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桩-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体系自振特性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土与上部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的问题,采用ANSYS软件进行了桩—木—结相互作用线性体系的模态分析,建立了钢筋混凝土剪切型结构的计算模型,研究了桩—土—结相互作用体系的自振特性。结论表明:用ANSYS软件可以方便地分析土与结构动力的相互作用,与刚性假定下的结构体系相比,PSSI体系的自振特性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2.
将传统有限元与比例边界有限元耦合起来用以分析结构—地基动力相互作用,并通过子结构分析建立了一种纯时域波输入模型。为提高结构—地基相互作用力的计算效率,本文对无限地基单位脉冲响应函数做了分解—截断处理,而计算精度与效率之间的平衡可由事先给定的参数加以控制。通过计算半球形河谷在简谐P波入射时的散射问题,本文模型的正确性得到了验证。  相似文献   

3.
从全空间频域动力基本解出发,考虑到层状介质中多种波成分的存在,提出了一种可以同时传递P波和SV波的动力无穷元,并与文中提出的一种具有面力衰减特性的动力无限边界元耦合,建立了层状介质—结构动力相互作用问题的无穷元(IFE)—无限边界元(IBE)—有限元(FE)—边界元(BE)耦合模型。该模型在分析层状介质—结构相互作用时,具有以下优点:回避了复杂的层状介质基本解,可以考虑波的斜入射。数值计算结果表明了所提出的耦合模型对分析层状介质上结构的动力响应具有良好的计算精度。  相似文献   

4.
邻二氮杂苯-水复合物氢键结构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直接密度泛函理论B3LYP方法对邻二氮杂苯-水复合物基态的氢键结构与相互作用能进行了理论计算,结果表明复合物之间存在较强的氢键N…H—O相互作用,在复合物中,水的H—O对称伸缩振动频率明显红移,计算结果与实验值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5.
采用DFT方法,在6-31G,6-31G(d),6-31+G(d),6-31++G(d,p)基组水平上,对肌醇与水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了研究,找到7种稳定结构:一种单氢键结构、五种双氢键结构和一种三氢键结构.在此基础上计算了络合物在不同基组水平上的相互作用能,并对其进行了基集超位误差(BSSE)校正和零点振动能(ZPVE)校正.此外,采用Onsager溶液反应场模型,在6-31+G(d)基组水平上,对络合物的构型及相互作用能进行研究,发现溶剂化使络合物的结构及相互作用能发生了改变.  相似文献   

6.
本文讨论了单模辐射场与二能原子相互作用系统的Jagnes——Cummings模型的熵,并把它与无相互作用时的结果比较,然后用数值计算的结果表明了熵在不同共振频率下随温度变化的规律。  相似文献   

7.
建筑结构动力分析有限元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正确处理结构—地基动力相互作用 ,改善以往固定边界模型将地震能量全部陷入结构计算模型的不合理状况 ,以框架结构为例提出了建筑结构地震反应分析的有限元模型及其透射边界。模型中采用四结点平面应力等参单元模拟上部框架结构的梁柱构件。地基采用平面应变四结点等参单元离散 ,在地基有限元网格中设置底部透射边界和侧面捆绑边界以考虑结构—地基的动力相互作用。算例表明上述建筑结构地震反应分析的有限元模型给出了合理的结构地震反应 ,可进一步应用于地震时结构几何与材料非线性响应直至结构破坏时的计算机仿真。  相似文献   

8.
以二硅氧烷(H3 SiOSiH3)为聚硅氧烷中SiOSi骨架的模型分子,以它与水分子形成1∶1氢键复合物作为Si-OSi骨架参与非共价相互作用的模型分子,对二重裂分基组6-31G和三重裂分基组6-311G与不同极化函数和弥散函数组合下对二硅氧烷的几何结构、SiOSi线性化能垒及其非键相互作用的预测能力进行了测评。以B3LYP算法来测试基组效应对几何结构和SiOSi线性化能垒的影响,以PBE1PBE算法来考查基组对非共价相互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1)二硅氧烷的几何结构与线性化能垒对角动量的依赖性较强,至少要使用(3df ,p )以上的角动量才会达到收敛;2)二硅氧烷的非共价相互作用同样也要使用(3df ,p)以上的角动量才会达到收敛,同时需要包含零点校正能才能得到合理的结合能,但基组叠加效应对结合能的影响则可忽略。  相似文献   

9.
针对某巨型框架,采用动力有限元时程分析方法,通过土体自由场反应及运动相互作用计算,以及对地基刚性假定模型及土—桩—结构相互作用模型的变形特性的分析,得出结论:多遇地震下土体具有放大地震波的作用,而罕遇地震下却出现折减现象;考虑相互作用后,结构顶部相对位移减小,但在底部几层却有放大现象。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隧道时地上建筑物地震反应的影响,构建了结构—基础—土—隧道体系动力相互作用的非线性完全有限元计算模型,对筏片基础、桩筏基础相互作用体系进行了时城内数值分析。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固体可燃物质燃烧热测定方法的改进,测定挥发性液体的燃烧热。实验采用氧弹量热计,将化合物注入胶囊中测其燃烧热,并保证化合物在实验过程中不溢出,不挥发,又要易于点燃。以柴油为参照测定含氧化合物(正丁醚、二甘醇二甲醚、二乙二醇丁醚和乙二醇丁醚)的燃烧热。实验测得,柴油的燃烧热Q柴油=-42.452 k J/g,四种含氧燃料中燃烧热值最高的是乙二醇丁醚和正丁醚:Q乙二醇丁醚=-43.143 k J/g,Q正丁醚=-42.111 k J/g。  相似文献   

12.
用密度泛函(DFT)(B3LYP) 方法,在6-31G(d,p)基组水平上优化了两种质子化的硝酸甲酯异构体几何构型和能量,研究了异构体与H2O、CH3OH等分子之间的氢键的相互作用,提出了氢键超分子复合物的两种平面结构。研究发现在酯位质子化异构体的相对稳定性高于在硝氧位质子化的异构体。但当异构体在液相中与ROH类分子发生分子间相互作用后这一顺序发生了反转,说明了该体系中的分子间相互作用对异构体较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作者利用从头算方法,在HF/6 31G 水平下得到了水二聚体势能面上的7种优化构型,并经MP2法、均衡法(CP)分别校正了电子相关和基组叠加误差(BSSE),通过对分子中的原子间的最短距离、分子间质心距离与各构型相互作用能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比较,得到了最稳定的构型,其对应的分子间相互作用能为:-21.0205kJ·mol-1.  相似文献   

14.
低硫、低芳化引发的柴油润滑性问题越来越突出。以加氢处理的柴油为研究对象,通过添加不同含硫、含氧杂原子化合物,考察其对柴油润滑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含硫化合物对柴油润滑性的影响不同;含氧酸性化合物是改善柴油润滑性的主要物质之一;含硫和含氧化合物混合后对改善柴油的润滑性能起到的作用是不同的。随后,在加氢处理的柴油中添加了2种抗磨剂,考察不同抗磨剂的抗磨效果,并对抗磨剂进行了红外分析。结果表明,不饱和酸的抗磨效果优于饱和酸,长链的不饱和酸优于短链的不饱和酸。  相似文献   

15.
建立了用基团电负性计算含氮含硫有机物键裂能的简单方法,并且得到自由基标准生成热的计算方法。计算了一些含氮含硫有机物键裂能及自由基的标准生成热,平均偏差分别为3.61kJ·mol-1,2.42kJ·mol-1。  相似文献   

16.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中的B3LYP方法,在6-311G**理论水平上研究了尿嘧啶(U)和巴比妥酸(B)分子间的相互作用,以期从理论上预测巴比妥酸类物质对核酸产生的影响。优化复合物构型得到5个B1-U、4个B2-U、4个B3-U稳定构型,经基组重叠误差和零点振动能校正后,比较各复合物的相互作用能,可以得出复合物的主要存在形式有B2-U-3、B2-U-1、B1-U-3和B1-U-1。从NBO的分析得知B1-U、B2-U、B3-U系列复合物的稳定性顺序与氢键强度一致,即氢键的强度决定了复合物的稳定性,分析自然键轨道能揭示相互作用的本质。  相似文献   

17.
孙涛  王一波 《贵州科学》2009,27(2):24-27
富勒烯和卟啉或金属卟啉通过非键相互作用形成超分子复合物。应用PBE密度泛函方法,对C60与卟啉或金属(锌,镉,汞)卟啉复合物进行几何结构优化。计算出结合能△Eint在-12.0~-16.0kcal/mol之间,对相互作用能进行了能量分解,结果表明静电相互作用能占主导;并探讨了相对论效应对其相互作用的影响;分析了富勒烯和卟啉或金属卟啉之间的电荷转移问题。进一步对其相互作用的本质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18.
The anomeric effect is a chemical phenomenon that refers to an observed stabilization of six-membered carbohydrate rings when they contain an electronegative substituent at the C1 position of the ring. This stereoelectronic effect influences the three-dimensional shapes of many biological molecules. It can be manifested not only in this classical manner involving interaction of the endocyclic oxygen atom (O5) found in such sugars with the C1 substituent (endo-anomeric effect) but also through a corresponding interaction of the electronegative exocyclic substituent with O5 (exo-anomeric effect). However, the underlying physical origin(s) of this phenomenon is still not clear. Here we show, using a combination of laser spectroscopy and computational analysis, that a truncated peptide motif can engage the two anomers of an isolated sugar in the gas phase, an environment lacking extraneous factors which could confound the analysis. (Anomers are isomers that differ in the orientation of the substituent at C1.) Complexes formed between the peptide and the α- or β-anomers of d-galactose are nearly identical structurally; however, the strength of the polarization of their interactions with the peptide differs greatly. Natural bond order calculations support this observation, and together they reveal the dominance of the exo- over the endo-anomeric effect. As interactions between oxygen atoms at positions C1 and C2 (O1 and O2, respectively) on the pyranose ring can alter the exo/endo ratio of a carbohydrate,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it will be important to re-evaluate the influence, and biological effects, of substituents at position C2 in sugars.  相似文献   

19.
采用湿式氧化法脱除铝酸钠溶液中硫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鉴于铝酸钠溶液中S2-使得铁的含量增加而影响氧化铝的品位,研究采用往高压釜内通入氧气的湿式氧化法脱除拜耳液中的S2-的工艺。首先探索各种因素对S2-去除率的影响,然后对湿式氧化法转化硫化物的规律和机理进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湿式氧气氧化法S2-的去除率受釜内起始平衡氧气压力、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的影响;较适宜的操作条件是:反应温度为200℃,氧气压力为3.0 MPa,S2-的浓度为31.2 mmol/L,此时S2-的去除率为99%;在高温高压下,铝酸钠溶液中的S2-大部分被氧化为SO42-,进行的是深度氧化,只有少部分S2-被氧化为硫代硫酸根、亚硫酸根及硫的其他形态;影响S2-氧化为SO42-的因素主要是反应温度和氧气压力,当温度高达260℃、氧气起始平衡压力达到1.0 MPa时,就有98%以上的S2-被氧化为SO4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