灭,史学界众说纷纭。此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体会,采用多因说的方法,从国际社会对拿破仑帝国的敌对与干涉、拿破仑内外政策的失误、军事帝国的局限等方面展开论述,旨在对拿破仑帝国的覆灭原因做一较为客观、公允的分析,以便与大家共享心得。  相似文献   

11.
副词“真”、“很”、“太”在语义上都有表示程度高的意思,但是三者在语义特征及语法功能上还是存在许多差异。文章从语义内涵、组合能力和语用功能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以期为对外汉语教学者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直觉模糊逻辑"与"、"或"算子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直觉模糊集定义及模糊逻辑“与”、“或”算子的基础上 ,利用 F -格的序关系 ,研究了直觉模糊逻辑“与”、“或”算子 .给出了直觉模糊逻辑 t-范及 t-余范的定义 ,同时给出了两种新型直觉模糊逻辑“与”、“或”算子 ,探讨了直觉模糊逻辑“与”、“或”算子的 t-范及 t-余范所具有的性质 .拓广了模糊逻辑中关于生成子的概念 ,给出了阿基米德直觉t-范及 t-余范的表现定理 ,并对不同算子分别进行了研究 .  相似文献   

13.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尤其是文学作品中文化意象的使用包含着更为广阔、更为深沉的内涵,这就要求译者不但要译出原作的语义信息,而且还要译出原作内在的文化信息。通过对比分析霍克斯及杨宪益、戴乃迭对"司马牛之叹"中"叹"字的不同翻译方法,说明译者只有正确理解原语词义及其文化意蕴,才能更加全面、准确地传达文本及其蕴含的文化信息。  相似文献   

14.
南朝梁时,萧统、萧纲兄弟分别主持编纂了《选》和《玉台新咏》。论对其编撰目的和体例、作家作品录情况、各自的学观和对后世的影响,一一进行了比较研究,从而见出它们的价值与得失。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分析动态表演性原则在英若诚先生所译的《芭芭拉少校》中习语、活句、文化转换、称谓等方面的应用来论证这一原则在戏剧翻译中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在英文中,消费需求包括“Needs”和“Wants”,有人把它们分别译为“需求”或“欲望”,“需要”和“想要”,也有人用“生理需要”和“心理需要”,或“物质需要”与“精神需要”来区分,从意义上讲,这些表述都是有道理的,但从“Needs”和“Wants(也有人用‘desires')”的定义和表述的简洁来讲,本人更愿意把它们表述为“需求”和“欲求”,即消费者“求其所需”和“求其所欲”的意思,从消费需求的发展来看,二者的区别越来越小,甚至可以互换使用;所以,通常情况下,我们只使用“消费需求”这一概念,而不再对二者进行严格的区分。  相似文献   

17.
历史上的"中国"与现代意义上的"中国"在内涵、层次上有所不同。在中国历史语境中,"华夏"既可指称古代族群或民族,也可表示一种文化或文明的载体。从历史上的"中国"、"华夏"到"中华"乃至现今"中华民族"的发展演变,"中华"一词与时俱进,不断地被赋予新的内涵。中华民族的民族过程比中国已经识别的56个民族实体发展缓慢,至今仍然属于"想象的共同体"。  相似文献   

18.
就《左传》的记载来看,“因”并非一种婚姻关系,而“报”并不见容于春秋时期的宗法制度。“烝”是在婚姻伦理形成之初,在宗法制度可以容忍的范围内的一种事实婚姻。它既非群婚或转房婚的遗迹,亦不同于周边少数民族的收继婚。对于这种事实婚姻,不同地区、不同的人所持的态度是不同的,既非毫不犹豫的承认,亦非旗帜鲜明的反对。这种情况反映了春秋早期贵族阶层婚姻伦理的相对混乱状态。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V+到”结构同“V+进”、“V+见”、“V+在”、“V+着”等相关结构的比较,揭示了它们之间的异同,力求为语言使用者提供最佳选择,同时也对相关问题提供了方言方面的佐证。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中国制造业的现状以及与世界制造业的差距,指出中国的设计师应"为中国制造而设计",从而使"中国制造"走向"中国设计",最终实现"中国创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